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能不能去取些水来。”
老郎中这一行,也就他和那帅气的少年。
赵括的面容被火光映衬,自然也被老郎中看清楚了,所以附带着称呼也变了。
看着老者打开药箱,里面装着一些小瓷瓶和剪刀纱布什么的,确实没有清水之类的东西。
赵括点了点头,自己的马上带有这些东西。
抱这不肯离开自己的方雪儿,赵括谢过两人,便往外奔了过去。
很快,便把骏马牵了过来,这里有火堆,赵括不准备再出去休息了。
不需要老郎中帮忙,赵括也是懂得的,让方雪儿给冯去疾喂了些清水,把老郎中准备的药粉服用下去。
自己则撕开了冯去疾腰间的布衣,把里面的伤口清洗了一番。
又用干净的布擦拭干净,老郎中蹲了过来,上好药,简单的包扎一下,也便算是完成了。
“谢谢老人家,还不知道你们怎么称呼了。”
“这是王大夫,是我们高郡有名的郎中。”
老郎中还没回答,就有旁人帮忙回答了。
毕竟火堆在这里,赵括的余威过后,这些平民还是不舍的靠了过来。
不过没有人敢靠近赵括他们身边,只是在对面,有些畏惧的烤着火。
王大夫点了点头,对着对面的那些平民微微一笑,让那些人又再度安心了些许,离火堆又近了些。
看来这王大夫平素积累的威信不小,深受平民的爱戴。
“谢谢王大夫,那这位小兄弟呢?”
“我……姓岳名岱。”
岳岱鞠了一躬,有些脸红的说道,原来还是一个害羞的小少年。
赵括笑了笑,转而看向了冯去疾。
冯去疾脸色依旧苍白,不过呼吸顺畅了许多,加上旁边的火堆,身体也不至于在簌簌发抖。
赵括看了一番,可惜自己并没有可以给他换洗的衣物,只能让他继续穿着这烂布衣了。
第二天,天空清明,晨风徐徐,透人心田。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冯去疾恢复不错,人已经苏醒,除了腰间伤口的刺痛,高烧什么的,都已经褪下了。
一次又一次的拜谢了王大夫,赵括看得想笑。
这坑爹货绝对是怕了,怜惜自己的这条小命。
按照方雪儿所指,拉来了他们所乘骑的骏马,五人便一起准备进城。
冯去疾和王大夫坐在里面,岳岱驱车,赵括抱着方雪儿,骑着骏马,手中还牵了一匹。
城门口是有守城军的,进门需要盘查一番,尤其是边界,更害怕有些奸细夹杂在难民当中。
不过这排查并不仔细,或者说,是这岳岱不简单。
看那些守城军恭敬的模样,这位岳公子,不会是官二代吧。
结果还真是,一行人直接来到了城里面县衙后面,这岳岱,也正是县令家的孙子,还是唯一的孙子。
不过这小子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又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一心想要跟着王大夫学医。
这王大夫也不简单,字子同,是战国著名的医学家扁鹊的徒弟,一手医术已经出神入化。
这岳岱眼见不错,去年拜师王大夫,便随着王大夫一起出门行医。
按理说,王大夫应该是游医,不过因为体谅岳岱年纪尚小,所以一直都在高郡的附近。
平日里,也就住在这县衙里面。
赵括他们没钱,这腼腆的岳岱看上去也很好欺负,所以这免费的地儿,赵括自然是住上了。
有王大夫的担保,岳家也没有过多的反对,而是安排好了客房,好生的伺候着。
也可能是因为岳家后辈,除了岳岱,便再无其他子嗣,这岳岱,对方雪儿实在是太好了。
这腼腆内向的小子,居然当天就和方雪儿混熟了,闲时,便带着她出去玩耍。
最可气的是,方雪儿居然答应了,都没有过问自己,便离开了。
这让赵括很受伤,心中有些吃味,还不忘贬低这位岳公子,平日里的姿态,绝对是装的。
另一边冯去疾又在养伤,闲得无聊的他,只好独自来到院子里,拿出原先送给冯去疾的青铜剑,舞了起来。
经过这些天的锻炼和战斗,赵括发现自己内力似乎增长了许多,已经有了突破的迹象。
而且因为他之前就是五鼎高手,这突破的隔阂,似乎并不存在。
修炼了半个时辰,大汗淋漓的赵括,只感觉身体一震。
耳边好似听到了‘咔嚓’一声,随后一股清流偏布全身,头顶的烈日,似乎也变的温暖了起来。
突破了,果然如同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浑身充满了力量,赵括又练了大半个时辰,才停了下来。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外出玩耍的岳岱,也带着方雪儿回来了。
两个小家伙蹦蹦跳跳的,看着方雪儿奔向自己,赵括心中的吃味瞬间消失,脸上露出了疼爱的笑容。
“好玩吗?”
抱着方雪儿,赵括轻声问道。
对方似乎并不讨厌浑身大汗淋漓的赵括,一双小手,直接抱住赵括的脖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小嘴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好好玩了,雪儿好久没进过城了,城里果然好大,还有好多好吃的。”
“哥哥,待会陪雪儿一起出去玩好不好。”
赵括笑着点了点头,刮了刮方雪儿的琼鼻,笑骂道:“小吃货。”
冲回屋里,午饭已经有仆人送过来了,就在客房的旁边。
平日里这里都是王大夫和岳岱就食的地方,岳家的其他人,并不会一起,所以今天也是如此。
不过饭菜丰盛了好多,还有王大夫嘱咐用药熬的鸡汤。
赵括和岳岱架着冯去疾走了过去,王大夫果真是医术高明,再加上冯去疾也是一名武者。
所以恢复的不错,事实上,有根木杖,就能自己拄着走了。
不过这懒病都是人惯的,冯去疾这位小少爷,显然就是如此。
下午并没有出去,岳岱要随着王大夫学习,方雪儿这小妮子也被赵括赶了过去。
冯去疾则躺在院子中间晒着太阳,赵括继续练着君子剑。
累了,才来到冯去疾的身边,神色有些凝重。
“赵兄,是在做接下来的打算吗?”
冯去疾躺在椅子上,侧着头看着赵括。
赵括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此时冯去疾说起,正好听听他的意见。
“不知冯兄有什么打算,这魏国,还是回你以前的国家,韩国。”
冯去疾有些悲伤的摇了摇头,魏国他不知,但是韩国,他的处境和赵括几乎是一样的。
父亲冯亭违抗君王旨意,把上党郡自作主张的献给了赵国,已经算是韩国的叛国贼了。
他回去,估计也要被韩国所不容,更甚者,要被杀头谢罪。
赵括点了点头,稍稍安慰了一下冯去疾,他父亲,估计已然不在了。
继续沉思者,现在的选择,似乎只有魏国了。
但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似乎并不会缺赵括和冯去疾两人,也更不愿意,因为这两人而得罪几个邻国。
要是赵括他们去投诚,百分之百,这魏王会把两人分别送回自己的国家,或者直接献给秦国,也算是个小人情。
赵括有些无奈,来到魏国,似乎并没有多少转变,好在的是,这些人,并没有认出自己来。
但是接下来去哪里?继续南下?
赵括的思绪在脑中飞速的转动着,拥有后世经验的他,最终,把目标定在了就要亡国的东周。
如今是公元前260年,按照这里的说法,也就是周赧王五十五年。
此时东周,早被强大的秦国取代了天子的地位,不过是一个混迹在战国七雄里面的一个小国而已。
还被划分为东西两周,两小国国力差不多,都有三四十座城池,三万来人口。
之所以还未被灭,也就是因为各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名正言顺代替东周,重建帝业。
不过如今的秦国,已经强大到可以取而代之的地步了。
按照历史的轨迹,再过四年,便是西周破灭,再过七年,东周国灭亡,东周的历史,也将彻底的结束。
赵括选择了东周,却不明白,自己的决策是不是真的正确了。
三四年的时间,是不是足够自己发展壮大起来。
毕竟周围的各国也不是吃素的,要是自己和冯去疾的身份传到了秦国和韩国。
这夹缝中的东周,怕是要承受两国的怒火了。
虽然前景貌似并不乐观,但是最终,赵括还是选择了这里。
否则再寻他国,要么就想楚魏这样的大国,政治系统已经齐全,两人难有所建业不说,说不定还会被出卖。
而东周,周赧王此时也在恐惧秦国,而且还有着借六国灭秦的决心,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人才,咱们就是人才,大不了,用个化名吧。
“去东周,嗯……西周国。”
“投奔周赧王?”
冯去疾有些不相信,这周赧王虽贵为东周天子,但是这名声什么的,却着实不咋地。
人还算贤德,不过东周的领土狭小,人口稀疏,实在是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而且就这小小的国家,还一分为二,两个亲兄弟间,也是小打小闹,未曾停歇过。
没想到赵括居然选择了那里。
冯去疾无语,看着神色凝重的赵括,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又没了反驳之心。
“好吧,赵兄你说哪里,就哪里。”
“嗯,目前只能这样,走一步看一步了。”
赵括放下心绪,看了一眼冯去疾。
“我再去练会。”
说完,便拔剑回到了院子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