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6000000011

第11章 儿童传播的主体研究(4)

[6]周作人:《儿童的文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0页。

[7]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8](法)卢梭:《爱弥儿》,方卿编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9]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10]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11]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12](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13](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金晶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第96—97页。

[14](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金晶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第96-97页。

[15](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金晶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16]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

[17](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4页。

[18](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7页。

[19](英)A.S.尼尔:《夏山学校:养育子女的最佳方法》,周德译,京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20](英)A.S.尼尔:《夏山学校:养育子女的最佳方法》,周德译,京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21]玛格丽特·米德:《代沟》,曾胡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2—43页。

第三节 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与形象

一、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

(一)成人的角色

角色是指角色理论从戏剧舞台表演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角色理论认为,任何个人在社会中都不可能是作为“纯粹”的个人而存在,他必然要和周围环境、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居于不同地位,其本身及其团体对此地位的职能及行为形成一系列的概念,通常称为角色”[1]。

那么和儿童关系密切的成人往往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曾经对此作出了很多探索与规定。比如教师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陶行知提倡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哲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情趣。蒙台梭利课程教师角色:观察者、示范者、支持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高宽课程教师的角色作用就是强调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促使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杜威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作用:第一,环境创设者——教育者提供给儿童的知识不能脱离儿童的经验。第二,支持者——教育者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第三,观察者——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仔细观察儿童的生活,并发现其中可能引发儿童思考的问题。第四,引导者——教育者通过环境“拐弯抹角地”指导儿童朝着生长的方向前进。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学者多尔曾提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一观点为我们重新认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2],这样,教师不再是他人价值的强加者,最多是解释者。

在“夏山学校”里,尼尔经常扮演着一种谈话者的角色。尼尔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教书,而是“单独谈话”。到夏山来的大多数孩子都需要心理治疗,特别是那些刚从其他学校转学过来的学生。“单独谈话”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夏山的环境。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受到妨碍而紧张,就不可能适应夏山的自由环境。“单独谈话”都是在火炉边进行的闲谈。尼尔抽着烟斗,孩子如果喜欢也可以抽烟。抽烟经常是打开话匣子的方式之一[3]。

提兹安娜·费列皮尼谈到瑞吉欧·艾蜜莉亚的幼儿以及关于教师应该做什么以便提升幼儿的智慧生活时,将“倾听”这个动作作为教师角色的中心。教师不仅视幼儿为独立、有能力的个人,同时也必须付诸行动以说服幼儿:老师也与他们共同认同这样的幼儿形象。“倾听”的意义代表着对幼儿全心全意关注,同时,也负责录音和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作为和幼儿与家长共同作决定时的参考依据。“倾听”所富含的意义也是尝试着跟随并进入主动性学习。正如费列皮尼所说的:“有时候,成人加入孩子们一起工作,有时候只围绕在一旁,所以成人有许多角色。而成人的重要角色之一便是倾听、观察,进而了解孩子在学习情境中所运用的策略。对我们而言,教师的其中一个角色就是担任‘时机的分配者’,这个角色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角色不是法官,而是提供资源的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可以从我们这里借用一个手势或一个字词。”根据维果茨基的论点,假设一个孩子已由犪点到达犫点的位置,而且正非常接近犮点时,他需要在这个特殊时刻,从成人那里获得协助。我们认为假如一个教师想要了解自己如何成为一位能够组织与激发孩童的人,他一方面必须加入孩子的探索过程,而另一方面,也必须成为幼儿发现过程中的共同演出者。而且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必须是有弹性且多变的,我们也必须和孩童一样,能够感受到惊奇与欢乐。我们必须能够接住孩子丢给我们的球,并以一种让孩子想要继续与我们玩,过程中有可能渐渐发展出其他游戏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4]。

(二)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性

那么成人在儿童传播中,又有什么角色特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分析成人的角色。比如在早期儿童传播中,成人往往在传播系统中属于传播主体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爸爸或妈妈在给孩子讲些什么,因为这时候的孩子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他无法给成人传达很多信息,当然他可以通过啼哭,或者少量的言语等方式来表达,但是我们只能说更多时候,在早期儿童传播系统中,成人是儿童信息接收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儿童的成长,成人发挥的职能慢慢在变化,从传播系统来讲,成人可能完全处于一个接受者的状态。当然,就具体的传播活动而言,成人在传播的角色也是不固定的,比如在传播过程的初始阶段,成人是信息的编码者和发送者;而在儿童接收信息并发出反应性信息之后,成人又成了反馈信息的接受者、诊断者和评价者;之后,他又成为传播过程的改进者。从总体上看,传播主体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引导者。虽然传播活动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体双方共同参与,双方互为信息的传送者和接受者,但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体双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整个传播系统的运动主要是由传播主体所输出的信息推动的,传播主体接受对方的反馈信息,是为了了解传播系统的状况与功能,对传播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正确的控制,以便最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成人在儿童传播中如果是一个传播主体身份,那么他就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引导者,要对儿童传播的整个系统进行引导。

(三)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规定

角色规定即社会为各种角色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体体现在该角色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上面。角色规定有时意味着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都不是“他们自己”,而仅仅是“扮演一个角色”。这就好比学校里的教师,无论他的个性如何,任何教师总要像个教师的样子,传道解惑,为人师表,因为这是教师职业要求其必须具备的。

同样地,一个成人置身于传播系统中,一旦他就被赋予了传播主体的角色,他就享有传播主体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传播主体的义务。在儿童传播中,传播主体的角色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信息

在儿童传播中,假设是一个成人作为传播主体的儿童传播活动,成人作为传播主体要及时根据传播的目的以及儿童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收集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成人是在有意识、有准备的情况下从事信息收集工作的,但有时成人也可能会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或无意识地接触到一些对儿童传播有用的信息,这需要成人具有对有用信息的敏感性,能变无意识的信息接触为有意识的信息收集。

2.加工信息

成人在收集了信息之后,要及时地对信息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加工处理,这主要包括对信息的取舍和将信息符号化、有序化两个方面。比如一个成人看到某本书比较适合他的年幼的孩子阅读,他往往要对书上的故事进行挑选,选出某个故事,然后对这一故事进行分析,在给孩子讲故事,能够知道哪个段落或哪个细节要具体,而哪些部分要简略介绍,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给孩子讲解,等等。

3.传递信息

成人要采用灵活而有效的传播技巧,借助一定的传播通道,使信息到达受传者。有些人会以为成人作为传播主体的第一步就是传递信息,其实不然,只有在前面两个步骤(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基础上,传递信息才更有效。对于传递信息,看上去仅有4个字,其实几乎涉及整个传播过程。对于成人而言,他在传递信息时,要考虑到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比如信息传给谁,用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环境中,取得什么效果,等等。

4.收集并处理反馈信息

这就要求成人在儿童传播过程中,不要光想着“传”,而要及时做好传之后的“收”,以及处理和反馈。这也正是传播主体多重性的体现。清楚这一点,对于传播主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为什么和孩子的传播效果不佳,往往就是因为家长们不及时收集孩子们的反应,只顾着给孩子讲,而没有注意听,还有即便听了之后,也不予以重视,未能及时处理反馈。

5.调整并修正传播行为

标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依据对整个传播过程进行调整。如,改变传播策略,调整输出信息的类型、数量与速度,或修订信息传输的方式方法等。其实如果成人做到这一步,说明这个成人是非常用心地对待儿童传播,很多成人是无法做到这点的,现在很多成人总是很随意地处理每一次和孩子的传播。

二、成人在传播中的形象

(一)成人的形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形象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也有人认为形象是指某一个外部形态,经过主体的感知过滤而转化成的心理图像,可看作是感知的联想集合体。肯尼思·博尔丁在《形象》中指出,一个象征性形象“是各种规则和结构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组织和一种粗略概括和标志”。按照形象的含义推理,传播主体的形象就是传播受体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传播主体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只是一种粗略的概括,但却是传播受体对传播主体感知的集合体。在儿童传播中,成人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呢?

1.儿童媒介中的传播主体形象

在儿童图书、儿童杂志、儿童电视等一些儿童媒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传播主体形象,比如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中的小姑娘朵拉、《芝麻街》里的布偶艾摩、《巧虎》里的卡通动物巧虎等。不管是朵拉、艾摩,还是巧虎,他们和《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喜羊羊不同,前面3个他们除了是动画片里的主人公,还被赋予了传播主体的身份,因为他们在动画片中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

那么,这些媒介中的传播主体有什么特征呢?脑科学领域的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贡献。原先学者们以为孩子们会喜欢漂亮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但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们对奇怪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孩子们喜欢海绵宝宝、大耳朵图图、光头强,可能就是对异常事物的好奇心理。这点告诉我们,媒介在对传播主体进行形象塑造时,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求异心理。

另外,年幼的儿童表现出一种泛灵论思维,认为任何事物同人一样具有生命。例如,问一位3岁多的儿童:为什么天上的云彩会动呢?他会说:太阳公公生气了,把云彩气跑了。学前期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正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所以,我们在对儿童传播中,可以结合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传播主体形象塑造时,考虑运用一些拟人化的手段。这点在近几年的婴幼儿杂志中运用较多,比如《嘟嘟熊》杂志中的嘟嘟熊、《幼儿画报》中的红袋鼠、《阿阿熊》杂志中的阿阿熊等,这些动物形象被杂志成功塑造,让孩子们一点都不认为这些杂志里的动物只是动物,反而像是他们的伙伴或家人。

2.现实生活中的传播主体形象

刚才我们分析了儿童对于传播媒介中的主体形象要求,那么儿童在与他人交流时,儿童对他人的形象有什么要求吗?比如成人的语言、长相等方面的形象不同,对儿童传播有什么影响?

同类推荐
  • 智力闯关西游记(第5集)

    智力闯关西游记(第5集)

    《智力闯关西游记(第5集)》犹如一个“现代版西游记作战沙盘”,请你参与故事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英雄和魔鬼与你纠缠在一起,你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件好玩而有趣的事情,比一比,谁更聪明?谁更智慧?古老的《西游记》故事加入现代生活元素,重新设计的故事情节,让几百年前的故事犹如发生在你的身边。
  • 仙人掌的回忆

    仙人掌的回忆

    寓言,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形式:说它古老,因为它产生的年代久远,最早的寓言——伊索寓言——诞生在公元前6世纪。寓言比其他许多文学门类更古老;说它年轻,一是因为寓言作家往往都有一个年轻的心态、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二是因为寓言特别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
  • 神秘海底人

    神秘海底人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路小果、罗小闪和明俏俏跟着生物学家陆浩天爸爸来到了东海舰队,却遇到了神出鬼没的“幽灵潜艇”。幽灵潜艇究竟是图谋不轨的敌对势力,还是友好的外星朋友,抑或是传说已久的神秘海底人?三个小伙伴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冲破重重机关,探索神秘的海底国度。这个暑假注定不平凡!
  • 小儿语·幼学琼林

    小儿语·幼学琼林

    《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经典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它主要主张要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本书作者认为当时民间流传的一些儿歌,对品德修养无益。于是他编写新儿歌代替旧儿歌,即《小儿语》。《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同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程登吉。在清朝嘉庆年间由邹圣脉做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琼林》。民国时的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对它进行了增补。这两本书对引导孩子们阅读,对领略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来源于古希腊民间,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它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寓言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对后世寓言大师诸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展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古希腊世界,故事涉及到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方方面面。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热门推荐
  • 玥弥花项链

    玥弥花项链

    一个自卑的女孩,因一个项链,拥有一段传奇经历,在虚幻与真实中穿梭,逐渐坚强,收获友情与爱情,但身世风起云涌,具体是什么呢?看一下呗。
  • 说好了不再回头的

    说好了不再回头的

    独走在树梢下,绿叶遮住了对我不满的阳光,一些零星的碎渣依然越过叶心,在我的手心里,手背里跳跃着,风吹走了它们。我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孩子,也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我的人生从来都比想象中残忍的多。曾经我为了朋友,践踏了他的心,我的朋友为了他,摔碎了我的心,报应吧?就算全世界讨厌你,我也会用站在你这边和全世界作对。就算你背叛了我,我也会默默守候你那颗易碎的心。我等你玩够了回来。我家门前的栀子花开了,你回去看过吗?"烟,你说你傻不傻,放着一个那么爱你的人不管,爱上了不爱你的人~"我哪是傻啊,瞎了眼了啊!混蛋不要等了。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嘉诚你可忘记我

    嘉诚你可忘记我

    我们是敌人还是朋友,法国的一套公寓里,一位少女穿着白兰长裙,端着古色古香的茶杯站在夕阳的余辉下,夕阳余辉的照耀下,少女的眼神看似空洞无神,但其实是任何人都看不懂的,看不透的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下,她给人的感觉就是无比的安静,笑容少之又少,至少她的朋友陆晨婉会这样认为夕阳西下的少女她很喜欢这点并不是很长的余辉,似乎这一丝丝阳光都会把那颗冰冷的心融化了,李嘉淋,她的名字,听着很喜悦的名字,但她的人生总是悲哀的,她是人们心中的死神,她是地狱于天堂派来的天使,或者你可以直接叫她死神,她是人们重生剧情里的一员杀人于无形的“可爱女子”
  •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父亲是天,是铁的纪律,是人生的权威,是绝对的原则,是冷酷的理念,严峻的教导者,但这只是文化观念的表导意识。我们通过这套书,中要告知天下的儿女们父爱如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魔能新星

    魔能新星

    设定太多,太嘈杂,先放这里了!世界构造转到下一本。
  • 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饮食除了要讲究科学营养,还必须首先讲究安全放心。饮食无论是烹调还是搭配,都非常讲究,烹调必须注意生熟适宜,搭配必须注意相生相克。
  • 邪魅王爷:魔君,别来无恙

    邪魅王爷:魔君,别来无恙

    再次睁开眼,已不再是废材凤允然,而是人人所惧怕的魔君凤允然。人人对她又恐又惧,唯独他,黎王,君九黎!更有这么一说:宁揭吾皇一房,也不掀黎王一瓦!对魔君凤允然又宠又爱。魔君降世,天下大乱,必除魔君!而君九黎则是尽全力保护他的允儿!“允儿,你手帕掉了。”某男拿着绣有曼珠沙华的手帕道,“不用了。”某女甩了甩衣袖。“那本王就当做是你送给本王的定情信物了。”某男厚脸道。“随你,本君不稀罕!”某女转身而走,留下一个秀气的背影。
  • 梵语千字文并

    梵语千字文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