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冬至子时,天山北坡的人们在亲眼目睹冰雪莲的海市蜃楼后,有兴奋的赞叹声,也有失望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议论,整个天山北坡顶峰陷入不眠之夜······
刘彻的心情也是久久不能平静!
刘彻,曾经的汉武大帝,他带着记忆或穿越或轮回,这已是他的第三世。
第一世轮回,他到了现代。带着前世的记忆,也带来了前世自己过目不忘,天资聪颖的本事,他成了天才。
翻阅查看了大量书籍,他得意于自己的开疆辟土,国威远扬,剿灭匈奴,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首开丝绸之路。
反省了因年老追求长生不老,沉迷于炼丹,耽误国事,且在经过长期的战争后,不予民生息,导致民不聊生,国库空虚。
更为自己宠信佞臣江充,逼死年长太子,以致无奈扶持幼子刘弗临继位而悔恨。
幼童继位,开始了汉朝幼帝君权旁落,或外戚干政,或权臣弄权的序幕。以致后来,大汉江山,特别是东汉时期,基本上继位的都是幼帝,他们大多是外戚或权臣立的傀儡。
大汉朝廷成了外戚和权臣争权夺利的战场,频繁废立的幼帝就是他们相争的结果。
令大汉江山稳固,万邦来朝,是他的辉煌,但大汉朝的衰亡,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了现代人的刘彻后来成了国家著名的武器专家。
毕竟骨子里还是崇尚武力征服世界。特别是看到书上记载,泱泱大中华,竟被外族夷人入侵瓜分,他非常气愤。
先后游学美国、俄罗斯、德国,钻研开发中国自己的先进武器,成为国内最权威的电子预警机专家。却不料在30岁那年,试飞最新研制的空中报警系统时,机毁人亡。
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世,刘彻灵魂穿越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恭亲王奕昕身上。穿越时,奕昕已和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从承德山庄接回慈禧母子,慈安太后已被慈禧害死,慈禧太后已掌控朝中局势。
看到在列强入侵,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仍在争权夺利,只顾自己享受,卖国求荣的慈禧,奕昕真想掐死她!
想到在现代书上看到的,就是她垂帘听政,勾结主和派朝臣,与外敌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为了大清江山不沦入夷人之手,为了中华民族不被夷人蹂躏,奕昕决定要坚决废除她!
奕昕一方面研制生产清朝自己的先进武器,一方面联络皇家宗室,重要朝臣,游说他们,或废或暗杀慈禧,扶持同治帝,组织军队与夷人交战,决不妥协!
然而,他忘记了自己已不是汉武大帝,他没有掌控着朝廷,也没有掌控着军队,他一腔热血,却忽视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
慈禧早已势力遍布,掌控着朝廷内外,她还是同治帝的亲生母亲。同治帝生性懦弱,聪明有余,果断不足,遇事优柔寡断,耳根子还软,不是可以托付性命之人。宗室们并不相信奕昕能成功!
很快,奕昕的举动被人高密,汉武大帝再次魂归天际。
奕昕被杀后,因他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完整的执着,没有及时投胎,魂魄飘忽在大清上空。
他悲哀地看到,慈禧太后和她手下的腐败官员,将他辛苦研制生产的大批先进优良武器弹药,放入仓库生锈发霉,去花大价钱买入德国、法国和英国武器弹药。
而那些武器用在战场上时,不是枪膛卡住了,或放几枪后,枪管温度过高,发烫不能使用,就是弹药是假冒伪劣的,不爆炸。使得无数大清英雄好男儿血染沙场,枉送性命!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那批武器后来被攻入北京的德国人发现了,一位将领发现竟然比他们正在使用的武器更为先进,杀伤力更强,上报给他们的将军。
后来,德国人大批量的仿造,并投入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使大清皇朝的统治雪上加霜。而德国却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制造国家。
两世穿越的失败,让魂魄无依的刘彻有更多的时间去反省和思考:当他不再是国家的主宰,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指挥大多数人时,要如何才能让自己积蓄力量,成为主宰,让中华这个泱泱大国繁荣昌盛下去?
在刘彻的心里,无论现在是什么朝代,这个江山都是他的,他都有责任保护好!
这一世,刘彻是胎穿。他成了大清康熙皇帝之曾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晰的儿子永皓。
永皓(刘彻)对自己的皇祖父太子胤礽的评价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自己的父亲由祖父亲自教导,子肖其父,在强敌林立,虎视眈眈的时候,却学着儒家之道:以仁义治天下,以德去感化子民。
可怜自己人微言轻。即使祖父对自己宠爱有加,众孙中只抱过自己一人,却仍把自己的预警之言,当作小儿斗气。
记得有一次,在中秋宫宴上,自己逮着一次机会在康熙帝面前告状:
“皇曾祖父,你不是皇帝是最厉害的吗?为什么永榆、永琪、永昼、永明他们合起来欺负我一个人,我说我要告诉皇曾祖父,他们说曾祖父要听曾太太的?
还说,他们都有曾太太帮忙,不怕我告状?您看,这是他们合伙推我的!皇曾祖父,叔祖、九叔祖、十叔祖、十四叔祖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经常欺负祖父呀?”
永浩顶着湿漉漉的眼睛,扁着嘴巴摊开双手,十分委屈地问康熙。
康熙一看,永浩的小手都破皮了,怪不得眼睛都红了。赶紧抱到膝上:“不痛不痛,曾祖父帮你吹啊!他们为什么合起伙欺负你呀?”
“我说我会背幼学琼林,他们不相信。我和永昼争起来了,他先推了我,我也推了他,他们就一起上了,说他们是兄弟,要打架一起上,打一个就是打他们几个。还说他们的祖父是好兄弟,他们也是好兄弟。他们在宫外,好兄弟多着呢。”
永浩小嘴停了下,接着说:“我说曾祖父最痛我了,我告诉曾祖父你们这么多人欺负我一个人,他们说他们才不怕呢。他们宫里有曾太太撑腰,再要他们的外公舅舅找人参祖父和父亲,吃亏的肯定是我!”
曾经的一代天骄汉武大帝要引着几个才5-8岁之间的不知轻重的幼儿说几句不知轻重的话是多么的小儿科呢?康熙帝派人了解情况,自然情况属实。
接下来的日子,太子胤礽一家和康熙帝着实过了一段温馨和睦的日子。
而胤礽知道永浩从三岁起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聪明,更加一味教导他要有容人之量,不要拘泥于琐碎小事,君子要阳谋,不要阴谋!不要学妇人般耍些上不得台面的阴谋诡计。
祖父很骄傲,教得父亲也很骄傲。他们一味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众兄弟的经常莫须有的诽谤陷害,只认为清者自清,不做辩解。若是这些陷害被戳穿,也不去追究。由此,更让他们的敌人肆无忌惮的攻击、陷害。
祖父自小被康熙帝带在身边,康熙帝就是这么教育的他。祖父自幼被立为太子,深受康熙皇帝宠爱,幼年时即让其在旁预政,给予他远远高于其他兄弟的地位尊荣。
为了保障他的权益,康熙帝打压其他阿哥,亦父亦母,为他遮风避雨,生活上的享受甚至超过了康熙帝自己。
康熙帝同时又教育祖父兄友弟恭,要以宽容包含之心对待众兄弟。从而,导致太子性情温和纯善,不会抵御风险,没有防人之心。总认为兄弟们对他的攻击、陷害是因为自己独得父宠,总是不去计较,也不要其他人计较,甚至说服康熙皇帝不要追究,原谅他们,并多关心他们。
祖父是康熙皇帝教坏的,父亲是祖父教坏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不能严惩自己的敌人,只会让他们更猖狂!
幼小的永皓无奈地看着祖父、父亲走向失意······幽禁!
善良不经风雨的羔羊,扔进饿狼环伺的境地,结局早可预料!
康熙帝成功地养废了自己心爱的太子。而晚年的康熙就如晚年的汉武大帝,对自己的儿子心怀猜忌,偏信佞臣,耳根子变软,容易受影响于床头之言,两人都葬送了自己宠爱多年的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知道自己即将二次被废的太子胤礽叫人偷偷送走永浩。含泪说:
“你是天生的帝王之才,却不幸有我这样的祖父!
你的皇叔祖父们自从分封为王,出宫建府后,羽翼日渐丰满,有财有势,党羽众多,他们共同打击的目标就是身为太子的祖父我!
祖父一则不想你曾祖父伤心,二则困于深宫,没有属于自己的人脉财力,只能一味被动挨打!稍有反击,又被外戚和宫中嫔妃联合在曾祖父面前投诉,导致你曾祖父质疑并重罚那些帮助祖父的人。
祖父无力护住那些帮助祖父的人,心里很愧疚,所以只得忍让着你叔祖父们!祖父其实早就无心帝位,却不得不站在太子的位置上,成为众人的箭靶,无力逃脱。
祖父知道即将遭遇大祸,送你出去,你要好好活下去!”
太子胤礽从奇人异士手里曾获得假死药一枚,给永浩服下。
据说,服下假死药,七日后,人可以自动活过来。胤礽安排心腹在永浩死后三天换出了他的身体,带至京郊隐秘处,等候他的苏醒。
然而,心爱的孙子却没有在七日之后醒来!但人却有着脉动,身体微温,似熟睡一般。等候多日后,永浩一直不曾醒过来,胤礽不甘心,又恐不安全,无奈只得命令心腹将其再葬于祖先发源之地-长白山,求祖宗保佑,让永浩复生!
可怜胤礽至死都没有得到永浩醒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