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分流12--1通知上岗(更一)
于大勇怎么也没有想到为减员事挨了集团批评。
于大勇历经三个月艰难减员成效很大,自认为工作也很不错,人员由1200人减到500人,减掉700人,其中临时工减掉500多人,在职减掉100多人,距离集团定的目标400人干400万产值,基本达到,实际如果对比刚上任情况减员500人,人员精简分流60%,多了不起啊!但是,换来集团的不是表扬,却是陆老板的批评!于大勇怎么也想不通!三个月度过困难期、减人一半以上,停止外协、清理南院、停止承包、亏损大幅减少,这样的业绩为什么集团还不满意呢?安书记一个劲催“待岗在家那几十人赶紧处理掉”,郭董到是很同情,也表扬于大勇和集团管理部,为下步改革做了大量工作。这也算是一点安慰吧。于大勇感受的了特加公司与众不同的改革难度和复杂程度。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大勇啊,领导的批评其实是爱护!工作没有少做,渡过难关不容易。但是,还有很多危险因素没有清理。特别是在职人员清理上,今后的压力会更大。你去找一下人事部王部长,看看这方面有什么好办法,一定要抓紧清理不上班人员,还有老干部,处理完了没有?历史问题必须加快处理,这对你们下一步改革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郭董语重心长的话语,让于大勇诺诺而退,好像明白点领导的用意,也好像什么也不明白,还得装着明白了!不过下一步怎么走,改革减人分流是关键!上面才明白这个道理?于大勇感到好笑!
跟人事部的商谈其实都是老生常谈。
王部长反复强调,人事问题是改革最令人头疼的大问题,人的问题处理不好,改革很难成功,即使一些好的的改革举措,也可能半途夭折!减人如果他本人愿意走,一切都好说,有政策给钱就OK!关键是给钱也不走的那些人,如何处理?太伤脑筋了。王部长说,他也没有好方法,集团这一块儿也有百十人呢!比特加告诉还困难!
王部长说:“集团也在做减人工作,谁有高招?哪个单位没有这样的人?这就是国有企业的弊病。”王部长指导说:没有别的招法,文的就是反复做工作,武的就是强行解除合同。不过现在人法律意识非常强,你们必须证据充分,千万不要一打官司就输了,那就赔大了!
于大勇问,通知了,就是不到公司报道怎么办?
王部很策略指导,书面通知,双人进行,或登报进行,或以检查工作为名,发现有违纪就可以直接解除合同或开除。不上班就打矿工,十五天就可以开除!关键时刻手要硬,手软不行!
“通知”上班的学问,于大勇何尝不知!?十年来,作为特加工会主席就是与这些下岗人员打交道,先后减人分流2000多,酸甜苦辣咸都在心里!
留证据开除,这个时刻应不应该采用呢?于大勇三个月来也曾反复思索过:今天要破产、明天要破产,于大勇只是在收拾摊子,减员分流就是打碎别人的饭碗,为什么要承担这个风险?
尽管有想法,于大勇也知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回到公司,立即打电话找到金兰,询问进展情况。金兰拿出上岗通知单,“目前下发112份上岗通知单,签字回收89份,还有十多份,没有反馈,有十多份没有送到。”
“奥,”于大勇沉吟着,“人事口还有什么高招?再下一个通知?”
“通知已经起草,正在审核,孙主任怕公开张贴引起不必要麻烦,让我请示你。另外,集团人事部意见在报纸上发布,有法律效力。”
于大勇拿起电话找到老裴,“通知孙主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不一会儿,老孙拿本推门进来,“于总,找我什么事?”
“奥,来,孙主任,刚才到集团开个会,集团对我们减员提出批评,特别是还有100多不上岗人员,要求我们加快处理,我们一块研究、研究。”
老孙一看金兰再场,就明白怎么回事,“奥,金兰可能已经汇报了吧,现在看,还剩20多人比较难处理,要么不接通知,要么找不到人。其余都有意向,或者上岗或者买断,下个月都有去向。其实,集团比我们还严重,他们减下多少人?!”
“别管他们,”于大勇挥手打断老孙的牢骚,“不管集团怎么批评,我认为这三个月我们的减人是有着巨大效益和效果的。他们不满意是因为拿出钱压力大!我们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加快工作。你看,这样行不行,一是在公司正式张贴布告,二是在滨海日报发布上岗通知,三是再加派人手送达,怎么样?”
“行,”老孙看看金兰点头说,“我们一定在七月末前全部送达。这20人六月开资全停。有反应再说。”
“就这么办,叫老裴做好上访记录,为下一步处理准备资料。金兰你们打车去吧。我给报销。明确时间界限。”
“好,我马上办。电话也打了不少,你也得给报点电话费啊?”
“行,把事办好,证据收集准确,花费我都给报。在外地出差送达,七月一定完成。另外,我给你们买人身伤害保险,保护你们!”
“谢谢领导,让我们得罪人!”
“你们不得罪人,谁得罪人?!企业用你们干什么!”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