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1500000015

第15章 民间俗信(5)

在中国台湾的高雄市有这样一组用数字命名的道路名称:一心路、二圣路、三多路、四维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贤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当地人们给这十个数字赋予了吉祥的意义。《易经》也对每个数字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一是“太极”,二是“两极”,三是“三才”,四是“四象”,五是“五行”,六是“六合”,七是“七政”,八是“八卦”,九是“九星”,十是“十干”。在经历了几千年历史演变的今天,人们赋予了数字更丰富的含义,并形成各种俗信,在民间广为流传。

生活中,人们多将“六”和“八”视为吉利的数字。俗话说“六六大顺”,人们将“六”和“顺”联系到一起,寄托事事顺利的意思。据说,这是因为古时人们投骰子,两个六是最大的赢家。而“八”与“发”谐音,有发财的意思,所以,民间有“要得发,不离八”、“八八大发”等俗语。因此,人们的车牌号、手机号都喜欢用“六”和“八”这两个数字。

民间遇喜事时,喜欢用双数,素有“好事成双”的说法;遇丧事时,则多用单数,意思是祸事就此一件,希望祸事不成双。由此推出,人们喜事的日子就忌讳单数,丧事的日子就忌讳双数。

同样的道理,九也是有时被人们喜欢,有时被人们避讳的数字。“九”与“久”同音,有长久的意思,古时也为多的意思。民间有人家婚嫁喜事时,用“天长地久”祝福美满的婚姻,所给的礼金也多为逢九的尾数。但是,一般老人说年龄时则忌讳提到含有九的岁数。

“三”与“散”谐音,有分离的意思,所以婚嫁和做寿都忌讳含有“三”的日子,送的礼金也忌讳含有“三”的数字。“四”与“死”谐音,所以人们都避讳“四”。“七零八六”、“五三五四”因与“七零八落”、“吾散吾死”谐音,含有衰败的意思,通常也都被人们忌讳。

还有一些数字具有骂人的意思所以被人忌讳。最普遍的就是“二百五”,人们认为“二百五”有说人傻的意思,因此并不喜欢这个数字;“不三不四”则是说人不守规矩。“十三点”就是说这个人很愚蠢;“三八”指的是“心不在焉”,也有讽刺人笨的意思。这些数字,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忌讳的。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了数字丰富多彩的意义,也使这些单调的符号有了褒贬不同的感情色彩。

四、行为俗信

正月不剃头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和“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俗信。据说,这一俗信源于三百六十多年前顺治帝颁发的一道“剃发令”,是“正月不剃头——思旧”的讹传。这一俗信传说的由来,促使中国理发这一行业逐渐兴起,而它的讹传又使得一年到头辛苦工作的理发师休了一个月的年假。

传说,在清朝以前,民间认为头发是父母所赐,要一生保全而不破损。除了出家的和尚需要剃头,百姓将割发看成是极大的羞辱或是一种对自己的惩罚,终身将头发梳成发髻束在头上。入关后的清王朝实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而且特别重视对百姓服饰的改变和规范。顺治二年六月,由摄政王多尔衮代七岁的顺治下发了《剃发诏书》,令全民剃发,且是剃成四周全无、只在头顶正中留一辫子的“沙壶头”发式。皇帝明令全民剃头,官兵严酷执行,违者则会招来杀身之祸,相传当时还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一说。百姓中一些人遵从旧俗,不能接受这一改变,也有的人还带有对明朝的怀念之情,为了表示反抗,这些人相约在每年的正月不剃头。从此在民间就有了“正月不剃头——思旧”的谚语谣传,是思念过去的朝代的意思。在几百年不断的传诵过程中,这句俗语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据说“剃发令”发出后,民间的理发匠就常常被朝廷诏去奉旨给百姓剃头,人们就称理发匠为待诏。开始的时候,人们在路边搭起棚子,用一根旗杆挂起“剃发令”的圣旨竖在旁边,就是一个剃发铺。如果有人不剃发就砍掉脑袋挂在旗杆上。后来,民间逐渐形成了剃发的习惯,那根旗杆也不再用来挂圣旨了,而是用来挂毛巾和磨刀用的布。剃头匠们则携带着剃发的用具走街串巷找活干。后来,我国就逐渐形成了理发这个行业。

在我国江苏淮阴等一些地区,民间也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不过这种习俗始于更久远的秦朝。民间为了避秦始皇的名讳,将正月改称为以征音读“正”的正月,并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旧时人们认为正月剃头是不吉利的,会招来杀身之祸。另外,在四川的建始县,人们正月也不剃头,且把正月剃头叫做“正无发(法)”。

“正月不剃头”这一习俗的形成伴随着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思旧”转变成“死舅”,符合中国传统的人文人伦思想。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奉行“正月不剃头”的习俗。

把药渣倒在路口

在我国民间,人们服中药时有一种习俗,就是将剩下的药渣倒在家门附近的路口。对于药渣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倒掉,一种是将有毒的药渣埋掉,还有一种是将药渣先放在太阳下晾干,等整服药煎服完之后再一起倒掉。关于这种“倒药渣”的习俗民间流传了三个传说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某江南小镇有一家名叫“宏德堂”的药店。起初这家药店卖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药材,在附近的信誉也很高,生意非常好。可是,过了一年之后,到这来买药材的人却越来越少,门庭冷落,生意很不好。一日,店主正在午休时,迷迷糊糊地看见一位手拿拂尘的鹤发仙翁对他说:“我是药神,管理天下所有采药的人和卖药的人。最近你在药材中掺进劣质的假药材,欺骗病人,如今无人到你这来买药是对你的惩罚。”说完,扔到店主面前一张纸条,就飘然消失了。店主拾起纸条一看是一首六言诗:“配药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治病救人为本,切忌图利忘义。”他很惊讶,药神竟然也知道他以次充好卖假药材的事情。店主后悔不已,就把遇见药神的事传了出去,说凡是以后在宏德堂抓药的人,可将药渣倒在门前,让药神检验在宏德堂买的药材是不是上等佳品。从此之后,宏德堂的生意又好了起来,人们都说宏德堂的药材药效灵验。后来,人们就有了倒药渣的习惯。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我国唐代神医孙思邈的。孙思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得人们的信任。一次,他给一只老虎治好了病,这只老虎就为他当坐骑,做护卫,以报答他的恩情。然而有这只老虎在身边,人们却不敢再向孙思邈寻医问药了。孙思邈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到百姓家里看病时,让病家将药渣倒在门前的路上。老虎看到药渣就知道他在哪家看病,而不用跟在他身边,以免吓到病人。从此,倒药渣和踩药渣成了一种习俗,传到后世,药渣也成了行医人的标志。

第三个故事是与明代名医李时珍有关。据说李时珍在一次外出采药时发现一个村庄里所有的人都患了病。李时珍走进一个茅草屋,看见一位病重的老人,老人告诉李时珍村里前些天来了几个江湖郎中,给他们开了一服药后说“这服药包治百病”。可是病人服了药后,病情仍不见好转。李时珍将药渣拿过来一看,发现很多都是假药。百姓们得知此前他们吃的竟是假药后,非常痛恨那些江湖郎中,就纷纷拿出自家的药渣给李时珍检验。因为人数太多,李时珍就让村民将药渣倒在村子前边的路口,分堆放好。然后,他逐个查看,扔掉假药、劣药,留下真药。后来,民间就有了将服过剩下的药渣倒在路口的习俗,人们这样做主要是希望路过的名医能够为其辨别药材的真伪。

这些民间传说对倒药渣习俗来源的解释各不相同,却都在传颂我国名医的高深医术以及弃恶扬善、去伪存真的高尚品质。同时这种习俗也有规劝人们行医卖药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深刻寓意。

药锅子只借不还

民间有一句俗语是“借钱借物难,借药锅容易”。在各地民俗中,若向别家借药锅,人家会痛痛快快地说“拿去!”而且大多数地区的药锅还是“只借不还”,否则,借出药锅的人家就会不高兴。另外也有一些地方有还药锅的习俗,不过人们为了趋吉避凶,往往不能直接将药锅送回去,因此民间产生了很多有关药锅的有趣习俗。

在山西晋南地区,人们就遵循药锅只借不还的习俗。用完药锅的人家盼望家人健康不再生病,就希望药锅被别家借走。借了药锅的人家用完后却不能将药锅送还回去,只能等着其他病家再来借药锅。这样在借来借去之间,药锅俨然成了公用财产,人们已经不在乎药锅究竟是谁家的了。

在陕西旬阳地区,民间则形成了一种“偷药锅”的习俗。这个地区的人在家人患病后不会去别家借药锅,是怕在借锅的同时连病也借过来。所以,人们就用“偷”的方法,等用完之后再悄悄地还回去。若有人家丢了药锅,也不会恼怒,反而会很高兴,认为病也会随着药锅被偷走了。

另有一些地区也有还药锅的习俗,但是,还的时候要往药锅里放几角钱或一些吃的东西,以此表示对借出药锅之人的感谢,回报吉利。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人不用药锅,认为药锅会带来灾祸,而用其他的器皿代替药锅。

在我国,人们总以为药锅不仅是药的煎熬容器,而且还携带着病和不吉利。因此,很长时间以来,各地销售药锅、药罐的店铺生意都不是很好。但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常需要喝中药,所以现在一些医疗机构还增设了代病人煎熬中药的服务。

忌讳下午去看望病人

忌讳下午去看望病人是封建社会的传统。在现代的民间,特别是老人当中也有忌讳下午去看望病人的。

下午去看望病人之所以会引起主人或病人的反感,主要是因为在阴阳学中,下午被视为阴。人们认为此时去看望病人,会使病人的病情加重,甚至给病人招来病逝的灾祸。此外,封建社会的人们一般都是在下午办丧事、去丧家吊唁,因此下午去看望病人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旧俗以为上午代表着希望,下午则预示着夕阳西下、败落的意思。从古至今,西天和黑夜都被认为是死亡的归宿。人在生病后会有心理负担,在下午时身体的抵抗力也比较弱。这样看来,下午的确不适合看望病人。

对于看望病人的时间,我国部分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俗信。例如广东潮州地区,人们忌讳在壬寅、壬午、庚午、甲寅、乙卯、己卯这六天看望病人,也忌讳下午或者晚上看望病人,因为当地有“日落西山唔久时”的俗语。

孕妇忌食兔肉和生姜

在民间养胎的习俗中,孕妇禁食的东西颇多,这方面的俗信也比较繁复。最典型的是忌食兔子肉与生姜,民间有“吃兔肉生子缺唇”、“食生姜令子生六指”的俗信。人们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若吃兔肉会导致胎儿口唇残缺,长成兔唇;若吃生姜,则会导致婴儿长成六指。在古代,新生婴儿出现唇裂和长出六指都被视为非常不吉利的预兆,认为是有妖魔鬼怪作祟。若哪家生了这样的孩子,人们就会将这个婴儿溺死,婴儿的父母也会被人们驱逐。

孕妇忌食兔肉和生姜的俗信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命义篇》中有“妊妇食兔,子生缺唇”的记载。《金匮要略论方注》卷二十四中亦有云:“妊妇食姜令子馀指。”但是原因何在,在这些著作中都没有说明。

在后世的一些中医学著作中,对孕妇忌食兔肉和生姜的原因略有描述。清代食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兔肉“性凉,能凉血活血,又易损人阳气,故怀孕之人忌食之”。中医学认为生姜属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孕妇若食用,容易耗伤津液,致使孕妇因津亏生热而造成胎动不安。

中医学中关于孕妇忌食兔肉和生姜的说法有一定的医学道理。但民间俗信的说法将孕妇食用兔肉和生姜的后果夸大,并依照兔子和生姜的外形加入了人们的想象,认为孕妇食兔肉和生姜就会生出唇裂和六指的孩子,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测。

民间出行前有禁忌

封建社会的人们习惯了以家宅为中心的生活,家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安全归属的感觉。而出行就意味着短暂地离开家,会令人产生一种不安感和失落感。为了祈求出行平安,在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的出行禁忌。

《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从传统的孝道出发规劝年青一辈出行要有去处,让父母放心。可见,人们认为出行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中国人素有慎出行的习惯,出行前在求神拜祖、选吉日、测吉凶等方面都有讲究。

古时民间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由神掌管的。人们管掌管出行的神叫路神,也称作道神、行神。据说,这个神是共工之子,名修;还有的说是黄帝之子嫘(léi)祖。不管这位神的原型是谁,人们丝毫都不敢怠慢,都要虔诚敬祀。

民间俗语有云:“在家不敬月,出门招风雪。”人们出门前不仅要敬祀路神,还要敬祀天神和日月神,祈求出行平安。

另外,民间还有“老不上北,少不上南”、“老不入川,少不游广”、“老勿走新疆,少勿走苏杭”的谚语,这也是古时人们流传下来的出行禁忌,即出行方向的禁忌。古人在选择出行方向时要谨慎地占卜,同时也要占卜出具体的出行时间。

同类推荐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试婚格格

    试婚格格

    本是代格格试婚,却无可救药地爱上被试的男人,有情却无缘,反遭来弥天大祸,早就家破人亡,却还要流落它乡的烟花之地,然三生石上注定的姻缘再经过多少波折,终究是扯不断的红绳,爱恨别离才有这许多的喜怒哀乐。
  • 那年,我们浪费的青春

    那年,我们浪费的青春

    她叫莫晓暖,他叫苏陌。她以为,他对她是特别的,原来,他对谁都这样好,她的一厢情愿,换来的是他的毫不留情。她伤了,他笑了。小果皮我第一次写,希望你们能喜欢?
  • 渡灵王妃

    渡灵王妃

    七月半,鬼门开她是从十八层地狱逃跑的怨灵,机缘巧合借尸还魂,得以重生。借着落魄小姐的身份,一心只为报仇,当年血海深仇的两人却登上高位!收了胆小的男鬼做仆人,却深藏不露,阴间,阳间,暗藏杀机。她步步为营,坠入魔道,却为了那一抹温暖如阳光的男子,却甘愿放弃一切,投身地狱他犹如谪仙,双目失明,却唯独能看到漂浮在人间的阴灵,身为王爷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身份,遇见她改变了他平静的轨道!她来自黑暗,他就是那抹阳光,就算不顾一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她只盼守护在他身旁!
  • 娇弱攻的校草受

    娇弱攻的校草受

    无怨无悔才纵情,死心塌地才过瘾,遍体鳞伤才尽兴,最好的年华之所以是最好的年华,仅仅是因为能够遇见你。
  • 珍惜工作 拒绝抱怨

    珍惜工作 拒绝抱怨

    生活中,人总是盲目地羡慕他人已有的或过于期望自己没能得到的,而不去珍惜现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结果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又在怨天尤人。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在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幸福的存在;只有当幸福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才知道它是多么的珍贵!”工作也是如此。无论你现在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或是一份不令人满意的工作,你都要懂得珍惜,否则,当有一天你失去了它时,就会追悔莫及。
  • 风起,爱若千年

    风起,爱若千年

    以剑斩情,情难断;轮回千年,梦已老。看风起,一寸相思一寸灰。
  • 六道魂帝

    六道魂帝

    三界之大,无所能及,荡荡六道,岂有之巅,天道不仁,我幽冥种族,并无大逆天之举,却遭受万千种族打压,天道不应,自当崛起,携族群就此逆天而行,神若阻我,我便杀神,仙若阻我,我便屠仙,魔若阻我,我便灭魔,三界谁人敢阻我,哪怕战尽最后一滴血,一缕残魂,亦与他不死不休………”“芯儿,仪儿,你等若追随与我,此等好事,夫复何求,吾亦许誓,与你等,不离不弃,患难与共,若有违誓,自我湮灭”……从此,一个幽冥魂族,带着家室,杀伤上三界六道,三千大世界,我帝奎,莅临了…………
  • 从优秀到卓越:不可思议的人生从这里开始

    从优秀到卓越:不可思议的人生从这里开始

    一个初中就辍学的年轻人,能在上千人的舞台上挥洒自如,想分享他成功的秘诀吗?一个摆地摊的路边小摊贩,每天晚上面对上百位过往行人演讲的年轻人,可以成为华人顶级的演说家吗?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学历,雨天还要骑自行车卖报纸的报童,今天能给上万家企业总裁授课,能成为企业管理大师吗?请看此书,一个人的人生就是可以这样奇迹般地发生着不可思议的改变……
  • 别跳,地下有人

    别跳,地下有人

    地下有什么?第一个肯定会想到古墓,不过古墓大家闭上眼都知道是什么样。其实还有个既恐怖又神秘的地方或许被你忽略了,那就是地铁站。也许你天天坐地铁,可你未必知道,在那些未开放的隧道中,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足够震撼,足够可怕。还等什么,一起下来看看吧!麦田书友群:289741723
  • 剑承纪

    剑承纪

    上古时代,修真者万中无一,修炼渡劫更是九死一生,但若有一日羽化成仙,则可纳天地精华,享长生之乐。凡人畏惧仙人的无上道法,将仙人视为天地的主宰,并自愿将命运交与仙人掌管。仙人由此统治世间万物,凡人奉养仙人,借以得到仙人的庇护。但也有天生傲骨之人,不愿自己的命运被仙人掌握。于是,他们创造了剑。凡人修炼剑道,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得道剑客,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有战败仙人的能力。仙界与人间的大战,便由此开启。待到中古西汉时,剑道已成至强之道,却因杀伐过重而遭天谴,剑道受挫,修真者们也被封印到道界中生活。从此,天下间再无仙人,凡人们成为世界的主宰。而几千年后,一场大战,古剑现世,封印千年的道界重现人间,修真者们下凡,寻找有逆天之力的古剑传承,引发了又一场仙凡动乱。少年方承,则由龙泉剑起,走出了一条霸道至极的剑道成仙之路。人们为纪念这段故事,成书立传,方有此部剑帝本纪《剑承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