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宇走出自己的房间,就看到了宏远在门口等着他。
“刚才师傅给我说了,以后你就跟着我了,现在我们去吃饭,然后我给你说说每天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宏远看到陈晓宇出来后就开始摆师兄的架子。
两人很快吃完了斋饭,宏远将陈晓宇带到清风观中的伙房中。
“这里有三个大缸,因为你才来,所以你每天挑一缸,我挑两缸。”宏远指着伙房里的三个大缸对陈晓宇说到:“还有每天必须得砍两百斤的柴火,你别忘了。
“每天都要砍两百斤柴火,观里面哪里用得着这么多。”
“有多余的就拿到集市去卖啊,你以为我们观里面的油盐米粮哪儿来的?”宏远对疑惑不解的陈晓宇解释道:“现在村民的生活都不太好,有能力施善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一直以来我们清风观都是要用柴换油米。”
说罢宏远便拉着陈晓宇各挑着两个大桶下山去挑水。
“这么大的桶,还要爬这么高的山,当年你们祖师怎么不讲道观建在山脚下啊。”陈晓宇十分吃力的挑着这两大桶水对着宏远发牢骚。
宏远小小的身材挑着装满水的两个大桶却显得十分的轻松:“你才开始挑,你先别装满,你倒一些出去吧。师父说这是我们日常修行的一种,清风观包括创派祖师清风子在内每个都要挑三年水,说这样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磨练人的心性,毕竟修道士一个艰苦的过程。”
“我现在已经快满三年了,以后你就要一个人挑了,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先半桶半桶的挑,逐日慢慢的增加,谁让你看到我装满你也跟着装满的?”
陈晓宇白了宏远一眼,心道:“我比你高大,你都装满我怎么好意思挑半桶。”
不过虽然心里这么想,但陈晓宇还是老老实实的将水桶的水倒了半桶出来,不过就算如此,挑着俩大半桶水上几百丈高的观里面去还是累得他满头是汗。
宏远等他稍微休息了一会之后,就又开始催他继续下山去挑水。
“你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说什么给爹娘小妹们报仇!”陈晓宇心中想到这里,咬着牙便又迈出了那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的双腿。
一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陈晓宇才将那一大缸水挑满。吃完饭正想躺下休息的宇听到宏远又在叫他了。
“陈晓宇,现在该去听师傅讲道了。”
陈晓宇懒懒的爬起来,蹒跚的又和宏远开始去大殿中去和大家一起听罗雾子讲《道德经》。
陈晓宇现在根本不识字,所以只能听罗雾子口述,罗雾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象无形”什么的对于不识字的陈晓宇来说是云里雾里,陈晓宇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罗雾子看到陈晓宇睡着了,也只是顿了顿之后而没有说什么,继续讲了下去。
过了一个时辰,罗雾子讲完《道德经》,众人散去之后便过去拍拍陈晓宇:“孩子,醒醒。”
陈晓宇醒了过来,看到眼前的罗雾子,便尴尬的说:“老爷爷,对不起,我睡着了。”
“没事,孩子,你本来就不是我修道之人,本来就不会强求你听我讲道,不过我只是希望能用无上道法化解你心中的恨意,你先跟着宏远学识字吧,然后你自己在领悟领悟,我真不想你的心中真的只剩下仇恨。”
“是,老爷爷。”
陈晓宇回到静室之中,
随后的日子里面,陈晓宇每天上午和宏远一起挑水,下午砍柴,到了晚上则和宏远学识字。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之间两年的时间就过去了,陈晓宇现在已经是十二岁的少年了。现在的他已经有六尺高,面容清秀,而且因为天天做挑水砍柴的功课,所以身强力壮并不像十二岁岁的小男孩。
现在他正一个人挑着两桶满满的水大气不喘的正往上山的观中挑去,经过两年的锻炼,他如今已经可以挑满两桶水而不感到费劲了,所以一个上午他一个人就能很轻松的将三个大水缸挑满。
“昨晚宏远教的这个“孝”字,正是子承老,子女在老人的下面支撑着他们,而“道”字则是人所走的路,每个人走的各自不同的路就是各自独有的道,文字真是太奇妙了。”陈晓宇一边挑水一边复习昨晚学到的新字。
这两年以来,陈晓宇除了做挑水砍柴的功课之外,每天晚上还和宏远学习识字,现在他已经认识两千多个字,能大概读懂书中的内容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本是上个月老爷爷讲的《太上感应篇》,好像是劝善的经典。”
“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这是半年前老爷爷讲的《太平经》,仿佛是养生的经典。”
陈晓宇从清风观的藏书宫中不断的翻开各种书籍,自从学会认字之后总是喜欢到这里找一些书来翻开,同时也想巩固自己识字的成果。
不过清风观中的藏书经典全都是道家典籍,大多都是养生和劝善的书,所以陈晓宇每本书都是看了一个开头就放下了。
最后陈晓宇在一个角落中看到一本泛黄的古籍,心里充满了好奇,这回是什么书呢?他小心的爬上书架将这本书布满了灰尘的书取了下来。
“《五行灵诀》?回忆着老道士罗雾子曾说过《五行灵决》是清风子在这座山中所捡到的一本天书,上面记载了各种仙法,但是几百年来除了他之外无人能看懂修炼。陈晓宇眼睛一亮:“要是我能学会上面的仙法,是否就有能力替爹娘和小妹报仇了?”
《五行灵决》并不禁止观中人翻阅,而且还誊抄了十多本方便大家一起观看,所以每个观中道士入观时都听说过学会这本天书便能腾云驾雾,隔空驱物,所以都兴致勃勃地想要学习。
结果三百多年过去了,所有尝试修习《五行灵决》的道士都因为晦涩难懂根本不能入门而放弃了修习,就算有个别不愿放弃而参悟了一辈子的道士最后也没有任何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