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喜欢往河边跑,去河边也不是为了玩水,而是去渡口找庞泥鳅。庞泥鳅是杜鹃的姑夫,没儿没女,就喜欢和小孩子玩。渡口不大,只有一艘船,加上庞泥鳅一共能载六个人。村里没有桥,来来往往全要靠这个渡口。也不是说只有这里能出去,往后翻山也能出的去,谁去呢?
庞泥鳅没田没地,就靠渡人过活。他渡人也不要钱,村里每年都给他粮食,抵了一年的辛苦费。要是碰上丰年,还能多给点粮食。庞泥鳅会打渔,他媳妇也会编虾篓、做鱼钩。一年到头除了村里给的粮食,他们还能添一点荤腥。
马当当编虾篓的本事就是看庞泥鳅做的时候偷学的,但是庞泥鳅不许小孩子玩水,这里水深,淤泥多,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容易拔不出来。
杜鹃就喜欢缠着庞泥鳅,每次过来都要庞泥鳅带她捉龙虾。庞泥鳅也扭不过,就带着她到水浅的地方捉,运气好一点的话也能捉三四只。
人家要来过渡,只要敲两声河边的大槐树下的铁板就行了。那铁板厚实,旁边拴着一个小的铁锤,敲起来清脆,声音传的也远。拉渡船的不光是庞泥鳅,他媳妇,也就是杜铁匠的妹妹也会拉。只不过他媳妇一次只能拉四个人,过渡的人要是不多,她也去拉。
庞泥鳅有橹,但摆渡过河不靠橹,庞泥鳅嫌橹太小,不如篙有劲。撑篙是体力活,庞泥鳅做起来却让人觉得一点都不费力。不管多少人都能稳稳当当撑到对岸,竹篙只消往岸上轻轻一点,船就定住了。
赵李庄刘秃子的老丈人出殡这天,过渡的人特别多,一整天来来往往。要不是去吃席的,要不就是去听戏的。庞泥鳅也让他的媳妇也去听戏了,他一个人守着渡船。
庞泥鳅正好把上午抓的两条黄鳝收拾了一下,洗洗干净,放锅里炖了。已经到了八月,天黑的早,但是庞泥鳅没有点灯。而是就着灶膛里的火光削一根毛竹,他准备换一个竹篙。旧的竹篙用了五六年,上半截磨的油光发亮,下半截却在水里泡的开裂裂了,眼看不顶事,庞泥鳅只得换一个。
庞泥鳅是村里认识人最多的,谁家出去都要从这过,谁家亲戚过来,也要从这过。但是庞泥鳅没出过远门,他也不想出去,每天过河的人都和他说外面谁家媳妇生小孩了,谁家老头子死了,总之附近什么事他都知道。
庞泥鳅觉得,守着船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