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我家养花的历史,大概已有20个年头。刚从乡下搬到省城,租住在陈旧的土坯房里,除了几样简单的家具,屋内看不到些许绿意。有一天,连襟抱着一盆君子兰登门造访,让我们在寒冬腊月感觉到一种春天的温馨。
君子兰生长在一个硕大的花盆里,让人联想到乡下的水缸,粗拙、笨重,臂力不强搬移吃劲。连襟打老远专程送来,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我就有所歉疚,连声说:“大冬天的,让你受累了!”连襟手却一挥:“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次乔迁之喜,因为条件所限,就只能送一盆君子兰了。”
其实我很清楚,对于这盆君子兰,连襟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的。按妻姐的说法,尽管养了不少花草,连襟唯独对这盆君子兰情有独钟,只要下班回家,就一头扎在花上,连工作服都来不及换下,好像是在养育孩子似的,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盆君子兰由最初的几片小绿叶,长到一簇葳蕤葱绿,仅花盆就更替了好几个,直到现在这盆时,花已到了极盛期,花开花落几春秋。而且由于根须发达膨胀,最终导致花盆破裂,好在连襟是一名技艺高超的钳工,凭借铁丝对花盆进行了精妙的扎箍,不露一丝痕迹。
就在那一年春节,这盆君子兰第一次在我家开花。起先,只能看到一缕黄色,像丝绸一样夹在层叠厚实的叶片当中,妻子喜出望外,一边高声叫着“开花了、开花了”,一边忙不迭地找出线绳,将叶片分向两边,固定好。不到几日,一朵朵花瓣,雨后春笋般争相盛开,仿佛一束黄手帕,生机盎然飘扬在一团绿色里,昭示着一种美好和幸福。
也就是从这盆君子兰开始,妻子爱屋及乌,对养花有了一种浓厚的兴趣,甚至我也另有所爱,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转而成为一个痴迷于奇花异卉的“花仙子”。
后来住进了楼房,家里的花盆也就慢慢多了起来,除了君子兰,新增了橡皮树、马蹄莲和鹅掌红等品种。然而不知什么缘故,这些新增花卉很快就凋零或是枯萎了。特别是那棵橡皮树,妻子操心最多,只要一有空,就操一把椅子坐在旁边,按照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养花秘籍,一遍一遍用啤酒擦洗着叶子。开始看上去绿油油、亮灿灿,可是到头来叶子却掉得一片不剩,成了真正的“光杆司令”,甚至最后干柴一样,死了。
花死了,养花的心却不能死。妻子就想到了乡下的弟媳,她在庭院里养了很多花,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五彩缤纷,跟个花园一样。弟媳告诉妻子,她的经验都是从实践当中来的,比方施肥和浇水都有学问,仔细琢磨了,花就好养了。最让妻子高兴的是,弟媳答应带几盆花给妻子,如果以后花养不好了,她还负责包换。
然而有些花卉在乡下长得好好的,进了城就水土不服了。不是蔫头耷脑没有生机,就是只长叶不开花,红花没有绿叶不行,绿叶少了红花也不行。就像“鹅掌红”,盛开时节,就如同一枚枚火炬,挺立在一片片绿叶之上,方显得鲜艳夺目;而“马蹄莲”之所以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高贵气质,不也是由于绿叶的衬托和渲染所致么?大千世界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我们说生活丰富多彩,就在于其多重性和包容性。都说养花可以陶冶情操,关键是在于品味一种哲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盆三角梅,就和先前那盆君子兰一样,花盆灰头土脸,很不起眼。然而她旺盛的生命力,完全可以和君子兰媲美,给一束阳光就灿烂,有一口水喝就繁衍。即使别的花草相继完成历史使命,从我们的视野中从此消失,她也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始终与君子兰同呼吸、共命运,极尽自己最大可能,让生活充满芳馨和亮色。
如果说君子兰像一个脉脉含情的美少女,三角梅则是风风火火的俊小伙。一个恬静内秀,不动声色中把美留在人间,一个热烈奔放,大红大紫里彰显昂扬的品格。就说这盆三角梅吧,虽说也掉叶子,甚至就和那棵光秃秃的橡皮树一样,不留一片叶子,但这从不意味着行将就木,而是在花开之前的一种脱胎换骨。不等几日,一团团红色的花瓣由小到大、由浅至深,呼啦啦令人目不暇接,仿佛一片红色的祥云从天而降,满眼都是红彤彤的世界。
就这样君子兰和三角梅成了我家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其他花卉黯然失色。直到1994年我从一家花卉市场花80元买回一株巴西木,这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相映成趣,意犹未尽。
记得刚买回巴西木的时候,只是两截长短不一的木棒,木棒上的枝叶也少得可怜,因为枝叶酷似玉米,我就称其为“玉米花”。然而几年之后,干干的木棒上还真的就像插上了几株玉米似的,变得枝繁叶茂起来。而且我们发现这株巴西木特别皮实,除了定期浇水不再让人操心,省去了不少麻烦。到了2004年,也就是女儿考大学的时候,更为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巴西木开花了。
起先我们根本没有发现,只是突然间感到浓郁的芳香在弥漫,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循着香味过去,很快就在巴西木的枝叶间看到了花容。一串长长的白色花瓣,就像繁星一样,密密匝匝,争奇斗艳。仔细一瞧,花径下端还有蜂蜜状液体滴流,难怪味道这么浓烈,原来是在流蜜呀!凑巧的是这一年女儿考大学如愿以偿,成了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学子,为我家赢得了荣誉。
没有想到四年之后,这株巴西木又一次开花了。当我在QQ上留下“相信么,我家巴西木再一次神奇般开花了”的个性签名时,很快就有朋友断言我家有喜。果真,女儿今年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终因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继儿子之后,我家又出了第二个硕士,双喜临门,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