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开会2-4董事会(更)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兴旺发展,重要的是它必须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在西方国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企业经营管理也较成熟。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作为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中,不同的管理职能由不同的机构或个人行使,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种体制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负担着领导和管理公司的主要责任。这种责任由于现代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日益加剧而愈加重要。董事会已成为现代股份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的中心,成为指挥公司活动的神经中枢。
中国企业的董事会纯粹是舶来品,引进后很长时间都是四不象,这与中国企业历史和国家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起来,天本集团更是很有些来历,据说是日本人侵华后在滨海省建立的第一个大型兵工厂。从现有日本企业资料上可以看到,第一章奠基照片拍摄于38年10月18日,于是,1938年10月18日也就变成了天本人建厂纪念日。45年,滨海省解放,罗荣桓带领山东解放军在滨海花园口登录,解放的第一个大型企业就是天本厂,当时,被中央直接收编,编号是256厂,主要任务是制作弹药,天本厂到底做了多少弹药,这是个保密数据,据说达到上百万发,不过,厂子收到过党中央表扬信确实千真万确。东北的弹药是支援中国解放的重要支撑,据说厂子的职工劳模代表曾经参加过北京开过大典呢!抗美援朝以后,天本厂任务发生变化,由制作弹药、变成修理枪械、进而变成国家重点机械制造装备基地,八十年代末最多时发展为2万5千名职工,5万多家属,占据锦江市半壁江山。
时光走到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的1992年,在为人南巡讲话指引下,地方国企改革一下子活跃起来,天本厂原来的八大劳服企业,配件厂、建筑公司、炼钢厂、化工厂、砂轮厂、福利厂、服务公司、包装制品公司全部独立,而且他们抱窝下蛋,一时间内部又膨胀到上百家大大小小公司,连带锦江市把市属属煤矿也硬压给天本集团,最多时全公司口径有集体性质员工8000人!当时的天本集团成立一个专门管理集体劳服企业的实业总公司,于大勇的仕途第二站就在那儿,开始是专管劳服企业的安技科长,一个科管理8000人工伤事故和安全管理,号称天下第一科,红火不到两年,龙蛇混杂的子公司全面进入亏损状态,连带天本集团也开始亏损了。
天本集团感受到危险,开始精简压缩皮包公司,只保留八大家劳服主体企业,剩余三产全部归事业总公司代管,实业总公司架子缩小,四个部门合一,成立综合部,于大勇申请开小店,当时实业总公司老总是天本集团总经理助理,级别很高,看中认真、聪明、实干、有才的于大勇,硬留下其做综合部长,直到97年初走马上任特加公司工会主席,开始了人生重要新里程。
天本集团的行政级别一直很高,解放后的几任厂长都是行政十二级,最高还有一位行政十级的老红军担当呢。这个老红军的不少战友都是开国将军了,他却总犯生活作风问题,人家是三五年升一级,他是三五年降一级,一直降到天本厂当厂长。天本厂一直归中央管理,先是归东北区,后来归一机部,****后,特别是80年代初简政放权,才划归当地政府,10年不到,中国国有大型企业、机械行业500强之一的天本集团开始亏损了,怎么得了?滨海市委紧急研究,换班子、引进集团公司制,通过资本金变股份,终于捋出头绪:八大劳服企业变更为集团子公司,成立实业总公司管理其他所有子公司、孙公司、并全部实行市场化兼并重组。95年股份制改革,股权也相应作了调整和理顺,基本思路是集团控股,职工个人集资入股。当初是想做好事,职工有股份后,上市卖掉可以挣一大笔钱。谁知天本集团上市出现拐局:不要A股,偏去做B股,这样集团职工个人入股变成集资。不得已集团及其八个子公司陆续偿还职工入股款,从97年开始,到2002年,6年多,本金利息总计集团和子公司偿还2个多亿!这给企业和职工个人都带来巨大影响。对以后的企业重组甚至带来致命的影响,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这些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正式因为有这些影响,特加公司的董事会形同虚设也就不奇怪了。于大勇97年2月上任特加公司工会主席,添为监事会主席,竟然十年没有开过一次正式会议。报表倒是月月看,开始几年一年一还有个纪要,2000年以后,企业走下坡路,于大勇这个主席也冲上经营管理第一线,疲于应付,纪要也变成工作计划总结了,换届早已不知是什么事了,要不是这次改革,于大勇都忘了自己还有一个重要职位:监事会主席!董事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实质上是用行政班子代替董事会职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刚执行公司法,对“二级法人”、“三级法人”管理也就是这个水平。好在陈晓仁部长对此早有准备,将集团的董事作了通告式变更,修改章程下达取消监事会,设置监事有股东派代表担任,解决了召开董事会董事不够的麻烦。于是,就在集团会议室隔壁安书记办公室,借着刚刚召开完股东会的东风,天本集团机加公司2007年临时董事会正式召开。董事雷德洪、于大勇、陈晓仁、邓鹏举、常一鸣默默地在临时董事会决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中国天本集团特加机械制造股份公司2007年临时董事会决议
2007年4月18日,中国天本集团特加机械制造股份公司全体董事在集团会议室召开临时会议,会议作出如下决定:
一、根据中国天本集团特机机械制造股份公司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定,
免去雷德洪同志中国天本集团特加机械制造股份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选举董事于大勇担任中国天本集团特加机械制造股份公司董事长;
二、本决议自本日起生效。
全体董事(签名)
2007年4月18日
签完字,意味着法律程序完成。于大勇抬头看看,常总是已经脱离特加公司的人了,接管包装制品公司,发财大大的,不说话很正常,老邓、雷德洪呢?为什么不说话?特别是老邓,不管按照年龄、资历、业绩和社会能量都应该是他接班,05年当时要动雷德洪,雷德洪都安排后事了,就是老邓接班。他能服吗?于大勇心里打了个天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