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最初总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中首先发展起来,而后随各民族间文化交流,逐渐被具有相同自然条件的民族接受和改造,这一项目也因此丰富、成熟起来。以龙舟比赛为例,据考证最初应源于古越一带,后来由于古越文化和长江中游文化的往来,逐渐扩展到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据统计,仅地方史书对龙舟活动有详细记载者多达数百条,涉及我国南方15个省区。其他如马球、秋千、骑术、武术、气功、围棋等项目也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
此外,民族体育的交融性还表现在文化和艺术的相互融合。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能骑善射,产生了技击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传统体育项目,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达到健、力、美和谐统一,如黎族的“跳竹竿”者跪、蹲交替,节奏越打越快,难度越来越大,跳竿者随竿的分合与高低变化灵巧地跳跃其间,展现出各种优美的姿势。这就要求参与者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和舞蹈技巧,在这些因素互相交融作用下,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的内涵。
5.多样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分布之广,项目之多,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有的项目与种族的繁衍有关,如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姑娘追、羌族的推杆、朝鲜族的跳板等;有的活动源自生产、生活习俗,如赫哲族的叉草球、草原的赛马和骑射以及江南水乡的竞渡等;有的项目来自宗教习俗;有的项目则直接由军事技能转化而来,如各个民族的武术等,从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类别繁多,结构多元,由于项目不同,动作结构各异,技术要求也不同,如舞龙、舞狮、龙舟竞渡、扭秧歌、 牛、拔河、风筝、姑娘追、武术、毽球、抢花炮、珍珠球、蹴球、木球、射弩、打陀螺、押加、马术、踩高跷、荡秋千、赛马等各种活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征,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运动项目。有以养生、健身、康复和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导引、太极拳、气功等;有富有趣味性、轻松愉快的各种民族舞蹈、钓鱼、围棋、象棋、风筝等娱乐性体育;也有按竞赛规则规定的比赛场地、器械以及其他特定的条件进行的智力、体力、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的竞技体育活动。同时,有些项目是人们在农忙之后、生产之余进行;有些则附着在民俗的一些祭祀、节令中;有一人参加的运动,也有多人参加的集体运动;有适合男子的运动,也有适合妇女、儿童的运动。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经纬跨度大,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迥异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和组织活动形式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由于民族之间传统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和特点。每一民族的人民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礼仪、习俗、制度、规范、文化心理等等,这也是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多样性特征的重要原因。
6.适应性
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也各具差异,个人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项目进行健身活动。有的项目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有的项目在场地、器材上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有的项目可徒手或持器械进行,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要。少年儿童天真好动,但力量弱小,多三五成群开展一些娱乐性强、体力消耗在中度以下的活动,如抽陀螺、踢毽子、跳皮筋、跳绳等;中青年的体育活动重视规则,讲究形式,在较高的力量及技巧水平上强调竞技性,这些竞技项目在各民族中开展得最为广泛;老年人体力渐衰,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以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为核心,如太极拳、养生气功、钓鱼这些项目不仅使筋骨得到基本的舒展,而且还可以使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达到开阔心胸、颐养天年的目的。男性可以参加如赛马、摔跤、骑射等运动,崇尚力量与惊险,力求表现勇武精神;女性可以参加秋千、跳板等活动。也有许多项目是男女共同参与的,如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就需要男女青年借助于骑马追逐,显示他们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
人们也可根据各自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喜好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锻炼,无论是舞龙、舞狮、赛龙舟、拔河等群体对抗的项目,还是摔跤、赛马等个体项目,或者各种娱乐游戏等活动。民族传统体育中许多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项目进行锻炼。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适应性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与分类
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总体格局上具有多元性,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平衡性,因而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分类的方法可按照性质、作用和功能、地域分布、民族以及项目特点等为依据,归纳成不同的类别。
1.娱乐类
这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富有趣味性,轻松愉快,其目的是休闲娱乐。它大致包括棋艺、踢打、投掷、托举、舞蹈等项目,其中棋艺主要指各民族棋类项目,以启迪智力为主,如象棋、围罄、藏棋等;踢打有踢毽子、打飞棒、踢沙包等;投掷有抛绣球、投火把、丢花包、抛沙袋;托举通常以托举器物或负重为主,如举皮袋、抱石头等;舞蹈有接龙舞、跳芦笙、耍火龙、打棍、跳桌等。
2.竞技类
是指按竞赛规则规定的比赛场地、器械以及其他特定的条件进行智力、体力、技术、战术等方面的竞赛,如珍珠球、秋千、押加、木球、蹴球、抢花炮、毽球、龙舟、打陀螺、民族式摔跤、武术、马术、射弩、踩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有单人和集体项目,可分为体能、竞速、命中、制胜、技艺等各种类型。
3.健身养生类
主要目的是为了养生、健身、康复和预防疾病。项目多样,如导引、太极拳、气功等,动作一般比较简单、轻缓,强度不大,长期坚持锻炼,可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按运动项目的形式与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现代体育运动的形式和特点,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跑跳投类、球类、水上项目、射击、骑术、武艺、舞蹈和游戏等。其中跑跳投项目有跑火把、雪地走、跳板、跳马、投沙袋、掷石、丢花包等;球类项目有木球、珍珠球、叉草球、蹴球、毽球等;水上项目有龙舟竞渡、划竹排、赛皮筏等;射击项目有射弩、步射、射箭等;骑术项目有赛马、刁羊、姑娘追、赛牦牛等;武艺项目有打棍、顶杠、摔跤、斗力、各族武术等;舞蹈项目有跳竹竿、跳花鼓、跳火绳、东巴跳等;游戏项目有秋千、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跳绳、斗鸡、打手毽等。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和反映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的项目起源于本民族,有的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外族传入,在本民族中融合流传至今。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形成了大聚居、小杂居的现象,有的项目在多个民族中开展,有的项目则为一个民族所仅有,众多民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难以完全趋同。因此,按不同民族开展的项目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民族所开展的体育项目,区分其特点。如蒙古族的摔跤、赛马等;回族的木球、掼牛等;藏族的赛牦牛、赛马等;维吾尔族的摔跤、赛马等;苗族的秋千、划龙舟等;彝族的摔跤、赛马等;壮族的抛绣球、抢花炮等;布依族的秋千、丢花包等;朝鲜族的跳板、摔跤等;满族的珍珠球、冰嬉等;白族的赛马、赛龙舟等;纳西族的东巴跳、秋千等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在此不一一列举。
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类型、社会历史和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存在差异,各区域民族体育有着不同的特色,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概貌及地域性特征,可按我国地域分布的情况划分为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中东南四大区域,以便对各区域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类。
以上几种分类方法各有其特点和局限,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利于展示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广博性,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规律。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民族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同步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能够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其功能已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备了多重的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整合功能等方面。
1.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表现出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与身体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它要求人们直接参与运动,在娱乐身心的运动中逐步改善民族体质,提高各民族人民健康水平。因此,强身健体就成为其主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参与运动锻炼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开展的14个竞技项目,如木球、珠球、蹴球、毽球、押加、秋千、抢花炮、射弩、马术、武术、龙舟、打陀螺等对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能全面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但是像拔河、打手毽、跳绳、跳皮筋、爬杆、荡秋千等,以及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娱乐游戏类项目作为健身的手段更适合广大群众进行锻炼,经常参与这些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修身养性,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倡导娱乐、健康第一,通过愉快而健康的身体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现代体育发展的新趋势。而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导引养生术”“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成为人们健身与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和最具实效性的健身运动。民族传统体育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展现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它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统一,是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