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5800000006

第6章 名字与避讳

避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即便是在当今,给小孩子起名字时,首先要想到避讳,就是尽量避开使用长辈名字中的字。在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实行了严格的避讳制度,也就是,说话和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或相同发音的字词时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了,常常采用空缺、省略笔画或发音不同的字词来替换之。

《公羊传·闵公元年》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便产生了避国讳、避家讳和避圣人讳等三个主要方面。

回避君主及其父祖的名讳叫做避国讳或避公讳,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一般是在七代以内。这是典型封建专制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权力即话语”和“权力控制话语”。比如,秦始皇正月出生,取名“赵政”,《史记索隐》在《秦楚之际月表》“端月”下注称因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考古发掘战国末至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有一批叫做《语书》的竹简,其中几处遇到“正”字,都作“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等,“端”应为“正”,显然是为了避始皇讳而改的。

像这样因为避讳而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还有很多。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原名“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为现在的名称,一避就是两千多年。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炊饼”,实际上是“蒸饼”。幸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名字中有“范”字,不然的话,老百姓就只能挨饿,绝对不能吃饭。商汤时期,中国还不兴避讳,否则人民不能喝汤。

人名也会因为要避帝王的名讳而经常做改变。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姮娥改名“嫦娥”。两千多年后,许多人仰望月亮,常常幻想月宫中居住着的嫦娥,却几乎没人知道她的原名了。晋文帝名叫司马昭,于是王昭君就不得不让出“昭”字了,改名为“明君”或“明妃”。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怀念王昭君,写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蔡文姬也遭受了王昭君同样的命运,她的原名“昭姬”几乎不为人所知了。汉宣帝名刘询,故荀子在汉代成为“孙卿”;为了避唐高祖李渊讳,陶渊明在唐朝改称陶泉明或陶深明。使用了一辈子的名字因为后世的一个帝王而被剥夺了使用权,你看冤不冤?只怕在唐高祖时期,你就是受了再大的委屈,也是绝对不能喊“冤”的,否则,“咔嚓!”更冤的果子等着你吃呢。

因避讳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姓”,并沿用至今。汉明帝叫刘庄,庄姓的一部分改为严姓,《庄子》一书也一度被改成《严子》;后晋高祖名石敬瑭,敬姓的一部分改为苟姓以及文姓;孔子之名丘曾经是金朝的圣人讳,所以丘姓的一部分改为邱姓。

因为避讳,有的地名都做了改变。在古代,凡地名有与其宗族同名、同字的,都要更换用字。江西的高安县,本名建成县,唐武德五年( 622),因避太子李建成讳而改名;江苏的宜兴县本名义兴县,湖南的宜章县本名义章县,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而改名。有的地名还因避皇帝陵寝名讳而改名。例如湖北的天门市,原名景陵县,清雍正四年,因避其父玄烨的景陵名而改名天门县;湖北的咸宁市,本名永安县,北宋景德四年因避太祖父赵弘殷永安陵讳而更名为咸宁县。

由于君主专制和绝对权威,帝王的名字成了他们的“专利”,普通老百姓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否则就犯大不敬之罪,那是要杀头的。

现在,封建帝制早已结束了,我们再也不用避所谓的“国讳”了,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都会考虑“避家讳”。避家讳就是回避自己家族的长辈的名字,与别人交往时则避对方的长辈之名讳。如淮南王刘安父名长,他主持编写的《淮南子·齐俗训》中引《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时,将此句改为“高下之相倾也,短修之相形也”。南齐谢超宗的父亲叫凤。有一次他去拜访王僧虔,然后又去看他的儿子王慈。王慈正在练毛笔字。当时王氏子都以书法见称于世。谢超宗看到王慈练字,随口问道:“你的书法和虔公比怎么样啊?”王慈因为他触犯了家讳,毫不客气地回敬道:“我和父亲相比,犹如以鸡比凤。”谢超宗因此狼狈而退。

历朝历代有关避讳的故事很多,有些是血淋淋的,以清代文字狱最为惨烈。康熙年间,因明代大学士朱国祯(1558—1632)生前在经清人庄廷 冒名出版的《明书》中曾直书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名,辗转株连冒名的出版者以及修订、校阅、写序、署名、刻字、印刷、卖书、藏书、官员等达数百人,处死刑者七十余人,其中十八人被凌迟处死。雍正朝主考官查嗣庭摘用《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作为试题,被人告发称“维止”二字为“雍正”去头,遂病死狱中,儿子处斩,兄侄流放。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胡中藻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说,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题中有“乾龙”二字,龙与隆同音,竟判定是影射乾隆皇帝而被送上断头台。举人王锡侯删改钦定的《康熙字典》,重编作《字贯》,因不避康熙、雍正、乾隆之讳,判处斩刑,封疆大吏也因失察革职治罪。

有些故事则幽默而有趣。汉吕后名雉,文书上只要遇到雉字,都要用“野鸡”二字取代的;唐代的那个大诗人李贺( 790—816),因为他的父亲叫晋肃,“晋、进”同音,要避父讳,因而就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了,郁郁寡欢,二十七岁时死了,人称“诗鬼”。后来,韩愈作了篇《讳辩》,其中就反驳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而五代时的冯道,历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他在给门客讲《道德经》时,因为避己讳,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无法讲。有门客灵机一动,改为“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令人啼笑皆非。

北宋时期,有个州的太守名为田登,因为自己的名字中有“登”字,故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他字来代替。依照以往的惯例,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可是告示上用“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思来想去,写告示的小官员只得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的由来。

南宋名相钱良臣很忌讳别人提到自己的名字。他的小儿子颇聪慧,凡经史中有“良臣”二字的,读时均改为“爹爹”。一天读到《孟子》中“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就将其改读为“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原想想表示尊敬,不料反成了辱骂。

也有坚持原则不避讳而流传千古的故事。宋朝宣和年间,有一个人名叫徐申干,任常州知府,自讳其名。州属某邑的一位县令一日来禀报,说某事已经三次申报州府,未见施行。因为话里出现了一个“申”字,于是徐知府暴跳如雷,大声喝斥说:“作为县令,你难道不知道上级知州的名字吗?是不是想故意侮辱我?”谁知这位县令是一位不畏权势的人,他马上大声回答说:“如果这事申报州府而不予答复,我再日报监司,如果仍不见批复,我再申报户部,申报尚书台,申报中书省,申来申去,直到身死,我才罢休。”他不管犯不犯讳,雄赳赳地说了一连串的“申”字,这才扬长而去。这位知州虽然气得不得了,但也无法定他的罪。

避讳是中国文化特别强调的一种语言禁忌,也只有中国文化能严格地执行,因为汉语给中国人提供了多种选择,使人们因避讳而能找到很多替换的字词。试想一下,如果英国君主也执行“避国讳”,整个西方世界会乱成什么样子?西方语言里给人们规定的名字是很有限的。譬如,同一时期,叫“亨利( Henry)”的人在英国就不少于一百万,在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少于一千万。现在,很多东方国家的人也喜欢起英语名字,这样全部加起来,全世界叫“亨利”的人会有好几千万。如果“亨利一世”还在位,为了避讳,全世界好几千万人就得改名字,岂不很乱吗?幸好,欧美文化不执行中国式的避讳。上至国王,下至草根阶

层,从古到今,人们可以共用一个名字。在一个家庭里,祖孙三代人也可以使用一个名字,都不存在犯讳的问题。使用同一名字可以表示纪念,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系亲密的人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据说西方人认为这样让人觉得更亲切。

直呼长辈的名字在西方文化中是尊敬长辈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中国文化中是犯讳,是一种禁忌。避讳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是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一种手段,对现代的中国社会仍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不需要严格执行,但也不能全部放弃。毕竟,中国文化始终认为直呼长辈或尊者的名讳是不礼貌的、没有教养的行为。

同类推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新疆传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千里草原到山区田园,书中以近千张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文字再现了新疆7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饮食风情,并展示了当代清真美食,绘就了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发展画卷。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 心灵收藏

    心灵收藏

    本书分为春天的景、曾经的辉煌、碎石聚集、感悟人生、辉煌迭起、情感抒发共六部分。收录了作者退居二线后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奉旨逃婚之王爷请吃药

    奉旨逃婚之王爷请吃药

    齐莞招惹了一只狡猾邪肆,傲慢娇气的妖孽。第一次相遇,他是别国摄政王,祝贺她皇弟登基,她看了、摸了他的身子,亲了他的小嘴!第二次相遇,大宴之上,当着各国来使的面儿,他死乞白赖的纠缠着,让她负责,给他个交代!第三次相遇,他躺在她床上,一脸奸诈埋怨道:“臭丫头,可真让爷好等。”终于有一天,她亲爱的宝贝疙瘩皇弟竟然下了圣旨将她远嫁于他!她跑,他追,她跑到哪里,他就把她拎回来!无奈之下,凤冠霞帔,远行千里,十里红妆,远嫁与他。奈何这位大仙儿魅力四射,全国上下无论老少,已婚未婚的女人都想嫁他,甚至还有一位搞基的江湖大魔头是情敌!妖孽王爷邪肆奸诈,王妃不好当,王爷请吃药!
  •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枯骨鬼皇座:骨女皇后的复仇游戏

    枯骨鬼皇座:骨女皇后的复仇游戏

    可爱的小狐狸经历多重困难后成为了皇后。却不料她太单纯,不知人心险恶,被贵妃逼死。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已经到了无法改变的时候了。看清这一切的她决定报仇,闯出皇宫,焚毁身体,化为鬼魅,只为,复仇!仇恨之火徐徐升起,究竟谁是谁的克星,谁是谁的鬼魅?单纯不是你的过错,只是这个时代的过错;复仇不是你的本意,只是这个世界的悲剧;爱情不是你的本意,只是迷惑众人的本意。“你说你是雨,划过我的脸际,就会变成泪滴忘掉过去......”歌依旧在唱着,乱世中的爱情依旧在上演着。乱世间情为何物?滴雨划过便已为水。
  • 希绛大陆

    希绛大陆

    被黑暗笼罩的世界是一个从来没有人来过的世界,时苏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绝不能接受自己竟然会掉落进一个不存在的世界里,然后成为了这个世界里的废柴二皇子。
  • 快穿之改变了,自己

    快穿之改变了,自己

    叶枝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家庭平凡,相貌平凡,成绩平凡,本来日子就应该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她从小姑凉熬成老姑凉,经历普通人都会经历的生老病死,然而,某天晚上睡着了,她却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遇到了一个系统,蛊惑的声音传来——你想改变自己平凡的人生吗?---------------------------------------------------------------------------------------------作者的话:写文,本文所作,大多由梦而来,梦由心生,心由现实所牵连。
  • 入骨相思知不知

    入骨相思知不知

    恋生。恋死。不过是恋尘间的茫茫浮世。如舍,便舍,无恋与不恋之说。于她,本该如此……一场说不准是“孽”是“缘”的相遇,改变了本不该改变的命数……他:“我愿护你一世周全……”她:“我只求一死……”
  • REGINALD

    REGINA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雨落缘成殇

    雨落缘成殇

    我以为人是可以没有感情的,一个杀手如果把自己杀死了,那么她就是最好的杀手。可是,这世间有人教过我冷血,教过我杀戮,也教过我保持距离,却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在爱情面前誓不臣服。因此,遇见变成了灾难。我靠近,我远离,我忘记,却无法欺骗自己。天总在下雨,我就在下雨的时候想起他。我喜欢下雨天,雨打芭蕉声潺潺,伴着花香入梦来,就好像他还在,我还爱,岁月也未苍老。
  • 江边的星星

    江边的星星

    十七岁时期是叛逆的时期,她遇到了他。十八岁,叛逆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自己心爱的他到了他的故乡。面临重重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吗?
  • 贪狼战歌

    贪狼战歌

    兽界的四凶破除了封印,导致兽界到处,战火四起,最后时空凌乱,导致兽界与人界地球的出现了巨大的插口,让兽界的很多的兽人附身到了21世纪的地区人类身上,新的战斗慢慢的拉开帷幕。那个旧的阴谋也开始一点点的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