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你在哪里学习就可以在哪里考试,不用再另外设专门的考场浪费财力人力,而且这种考试可以在根本上杜绝作弊,每一个正规的书院都会获得从儒门得来的浩然正气也就是孔子等圣人的圣气镇压考场,因此可以保证无人可以作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众生为棋子。
秦天望着面前的两人双目闪烁,神色坚毅,总有一天我会立于这九天之上看看这天地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圣人。
书院极为清幽依山旁水而建,用耳静听能聆听到山谷流水之歌,鸟兽虫鱼之乐,特别是那一颗颗杏树不知为何不受寒冬困扰独自绿衬枝头分外的醒目,不过此刻在场的学子都没有闲情逸致来品味这学院景致,具是一脸的紧张望着那绳索之内的单调景致,有股说不出的感觉,神色各异。
书院乃是孔子著书立说之地,当初孔子在杏树下讲学授业,于是庄子便写了一篇寓言,寓言的大概是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
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后来,人们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
于是至孔子飞升之后各地学院皆种杏树,关于孔子与杏树的古树也由此流传于天下间受到世人的尊敬。
二位考官就在一颗巨大的杏树之前矗立,听闻这颗杏树乃是这岳山书院第一任的校长亲手所种年月悠久,每逢遇到佳作之时便会摇头晃脑如同活物,所以陈县的人皆是尊称这颗杏树为神树。
神树下立着一座半人高的铜香炉,耳环精美,四足鼎立,给人以承载万物之感,三支粗大的香正冒着青烟直冲云霄。
铜香炉之前便是考场,绳索隔断,木盖草辅甚是简陋。
最深处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较小方位的便是各大儒门代表人物,有四位亚圣孟子,荀子,颜子,曾子,子思,表示圣人持道杜绝舞弊之气。
又在四位亚圣之下还有各大对儒门做出巨大贡献的儒门大家,不过大多人秦天却是认不得的。
毕竟这个世界不同与之前的蓝星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至少那些儒门大家秦天也仅有圣人和亚圣认识罢了,其他人都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秦天观望着远处供奉圣人的房屋,没有传说中的金光闪耀,没有宏伟的气势,没有迫人的压力,但是却总有一种心安宁静的感觉。
秦天隐隐感觉或许正是这一股力量才将这漫天风雪遮蔽吧!若是让秦天来一句,必定是“此间必有蹊跷”。
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县令恭敬的弯下腰,只弯半身,高喊:“拜圣人!”
所有人俱是一惊,愣了一下,方才猛然醒悟,赶忙弯腰行礼参拜。
书院院长也站了出来,却是弯了全身,整个后脊都弯了下去,远处望去却是像一张弓,高喊:“拜亚圣!”
众人再鞠躬。
“拜众贤!”
书院院长和县令同时高呼出声,众人随即行第三拜。
接着书院院长开始宣告考场纪律,严苛考试风气,正人族正气。
秦天原本对于这样的开场白不屑一顾,前世自己不知听过多少具是些没有多少干货的演讲大多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就出的节奏,不过这次却是截然不同,那书院院长每说一字就如同洪口大钟压在心头威严不可冒犯,眉宇之间更是正气凌然容不得丝毫的瑕疵,说的秦天心神摇曳仿佛化为了远古圣人一般,识礼仪,懂规矩,心中有正气天地亦何惧。
最后在一声祝贺声声中停歇,然后在场的少年少女们皆是心神摇曳久久难以平复,许久之后,县令方才开口宣布开考,众考生在衙役的带领下根据自己考牌的号码步入考房。
秦天仔细端详了一下手中自己的考牌,上面写着“丁九戊三”,暗自推想这想必是按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安排考牌的,古人果真具有大智慧啊,微微感叹一声,收起轻视之心,然后拿着笔和纸慢慢寻找。
考房是拿着一个黑色的布当做围帐,将四周围住只留里面考试的空间,一个围帐接着一个围帐,每一个围帐之间的道路有一匹骏马的宽度,虽然显得有点拥挤但也还算可以,对于秦天来说这些都没有多少关系,关键是能否引动圣气啊。
若是之前秦天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引动圣气,进入考场之时便少了三层,听书院院长一番话又少三层,看到书院的布置以及孔圣等人的立象和方位之后之又再次少了三层,如今只剩下一层的希望。
不过越是这样秦天反而冷静了下来,还是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听天命吧!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寻得里面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马桶,桌子上有个盛着清水的笔洗,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倒也落得干净。
秦天慢慢的坐了下去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感觉着快速跳动的心脏不由的口干舌燥赶忙喝了一口凉水压压惊,这一小片方寸之地便是自己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不由的想起了前世的高考不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反正不管如何,发生什么事,自己一定不能离开这间考房,一旦离开考房就视为考试结束,不可重新进入考房。
秦天端坐正中眼神禁闭,好似入睡一般,双拳紧握,忽然睁开双眼爆发出一道精光随即暗淡下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坚信我一定能够成功!”秦天在心中坚定地说。
四周一片黑暗唯有头顶传来一阵阵温柔的光芒,风雪覆盖了头顶好似一块块雪糕分外的诱人,秦天端详着漫天的雪色心情舒缓了很多。
西边传来马车声,越来越近。
不多时,一辆马车缓缓出现在考房前,一个人从马车上拿出一叠微黄的纸递过来。
秦天站起来,双手接过试卷,说:“谢谢。”
那送卷人点了一下头,看了一眼秦天,继续给下一个考生发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