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6400000005

第5章 经济对策(2)

嗣为十八直省制订免科细则。凡新垦山头地角零星土地,及其成片但不及一定亩数者(一般为一二亩,高不过五亩十亩,亦有科则上下、水田旱地之分),皆免其升科纳赋。清人王庆云说,“初,犹限以亩数”;乾隆十一年,以广东高、雷、廉等府所垦本非沃壤,十八年以琼州海外瘠区,三十一年以滇省山头地角尚有旷土,“皆听民耕种,不限亩数,概免升科。不特无催科之扰,而并免查勘之烦。”

因为长时间以来从未进行过全面的土地清丈(除个别地方以外,其效果亦不佳),以及奉行以“原额”为准的征税原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清代中国各省耕地数字的不准确性。结果,不但清代以前,即清朝以后,中国耕地数字始终是一笔“糊涂账”。至此,政府已失去了进一步行动的目标,努力也走到了尽头,适时地改变政策,也就成了势所必然。它既非空前,也非绝后。倒不妨说,恰反映了中国政治自古以来的一贯作风。

并最终认定:

(现今)若求可垦之地,则惟新疆乌鲁木齐等处地土沃衍,尚可招徕屯垦。至于内地开垦一说,则断无其事。各省督抚亦断不得以此为言。

如果说耕地已经开发殆尽,那将如何谋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清代耕地的增加远不足以解释其农业总产量的提高,又应从哪些方面去寻求这些方法和原因?这些还是中国历代没有遇到过,而其后也会一再遇到的重大挑战。

5.永不加赋政策的完结

被边缘化的传统政策,除土地开垦以外,还有传统的赋税蠲免政策。

清人入关之始,即揭示了“不加赋”政策,并作为一条“祖训”留存下来。但苦于战时经费不足,三藩平定以后,方得以实施。仅康熙一朝,即免除税银一亿四千万两有余。

康熙五十一年,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把丁银固定在当年水平。雍正年间“摊丁入地”,丁银全部摊入田赋,一举取消了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人头税(吾人亦可称之为十八世纪“现代化”的措施之一)。

乾隆初年,一面废除了各地大量的杂税负担,同时,“永不加赋”的原则又被推广到田赋方面。雍正十三年十月,朱轼曾疏请“民间田地丈量首报,宜一并永远停止”。次年临终遗疏,复言:“国家经费,本自有余,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说,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其奏疏曰:

夫地丁二项本属一例,从前圣祖仁皇帝念生齿繁盛,特命编审之年,但查人丁户口之数,不必加增丁银,著为定例。则民间田地正赋既有定额,何用苛求。……若此区区报垦之粮,于国赋曾何加于毫末乎?臣愚以为不但丈量不可行,即劝令据实自首亦可不必。

提出“地、丁二项本属一例”,丁银既已固定,田赋何必继续报增?清代的土地开垦,本意本非为增加税收,;雍正十二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奏报垦荒事宜;“臣恭绎谕旨(按:指雍正元年鼓励垦荒谕),总以开垦为足民本计,非欲增收课赋。”朱批:“嘉是览之”(《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5册955页);乾隆十三年五月陕西巡抚陈宏谋奏:“朝廷恩意,惟在尽地利以养穷民,不在复荒额而增赋税”(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1143号)。)如此则不仅不须清查田亩,而是直欲将“田赋”也像“丁银”一样固定化了。

朱轼的建议,经乾隆四年的再度讨论,对乾隆五年“零星地土”、“免其升科”的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标志了清初“轻赋”和“不加赋”的政策,中经康熙朝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朝的“地丁合一”,到乾隆初年,终告完成。

尽管后代经济史家对清代这种固定预算制度非议颇多,但它却成为清代一大“德政”。另一方面,政府又像康熙朝那样开始普免田赋,其中第一次即发生在乾隆十年,《巢林笔谈》:

诏下之日,万方忭舞。自上嗣服以来,大赦积逋,再减浮赋;岁收稍薄,辄费天庾;水患偶乘,动支国帑。天地犹有憾,皇仁蔑以加矣。

据统计,乾隆朝各项蠲免,前后共达白银二亿余两。但就经济发展、解决人口问题来看,蠲免政策就显得不够积极,方向也不够明确,因此不能没有一套经济发展的对策出台。

6.新的农业发展政策的形成

在传统政策被边缘化的同时,一套新的人口对策,即农业发展政策形成了。它不是针对明清鼎革之际的“恢复时期”,而是为以后的“和平时期”,特别是在人口日增,耕地开发殆尽的情况下,为如何发展经济寻找出路的。

发现人口问题之后,圣祖曾说:“户口殷繁固是美事,然当预筹安养之策”。是后清廷一直积极寻找相应的经济对策,如欲农民改变“但狃于种地”的旧习,重视农耕以外的他种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康熙五十五年谕)。又提倡农桑之外,发展“山泽园圃之利、鸡豚狗彘之畜”,从多方面展宽农业的经营方向(雍正二年谕、《圣谕广训》),等等。

乾隆二年五月庚子,令编纂农书《授时通考》(乾隆七年成书),以农桑为致治之本。同时,谕王大臣等:

良以食为民天,……而黍高稻下之宜,水耨火耕之异,南人尚多不谙,北民率置不讲。此非牧民者之责,抑谁之责欤?命重农务本,将见俗返醇朴,家有盖藏,然后礼乐刑政之教,可渐以讲习。

乾隆三年十二月,上谕: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其二曰园圃毓草木,可以知所当务矣。……小民识见短浅,不能虑及久远,必须良有司感之以至诚。使官民上下,情意流通,有言必信,奉令承教,出于自然。行之既久,渐臻家给人足之风。

因河南一年种树一百余万,“安见豫省之法,不可仿行于他省耶”,训督抚董率州县,尽心民事。

先是,乾隆元年三月,礼部尚书杨名时奏荐七人留心经学,可备录用。即调来引见,用为国子监属员,其中即有主治《周礼》的拔贡生官献瑶。至乾隆七年,已为编修的官献瑶进呈经史,内称:

《周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其生财最多者莫如农,而又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俾山林川泽丘陵之民得享山林川泽丘陵之利。

主张于南方山林丘陵、江淮大薮大泽、北方地宜果蓏之地,复兴《周礼》之法。

六月二十六日,军机大臣等奏,查《周礼》任地养民之制,最为综密。今官献瑶奏称,江西、岭南与淮南、燕齐一带地方,或山童林赭,弃为不毛,或极望弥漫,一无出产。虽未必该地方一律多同,但所请修举园圃、虞衡、薮牧之职,似于筹画民生之计,不无裨补,昔(汉代循吏)黄霸治颍川,课民耕桑外,兼令种树畜牧,岁屡大穰。龚遂治勃海,专劝农桑,计口种榆薤葱韭若干,家畜二母彘五鸡,郡以富实。如是山林川泽丘陵之民,可广收树畜佃渔之利,自当讲求经理,以裕民生。

翌日(甲寅),上谕: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其为天下万世筹赡足之计者,不独以农事为先务,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使山林川泽丘陵之民得享山林川泽丘陵之利。

即是一篇政策宣言,也是一篇学术总结,成为以经术指导政事的典型。面对人口日多,不得不讲求“经久优裕之法”,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亟讲。……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以成经久优裕之良法。

乾隆九年再谕:“田里树畜”应予并重,三农、园圃、虞衡、薮牧四职,“何一非资生养赡之术”?

《周礼》所说是什么意思?按现代农学知识,“三农生九谷”,乃泛指谷类即粮食作物;“园圃毓草木”,为九谷以外各种作物种植;“虞衡作山泽之材”,乃指山林、川泽出产;“薮牧养蕃鸟兽”,是畜牧业。它们分别代表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乾隆七年六月谕,遂与雍正二年二月谕,同成为地方官员劝农时引用最多的两道谕旨。

清初曾有一段时间粮食紧张,粮价飞涨,但不过几年时间就物价平落,各地生产、交易依次恢复正常。此后一长时期,粮价低落,“谷贱伤农”,成为一大头痛问题。清代农业对策即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和针对它而发出的。

因此全面发展,并非是均平用力而无所侧重。上谕“不独以农事为先务”,已表示了政策的侧重点所在——即五谷以外的农业种植,和农业以外的其他经营。至此,自康熙末叶发端的经济发展对策的探求,已经基本告成。

而且,清政府不但在说,也是在做,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乾隆前期,各地官员的劝农曾达到一个高潮,为历朝所不能及。它也使政府的关注重心,从东部地区(特别是沿运河省份)转移向那些内地省份。

清代劝农策的提出和对有关问题的探讨,本是有感于人口的压力才产生的。清代初年中国人口大约有七八千万,经乾隆一朝,已达三亿以上。如何满足这样大量而迅速增加出来的人口需要,正是清代经济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种政策产生的最大背景。这使清人面临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并终于造成了经济面貌的整体性改变。

面对人口增加的重大挑战,清人从中国东部的人口稠密地区,向着其他开发中的地区迁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耕地数字增加了一倍左右。它与优良品种的传入、水利的增修和高水平耕作技术的普及,构成了清代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不过,上述几项因素的相乘结果,尚不能与总产量的增加相抵。在这中间,还存在一些长期为人们疏漏的因素,这就是:一,农业多种经营的大规模发展;二,省际交流的开展和比较优势的发挥。

同类推荐
  • 西河滩

    西河滩

    通过秦岭北麓终南山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贯穿历史,表现这片土地上人民淳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 叱咤红人韦小宝

    叱咤红人韦小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孙冠华看着林峰微笑的说道:你,还爱我吗?林峰轻笑着说道:阳光如你,单纯如你,我依然爱你。孙冠华笑了笑,许久没有说话,然后看着林峰的眼睛在次问道:如果,你知道我是她,那你还会爱我吗?林峰歪了歪脑袋,看向天空,然后站了起来,低头看着孙冠华说道:会啊,因为我喜欢蝴蝶啊
  • 明朝暴族

    明朝暴族

    明朝末年,国祚衰落,朝廷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律法,可是律法只保障权贵。平民百姓饱受欺压,民怨沸腾。於是民间渐渐以暴力去制裁不公不义之事。明朝暴族逐渐取代官差,为百姓去执行他们心中的公义。
  • 楚氏风流

    楚氏风流

    少男情怀总是诗,作为青江县烈日村黑手党党中央总书记的小混混楚汉,江湖地位自不待言,窃以为人生巅峰不外如此。任他打破头也不会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砍当今皇上的脑袋。“这事不怨我,怨只怨皇上命生得不好。”楚汉冷笑道。“这孩子只怕是真疯了。”楚家现任最高领导人德叔道。
  • 重生大唐之新唐帝国

    重生大唐之新唐帝国

    李恪带着一颗能种田的青色小珠重新回到了大唐,会发生什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种田文的小清新,也可以感受历史文的磅礴厚重。简介来的终觉浅,一起来看新唐国。问渠哪得清如许,新唐国中有惊喜。新人作者求罩求推荐求收藏,作者今拜谢
热门推荐
  • 天道妖王

    天道妖王

    环力魂力充斥的世界力量勇气诉说的传奇沉寂千年的古族复仇的实验少年他能摆脱宿命掌握自己的未来吗看他如何在强者世界中成长傲视群雄
  • 伪大侠

    伪大侠

    宅男魏仁原本只是一位想要靠玩游戏赚点生活费,以此养活自己的平凡职业玩家。哪曾想,自己只不过是联系了几位游戏大神,一不小心把某款游戏的终极BOSS创世神奥斯坦丁给推倒了,自己连同那些个拥有犀利操作的大神,就被那坑爹的创世神真身,传送到了另一个崭新的世界!而在那个世界,自己的身份,居然是某边境小镇家财万贯、妻妾成群的无冕帝王!
  • 缘及深浅

    缘及深浅

    是个小短文,篇幅较少,不妨花上几分钟看看,天帝的六子是个纨绔,最讨厌的就是那个面无表情的北斗神君,为什么讨厌??大概是因为喜欢吧???
  • 最终之子

    最终之子

    体修,斗法,神术,天匠,皆于吾之一身,吾为最终之兵器,亦为最终之子。
  • 咆哮末日

    咆哮末日

    当“y病毒”流行与世,这个世界就属于行尸了,人类等动物只是行走其中,莽荒一般的世界再次降临,作为原主人的人类却成为这个莽荒世界最弱的存在,狗类已经褪去讨好人类的呆萌模样,开始以人类为食,猪类那钢筋一样的獠牙和野性也回归了,甚至最弱小的鸡鸭也找回了飞翔的本领......人类该何去何从?难道人类几千年的科技研究只是一些烂铜烂铁吗?世界政府的病毒专家们不同意,他们运用最先进的病毒技术,想到了一条求生的道路,那就是让其他动物变成与人类一样拥有智慧。从此,末日开始咆哮!
  • 柠檬之恋:缘分让我遇见你

    柠檬之恋:缘分让我遇见你

    夏子怡,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在小学时暗恋着一个男孩,张易彬。暗恋的生活不好过,看着自己喜欢的男孩和别的女孩在一起聊天,玩耍更不好过,她的柠檬之恋到底如何?她喜欢的男孩会向她表白吗?她又会告诉他吗?敬请期待
  • 重生之至尊庶女倾绝天下

    重生之至尊庶女倾绝天下

    她是安靖王府的庶三小姐,因听信奸人谗言而替自己嫡姐代嫁费懦皇子。新婚之夜,他将她深拥入怀,承诺,只要自己登上大位,她必是他的皇后,且一辈子都待她不离不弃。十年以来,她倾尽全力为他赴汤蹈火,仅是为了助他登上大位,以实现当初许下的承诺,却不料,为他十年以来含辛茹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自己另嫁他人的姐姐成为了他的皇后。直到至死的前一刻,她才明白,什么贤良淑德的嫡母,什么温柔可亲的长姐,都是假的,都是假的!原来一直都只有她是个笨蛋,为别人制砖铺路最后惨死至悲。这让她怎能甘心,在死前,她狂吼暴怒:“你们这些奸诈小人,我秦寄薇死后愿为厉鬼,诅咒你们生生世世不得好死!”老天开眼,让她一朝重生,回到了十二岁那年…
  •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君传奇

    武君传奇

    孤儿穿越成为药王亲传弟子,以剑入道,为情所困,最终弃剑,以此契机开启无止尽的至高武道,在这片陌生的修真大陆,创下不败的武君传奇!叶墨:【武道不止,吾道不孤!】
  • 血刃雪

    血刃雪

    生于末日,起于末日,他的一生与末世息息相关。血刃雪。一腔热血,一柄利刃,雪藏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