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一定要赏识自己的孩子,哪怕他有缺陷,别人都看不上你的孩子,你也要拥抱他、赞美他、欣赏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奇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家长一定要为孩子独具的特点、天赋而鼓励他。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对冷言冷语非常排斥。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那么结果往往是,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会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
捕捉赏识孩子的每一个时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无数父母最大的心愿,而“赏识教育”无疑是家长培养孩子的最新利器。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讲,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那一年,25岁的他已经拥有一家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在此后,将公司业务扩展到六个州,并且建造了上百座高楼大厦。近两年来,他又野心勃勃地进攻保险业,而且大获收益。
1965年,他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当地冶金公司的普通职员。在他出生之前,父母已经为他生下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很显然,作为普通职员的父母,后半生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了,但是他们依旧非常骄傲,因为他们的三个孩子都非常聪明,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还各有特长,周围人都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父亲桑德斯曾经自豪地向邻居夸耀说:“我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棒,我想他们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儿子居然不像他哥哥姐姐那样聪明,一生下来,就显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渐渐地,他们发现小儿子做任何事情都比同龄孩子慢半拍。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较低的智商进一步被显现出来,不仅没有他哥哥姐姐当年的优异成绩,甚至连父亲平时不屑一顾的笨孩子都不如,这让父母很懊丧。
看着他与同龄孩子相差越来越大,父亲总是急切地批评他:“你的数学不如比特,你的绘画不如玛莎,你的体育不如约翰,你的语言不如弗朗斯……”总之,在父亲眼中,他与任何一个孩子相比都相差很多。父亲总是对他说:“你需要向他们学习,最终还要超过他们。如果你赶不上他们,你将来的日子一定会变得非常糟糕。”
他为自己不像哥哥姐姐那样聪颖而苦恼,所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努力,也曾尝试“笨鸟先飞”,但是结果都不明显。无论他怎么努力学习,有时甚至付出很大的代价,结果依旧赶不上其他孩子。在他看来,小朋友做什么事情都很轻松,而且做得都很好,这让他很苦恼、很无奈,他的心中蒙上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上学之后,父母带他去纽约找权威医生做诊断,这才知道他除了智商偏低之外,还患有动作障碍症。从此之后,父母对他不再抱有任何过高的希望,只要他能够自食其力,父母就心满意足了。
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他遇到了一位影响他一生的好老师——杰西卡老师。她出身高贵,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识渊博的她,还富有一颗仁爱、智慧的心。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都有生长的权利和自由。
杰西卡老师没有像他父母那样,而总是笑容可掬地鼓励他:“别着急,慢慢来,不用和其他人比,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向努力就可以,我相信你会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在数学考试中,他又得了全班唯一的“C”。放学后,他无比难过地找到最敬佩的杰西卡老师,低着头掩饰自己的不好意思,说:“老师,我太笨啦,我总是比其他同学差。”
“亲爱的孩子,谁说你笨啦?你这次考试就超过了一个同学,应该说有所进步啊!”杰西卡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并且微笑着注视他的眼睛,“孩子,记住了——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比过了一个同学?”他不解地抬头望着杰西卡老师。
“是的,你这次得了‘C’,而上次你得的是‘C-’呀,这难道不是超越了自己一次吗?”杰西卡看着他微笑地回答。接着她又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只要你不停地超越自己、追赶自己,你就是在不断地进步,你是一个可信、可爱的孩子,没有必要自卑地低着头。”
从那时起,父母十分惊讶地发现,他不再整日愁眉不展,突然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昂着头,挺着胸,嘴里不时吹着快乐的口哨,好像一副胜利在握的样子。他虽然唱歌跑调,却唱得很投入,而且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他练习长跑,虽然速度缓慢,但他天天坚持,比哥哥姐姐们还有毅力……
有一天,他在家认真地做手工制作课的作业——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木盒。整整忙碌一天的他,终于做出了一个质地粗糙的小木盒,而且还弄得满地都是刨花、碎木料。他的哥哥比特看见他时,嘲笑道:“我想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这个更糟糕的小木盒了。”
“不,我这儿还有一个更糟糕的小木盒。”然后,他随即从外面拿出一个小木盒,自豪地告诉哥哥:“这是我做的第一个,但是,我认为,连这个都不能算是最糟糕的,因为我之前根本就不会做呢!”
哥哥哑然了,他在心里承认弟弟说的有道理。此时,父亲桑德斯走过来说:“孩子,你是好样的,请你告诉我,是谁教你这样看问题的?”这是父亲第一次表扬他。
“是杰西卡老师,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于是,他高兴地向父亲说了有关杰西卡的故事。
从此以后,全家再也没有人说他是笨孩子了,他们经常鼓励他,用充满鼓励的眼神和赞许的神态对他说:“你做的的确比以前更好啦!”
奇迹就这样诞生了,他的功课不再是倒数第一名,而是在缓慢地提升。虽然没有个别同学进步快,但是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高中毕业时,他向几所大学投出了材料,都收到了录取通知的回复。
如今,他的光环已经完全遮住了他的哥哥姐姐。
和许多笨孩子相比,他是幸运的,因为在他小时候就遇到了赏识自己的杰西卡老师。他,就是美国身价过亿的著名“房产大亨”——凯恩。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是不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对冷言恶语非常排斥。如果家长总是采用消极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结果往往是,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会有一点不喜欢父母。”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骂,亲子教育就是这么简单。
让孩子“我最聪明”的意识觉醒
这是一幅真实的家教图:爸爸在给女儿辅导功课,一共出了10道题,女儿歪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结果只做对了1道题。与一般家长不同的是,爸爸拿起卷子,用充满激情的眼神望着女儿说:“孩子,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么难的数学题,你第一次做居然能做对一道,太棒了,女儿!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对这样的题连碰都不敢碰!”
顿时,女儿的眼前一亮,对数学题的研究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这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女孩名叫周婷婷,在她一岁打针时,因为药物反应过敏,致使双耳全聋。女孩的父亲叫周弘,是南京市的一位普通工人。为了培养又聋又哑的女儿,周弘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探索赏识教育,并且身体力行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女儿。
周弘为了激发婷婷的自信心,不仅让她感到自己是个好孩子,而且还帮她找到天才儿童的感觉。为了激发婷婷的满足感,爸爸在书桌玻璃下压着美国天才儿童的行为表,目的在于让她感觉到自己每一条都能做得很好。
有一次,婷婷看书忘记了吃饭。于是,爸爸就赶紧拉着她过来,并对她说:“婷婷,你看,天才儿童行为表的第一条就是废寝忘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居然做得这么好,你怎么不是天才呢?”
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在她6岁时,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但是当她18岁时,就已经会五国语言,并且成为享誉世界的杰出人物。有一天,周弘无意间发现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而婷婷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于是,爸爸对婷婷说:“孩子,你真了不起,爸爸刚刚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奥秘,你是海伦百年转世,你们只相差两天,而海伦是顺产,你是难产。和海伦相比,你比她富有多了,因为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那时起,婷婷就感觉自己是个天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将来一定能够干大事业。
在教育婷婷上,周弘抓住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所有时机,帮助一个残疾的儿童找回了失落的自信,找到了天才儿童的感觉,让她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这种教育方式激发了周婷婷潜在的能力,使得又聋又哑的她仅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全国十佳少年、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留美硕士生、博士生。
细细品味周弘的教女事例,从周婷婷的成长足迹中,我们看到了赏识教育的成功典范。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赏识教育?实际上,赏识教育就是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激发孩子内在潜能的人性化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好像是为了得到赏识才来到人间的。对任何人而言,赏识都是精神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水分。尤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赏识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赏识却是万万不能的。无数个教子示例告诉我们:赏识教育引向成功,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导致失败,使孩子越来越糟。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是最重要的方法。家长应该不断地学会赏识、鼓励孩子,不断激活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在家长充满赏识的眼神和赞许的言语中茁壮成长。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首先要相信孩子是个天才。每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或是没有其他孩子学习好时,内心就会产生不平衡感,进而就会指责孩子、埋怨孩子,甚至对孩子失去信心,殊不知,这对孩子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每位家长都应该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有潜能的,只是短时期被压抑,等待我们去开发,所以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爱。简而言之,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每位家长都应该像对待天才一样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次,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是问题儿童也不例外,他们身上都有值得赞许的地方,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发现。通常很多家长只会关注孩子某些不足的地方,并且拿着高倍显微镜去无限制地放大,期望在第一时间改造好孩子,结果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反之,对于孩子的闪光点,很多家长却熟视无睹,在父母的冷漠下,这些优点将会悄悄地消失殆尽。
在1975年母亲节的那一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其他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做的事情中,不断地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毫无疑问,是妈妈的赏识造就了一代首富。父母只有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才能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和优秀!孩子有许多值得赞许的地方,也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家长在发现这些优点之后,才会感到他们魅力四射,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在家长的赞许声中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家长在实施赏识教育中还需注意到,表扬要及时,要实事求是,要本着适度的原则。
赞许和表扬适用于所有孩子,换言之,它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当孩子的行为值得家长称赞时,我们应该立即给予表扬或是支持,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以此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家长一定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赏识教育的机会。同时,客观的赏识是必要的,千万不能夸大事实,更不能言过其实、以偏概全。赏识教育需要把握一个“度”,只有适度的、恰如其分的赞许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家长要不断地唤起孩子的自信心,以赏识的角度和心态看待孩子,不断寻找他们值得赞许的地方。聪明的家长们:学会赏识、教育孩子吧!让每个孩子都在父母赏识的目光下健康地攀向成功的高峰!
从陶行知的“糖果案例”说起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伴随着错误一起成长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尤其是孩子,更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犯错与否,而在于家长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纠正其错误。
经过现实生活的一系列验证,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并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其效果远远好于严肃的打骂或是批评。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一个值得回味的“糖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