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48300000005

第5章 新闻之路(3)

农业只有在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情况下,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促使人们去培植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植物。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的数千年间,小麦、玉米、稻米这三大谷类植物如同工业革命后的煤、铁、铜一样,对人类历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的传播不仅包括多种多样的农作物,而且还相应地包括各种栽培技术以及由此所致的各种生活方式。在农作物、农业技术等文明的传播方面,新闻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全球通史》一书曾对楔形文字的诞生作了这样的描述:

“当时的基本农作物是大麦和小麦;提供乳液的牲畜是山羊和母牛;绵羊提供羊毛,羊毛是美索不达米亚主要的组织纤维;最普通的蔬菜有蚕豆、豌豆、大蒜、韭葱、洋葱、小萝卜、葛苣和黄瓜;水果包括甜瓜、椰枣、石榴、无花果和苹果。经营地产时需要记账,如: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下次播种所需的种子的量,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等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账或记录。

“管理事项和账目,是用削成三角尖头的芦苇秆当笔,刻写在泥版上,然后将泥版烘干,以便于保存。这种最早的文字形式被称为楔形文字——它显然不是为了智力活动才发明的,确切地说,这是经营管理时的一种工具。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的,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书吏用简单的图形把牛、羊、谷物、鱼等画下来,也就是说,用这一方式记录所要记录的事物。不久,图形符号固定下来,不再取决于每个书吏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保证了书写和阅读的一致。但是,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图形符号不能用来表达抽象概念。

苏美尔的书吏们应付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在图形符号旁加上别的符号以表示新的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选择了表示声音而不是表示物体或抽象观念的音符。这是在以后若干世纪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语音字母的精髓,但是苏美尔人还不能系统地、全面地应用语音规则。到公元前2900年时,他们把图形符号从早期的2000个左右减少到大约600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不过,楔形文字比起后来由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发展起来的字母文字,仍要累赘得多。在那个时候,书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书吏掌握了困难的书写艺术,他们是稀缺的知识分子——因此,他们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权。

虽然文字的起源可以从生产剩余产品所造成的新环境中找到,但文字的影响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文字使人们能记录和积累各种真实的情况,世代相传,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样,文字又使人们能以书面形式记载宗教传统、社会风俗、口头上流传的神话和传说,使它们成为圣书、法典和古典著作而永久地保存下来,从而使各种独特的文化更为鲜明、更为巩固。文字成为使人类诸文明的文化结合成一体的主要手段。苏美尔人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各种具体需要,不仅发展了文字,而且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一些学科。

他们在最早的数学文献中记述了对牲群的计算、对谷物的计量和对土地的测量。其主要贡献在于发展了最早的计时、计量、测量距离和面积的各种方法。而且,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他们就在仔细地观察和记录天体的运动,这样做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他们相信,诸神的意志决定天体的运动,弄清了天体运动,人类就能够洞察神的旨意,做出相应的行动。因而,在许多世纪以来,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术家们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资料,这些资料后来被用于发展科学的天文学。

“沿着历史的小径,登上漫长的斜坡,在语言诞生的几十万年之后,竖立着另一个里程碑:文字。人类在学会把声音和它们所指的对象分离开以后,又学会了把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也分离开来,从而使它们更易于携带。”(孟驰北著《中国历史新视角》纽约商务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正如《全球通史》一书中所说,文字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怎样估计都不为过。而人类农业时代的整个历程说明,人类社会农业时代存在一千年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从万年为单位,到千年为单位,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了十倍速的“加速运动”。在造就这一加速运动的各种因素之中,文字的应用,无疑是具有主导作用的一个因素。

草原文化学之父孟驰北先生在他的《中国历史新视角》一书中,对农业社会的主体农民和文字的创造作了如下评价:

“农民还有一个重要贡献,那就是发明了文字。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是龟甲,有龟腹甲,腹甲较多,背甲较少;骨是兽骨,主要是牛骨,也可能有少量的马骨、猪骨、鹿骨、虎骨及象骨。骨多用肩胛骨,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和人头骨刻辞。埃及的古象形文字写在纸草上,苏美尔的古文字是用泥土,这更带有农民的气质。而中国的古文字则刻在动物的甲和骨头上,说明中国的农民则不同,就在发明文字的时候,身上还有强烈的原始气息,虽然创造出农业,还不能完全满足维持生存的需要,还必须用渔猎来补充,这样才能获得大量的骨片。(孟驰北著《中国历史新视角》纽约商务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据考证,甲骨文是盘庚迁殷以后,殷商时代的产物,到今天,能认识的字有一千七百二十三个,未能认识和厘定的单字共二千五百四十九个。除了甲骨文,还有陶文、玉石文、金文。中国所谓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在甲骨文的造字结构中都已具备,证明那个时候的古人,不仅有灵敏的形象思维,而且有了较为成熟的理性思维,造字的过程就是发扬人的这两种思维的过程。像‘阳(陽)’是山冈上红旗猎猎作响;像‘暮’是说太阳消失在地平线远处的草丛中,这都美得像诗。还有,存心想依赖人就是‘懒’,这个字里面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孟驰北著《中国历史新视角》纽约商务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共同创造了文字。文字一旦形成,又激活了人的两种思维。人在运用理性思维的时候,就意味着人已经脱离了蛮荒,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农民是第一个运用理性来思考世界的人,当人们只凭感觉来感知世界的时候,因为事物还有意义层次,感觉是进不到这个层次的。这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月,人们的认识开始从事物的表象层次进入到事物的义理层次。表象给人的是感觉,凭着感觉当然也能按人的需要去改变自然,但这种改变是有限度的,只有进入到事物的义理层面,才有可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现象只是本质的感性显现,认识了本质才有改变自然和改变社会的多样可能性,从感性到理性,人类跃升这一步非常艰难,这全靠人类学会运思。”(孟驰北著《中国历史新视角》纽约商务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孟驰北先生指出,运思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宁静的、不受外部干扰的环境。佛家的蒲团打坐和面壁十年,都是为冥思苦想创造静,只有在静中,人的思想才能脱俗,一步步接近涅槃境界。运思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持续性,它不能断裂,断裂就是前功尽弃,持续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运思是要积累的,本质是无形的,到无形的世界里探索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在无形的世界里寻觅、接触本质的路,真是难如上青天,没有持续的追求,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这两个条件,在游牧社会得不到,只有在农业社会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有这两个条件才创造出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的昨天是靠个人的记忆保存的,历史也只出现在人的记忆里。人的记忆只能是个人的记忆,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感受世界的方法也不同,接受、整合、结构、记忆的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记忆都有它的局限性,个人的记忆又都储存在个人的脑海里,脑海里的记忆很难公布于众,去接受社会的检验,不能为社会修正、纠错,不能吸收众人的智慧;个人记忆很难具有经典性和权威性,自然就很难成为人类观照之鉴;而且个人记忆保存的安全度很差,一旦一个人猝死,他脑海里的记忆储存就完全消失。现在有了文字,人的记忆可用文字符号来表现,这些符号可以书写出来,雕刻出来,供全社会阅读,让全社会检验。这一下,人的记忆变为社会的记忆,而且是用文字符号表现出来的记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记忆不断增加积累量,从而从这些记忆中提炼出理论。这样文字符号就出现了表现事物表象的记叙文字和表现事物义理的理论文字。

《尚书·多土》中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到了殷商时候,用于表现事物表象的记叙文字和表现义理的理论文字都有了,有了理论文字就可以开发人的智力。有了“典”和“册”,这才培养出了另一个社会角色: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这个社会角色是从农民中分离出来的,他的血管里流着农民的血,他和农民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直到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深层仍遗留着农民的气质。

定居不仅使精神世界的构筑有了积累的可能,也使得物质世界的建造也有了可能。这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上,今天一条街,明天一条巷;今日一个道观,明日一个寺院;今日一座官邸,明日一座宫殿。原始自然逐渐向人工自然过渡。人的生存环境的丰富性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单一性,生存物质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的脑海,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生存不再是紧张、严峻、死亡和痛苦,而是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虽然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这种感觉并不普遍,只有上层社会的少数人有,多数人还没摆脱贫穷的煎熬与折磨,但是人间毕竟有了享受感和幸福感,甚至已经形成一部分人的生活目标,就是人的生活目的性。有了这种目标,就能激发出人的进取冲动,使社会进步有了动力。

农民是农业社会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混血从未停止。这种混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对于游牧民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孟驰北先生在他的《中国历史新视角》中有如下评价:

农业社会是求静的,但是静超过了一定的界限,自身就会失去存在的活力。西周通过礼来规范人的行动,改造人的原始性,这是一大发明,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但礼越来越繁琐,完全控制了人的自由,人就会失去生命的爆发力。西周经过了数百年的礼治,人被礼束缚得死死的,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显不出生机。当年周人进军伐纣时何等的英武、豪迈,到了周幽王时,连保卫家园的能力都没有,被西部来的游牧民族一击就溃散了。

从四面八方涌进的游牧民族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一句话,带来了多种内容的异质文化,这些文化并不永远恪守自己的边际。每个民族都希望用自己的文化去同化他人的文化,于是就有了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冲突,这就造成一个语境,这个语境的特色是由单元变为多元。由一变成多,这个语境的文化含量空前丰富。生活在这样的语境里,人的思域会扩展,视野会扩大,人的智力就会得到开发。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涌进中原的游牧民族都是信息载体。他们带来密集的信息,其中的优质信息一旦被人吸收,马上就能开人心窍,这就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总形势。从夏商时代,游牧民族就不断把信息带到中原来,成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补给源。在那个时代,一个优质信息就代表一种思路,一种制作方法,一条生财之道,一个新的生存空间,一个能启人于蒙昧的观念。信息对当时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春秋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信息密集的时代,这构成了中国出现文化辉煌的重要历史背景。(孟驰北著《中国历史新视角》纽约商务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在这个过程中,“跨文化”的新闻传播已经出现。它发生在两大主体之间,对两者认知世界和自我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2.2农业社会的“新闻图景”

鲁醒在《人类社会构造原理解析》的文章中告诉我们他的发现:如果把各时代世界最先进地区的历史资料按时间顺序排列,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结构是以一种特定的速度向前发展的。(网文,见http://www.chinavalue.net/4988/Column.aspx(价值中国网>;鲁醒的网站)。)

他以翔实的史料证明:社会平均发展速度在农业社会时期是1000年左右,在工业社会时期是100年左右。世界落后地区在先进地区的带动下,也适应这一速度的发展,出现飞跃式进步。这一证明的结论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农业时期存在1000年左右的社会生产力周期、500年左右的经济大周期、250年左右的经济中周期、10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工业时期则存在100年左右的社会生产力周期、50年左右的经济大周期、25年左右的经济中周期、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同类推荐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热门推荐
  • 我的六道男友

    我的六道男友

    都市中,他霸气无双,虐世家踩纨绔,周旋于众美之间,校花青睐,总裁爱戴,黑道女王纠缠不断,古武界中,他传奇不断,天山称王,万物臣服,他说“我是刘道,我为自己代言”!
  • 江东才俊

    江东才俊

    东吴的百姓和群臣都觉得建安十三年的春天是十分值得纪念的,因为那一年他们的皇上,当时还只有个大将军头衔的孙权做了一笔极为划算的大买卖——他用一个江夏郡换了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将军。------------------古今分界线-------------------------------建安十三年夏,吴主权伐江夏,列阵夏口,太守黄祖使别部司马王岘对阵,岘忿祖久矣,阵前倒戈,取祖首级以投吴,权与祖有父仇,大悦,遂以岘为将……——《荆襄古事记》
  • 海贼王之大将之子

    海贼王之大将之子

    当年海贼王的一句话,引得无数人为之疯狂,那里有无数财宝和意想不到的的东西。巅峰之时,无数高手出现,前有七武海,后有最恶劣一代,超新星,更有传奇人物三大将,四皇。高手不断涌现,罗杰时代即将进入过去式。
  • 平凡妹子在未来

    平凡妹子在未来

    穿梦成真?非古代,非民国,竟然是未来??还是个架空滴!那又如何?智力测试不及格?——别得意!做完咱的手绘古诗填空再说!高尖端武器?——别大意!编一个中国结,咱在思想上控制你!你有你的硬手段,咱有咱的软实力。从此,一代精神力印刻大师,悄然崛起!从此,一场名为中华的文化风暴席卷无尽宇宙的每个角落!妹子:就算身无外物,咱还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撑腰!盗版翻版都滚一边去!文化入侵——看咱搞不死你!平凡?哈哈哈~~你懂的!
  • 当庆此生

    当庆此生

    恶搞一把历史,诉说一段穿越。看宅男侦探迷,如何穿越古代破奇案。看官场纷争乱,怎样演绎一场传奇事。看女子半边天,究竟各色红颜爱哪般。本来兴致勃勃,要写个几百章再发。不过想来也没人看,我就边写边发,不攒稿子了。
  • 吃掉小逃妃:陛下,别太坏!

    吃掉小逃妃:陛下,别太坏!

    别忽视了和你有缘的人,等繁华过去,你才明白很多人会离你而去,知己难觅!————————————他是地狱之子,她是神界公主,两人的身份一个比一个牛逼,当他们双双落难到陌生的大陆时,同样的经历却不同待遇。两人一生下来就会讲话思考,却一个被当怪物一个被千娇万宠。两人一月长一岁,一个被当作妖怪一个被当作奇才。两人皆天赋异禀,却一个沦为质子一个是尊贵的公主殿下。为啥同样的经历不同命呢?只因本作者重女轻男……推荐免费完结书《一念成魔:你是我的劫》
  • Q破苍穹

    Q破苍穹

    小胖是21世纪现代人,是千千万万小学生最为平凡的一个,意外死亡穿越到企鹅大陆,这里QQ等级为尊,而小胖却天生废柴,无法申请QQ。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看我小学生如何用QQ玩转农场,甩狙鬼步,越塔抢人头,甚至还要对抗神秘势力——盗号狗!这里没有华丽的魔法,也没有绚烂的斗气,仅仅是繁衍到巅峰的Q气,和小学生间“铁与血”的厮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楼兰梦裔之浴火重生的使命

    楼兰梦裔之浴火重生的使命

    这世界,唯爱永恒,另一个人,的出现······白英,骤然改变,措手不及。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萌妃种田忙:妖王,请绕道

    萌妃种田忙:妖王,请绕道

    若你一直害怕,畏惧的生物有朝一日护你,宠你,爱你,疼你会是怎样的感受?一朝穿越,她成了病逝的她,她立誓:此生定不在争执名利,种种田,养养鸡鸭便好!“女人,睡了本座就想跑?”“女人,你得对本座负责!”“女人,你去哪?”“女人,你是想抛夫吗?”沐颜真的是日了狗了,哦不!是蛇!她不就是在水里扒拉出一条金色蚯蚓吗?谁来告诉她,这妖孽般的红衣男子会是那条无触脚之物!还有,她什么时候睡了他?她怎么不知道!!!!(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猪脚宠不了!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