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1500000013

第13章 民间俗信(3)

民间人人都爱听吉利话,处处讨口彩,而且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无非是希望为生活增添喜庆,福至泰来。人们对生活的良好祝愿,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美好追求,也形成了一种浓郁的民俗风情,并以此培育着一代代拥有宽厚仁爱的胸怀和具有乐观向上精神的乡村儿女。“讨口彩”是儒家文化仁爱宽厚、自强不息的精神渗透于民间的体现,也是民间淳朴的人文关怀和健康向上的乐观心理状态的共同结晶。

不吉利的话

民间多忌讳不吉利的东西,包括不吉利的语言。不管真实与否,听到不吉利的话定会让人不快。古代人为了避免不吉利的话,会用其他的语言代替不祥的字眼,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是比喻的方法。例如人们会把战士受伤叫“挂彩”或“带花”。另一种是利用典故。在汉语中,人们把生命垂危叫做“弥留”,沿用的是《尚书·顾命》中,周成王在即将病逝之时 ,将治国大任托付给臣子的典故。有的叫“易篑”,沿用了《礼记·檀弓》中,曾子在临死前更换席子的故事。

二是用假托的词语代替。古代称帝王的死为“晏驾”,意思是说皇帝没有上朝,是因为他的车驾来迟了。同样,形容帝王去世的词语“驾崩”,意思是车架少了一个支柱。佛教的方丈去世叫“圆寂”,意思是说他们完全沉浸在念经中了。“归西”也是死亡的代名词,西方是日落之处,日落西山,鸟栖于巢,“西”取“栖息”的引申义,日落西山时,也是黑夜降临之时,西山被喻为阴间之所在。

三是用类似的名词代替。长沙方言中忌讳说“虎”字,所以人们将与“虎”同音的“府”、“腐”也用其他词代替。例如用“猫正街”,代替“府正街”,用“猫乳”代替“腐乳”。

四是直接改用反义词代替。戏院中用于逃生的紧急出口被称作“太平门”,就是利用了这种方式。

一般来讲,人们遇到不得不说的不吉利话,就会巧妙地用语言避讳,绕过不祥的字眼。国人的这种习俗使汉语文化更显丰富多彩了。

虽然话语的好坏并不一定能影响事情的发展,但是不说一些污言秽语的确能避免心理上的不良暗示和阴影。人们这种乐观趋善的态度,代表了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语言蕴涵着中华民俗文化的深刻意义,也是高雅文化的表现。

犯忌讳的话

在生活中,关系到生死、礼教、吉凶、荣辱的言辞,或者需要保密的事物,就会有相应的避讳,需要委婉含蓄地表达。所以,民间俗语中就产生了富有历史、阶级、地域、民族性的语言风俗特征。

封建社会中的百姓,提心吊胆、谨慎老实地活着,就是怕说了犯忌讳的话,得罪朝廷,招致生活中的不幸。封建制度中,对称谓取名、诗词用语都有忌讳,历朝历代帝王的名号中的字或与之音似的字几乎都被划入忌讳的行列。所以,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的要忌讳的字。例如秦朝时,秦始皇为了让民间避讳名字嬴政的“正”字,将正月改称作“端月”。旧时位高权重的官员也有如此者,如州官田登就忌讳“灯”字,把“放灯”叫成“放火”,于是民间就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说法。

寻常百姓家,家族成员的名字和称谓也有相关的避讳。由于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因此司马迁在他写的《史记》中就十分避讳“谈”字,还将“赵谈”写为“赵同”、“李谈”写为“李同”。人们出于对长辈的尊重,称呼长辈时一般不能直呼姓名而要以称谓代替。夫妻之间的称呼也是如此,忌讳直呼其名。如一些民族中妻子把丈夫称作“当家的”、“掌柜的”;丈夫把妻子称作“内当家的”、“做饭的”;外人称作“某某他爹”、“某某他妈”等都是为了避免犯忌。

由于地域和民族之间存在着观念和文化的差异,因此也产生了一些讳称和贬称。例如民间“北侉子”和“南蛮子”的叫法,就是人们对异域人的贬称。苗族人喜欢外人叫他们“亲家”,而忌讳外人叫他们“苗子”。畲族人可以接受外族人称他们为“畲族人”或是“畲民”,却认为“畲客儿”、“畲客婆”这些称呼极大地侮辱了他们。

除此之外,人们对死亡也有很多避讳。死亡是人们最恐惧的事情,所以“死”字是民间最避讳的词。古人常用“疾终”、“溘逝”、“物故”、“弃养”、“捐馆舍”、“弃堂帐”等词语代替死字,来表达士大夫的死。平民百姓则用“卒”、“没”、“下世”、“逝世”、“升天”、“不在了”、“丢了”、“走了”等表达人死的意思。关于丧礼,民间避讳“棺材”一说而用“寿材”代替。

还有一类词语是人们讳莫如深的,就是关于性的词语,人们甚至将一些能联想到性的词语都以儒雅之语代替,例如文言文中的“如厕”,生活中的“解手”、“大解”等。而妇女常用的“例假”一词的来历也颇为有趣。中国解放后,全国的工厂实行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月经期可请假,但工资要照发,如此,“例假”一词就应运而生了。

另外,民间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语言禁忌。例如对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人们一般会设法保护他的尊严,所以在表述其生理上的缺陷时,人们大多会委婉地表述。如表述一个人耳朵聋就要改说成“耳朵不好使”、“耳朵有点不便”、“耳背”或称作“重听”等。

一般来讲,人们忌讳的话都是一些不礼貌的、对人不尊重的亵渎的语言。人们用语言表情达意,深切体会其中的意义,进而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现实生活的效应联系。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避讳的话,丰富了民俗语言,也形成一种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

民间避忌破财的词语

人们出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不仅对于死和疾病灾祸十分恐惧、忌讳,而且对于破财的词语也很忌讳。古时动荡不安的生活,如今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使生意人不得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财神的保护,他们是最忌讳遇到衰败破财词语的人,常要在言语上求个好兆头。

中国香港地区的人们就有忌讳破财的语言习惯。香港人过年时见面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而不说“新年快乐”,这是因为“快乐”与“快落”读音有些相似,听起来会让人不快。香港当地的酒家饭店的掌勺厨师最忌讳说“炒菜”、“炒饭”,因为“炒”字常让人联想起“炒鱿鱼”,因此香港餐厅的菜谱上多写的是“肉饭”、“叉烧饭”、“爆××”、“炸××”、“干煎××”等。香港人对长辈的称呼中忌讳说“伯父”、“伯母”,而说“伯伯”、“伯娘”。因为“伯父”、“伯母”和“百无”音似,这样称呼避讳;“一无所有”的意思。

同样,河南人也忌讳有破财之意的说法。河南地区的人们忌讳在做饭时说“少”、“没”、“光”、“不够”等有破财之意的词语。过年时,放鞭炮不说“砰砰砰”要说“叭叭叭”,因为在当地的方言中,“砰”和“崩”是谐音,有崩破、事情变糟的意思,而“叭”与“发”谐音,取其发家发财的意思。若是要表达年糕已经没有的意思,不说“没了”而说“满了”。另外,河南人还忌讳数饺子,因为饺子越数越少,有破财的隐喻。确山在河南的驻马店地区,当地人理解“确”有坑骗、糟糕的意思,因此这里的生意人都避讳说确山,将其称作“顺山”,取生意顺利之意。

对于“财”字,江浙地区的人们也有忌讳,他们在过年的时候会在门首贴上“招财进宝”、“和气生财”这些吉利的字样。因为“财”的“贝”字偏旁与“背”是谐音,为了避讳其“背运”的意思,而常把“贝”字偏旁写成“见”字,赋予了处处见财的意思。

人们处处提防破财,产生了诸多避忌破财的词语,这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说法。人们深谙做生意谋求生计的艰难,因而通过寄托神灵和语言吉象,求得对未来吉祥的征兆。这些禁忌在语言上所形成的变通,使人们巧妙地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船家语言的禁忌

自从江河形成之后,就有了居住在岸边的船家。由于船家特殊的职业和生活环境,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水乡文化。在岸边生活的船家出于避凶求吉的心理,就有了相关的行船中的语言禁忌。

八仙过海图

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八”看成吉利的数字,“八”与“发”谐音,有发财之意。但是船家却最忌讳“八”,他们结伴生产、择日造船和择日出海时都会跳过含有八的日子。传说“八仙过海”的雏形都是海难的幸存者,而海难是船家出海最怕遇到的事情,所以船家非常忌讳“八”。结伴生产和结伴出海都不能是八个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有因意见不统一而耽误生产的意思。另外,八月初八这天常有暴风雨,致使渔民无法出海,因此船家就有了“八仙过海,赚无个钱来使”一说。总之,渔民最忌讳“八”这个字眼。除了忌讳“八”字,船家一些特有的语言忌讳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行船中的谐音忌讳。例如乘船的人忌讳“往”、“翻”等字,将“簪”称作“筷”,“帆布”称作“抹布”,“帆船”叫作“风船”,“船帆”改称为“篷”。当船家吃鱼要吃另一面时,不能说“翻过来”,而要说“划过来”。渔民还忌讳说“梨”、“伞”等字,如遇到这两个字,要说成“圆果”、“竖笠”,以避讳“离散”之意。船家将“苦瓜”称作“凉瓜”,将吃药称作“吃好茶”,则都是为了避讳苦难病痛。

还有一些船家,将“水”称作“灰”,“干”称作“润”,“伞”叫作“遮”,“倒”叫作“走”,“翻”称作“稳”,将“盛饭”称作“装饭”,管水府庙叫“柳公庙”,把翁坛称作“长坛”。又因“十四”和“失事”音似,因而忌讳说“十四”。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地区的人们还有不同的叫法,但都是出于趋吉避凶的心理。勤劳勇敢的船家以海河为生,常年与变幻莫测的自然灾害搏击,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中,具备了丰富的行船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习俗。出海航船的危险不可预测,人们自然产生了祈求平安的心愿,渔民生活中的诸多语言禁忌也由此而生。

三、数字俗信

古时人们崇尚九与九的倍数

“九”与“久”同音,所以人们对“九”极其偏爱。在我国古代,人们崇尚九和九的倍数,有如“年年九,家家有”、“七不晴,八不阴,逢九放光明”、“人生高寿九十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多种说法。

古时人们用阴阳学说划分数字,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九则为阳数中的极数。清代的《述学·释三九》中说:“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所以,“九”有多的意思,又被引申为“高”、“深”等表达极和非常的含义,例如“九霄云外”、“九重”、“九州”、“九泉”等。

在传统文化中,“九”还象征天,如民间认为天分九层,有“九天”一说。而“九”的倍数也多被人们用为多的意思,如“十八般武艺”、“女大十八变”、“十八层地狱”、“三十六计”、“孔子贤者七十二”、“八十一难”、除夕钟声的“一百零八响”、“三百六十行”、历史中的“九千岁”、“十万八千里”等。另外,据说正月初九是天诞日。龙或蛇的图腾化文字也是“九”,所以,历代君王都用“九”来表达天赋神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九”与“久”同音,有长久的意思,预示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历代帝王都要穿“九”龙袍,建造“九”龙壁,还要被称为“九五至尊”。故宫里的三大殿的高度也都是“九”丈“九”尺;大小官员也共设“九”品等。

民间对“九”也是特别喜爱,还将“九”作为生活中的计量单位。例如“数九”、“九九歌”等,都是以九作为计量单位的。

“九”与“久”谐音,含有吉祥的意义,现代人在选择数字时也都热衷于九的组合。在我国一些地区,男女双方相亲、换帖都会选在与九有关的日子,聘金的尾数也为九,礼品数和迎亲队伍的人数都为九,取天长地久之意。客家人新建房屋要选在有九的日子,房间数和层数也是九的倍数,取长久居住之意。“九”是人们心目中的吉利数字,其“长久”之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各种各样的活用,以表达对未来美好的期望。九还被人们当做基数,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长久以来,人们都崇尚九和九的倍数,“九”无疑成了人们钟爱的数字之一。

“至尊”一定是“九五”

古时的“九五至尊”代表至高无上的帝王。阴阳学中,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五在阳数中居正中,“九五”就是极阳居正。“九”和“五”两个数字也符合建筑学的美学原则,所以,人们用“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九五”来自周文王所演的《周易》。《易经》也称《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对我国的民俗文化生活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易经》中有六十四卦,首卦就为乾卦,是帝王的卦象。乾卦的六爻(yáo)都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往上数第五爻就是九五,九代表是阳爻,五代表是第五爻。九五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中最好的爻,所以也是三百八十四中的第一爻,是天子的卦象。《周易》中的解释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即乾卦是给予万物的性和命,万物只有保持乾卦给予性命的原始状态,才是真正的大利和贞洁的生命。据说,故宫太和殿就是遵从此法而建的。

同类推荐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中国文化史丛书)

    诞辰与丧葬习俗(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热门推荐
  • 异城修真记

    异城修真记

    仙云大陆的都市之中,一位少年的悄然修仙故事~为了复仇!也为了快活!
  • 恶魔校草的专属宠儿

    恶魔校草的专属宠儿

    “唔……”“女人,别乱动!”第一次她被强吻;第二次她被吻昏头;第三次她被某人逼到软棉棉的大床上……
  • 一世盛欢:侯门庶女

    一世盛欢:侯门庶女

    左手掌人过去,右手握人未来。她本想低调做个小小庶女,用用小天赋,混点小钱,过过日子,嫁个相爱相守的夫君就满足了。怎奈天赋被人妒,她一心为他,他却利用完了就随意丢弃!下一世,哪怕知道你是我的命定,我也要逆命而行,不再嫁你!誓言犹响耳畔,再一睁眼便是未嫁时!她重生,不再是从前乖巧任人欺的小庶女主母嫡妹伪善相待,她就抢先一步恶言相向!她是带着外挂重生女主,不是路人甲乙丙!想豢养她在则,也要看有没有那命!对她不利,请献上脑袋!人道,无毒不丈夫。她言,不毒非女子!众生待她不义,休要怪她不仁!
  • 大医录

    大医录

    因“瘟神”体质,我的寿命只有二十年,然而从出生开始便被囚禁十八载,本应守着余下两年残命就此默然沉沦…但一场风暴,使我脱离牢笼!就此融入从未踏足的玄奥世界。历经诸多神异、行遍大泽河川、往来生死幽冥、矗观正邪相抗,牵扯出一段段不世之秘。探索起源与极致的同时又能否为己续命?握阴阳之理、识五行之法、辩六气之方、运千万微药,本人的大医之路,开始了……
  • 小萘wish

    小萘wish

    洛青青是A中的转校生,刚来的时候就被校花叶小筱处处为难。可是有一天身在富家的叶小筱惨遭绑架,洛青青见状,一路跟踪绑匪却不幸被绑匪发现,砸晕后和叶小筱同为人质,最后逃离绑架现场。从此她俩就成为很好的朋友。但叶小筱受父母之命要去国外读高中,之后就许下了多年后一定再见的诺言最后洛青青考上了很好的高中大学,成为国外知名公司的高管,后来发现原来叶小筱一直在她身旁。
  • 撼世神尊

    撼世神尊

    丹田被毁的萧正阳,幸得逆天神珠,打开神秘空间,自此命运改写,恢复实力并迅速强大。傲然面对仙妖神魔,震荡九天……设定宏大、高潮迭起、激情不断,带您领略不一样的玄幻世界。
  • 兽魔猎人

    兽魔猎人

    这是一个人类与兽魔共生的世界。原本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一直是人类,但兽魔的突然出现却打破了一切。他们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教会虽然多年来一直守护着他的信徒们,但兽魔的不断进化却让世界陷入了危机,然而诸多的悲剧竟也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但这希望并非来自人们信奉的神,而是来自于恶魔...通过和恶魔签订契约,契约者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他们以兽魔为猎物,以拯救世人为目的,他们被称为兽魔猎人!而故事讲述的,是兽魔、教会和兽魔猎人之间经过多年的战争,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世界也趋于稳定之后,新的危机却悄然降临...
  • 唐朝大才子

    唐朝大才子

    王旭穿入唐朝,发现这里没有大李杜也没有小李杜,没有刘禹锡也没有王维。大街小巷只传唱着他的诗,只记得他的名字。他还创作词曲,戏剧,小说,都风靡一时,令人津津乐道。
  • 爱在离婚后

    爱在离婚后

    施洛辰,你待我何其残忍!曾经,我是你上不了台面的伴侣,三年相守,只换得你一句:其实你什么都不是。后来,我是你独守空闺的妻子,全身心的付出,不及你“真爱”的一句谎言。她有了你的骨肉,成了你手心里的宝,我就算有了孩子,也必须打掉,虽然我爱你,但你无情我便休。山不转水转,离开了你,我的天空更广阔……强调一点:我的儿子属于我,和你无干!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