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作鸟兽散后,徐京和向诺从角落里冒了出来。
徐京走到他们中间说:“妈说晚上一起吃饭,已经订好餐厅了,向诺一起去吧。”
向诺推辞道:“我就不去了,你们一家人吃饭,我去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就随便吃个饭而已。”
真淇想起早上他说不想总是一个人吃饭,于是也对他说:“对,一起去吧,不然你又要一个人吃饭了。”
向诺内心一颤,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他看了真淇一眼,出人意料地说:“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和徐京一家共进晚餐,让向诺感受到难得的家庭温暖,这是他几乎遗忘了的感受,他才发现自己原来如此喜欢这种感觉,但这却是他最难拥有的。
不是他离家太远或太久没有回家,是即使他天天呆在家里也不可能得到。
在他还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爸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他妈知道后在家天天闹,闹到他爸干脆不回家。
后来他妈气不过也找了别的男人,但那时的他们已是事业有成的名人,所以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私下分了家产,没有协议离婚,向诺也没有分给谁,因为他们名义上还是夫妻,所以有时还是会回他们的那个“家”,而向诺也就一直住在那个“家”里。
起初向诺还总期盼着爸妈可以同一天回家,就算不一起吃饭也算是一家团聚,但每次他们一见面,最多只能和平十分钟,随后就一定会出现争执,然后相互指责、冷嘲热讽,让他每次都犹如看到一个即将升起的太阳倾刻变成爆炸的雪球,冰冷溅满他的全身。
每次他都故作冷漠地看着他们,可等他们都离开后,他就躲到被子里哭。
直到上了初中,他不再为他们争吵而感到难过,心中只有满满的厌恶和怨恨。
他没再正眼瞧过他爸,他认为是他一手捏碎曾经完整的家,但他不太怨恨他妈,只觉得她是个可怜的女人,一个被逼到绝境而懂得反抗的女人。
他爸也渐受不了他成天一副厌恶的表情和冷漠的态度,所以想把他送到国外读书,虽然他也很想离开那个讨厌的“家”,但他不想花他爸的钱,所以要求去和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但当地的教学条件肯定比不上大城市,起初当然遭到他爸的强烈反对,但最终为了不加深与儿子的矛盾,他爸只能恼怒地接受了。
外婆是向诺心目中最善良,最温暖的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聪慧的她,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写得一手极好的毛笔字,父亲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校长,但后来因为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那时的她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新中国成立后她顶着旧官僚的阶级成分,只能埋没才华,成为相夫教子的普通女子。
可以说向诺的少年时期做得最对的一个选择就是和外婆一起生活,他原只是为了离开厌恶的一切,却没想到在外婆那里得到了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