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3800000004

第4章 自我意识(3)

为了形象地教好这节课,这位老师特意从学校找来了一面闲置的大镜子,辅助学生理解。课讲完之后,镜子仍立在教室的西墙上,正面对着第四组的同学。第四组纪律全班最差,可说来也怪,自从有了那面镜子之后,他们像中了魔法一样,一下子变得规规矩矩了,数学老师十分惊讶。不久,英语公开课安排在这间教室,这位数学老师也列席旁听,一会儿,因为不知所云就满脸倦意,哈欠连天了。这时他看到了镜中那萎靡不振的自己,深感形象不雅,只得打起精神端正坐好。他还发现,听课时总喜欢无所顾忌地评价别人的李老师,今天也出奇地安静。于是他突然悟到第四组进步的秘密了:是“镜子先生”让他们看到了“丑陋”的自己!此后,老师在黑板左右两侧的墙上各安了一面镜子。从此以后,同学们仪容整齐,上课认真、安静——班风在“镜子先生”的“无声”教育下大大改观。

以镜为师,在教室之内,也在教室之外。据说张伯苓先生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过道中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此即闻名中外的“四十字镜箴”。南开学生出入校门,常在镜子前照镜子,正仪容,理装束,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以至于他们走在街上,即便没有佩戴校徽,大家也都可以看出这是南开的学生。当时有人评论:“南开学校乃一极有精神之学校……学生均甚活泼而眉宇间有一种文雅之态度。”(《教育杂志》第7卷,第6期)“四十字镜箴”不仅在国内流传开来,甚至还引起外国教育管理者们的关注。当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博士来南开学校参观,感觉学生们的精神仪态与其他学校很有不同,就特意询问校长张伯苓其中的原因。张校长颇为自豪地将伊利奥博士带到了镜子旁边,并将镜子上的“40字箴言”一一加以翻译和解释,伊利奥博士听后大加赞叹。他返回美国之后,特意将这个箴言告诉他人。美国罗氏基金会还特意派人来南开将镜上的箴言拍摄下来,寄回美国,刊诸报端,加以传扬。1916年,周恩来在南开《校风》报上发表了一则通讯:“我校事务室前所悬之大镜及上列格言,原为资警励全校师生之用。前次美人白崔克博士(Dr.Buttrick)来校参观时,睹之甚以为善。今格瑞里先生(Mr.Greene)致函校长索斯镜之摄影,并请将格言译作英文,同行寄去以为纪念,藉俟归美时,公之彼邦人士。”(《南开校风》,第26期)

一个人不仅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外在形象,就是较为抽象的对自我的准确认识,也需要通过他人的“反射式评价”来完成。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切具有反射、映照、借鉴功能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镜”。这两种具体和抽象的“镜子”,前者亦可称为狭义上的镜子,后者为广义的镜子。公元642年,宰相魏征卒,唐太宗亲临恸哭,追思不已。其后,唐太宗上朝,常念及魏征在世时的犯颜谏诤,对左右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就是著名的“三镜说”,这里所谓的“镜”,就是广义上的。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明君、圣主,恐怕与他善于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有关。唐太宗若要看清楚自己,必须通过魏征这面“镜子”;一个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必须通过他人这面“镜子”。

社会心理学把这种广义上的“镜子”现象称为“镜像自我”(The Self in Glass Looking)或“镜中我”(The Looking Glass Self)。

“镜像自我”是法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提出的概念。实际上,法国心理学家亨利·瓦隆首次提出了“镜像”这一观念。但是,拉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重新解释了它。1936年,拉康在第14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年会上提出了他的“镜像阶段”理论;1949年在第16届年会上,他将上述论文修改后再次提出,标题为《精神分析经验中揭示的作为我的机能的形式因素的镜像阶段》。在《“我”之功能形成的镜像阶段》一文中,拉康指出“镜像阶段”通常是发生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到18个月之间的一段经历,在婴儿6个月到18个月之间,虽然婴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体的活动,但是,婴儿已经能够初步想象自己是一个同一的和自控的实体。儿童在一面镜子面前发现了自己。他停下来,因镜子的反映而发笑,而且寻找拿镜子的人。他注视他的母亲或父亲,然后再次注意他自己。由于这个必然发生的阶段,儿童必定和他的母亲的身体分开(即断奶),而且必定能够发现并看见他人。也就是说,他必定能感到他和一个他者的分离,而且必定开始获得一个自我身份的认同。此外,“镜像阶段”的观念把黑猩猩和婴儿进行对比发现:黑猩猩和婴儿对他们在镜中形象的反应有所不同。黑猩猩能够区别出像它那样行动的物体,但是,一旦它形成这个观念,它就会牢记这个东西;相反,婴儿看到了形象的运动和他自己身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镜中我”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在《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他说:“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社会组织》)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由三重含义构成:①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②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③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库利指出,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不是自己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可以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如同个人可以象征性的符号化环境一样,个人也可以象征性地将自己视为客体,在他人行为这面镜子中,看到自我的形象和感觉。自我是以群体为背景的,是在互动中产生的。库利还认为,所谓“镜中我”也是“社会我”,频繁的人际互动与传播活动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途径。但是,群体作为参照之境,其重要性却有所不同,一些群体的重要性高于另一些群体,比较重要的对于形成自我感知和自我态度的群体通常有:亲密私人关系、初级小群体、同辈群体以及参照群体。

“反射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是“镜中我”的另一种称呼,也是指我们也可以通过别人对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来认识自己。关于反射性评价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卡尔曾招募了一些信奉天主教的学生来参加研究试验。在实验中,主试卡尔首先给被试呈现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皱着眉的人。这个研究共有两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一是说照片上的人是教皇,二是说照片上是一个普通人。随后,主试者让参加实验的学生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出评价。结果发现,信奉天主教的人在看过皱着眉的教皇照片后,对自己的评价要远远比其他看到不知名人士照片的被试苛刻,也比看过同样照片的非天主教教徒做出的评价更为苛刻。可见,教皇皱眉的形象足以动摇这些信奉天主教学生心目中的自我形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联合国亲善大使去非洲的一个国家,回来后,他说那里的人的素质是全世界最低的:海关人员板着一张脸,计程车司机态度恶劣,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民不耐烦而又充满敌意……后来,这位亲善大使无意间看到这样一段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这话对他触动很大,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再去那个国家时,自己一定要脸上时时都挂着笑容。结果当他再次走进这个国家时,看不到任何板着脸的海关人员,看不到态度恶劣的计程车司机,更看不到傲慢无理的侍者……在那里,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大家都亲切友善。这位大使这时候才发现,原来改变别人态度最好的方法是改变自己,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镜中我”。那位联合国亲善大使就处在这个误区中,他带着“非洲人素质世界最差”的成见面对这个国家的人,必然板着脸,没有笑容,那么,他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看到的“我”,必然也是板着面孔、没有笑容;而当他读到了“世界(他人)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的句子,决定先主动改变自己,之后情景就大不相同了——原先在“镜子”中板着脸的那个“我”充满了微笑。我们所生活的人际世界,实际上由不同的形形色色的“镜中我”组成;这个“镜中我”,你对他微笑,他就对你微笑;你对他皱眉,他就对你皱眉;你对他横眉怒目,他就对你怒目横眉……恰似每个人照镜子时所看到的那个“我”一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就知道该如何去“照一照”他人这面“镜子”了。

五、何以解忧:分解与递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快乐和心情不好的时候,恰如阴晴圆缺之交替,但是如果风雨阴霾持续太久,那就是忧郁了。忧郁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体验,但是当忧郁一直持续下去,愈来愈严重,以至于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时,就可称为忧郁症(depression)。临床上所说的忧郁症不仅是“情绪郁闷”,而是一种医学疾病,每年有上百万的人患上这种疾病。它不是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具有极大的精神破坏性。忧郁症是一种无法抗拒或自己并不知道的消极感觉,它不分国际、性别、年龄,是一种最普遍的精神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有三个时期较易得忧郁症,即青春期的最后阶段、中年及退休后阶段、老年阶段。当代社会,社会转型加速,竞争加剧,工作压力加大,是忧郁症滋生、繁衍的理想温床。

一般情况下,忧郁症只有一些轻微征兆,如疲劳、失眠、肠胃不适、持续的头痛及背痛等,可能被误解为其他疾病。忧郁症患者说话少且音调低,速度慢,动作少且慢,严重时僵呆。据心理学家研究分析,如果一个人持续两个星期以上表现出以下五个或以上的症状,就需要就医或拜访心理健康专家:

(1)持续的悲伤、焦虑,或头脑空白。

(2)睡眠过少或过多。

(3)体重减轻,食欲减退。

(4)失去活动的快乐和兴趣。

(5)心神不宁或急躁不安。

(6)持续的对治疗无反应的躯体症状。

(7)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

(8)疲劳或精神不振。

(9)感到内疚、无望或者自身毫无价值。

(10)出现自杀或死亡的想法。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从案发,抓捕凶犯到法院宣判马加爵死型,引发了们诜我猜测、分析、评论、和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加爵的非逻辑性作案动机更成为人们尖注的集点,本书作者深入马加爵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收集、采访了大理马加爵及其与之相关的原始资料,从心理学视野入手,通过其成长历程,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其杀人动机形成的非偶然性做了客观、理性的解答。同时对马加爵的作案动机提出了新观点并进一步对马加爵杀人动面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其人格缺陷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解读。 本书不仅仅对马加爵,而是通过对马加爵一案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本书来源于弗洛伊德1932年所做的演讲,是《精神分析导论》发表15年以来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精神分析五讲》由弗洛伊德1909年为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所做的五次演讲稿组成,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神分析运动史》一文是对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精神分析纲要》既是向读者介绍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指南,又是弗洛伊德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 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派别众多,《咨询心理学》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详细说明,让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理论与方法,避免对理论学习的多而不精、精而不深。对有代表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都从其背景、发展演变、核心理论与方法、优点与局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说明,让读者对这些派别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该书案例与理论联系紧密,让读者很轻松地领会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咨询心理学》是大学应用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工作者们的学习和培训用书;同时,《咨询心理学》对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职业的人们,尤其是对初学者,都是非常实用和有价值的读本。相信读者读后,会有所感受。
  • 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本书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现实的市场营销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总结和理论概括,反映消费心理学理论在营销实践中的运用,从而体现消费心理学的应用性特征。本书在介绍西方消费心理学理论的同时,注重突出我国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特殊性,尽量引用我国研究者的研究与营销案例,注重使教材内容“中国化”。并努力结合21世纪以来我国消费环境的变化,反映消费心理的时代特色和发展趋势,尤其反映网络时代新的消费现象,尽量体现消费心理的地域特征与时间特征。在教材结构和写作风格上,力求体系完整、论证严谨、资料翔实、雅俗共赏,比较全面、系统和准确地阐述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本书通过轻松易懂的心理学故事,揭示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心理谜团,并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并且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应用。
热门推荐
  • 《私罪》

    《私罪》

    那一年,她入住他家,未曾谋面,似青梅竹马,日久情深。又一年,她入嫁他家,红衣飘摇,却天意弄人,形同陌路。可后来,他病危。为了救他,她愿用生命换他一世无虞。【没有他,留命何用?】可后来,他又想挽回她。他孤身一人,去找拥有她生命的人。那是一个邪魅的笑,落在了那人苍冷的眼里。【我只想看一场好戏,你只需答应我的条件。】还有什么可犹豫呢?他答应了那人。那个人的笑容愈发深浓,点缀在地狱般的黑夜里。【随我、为我、成我。】
  • Y神部的魔恶作

    Y神部的魔恶作

    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尽管忘记了也会记起的吧。一场事故改变了一切,然而十年后尚熙的重逢平静的一切再起波澜。他们一群无知无畏的少年啊发生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十年什么都变了,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啊?“——薄野荨“阿荨,我对你的不是愧疚是爱啊,究竟怎样我才可以看清你?”——童野寒“落雨,哥好想你,回来吧,好不好?”——寒非雨“叶子,就算你什么都不记得,我也会好好保护你直到你记起来为止。”——商裔宸“一切,早该结束了,我已经死去了不再是那个我了,你们何尝不是呢?”——寒落雨
  • 极品神偷:废柴小姐闹翻天

    极品神偷:废柴小姐闹翻天

    她,二十一世纪金牌神偷,任务失败值百分之一,那唯一的失败点,就让她穿越了!她,靖凰界南洛国凌家六小姐,自小父母双亡,灵魂不全,被庶姐拐入伏灵谷,不明而死。当她变成她,灵魂转换,低沉的黑眸被灵动的琥珀所代替。什么?收了她的身体,就得替她报仇?开神马子玩笑,智斗什么的太费脑子了好吧,她只能保证不被欺负就行了。可素,忍忍就算了,你们还纠缠不休了,真当我是忍者神龟了!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逗比在异世横行霸道的故事。
  • 学姐向前冲

    学姐向前冲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阳光正好,岁月不迟,我遇见了你后来,我也总是遇见你然后,强硬的闯入你的世界
  • 异世造化录

    异世造化录

    浩劫将至,末世来袭,诸圣惶恐不安,欲派圣人之徒去挡灭世灾劫,以寻破解之法,却因鸿钧道祖的一纸法旨而改换人选。古武世家玉家少爷,乃古武界第一天才,因一件虚无缥缈的“秘宝”,全族被灭,父母身亡,将死之际,被圣人所救,送往异界,去执行圣人都棘手的任务,独抗灭世之劫。。。。
  • 时空超警

    时空超警

    他叫王智超,是超简单的超捷四代拟化生命,身份是隶属于时空管理局的作业人员,负责清理穿越者、导正历史。他是个运气很好的作业人员,接到的都是“超简单任务”。简单的生命与简单的任务,简单的组合正是一切复杂的开始。
  • 蜕变女王:学院复仇记

    蜕变女王:学院复仇记

    一次陷害,她被判杀人;望着眼前一个个不相信自己的亲人,她被打入谷底心中绝望;从公主变为女王,从天使变为恶魔...浴火重生,她发誓要将伤害的人打入地狱!作者是一名简介渣,还望大家原谅;第一次写小说也许还有些幼稚,希望大家多多关照n(*≧▽≦*)n
  • 碑吾经

    碑吾经

    历史迷醉在滚滚长河中,诸天星辰俯身萤火。法则已坠,古往的、今来的全都化作一番盛宴!鬼神狂舞,妖魔舔血,天骄并起。仙道求索遥遥未知,以蝼蚁之躯铸不朽之身,以卑微之神凌万道之道——亿万载苍天之下神坟之上,碑吾不灭!
  • 诀:圣王

    诀:圣王

    在大陆上,风云涌起,郑家一名来历不明的少年,正在不断崛起。
  • EXO——万劫不复

    EXO——万劫不复

    你只能是我的女人,我就是你的男人,那一晚,他压着她说:看着我,我就是你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