一处道台,一名讲师,三名座下弟子,今日依旧是清风飘荡,烈日高悬,山水风光也是那么的美好,与往日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青年后慈、蒋话、游苍笙恭恭敬敬行了一个礼后,上头讲师开始讲了。
讲师道:“连日的讲道,我想你们心中积累了很多疑惑是吧,传业过了,那今日就解惑吧,由后慈先发言!”
“是,老师!”后慈整了整衣袖,问道:“昨日老师曾讲,道德之论,讲求无求回报,甘做孺子牛,这一个理解,弟子不知!”
讲师道:“道德,以思考为出发点,用双脚、双手仿若上古先民一般,时刻怀揣着救世之心,这就是道德。甘做孺子牛,乃是将在这份坚持中,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此方能得道!”
后慈道:“可人心不古,当道德得不到理解,当礼节当成作秀,当沉默劳作当成愚蠢,我等又是否需要坚持下去,若需要坚持,我等有以什么理由坚持?”
讲师笑道:“事情暂且搁下,我有一问问你,昔日化外蛮佛侵入我炎黄疆土,泱泱之国,其可是一日两日,一代或者两代完成蜕变,成功在炎黄疆土上奠定不可撼动的地位?”
后慈摇了摇头,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嗯,很好,后慈你需要明白,道德的枷锁不是外人给予你的,而是你自己给予的,若行善积德受他人的行动、听他人的评说而动摇,那只能说明道心尚且需要强化,莫忘初心,要牢记行善的初心乃是敢为天下先!”
讲师缓缓道:“先者,达也,以自身的无私,坚守本心,即便无人认可,但你需要相信,终有一天有人会认可,或许在这条艰苦的路上倒下,但前行者定然不会消失,你的路,是在为后来者积累福祚,化外蛮佛从传播到势不可挡,其中累计的辛酸、血泪、不理解同样如此,你若能坚守,昔日高崇庙堂将为你树起也未尝没有这般福运,而你也注定名传青史,为天下传颂!
以身为法,以心为道,道之永存!”
后慈手捏道礼,恭敬道:“无量天尊!弟子受教了!”
讲师点了点头,后慈再次座下,目光缓缓的沉敛,入道去了。
随后便是第二位,游苍笙!
游苍笙开口道:“老师,您曾说道无为,又无不为,不争就是争,争也是不争,弟子虽然有所明悟,心中却不愿意触碰,这是否说弟子道途走上了歧路!”
讲师笑道:“非也,歧路,乃是指大道上的小道,我观你大道清平,方正中柔和过多,淡然中煞气不足,大道是无误,可却有不足!”
游苍笙急忙道:“请老师赐教!”
讲师挥了挥手,安抚了游苍笙激动的心情,轻柔道:“世俗常有欺善怕恶之说,亦有欺软怕硬之人,你之问题症兆正是在此,将道比作孤舟,人情烦杂比作流水,清风明月之时,孤舟自然是一片坦途,因为流水迎合孤舟,孤舟之行更是如虎添翼,大道不远矣。但道途从来没有平坦,孤舟自然不可能一直顺流而下,直到彼岸。
那在此时则有两种选择方法:一是只想要保持孤舟不为风浪掀翻,等待风平浪静之时。二是不惧狂风暴雨,以护身之念,定风雨飘摇,以自己能力对抗浩瀚无边的天地之力,化不可能为可能,在流水重归平静后,再次远航。
你说,两者比较,谁能走的更远,谁能更加辉煌!”
游苍笙目光挣扎,片刻恢复清明,恭恭敬敬道:“无量天尊,弟子受教了!”
“嗯,很好,看来你也选择了自己真正的道,多余的人情烦杂,是道的拖累,也是人情的拖累,在你想要保护的时候,因为想要保护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样一来当想要保护的人或事逝去,道心就会否认自己,在这个否认的过程中,却也忘记了其他想要保护的人或事,意外的频发,就导致了更多地遗憾,更多的悔恨,道途停止亦不远矣!
若能在一开始,以果断的行为,挑选出真正需要保护的,真正能让自己无悔护持的人或事,强硬的手段隔绝一些烦杂,以此明心见性,方得道真!
三岁孩童,纯真无朴,心性如水,方为外部游魂煞气入侵,导致不必要的病痛,若能孩童本身有煞气,则游魂不可入,故不必要的负累需要清除,必要的防备需要建起,如此做到不争,在这不争中,其实也是为了重点保护自己需要保护的,这也成为了争,两者无有绝对的差别,改变一下亲疏远近,明悟人心转变,你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讲师再次道出一番道理后,游苍笙目光微微闭合,也是入道去了。
那接下来就是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了,蒋话!
蒋话缓缓起身,目光有些空洞,道:“老师,弟子没有问题!”
讲师笑道:“难道你得道了?古之先贤,肚载五车,精要典籍信手捏来,尚且汲汲求学,青史就有记载先贤孔圣访贤道之老祖,现在你说没有问题,难道你自比孔圣!”
此话,讲师却是动用了醒魂之声,声入蒋话耳中,顿时恍若敲响的洪钟,振聋发聩,人一下子彻彻底底的清醒了过来。
蒋话不顾后背在惊恐中打湿的衣服,连忙躬身道:“弟子方才陷入迷障,口出狂言,望老师责罚!”
讲师笑着安抚道:“呵呵,谁能无过,知错能改,便是最成功的教学,现在提出你的问题吧!”
沉思片刻,蒋话目光炯炯的盯着讲师,大胆的问道:“老师,人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说的话一定是对的么?神明做的一定是对的么?”
讲师反问道:“你修道已有些时日了,若你此刻下山施展道法,世俗会怎么样认识你?”
“神明,若弟子展现非人的道法,俗世之人定然会认为弟子是神明。”
蒋话沉默片刻道:“老师的意思是,所谓的神明,其实也只是在道理上,在修行上更上一层楼的高人,而非生而知之者?我等能参考神明的话,却不一定以此为标准,但这样一来,地元时期,那些建庙朝奉,让人学习的岂不成为了笑话?不成为准则,那供奉起来又有何用?”讲师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供奉者可能为人,也可能非人,他们都是取其能让人传承,需要传承的美好东西,但不代表他们没有缺点,生而知之者是有,同样不是说没有缺点!
你出生军旅世家,性子秉承方正、冷静,可行事霸气太过,凡事太过认真,若不能把握,道途上注定会有不少坎坷!
游苍笙,出生商业世家,商人逐利,手段更是圆润婉转,这是他的问题,你二人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自身不足!”
蒋话喃喃自语:“信奉的道德理念,需要随人情事理变化,需要随时局变化,即便是古之圣贤也是如此,那么也就是说,按照本心指引,也未必会错?
对,就是这样,改或不改,终究是道上的探索,讲师虽然说这般的道途有所偏颇,却也没有说错,如此,放弃过往的信奉,从新树立起自己心中的信奉,以自己的准则为道途上的风向标,亦可以走出自己的通天大道!”
讲师在上面仔细的听着蒋话的话,心中微微一叹,却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轻轻一挥手,青山绿水、鸟鸣山幽缓缓褪去颜色,原地没有所谓的道坛、讲师、弟子,有的只是上古大神钟馗、慈公后慈,点睛升龙游苍笙,飘影莫测话虚空。
话虚空,乃是因为蒋话青年时感觉自己名字有些偏颇误会,方才取用姓名中的一字,加上成名之道,以此得名。
但现在显然不是追究这些问题的时候,上古伏魔大神钟馗巧用最后的一点能力,助三人悟道,如今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
在受了慈公、话虚空、游苍笙的师礼后,就彻彻底底的消失不见了。
消失的霎那,徒留一声叹息,不知晓是对自己一生的苍茫,还是对最后教诲的失败,或者两者都有.。。
生命的烙印,人生的习性,是不是能够扭转,这就要看能不能参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