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东汉三国的智谋之士,人们理所当然的想到诸葛亮了,罗贯中实在是给了诸葛亮太多光环,提起三国,大多人都想到诸葛亮,没办法,名气太大,可曹操手下的顶级谋士郭嘉,相信也有许多人大爱,西卉我就是奉孝的忠实粉丝。
郭嘉,字奉孝,东汉颖川阳翟人,与荀彧、荀攸、戏志才等人都是好友。
郭嘉少时就见识远大,预感到大汉绝对会有危机来临,弱冠之时,郭嘉去北方投靠了袁绍,当时的袁绍势力、名望、声赫当真是天下第一,连郭嘉也认为他是英杰,可到了袁绍那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袁绍当时仿照周公礼贤下士,但却不知如何运用手下的人才,好谋无断、刚愎自用,郭嘉发现袁绍不是明主,不能拯救国家,于是没呆多久便离开了,赋闲了下来,这一沉寂就是六年。
196年,曹操手下智囊戏志才病逝,曹操很伤心,荀彧便推荐了郭嘉,郭嘉的眼光很准,他这六年也观察了各诸侯六年,与曹操交谈了一番后,二者惺惺相惜,曹操说了:“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大喜过望,发出了“真吾主也”的感慨,自此,郭嘉正式进入了曹操谋士集团,成为军师祭酒,为曹操出谋划策,忠心耿耿。
郭嘉的判断力极强,常常能一语击中要害,其所谋,变化高深,算无遗漏,对局势的洞察力很强,乃当之无愧的顶级谋士。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痛失典韦和长子曹昂,袁绍写信辱骂曹操,曹操也担心袁绍南下,这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郭嘉的分析很有说服力,给了曹操动力,大大鼓舞了曹氏集团的士气,振奋人心,这一论奠定了郭嘉在曹操谋士集团中的核心地位。
193年,刘备被吕布所破,便来依附曹操,曹操一时不知该怎么办,程昱建议杀掉刘备以绝后患,郭嘉却进言:“杀刘备的确能除掉一个危害,但曹公你的名声就坏了,四海之内的有能之士肯定不敢来投了,这样会失去很多人才。”曹操也觉得有道理,便没杀刘备。不过郭嘉又谏言,建议曹操可以软禁刘备,这样两全其美,可是曹操没有同意,反而对刘备更加亲近,以体现出礼贤下士的胸襟。
同年九月,曹操攻打吕布,包围了下邳城,数月不破,此时,兵将疲惫,曹操见之便想退兵,这时郭嘉提出了“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不要退缩,急攻进去,曹操依照郭嘉的计谋,决堤淹城,擒杀了吕布。
刘备后来在徐州举兵抗曹,曹操追悔莫及,这时,袁绍也在北方伺机而动,曹操犹豫不决,郭嘉谏言,袁绍优柔寡断,应先绝了自身后患刘备再攻打袁绍,曹操从之,果真,曹操攻下徐州,擒住了关羽,而许都后方依旧安然无恙。
曹操和袁绍对峙于官渡,这时,传来江东孙策要偷袭许都的消息,本来曹操兵力就比袁绍的少,根本不可能分兵去守老家,一时间,曹魏集团内人心惶惶,许多人纷纷寻求自保之策通信袁绍,这时,郭嘉站了出来,并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根基不稳,民心未归,树敌众多,若这时来刺客,则孙策命休矣。”果真如郭嘉所料,没过多久,孙策便被许贡手下的门客刺杀了,曹操无了后患之忧,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袁绍不久便病逝。
袁绍一死,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利,内部大乱,曹操依照郭嘉的计谋一步步馋食了袁绍的势力,基本上平定了北方。
后来,袁尚、袁熙逃入乌桓,诸将都认为袁氏已成丧家之犬,外族不会接纳他们的,应该提防南方的已成气候的刘备偷袭许都,不应远征乌桓。郭嘉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郭嘉认为刘备不足为虑,刘表不会坐看刘备壮大,必会阻止刘备,而关外胡人却想不到我们要去攻击他们,况且袁绍对胡人有恩,胡人必定会接纳袁尚,我们应该火速进攻乌桓,让他们反应不过来,必然胜利。
郭嘉的一言惊醒曹操,曹操欣然同意,立刻进兵柳城,兵到易城时,郭嘉觉得行军速度还是太慢,便劝曹操丢下锱重,轻兵速取,攻其不备,这一场平乌桓之役成为中国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这次行军路途极为恶劣,粮食殆尽,不得不杀马充饥,又遭逢大旱,在平定北方之后,郭嘉因身体赢弱,疾病缠身,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又操劳过度,郭嘉逝世了,享年37岁。
郭嘉为曹操献上了无数计谋,其人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可曹操却唯独和郭嘉最为亲密,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当时,曹操手下一名士陈群看不惯郭嘉的生活作风向曹操举报,曹操听了之后又喜又乐,一边表扬陈群的忠心进言,一边又把这话当耳边风,对郭嘉的行为也是放纵不管,在曹操行军打仗的生涯里,基本上都带上了郭嘉,曹营中也只有郭嘉最懂曹操,他们亦君亦臣、亦师亦友、亦是知己,曹操更是打算平定天下之后把治国之事托付给郭嘉。
三国演义里的评价: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郭嘉英年早逝使的后人无比遗憾,使的曹操放声大哭,连毛主席都在大会上重重的赞扬了郭嘉,郭嘉给后人的形象就是天才、鬼才、奇才、神才。
罗贯中也给郭嘉添上了神秘色彩,遗计定辽东并无此事,不过曹操彻底平一北方也和郭嘉有巨大的联系。
郭嘉有一子,郭奕,继嗣,不过也早夭。
演义里,曹操赤壁大败,竟在诸将面前放声大哭,并哀声吼道:“若奉孝在此,吾不至此!”众臣皆惭愧不已。虽是罗大大夸大了,但郭嘉的智谋不需要怀疑的,看写曹操说的话就知道了。
后人总拿郭嘉和诸葛亮作比较,关于诸葛亮的事迹,西卉先在这澄清一下。
诸葛亮没有初出茅庐火烧新野一事;没有舌战东吴群儒;没有智激周瑜;没有借东风;没有草船借箭;没有“既生喻,何生亮”;赤壁是周瑜的功劳不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只有后三次才是与司马懿对垒;七擒孟获至今还存在争议;入西川是庞统和法正的功劳;没有空城计;没有八阵图困陆逊一事;没有显灵一事;
郭嘉呢,三国演义对他的描写大致和历史一致,只是增加了遗计定辽东的剧情,郭嘉献出的谋略被曹操采纳的就没有错的。
关于他二人,我觉得不好比,两人所长不同,诸葛亮治理政事绝对超一流,而且还可以带兵打仗,掌控全局,又为刘备谋划这谋划那,《隆中对》是真的,而郭嘉呢,治理政事我觉得没孔明那么牛逼,但判断局势,分析问题应该要略胜孔明,其所言常常一针见血,令人恍然大悟,鬼才之称当之无愧。
喜欢三国的人肯定希望郭嘉能和诸葛亮对垒,或者再加上周瑜,司马懿一起对垒,那特么就刺激了,当然,历史已过,我们也不能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