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06600000016

第16章 主术训(3)

夫火热而水灭之,金刚而火销之,木强而斧伐之,水流而土遏之;唯造化者,物莫能胜也。故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塞。中扃外闭,何事之不节;外闭中扃,何事之不成。弗用而后能用之,弗为而后能为之。精神劳则越,耳目淫则竭。故有道之主,灭想去意,清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使有司,任而弗诏,责而弗教,以不知为道,以柰何为宝。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守矣。摄权势之柄,其于化民易矣。卫君役子路,权重也;景、桓公臣管晏,位尊也。怯服勇而愚制智,其所托势者胜也。故枝不得大于干,末不得强于本,则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若五指之属于臂,搏援攫捷,莫不如志。言以小属于大也。是故得势之利者,所持甚小,其存甚大;所守甚约,所制甚广。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五寸之键,制开阖之门。岂其材之巨小足哉?所居要也。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数十人。使居天子之位,则天下遍为儒、墨矣。楚庄王伤文无畏之死于宋也,奋袂而起,衣冠相连于道,遂成军宋城之下,权柄重也。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赵武灵王贝带鵕寿□而朝,赵国化之。使在匹夫布衣,虽冠獬冠,带贝带、鵕寿□而朝,则不免为人笑也。

夫民之好善乐正,不待禁诛而自中法度者,万无一也。下必行之令,从之者利,逆之者凶,日阴未移,而海内莫不被绳矣。故握剑锋,以离北宫子,司马蒯蕢不使应敌;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今使乌获、藉蕃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天子发号,令行禁止,以众为势也。夫防民之所害,开民之所利,威行也,若发堿决唐。故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桓公立政,去食肉之兽,食粟之鸟,系罝之网,三举而百姓说。纣杀王子比干而骨肉怨,斮朝涉者之胫而万民叛,再举而天下失矣。故义者,非能遍利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天下从风;暴者,非尽害海内之众也,害一人而天下离叛。故桓公三举而九合诸侯,纣再举而不得为匹夫。故举错不可不审。

人主租敛于民也。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知饥馑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车舆衣食供养其欲。高台层榭,接屋连阁,非不丽也,然民有掘穴狭庐所以托身者,明主弗乐也。肥醲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匡床蒻席,非不宁也,然民有处边城,犯危难,泽死暴骸者,明主弗安也。故古之君人者,其惨怛于民也。国有饥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而冬不被裘。岁登民丰,乃始县钟鼓,陈干戚,君臣上下,同心而乐之,国无哀人。故古之为金石管弦者,所以宣乐也;兵革斧钺者,所以饰怒也;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衰绖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此皆有充于内而成像于外。及至乱主,取民则不裁其力,求于下则不量其积,男女不得事耕织之业,以供上之求,力勤财匮,君臣相疾也。故民至于焦唇沸肝,有今无储,而乃始撞大钟,击鸣鼓,吹竽笙,弹琴瑟,是犹贯甲胄而入宗庙,被罗纨而从军旅,失乐之所由生矣。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蹠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上之征赋车马兵革之费。由此观之,则人之生,悯矣!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故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若贪主暴君,挠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墝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昬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非能目见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则官自备矣。心之于九窍四支也,不能一事焉。然而动静听视皆以为主者,不忘于欲利之也。故尧为善而众善至矣,桀为非而众非来矣。善积则功成,非积则祸极。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毂;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者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员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鲜者,约所持也。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鞀。过若豪厘,而既已备之也。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尧、舜、禹、汤、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当此之时,鼛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祸,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其斯之谓欤!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朝成汤之庙,解箕子之囚。使各处其宅,田其田,无故无新,惟贤是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也。文王周观得失,遍览是非,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者,皆著于明堂,于是略智博问,以应无方。由此观之,则圣人之智员矣。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焉。由此观之,则圣人之行方矣。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蹑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采善鉏丑,以成王道,论亦博矣。然而围于匡,颜色不变,弦歌不辍,临死亡之地,犯患难之危,据义行理而志不慑,分亦明矣。然为鲁司寇,听狱必为断,作为《春秋》,不道鬼神,不敢专己。夫圣人之智,固已多矣。其所守者约,故举而必荣。愚人之智,固已少矣,其所事者多,故动而必穷矣。吴起、张仪,智不若孔、墨,而争万乘之君,此其所以车裂支解也。

夫以正教化者,易而必成;以邪巧世者,难而必败。凡将设行立趣于天下,舍其易成者,而从事难而必败者,愚惑之所致也。凡此六反者,不可不察也。

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仁者虽在断割之中,其所不忍之色可见也。智者虽烦难之事,其不暗之效可见也。内恕反情,心之所欲,其不加诸人,由近知远,由己知人,此仁智之所合而行也。小有教而大有存也,小有诛而大有宁也,唯恻隐推而行之,此智者之所独断也。故仁智错,有时合,合者为正,错者为权,其义一也。府吏守法,君子制义,法而无义,亦府吏也,不足以为政。

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万民之所公见也。物之若耕织者,始初甚劳,终必利也。众愚人之所见者寡,事可权者多,愚之所权者少,此愚者之所多患也。物之可备者,智者尽备之;可权者,尽权之;此智者所以寡患也。故智者先忤而后合,愚者始于乐而终于哀。今日何为而荣乎?旦日何为而义乎?此易言也。今日何为而义,旦日何为而荣,此难知也。问瞽师曰:“白素何如?”曰:“缟然。”曰:“黑何若?”曰:“黮然。”授白黑而示之,则不处焉。人之视白黑以目,言白黑以口,瞽师有以言白黑,无以知白黑,故言白黑与人同,其别白黑与人异。

入孝于亲,出忠于君,无愚智贤不肖,皆知其为义也,使陈忠孝行而知所出者,鲜矣!凡人思虑,莫不先以为可而后行之,其是或非,此愚智之所以异。

凡人之性,莫贵于仁,莫急于智。仁以为质,智以行之,两者为本,而加之以勇力、辩慧、捷疾、劬录、巧敏、迟利、聪明、审察,尽众益也。身材未修,伎艺曲备,而无仁智以为表干,而加之以众美,则益其损。故不仁而有勇力果敢,则狂而操利剑;不智而辩慧怀给,则弃骥而不式。虽有材能,其施之不当,其处之不宜,适足以辅伪饰非,伎艺之众,不如其寡也。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唐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治国上使不得与焉。孝于父母,弟于兄嫂,信于朋友,不得上令而可得为也。释己之所得为,而责于其所不得制,悖矣。

士处卑隐,欲上达,必先反诸己。上达有道,名誉不起,而不能上达矣;取誉有道,不信于友,不能得誉;信于友有道,事亲不说,不信于友;说亲有道,修身不诚,不能事亲矣;诚身有道,心不专一,不能专诚。道在易而求之难,验在近而求之远,故弗得也。

同类推荐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章台柳

    章台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孝经(读好书系列)

    孝经(读好书系列)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热门推荐
  • 亡国公主侍婢妃

    亡国公主侍婢妃

    穿越成亡国公主?爱上了逆臣之子?结果国破家亡,他背信弃义!她有资本,有颜值,却无情无义!一个不小心,打了擦边球,英雄难过,乃因美人关。是背关起来的关!刚刚洞房花柱,转眼两人又兵戎相见。哈哈哈!你众叛亲离,我看是没人管!只因虏获此子,新仇旧恨齐上心头。我复仇,我用刑,我虐待……可是没想到也有马失前蹄,居然被他一箭射下马来的一天。亲,快救你家公主!哼!你这妖孽居然艳福不欠,本公主一个个收拾,在你面前暂时装个小可怜也不错。只是……你不要给我机会……“你当年是公主,骄扬跋扈。本王拜服,风水轮流转,如今你已经是亡国之奴。还故作矜持,你不觉得可笑?你以为感情的筹码在我心中有多重……”“是我错了,从此以后我没有心……”
  • 极品寻仙录

    极品寻仙录

    她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像主角的人了……被母亲卖掉,被男主威胁,甚至被以为可以相信的人捅刀子……她没有那么多金手指,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游过木只需要问鼎大道!所有阻拦的东西,都将被她碾在脚底!
  • 血族之逐光

    血族之逐光

    光明,亘古永存,黑暗,相伴而生,两者也许从来不可分割,却也不相融合。为何被光明灼痛依然不放手。。。
  • 秦汉战争史(上)

    秦汉战争史(上)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体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来,有记载的部落之间、民族之间、诸侯之间、新旧王朝之间、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及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战争,数以千记。中国战争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 死活人

    死活人

    世间万物始于六道终于六道,轮回不止,不熄不灭。一个普通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枉死,却被发现只有二十世轮回。二十世之前呢?他在什么地方?为了还阳,他成为了地府的编外缉鬼卫;为了生存,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诡异;为了活命,他不停的努力着……阴谋与爱情围绕在他的身边却不是他生命的主旋律;仙佛与鬼魂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却不过是匆匆的过客;他该怎么办?他不是神王,没有通天道法;他不是人杰,没有王霸之气;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就如你我一样。且看一个小人物在各种漩涡中为了求生而努力,只是努力的结果却……
  •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

    诗酒趁年华,诗,不会;酒,不醉;年华,未归我已经将全部记忆保留我已经将全部未来描绘在你的世界还没有我的时候我在翻山越岭的路上
  • 首尔的故事

    首尔的故事

    如果能与人交换记忆,你会选择谁呢?林若轩和国民天团队长在机缘巧合下交换了记忆,他会与天团成员发生哪些趣事呢?p.s:单女主,更新无节操
  • 了不起的爱情

    了不起的爱情

    有时候一场爱情,可能并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我们经历过,也曾在最美的年华里爱过或暗恋过我们心中的女生,她的一颦一笑,或一个轻微的举动,曾让我们度过无数美妙的夜晚。一场动人的回忆,一直铭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力里
  • 全球殖道

    全球殖道

    “启奏陛下,正一道教众与色目人在天方发生冲突,我大明子民有一人身亡。”道录司正印上奏。“我们的宝船在哪里?”天子问道。中华之地修行资源枯竭,郑和七下西洋过去数十年后,为了搜寻海外灵材,正一道天师张玄庆重开海路,再下西洋。南洋巫术、天竺婆罗门教、埃及法老的秘密、天方的异国风情、欧罗巴的骑士、神秘的玛雅帝国,看我中华道门布道天下。
  • 符魔记

    符魔记

    仙道,玄通大陆的安生立命之本法器,玄通大陆的定鼎天下之根宗门,玄通大陆的最高主宰之地不过,这一切都与莫无欢没有丝毫关系因为他只是一个没有仙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