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燧人氏有个妻子,名叫华胥氏。接着往下说,有一次,华胥氏到雷泽的地方去游玩,看到地上有个脚印,非常巨大。出于好奇,华胥氏踩了一下这个脚印,这一踩不要紧,华胥氏感觉心有所动,便有了身孕。十二年后的农历十月初四,华胥氏到仇夷山南边去打猎,在途中振荡了胎气,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长得蛇的身体人的脑袋,便取名为伏羲。后来,华胥氏走婚时,生下来一位女孩,名叫女娲。
上面所说的雷泽位于泰山附近,传说雷泽的主人叫做雷神,雷神就是龙神,雷声是龙的声音,闪电是龙的形状。那么,伏羲便是龙神的儿子,而女娲便成了龙神的女儿。所以,人们把伏羲和女娲称为“龙祖”,龙祖的母亲华胥氏自然就称为“龙祖之祖”了。
华胥氏逝世后,葬在故里孟岩,即华胥陵。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今天的西安市。华胥陵地理位置是北枕骊山,南临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
燧人氏逝世后,葬在燧皇陵,位于今天的商丘市。始建何时已经无从知晓。其冢高约10米,身围松柏环绕。
伏羲长大后,代替父亲燧人氏成为了天下的共主。伏羲,风姓,在《史记》中称伏牺,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也称牺皇、皇羲、太昊,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
伏羲以木德称王天下,在他统治期间,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后封禅泰山。统一天下后,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传说伏羲在统治期间,遭遇了一次大洪水,整个氏族遭到了灭顶之灾。灾后只有伏羲女娲两兄妹活了下来,原来洪水来临时,伏羲女娲正坐在葫芦里,后被洪水漂到骊山上,才幸免遇难。
洪水过后,世上只剩下他们兄妹两人,为了人类延续,便开始商量婚配之事。他们一起来到一座山上,对天发誓说:若苍天允许我们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四山之烟聚而滚磨合。发完誓,兄妹两人就把磨石推下沟去。磨石推下去后,只见四山之烟果然聚合,而磨扇也紧紧的合在一起,于是兄妹两人结为了夫妻。后人为了纪念伏羲、女娲结合,为繁衍人类的功劳,就把此山叫座磨合山,滚磨盘的沟叫磨盘沟,并在磨合山上修建了仁宗庙(原称人种庙)。
传说他们共生了一百二十个儿子,他们各认一姓。其中六十子恭慈孝顺,成为了中原人的祖先;另外六十子不孝义,逃入了丛林荒野之中,去往了羌敌巴蜀等地方。
为了人类更加长远繁衍下去,伏羲制定了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伏羲对人类的贡献不光如此,他还被人们称为八卦祖师。传说,伏羲经常到蔡河里去捕鱼,蔡河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有一次,伏羲在河里捉到一只白龟,非常喜欢,就挖了小池子,取名白龟池,就把白龟养在白龟池了。有一天,伏羲给白龟喂食物时,听见有人说蔡河里出了怪物,还有人从蔡河方向跑过来,伏羲连忙去河边上看。果然,看见蔡河中有一怪物,这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能在水面上走来走去。伏羲走向前去,想仔细观看这怪物,那怪物也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那儿一动不动,让伏羲来观看。
伏羲看见这怪物背上长有花纹,经过仔细观看后,发现这花纹还有规律: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在路边薅了一节蓍草梗,照着怪物背上的花纹在树叶上画了下来。刚刚画完,只听怪物大叫一声,然后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怪物走后,大家围了过来,问伏羲:“这是个什么怪物?”伏羲思考了一下,说:“它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
伏羲画卦的故事,我们暂且说到这里,下面去了解一个姓氏的来历。
我们常常提到一个姓氏——风姓。通过查资料我们发现,风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号称中华民族第一姓。风姓也是燧人氏的直系姓氏之一,始祖是伏羲之母风华胥氏,另有说法风姓始祖是伏羲。
风姓在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七十四位,族人多以向国为郡望。在今天的云南省、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风氏族人分布。
另外很多姓氏起源于风姓,有任、程、凌、包、栗、东、鲍、伏等姓氏。风姓的历史名人有风后、风氏、风章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