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生产创纪录15—4创纪录
11月的生产如预料的一样,完成股份制令计划250多万元,加上自产自销部分,330万,仍然没有达到400万计划目标,但是,生产系统却表现出稳定的生产态势,于大勇和大钟交流,都感到正在恢复中,趋势向好!因为人工成本大幅降低,节约开始体现效益,企业整体效益在提高。一方面企业亏损减少,一方面工人工资相应提高,比过去付出多了,收入也多了,老百姓看什么?就看自己的收入多少。看到工人拿到的工资笑的合不拢嘴,于大勇也笑了。
5日,要上报计划完成情况,于大勇问冯伟宝:这个月盈亏怎样?冯伟宝说,基本统计出来,当期亏损不到30万。如果加入改革成本就亏大了。
于大勇分析说,改革成本可以分期摊销,当期350万应该抱住文明的盈亏,是我们的保本线。
冯伟宝说,“这个月本来可以拿下350万,那样当期就不亏了,最后却少包装箱,少入了30万。包装制品公司常总也是关键时刻拿我们壳壳!”
于大勇问,“我们欠包装制品多少?”
冯伟宝说,“上月末达到150万。确实不少。”
“这事怨我,”于大勇有点自责,“半年多停产半停产,我们自产自销干得少,积压的包装箱全部使用了,忽视包装制品公司,我想过两天请请常总。你也参加,琢磨个解债的思路,彻底解决包装制品问题。”
“这样也好。常总是个大好人,我们应该多帮助解债。”小宝也认同。
“关于12月生产,我认为到年底了,没有必要撵任务,稳定在330万就可以了吧?”冯伟宝继续分析说。
“你分析的有道理,”于大勇顺着思路说道:“我们还是既定方针目标400万,实际掌握350万,不要轻易吐口,能干多少是多少,也算作为明年练兵。提前制定明年计划,力争明年上半年彻底扭亏为盈。”
“好,按照现有趋势发展,没问题!”冯伟宝答应去准备。于大勇自己坐着想了很多:年末到了,很多事怎么摆布?特别是明年计划到底怎样,有信心也要有准备,于是,于大勇拿起电话,通知老裴,下个通知,修改完善明年工作计划和准备。包括春节前各项工作一定要细致安排。12月20日上报,我们班子开会再研究实施。
好到年末了,于大勇连续两个礼拜深入磨工、车工和生产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分别特意参加生产部、车工、磨工生产计划调度会,进一步促进生产系统工作。这也是于大勇特意推行的生产系统改革举措。整合生产系统,发挥其最大功效。
生产部的计划调度会是老孙主持,每周一上午召开,有事就长,无事就短,于大勇听听也没有什么特别地方,不外乎是四大件构成情况,外协构成情况,现在,外协很少,整体生产调度内容也少了很多。
再看车工生产计划调度会救更简短了,因为,车工各大班组实行无限额计件制,工人主动抢活干,干完活就可以提前休息,调度主要是解决生产准备难题,有什么问题需要总经理解这一级解决呢?!不过,于大勇也发现一个问题,车工活太少,不够干?!怎样能让工人多干点活,多挣点钱?于大勇抛出课题。小刘主任是老车工,说,能否多承揽点车加工活。
于大勇说,“集团股份有很多车加工活都外协了,我们只要能干,我给郭董说说,拿过来没问题!郭董上次来就提出我们是否能干车间工问题。马主任说我们设备不行,干不了。这一块,老孙牵个头,研究一下,具体可以找股份吴总调度长联系。”
随后,于大勇连续在磨工蹲点。全程参加一次磨工计划调度会,整整6个小时,中间吃盒饭,将120多个规格及四大件构成情况全部弄清楚。说实话,于大勇却听了个稀里糊涂,大钟是逐个追问,逐项落实,业务员是反复解释,甚至回办公室查找原始材料,几个反复,于大勇很感慨,这个生产主任太不容易了!
散会已是晚上了,让寒风吹一下,头脑总算清醒一些,于大勇领着大钟去吃点便饭,在桥头饭店点了两个小菜,一打啤酒,大钟喝的很爽快,“大钟,你每周都这样开生产调度会吗?”
“奥,”大钟喝杯酒,认真说,“我一般每月开三次这样计划调度会,十天一次,也可以叫旬生产计划调度接头会。参加的人比较多,有事涉及30多人呢。主要任务是滚动均衡安排四大件生产。每五天或其他时间开生产调度会,主要是带班长参加,偶尔也需要特殊工序业务员也参加,这个会是工序内部接头,一般是每周一。生产完成好与坏,关键是计划、调度于均衡接头。”
“是,”于大勇深有感触,“你这个计划与生产部车工计划配套衔接吗?”
“说实话,我们现在是各唱各的歌、各吹各的调,这不光是我们这几个月生产不好的原因,也是我们生产系统的老毛病。不过,从恢复生产开始,我们磨工在制按时报给生产部,可是他们的计划仍然按照生产部节奏下达执行,谁有什么办法?!”
于大勇好像找到生产不均衡的问题点,“那么让生产部、车工按照磨工计划倒推执行行不行?”
“那样做,目前看有几个难题,一是计算机不行,没有联网,信息不同步,靠人工毕竟有滞后期;二是能配套的锻件、钢球、保持器是不是同步,我们和集团等外部零配件厂协调工作量很大,也很难;三是我们内部计划还有一个工作思路合拍问题,个人管理能力问题,嗨,总之,也难为生产部了!”
于大勇也不禁打起退堂鼓,“我知道了。很多事,慢慢来。现在,就靠你了。尽量往前推动生产计划,内部精心组织,能多干点就多干点,为企业,更为我们自己!”
话说到这个份上,于大勇和钟庆国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2007年12月份,特加公司破天荒完成指令计划300万,即使再特加公司最辉煌的时刻,一个月干300万指令产品,那也是绝无仅有的记录。由此,给特加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