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33800000003

第3章 慈悲喜舍,利益一切有情众(2)

山里人家淳朴善良,听说对方有大用途,便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古董商这时候却觉得自己吃了亏:看对方答应的这么爽快,也许根本就用不着五十文,三十文就够了,这一下子白白地浪费了二十文。古董商有些心疼,呲牙咧嘴地笑道:“五十文当柴烧,真不知道有没有用呢!”山里人家不好意思地说:“要不,你就别给了。”

古董商脸色一正,故作大度地说:“嘿,那怎么行?说话算话,这样吧,你家还有其他的老旧家什没有,多送我两件。”说着,在房前屋后转了又转,还真巧,居然又让他找到了一把脏兮兮的红木椅子:“干脆把那把椅子也送给我得了!”山里人家点头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古董商就兴冲冲地驾着马车往山村赶,当他来到山村装运柜子和椅子的时候,却看到那山里人门前堆着一堆柴。山里人对他说:“我琢磨着你这么大老远地搬运这些柴火也不方便,就替你把柴都劈好了。”

古董商人的遭遇,可谓悭吝小气之人应得的报应。商人逐利,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但也不能悭吝小气,而不给他人留下丝毫的利益。俗话说,你吃了肉,好歹也要让别人有一口汤喝。但古董商人做得太过分了,竟然想要便宜占尽,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修善自身的福德呢?弘一法师说得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占便宜。便宜,天下人都争相拥有。如果我一个人占有便宜,则他人皆与我结怨;我不占便宜,则别人对我的怨气便消除了。正所谓:“寡欲足以修心,轻利足以聚众。”你如果为人太小气,恐怕很难受到他人的欢迎。

悭吝小气要不得,但大方也不是随意的,否则很容易造成浪费。佛家讲求的是一种中道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提倡一种恰到好处的行事准则。有的人怕被别人批评为小气,总希望让人觉得自己很慷慨,所以请客的时候,明明五道菜就可以吃饱了,却一定要准备十二道菜,彷佛这样才不算小气,结果每道菜都剩下很多,造成浪费。这不是真大方、真舍得,而是一种恶习。

因此,做人要大方一些,不要太吝啬、寒酸,但也不要过分浪费。不及就是悭,超过就是浪费,能以智慧来分辨如何做是刚好,做到恰到好处,这才是佛的教导。

领悟佛的无私精神,福慧双修成就人生之梦

佛的精神是伟大无私的,特别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更加讲求救度世人。因此,佛家的法门是度人的,不能度人的法算不得佛法。若你一心只想到自己的安乐,而没有看到世间众生的苦难,没有慈悲喜舍、普度众生的心,将无法领会佛的智慧,更不可能增修自身福缘,以至于经年学习佛法却毫无所得,实在可叹。

中国禅宗是佛学的一枝奇葩,但到了近代已经没落,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注意普度众生,增修自身福德。禅,可以译为“思维修”,禅宗开宗明义,以定慧立宗门,是希望通过禅定的法门,明心见性,开启般若智慧。也就是说,禅宗主要是以修智慧为主,却并没有特别提出修福缘。结果后来的弟子不明佛法的真义,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便走进了钻牛角尖的脑筋急转弯里,如此禅法又怎么能不走向没落呢?

禅宗后学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因为人们以为修禅,便不用讲施舍、修福缘。这样一来,很多人都陷入死胡同里。自有佛法开始,佛法便已经注定是一门救度世人的学问。如果你非要将之放到高山禅院里,不度世间人,那就不是佛法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禅宗的先贤们修炼智慧,但并没有忽视福缘的修炼,他们虽然有一颗超尘脱俗之心,但从来就没有忘记普度世人的事业。禅门六祖若没有救度世人的情怀,禅宗又怎么会有一花开五叶,自然而成的结果呢?如果禅门没有普度世人的情怀,世间也不会流传济公和尚、布袋和尚等禅门高僧游戏风尘的故事。可惜后来的禅修者忘记了自家这些本分事业,只一味地想着智慧的开发,以至于参禅变成了枯坐。

弘法利生,救度世人,这就是每个学习佛法之人的本分,即使以智慧修炼为主的禅门弟子也不例外,更不必说其他的修学之人。在学习佛法的时候,若没有弘法利生、救度世人的事业心,那就很难有所成就。真正懂得佛法的人,不仅会提升自身的智慧,以便自度,还能怀着慈悲喜舍的心,以自身的智慧和佛法度化人心,唤醒迷途众生,将世人从苦海、孽海中救拔而出。

良宽禅师是彻底的自然主义者,善于草书,又善于诗歌而闻名。他的生活,天然无为,悠悠自适,只有一个擂钵,可以研米、洗面、洗手洗脚,他作了一首诗自喻:“生涯懒立身,腾腾任天真。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谁问迷悟迹,何知名利尘。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他身无长物,托钵维生,一生行脚,四处为家,或混身鱼樵,或游戏三昧,人称“变态的旅行僧”。

有一次,良宽禅师行脚到某山,见那里景色优美,便打算在那里修行。又见山中有一废弃的茅草屋,正好安身,禅师更加欢喜。白天他便在茅草屋中静坐思考问题,到了晚上他就会到树林中散步,欣赏皎洁的月色。

这天深夜,良宽禅师散步归来,突然发现屋门大开,屋内还有响动。他有些奇怪:“如此荒凉的地方,而且是深夜,怎么也会有人来呢?”尽管有此疑问,但良宽禅师并没有进屋,也没有出声惊动屋内之人,而是一直站在门口等待。

原来屋内的人是一个小偷,怎奈禅师清贫,身边无俗物牵绊。小偷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任何财务。小偷十分气馁,转身就打算离开,可一出门便遇见了禅师。小偷吓了一跳,转身就要跑。

良宽禅师轻轻一手拉住他,说道:“你不要害怕,我也不是此间茅屋的主人,只是暂时借居这里。这里荒凉,没有其他的人,难得你走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良宽禅师便将僧衣脱下,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良宽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怀着对世人的悲悯之情,赤着身子的禅师回到茅屋打坐,在月色朦胧之中,渐渐入定。

第二天,阳光普照,茅草屋中一片光明,良宽禅师在融融暖意中睁开眼睛,然后他一眼就看到了门口台阶上被叠得整整齐齐的僧衣。良宽禅师双手合十,倍感欣慰道:“阿弥陀佛,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慈悲心和喜舍心是每个学习佛法之人都应有的心念。良宽禅师以慈悲喜舍的心,救度一个沉溺于迷途的人,这比帮助一个善良的人更值得称赞。在世人看来,这个小偷是坏人,不能对他好,但在良宽禅师看来,这个小偷就是自己修行的福缘。有慈悲心肠而无分别念的佛家弟子则认为,世间众生无论好坏,都是需要救度的对象。如果没有这种伟大、无私的慈悲心,何来佛法?何来禅?更不必说自度、度人的佛法事业。

《成实论》中云:“若能于一切众生中深行慈心,如人见子遭急苦恼,尔时慈心转名为悲。见一切众生得增益事生欢喜心,如己无异,是名为喜。于亲舍亲,于怨舍怨,然后于一切众生慈心平等,悲喜亦尔。故经中说为断憎爱修习舍心。”修习舍心,就要不能有爱憎分别。但可惜世间之人没有明心见性,深陷无明,即便心怀善念也要分亲疏远近、善恶是非。

有位法门禅师,曾广收天下门徒,聚有百余人。每天禅师都教他们修身养性,习文练武。弟子们珍惜难得的教育机会,大多刻苦研习,虚心请教。只有一个弟子不服管教,只知道吃喝玩乐。几年之后,其他的弟子几乎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声名远播。

只有那个冥顽不灵的弟子,依旧浑浑噩噩,整日里招惹是非,搅扰他人的学业。于是弟子们一起来找禅师:“师父啊,请您赶走那个坏蛋吧!那样的人能有什么成就呢?俗话说,一滴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如果任由他这样的人待在这里,未免污染师父的声名,也会拖累我们啊。”

然而没想到的是,法门禅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众弟子的要求:“不行,我要收留他!”众弟子却不能理解,觉得法门禅师的做法实在不通情理,于是有些愤怒的弟子便对禅师说:“您要是仍然把那个坏蛋留在这里,我们可要集体离开了。”但法门禅师仍坚持自己的态度。几天之后,弟子们果然纷纷离去。

十几年后,那个最顽劣的弟子终于修成正果,成为大德高僧,继承了法门禅师的衣钵,继续普度众生的事业。

世俗的智慧是有分别的智慧,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黑与白,这一切都分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爱憎分明的世人似乎都有这样的观念:坏的就永远坏,恶的就永远恶。即便有些人知道好坏可以改变,又因为做起来太困难,而不愿意去费心费力。

但佛的看法却不同,世间一切众生都在迷途之中,都需要救度。无论好人与坏人,若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扫荡尽无明,没有生出般若智慧,就没有分别。因此,佛不仅不会因为对方是恶人就不去救度,反而对他们更加倾心竭力。这种慈悲之心,从法门禅师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他没有世俗地分别好人与坏人,而只是努力去帮助了那个最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一百只羊走失了一只,主人急忙到处寻找的不正是那走失的一只吗?

至此,我们便知道了佛的精神是伟大、无私而无分别的,施舍就是这种无私精神的体现,更是修行和成就的方法。施舍的目的就在于消除贪欲、执著,提升自身的智慧和福缘。禅宗虽然以修炼般若智慧为主,但并不忽视福缘的修炼。本焕禅师说:“成佛要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福德在众生之中。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所以我们要结众生缘,结众生缘做什么?培福。”

善生言:“世尊,身为菩萨,如何庄严自身,同时又庄严他人?”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既能庄严自身,又能庄严他人:具足福德,具足智慧。”记住,此佛所开示之法中,智慧庄严及福德庄严。学人应福慧双修,才能成就正觉。

掌握分享的智慧,彼此的幸福才会加倍

佛说慈悲喜舍,利益有情,提倡布施,普度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说,其实也就是提倡奉献和分享的精神。在佛祖看来,自私自利只会带来隔阂、矛盾、冲突和争斗,但是争斗并不能带来利益,相反,只会给人烦恼。而且,争斗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

有种上古生物叫做毗舍阇鬼,常以人的精气血肉为食。有一次,有两个毗舍阇鬼一起出外觅食的时候,找到了三件宝贝:一个箱子、一根木杖和一双鞋子。宝贝有三样,没办法分成两份。两个毗舍阇鬼都不愿意让对方多得一件,因此便争论起来。

正好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这个人看见两个毗舍阇鬼,吓得魂不附体,担心自己会被一口吞掉。但是让他惊诧的事情发生了,两个毗舍阇鬼对他这个自己送上门的食物似乎毫不关心,一直都在争论着如何分配三件物品。

这个人胆子壮了起来,他努力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询问两个毗舍阇鬼说:“这三件物品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为什么两位争得面红耳赤?”

其中一个毗舍阇鬼哼了一声说:“愚蠢的人类,肉眼凡胎,懂得什么,这三件物品是不可多得的至宝。这个箱子能生出衣服、饮食、床褥、卧具等一切赖以生存的物品。这根木杖有能使所有的怨敌全都归顺降伏的大法力。而如果能够穿上这双鞋子,那么想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完全没有障碍。”

这个人一听,心中突然生出一个主意,便对两个毗舍阇鬼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想到一个好主意,也许可以帮助二位,请你们稍微离远一点儿,我马上就可以为你们平分这三件宝贝了。”

两个毗舍阇鬼听了这人的话,对视一眼。其中一个毗舍阇鬼说:“早就听说人类身体柔弱,但很有智慧,就让他来分吧,有我们两个在这里,想必他也不敢耍诈。”另一个毗舍阇鬼想了想,也同意了。

于是两个鬼听从了人类的话,都稍稍远避,等着分宝。谁料到,两个鬼刚一走开,那个人便迅速地抱起箱子,拿起手杖,蹬上鞋子飞上了高空,然后笑着对他们说:“我带走让你们争论不休的东西,从今以后你们再也不会为它们争吵,这岂不是最好的主意吗?”

看着在天边迅速消逝的黑点,两个毗舍阇鬼十分惊愕,良久他们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什么都没得到。

故事中的毗舍阇鬼若能够放下自私的念头,不起争执,那么两个人就能共同拥有三件宝物。但是很可惜,他们自私自利,都想要多得一件宝贝,以至于争论不休,引得第三者乘虚而入,结果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这个出自《百喻经》的故事告诉我们,分享是重要的。现在很多人为了获得财富不择手段,强求果报,不知修诸因缘,不懂得分享,结果不能得到更多,却因为自私,反而将已经到手的丢失殆尽。

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人和一个卖被子的人同到一座破庙中躲避风雪。天色已经很晚了,卖包子的人感到很冷,卖被子的人觉得很饿。但是他们都想着对方主动提出请求,却都不想主动开口求对方,更不想主动施恩于对方。

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便想诱惑对方开口,于是拿起一个包子,放到自己的口中说:“吃一个包子。”卖被子的人见了,自然知道对方的意思,但他不愿放下自己的矜持,便拿出一条被子,抖了抖说:“盖一条被子。”

同类推荐
  • 构筑目标(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构筑目标(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三十六计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三十六计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立意对古典36计谋作现代释析,融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体。
  • 读反经悟人生

    读反经悟人生

    《反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其深奥的处世理论,精当的观察分析,无一不令人惊叹!但因《反经》内容的艰涩难懂,使当代不少人对之了解不够深刻。基于此,我们特策划了这本《读反经,悟人生》。过去,人们基于自己的认识,对《反经》大多持反动的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越来越感到《反经》在生活中的科学指导作用。为使人们加深了解,更好地为自己人生提供指导,我们特聘请在此方面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对《反经》作了一个深刻地剖析与讲解,相信它会为你的多彩人生再添上更为炫目的一笔! 本书咀嚼传统,解读了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使我们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领略古人的处世智慧、军事韬略、人生生意趣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交友之道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交友之道

    朋友可以影响我们的人生。好朋友能温暖我们的心灵,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激励和鞭策;坏朋友却使我们的生活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正确的交友之道是青少年时期必须要掌握的。本书精选的全球各界名人关于交友之道的精彩文章,篇篇都是切身体悟,句句都是良语箴言,内容包括何为真正的友谊;朋友都有哪几种,如何辨别和结交真正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以及与朋友相处之乐等。阅读名人的交友故事,体会友情的温暖与感动,让我们收获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
  • 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妥协,是一种谈判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谈判过程中出现僵局,从而促使双方谈判成功。《学会妥协懂得进取》针对谈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在运用妥协策略时,如何最有效、最切合实际地去解决问题。进取,工作中最令人激动的力量,即“全力以赴”,它是推动企业进步的真正动力源泉。进取,是奋斗的目标,是指引命运之舟的灯塔:是积极的心态,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巨大的潜能,是自动自发的动力源泉;是开拓的精神,是积极人生理念;是综合的素质,是成功人士必备的要件。
热门推荐
  • 神魔之战纪

    神魔之战纪

    上古世纪,一本遗留下来的魔典,一把被岁月摧残的魔剑,铸造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岁月星辰刻画沧桑年轮,只为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天地之局,谁为主宰?
  • 落雪时节又逢君

    落雪时节又逢君

    没遇到他之前她一心只想当个闲散野人,隐居竹山,每天过着下棋习武,吃茶打盹的生活。遇到他之后,她一心只为他,他命悬一线,她日夜陪伴。他征战沙场,她出谋划策。他平定天下,她遍体鳞伤。如此,她会如何抉择?是去?是留?
  • 校花的贴身之旺神

    校花的贴身之旺神

    他从小就练武,练武非常敏捷!碰巧了绑架女孩,救出了女孩。碰到了一位山峰派,他是掌门,旺宇惹上了天山派的掌门,旺宇受了重伤。参加了全市比赛,打完比赛后。被神秘人打击旺宇的背后,渐渐地做出了富翁的梦。旺宇的师父一直都在找神秘人究竟打中旺宇的背后,找着找着找到了原来是古魔派的掌门的儿子,旺宇的师父就打死了古魔派的掌门的儿子。旺宇就渐渐地醒了,旺宇仍然回到某某市保护付君茹的本身。(作品未简介)
  •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本书是潜意识大师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的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巨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我”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我”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东京到南美;从阿根廷再到中国西藏。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小老板、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员工等。特别的际遇给了他特别的启示,最终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苏醒、觉悟,豁然开朗,这种的感觉,或许,一生只有一次。整本书中,作者通过知名人物的禅修案例,以及大量丰富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多种自我疗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苏醒、自我觉悟的心灵过程。
  • 星泪:坠下之约

    星泪:坠下之约

    十年前,他为了她,不惜一切,带她逃走。为了找她,牺牲自由,隐藏十年。十年后,他得知她还活着,欣喜若狂的飞往她的身边。可她却不记得以前所有,他的一步步靠近,换来她的逃离?当她看见他手中的吊坠,留下了莫名的眼泪。解开了揪心身世。一场意外,她想起了一切?她该何去何从......“小溪,对不起.....”他就这样垂下了手。“溪儿,跟我走吧!”落花与流水,执手之人......坠似泪,又如何.......
  • 血狱涅槃

    血狱涅槃

    九一八之后十四年血狱一二八之后十四年烽火换来的是民族的涅槃看主角如何在这血雨腥风中,擒战旗,扫魍魉。
  •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妖孽皇子下堂妃

    妖孽皇子下堂妃

    她,性格坚强乐观,内心聪慧善良,他,表面谦和温雅,实际冷酷凌厉;她,被皇上作为一柄双刃剑赐婚于他,他,因为种种顾虑,不敢亲近于她;一场场阴谋诡计、一个个囹圄困境,她陪着他,他护着她,他们相互扶持,又彼此伤害,他们携手作战,又各自猜疑;她在还未爱上他之前,总能笑看他的风流情史,爱上他后,又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般的打发他身边所有凤蝶;他在还不知道自己爱上她时,总能冷脸对她默默宠爱,在知道自己爱上她后,那冷脸更是变本加厉,当然,宠爱也是变本加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宫闱惑:帝凰谋

    宫闱惑:帝凰谋

    他复她容颜,给她新生,她用性命与他做交易。潜身宫闱,她遇到了惜她护她的男人。低贱为奴,她的手中竟掌握着这宫里众多人的生杀荣辱。看似江山锦绣,实则波涛暗涌,两副绝色容颜下的一颗玲珑心,将她卷至风口浪尖。既然此生注定不可平庸,那便身裹容华,凤临天下……
  • 就这么定了

    就这么定了

    秦家大小姐怎么找了他当男朋友?!不至于吧!我家秦女神还防着这货被人拐跑了?什么,那货又惹我们家女神生气了?哦,正手撑搓衣板倒立呢。一个不霸道不聪明的男人,和一个很霸道很聪明的女人。过着平平淡淡,还算精彩的小日子。他们第一次见面,他问为什么要当军人。他的回答是,“报告,我没想当军人,我老爸想要有个当军人的儿子,我只能孝顺。”从此他多了一份对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