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皇年间,由东向西的黄土官道上,道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野草方始变黄,几骑黄骠马正在奔驰,只见马蹄翻飞,身后腾起阵阵尘土。
为首的一人方脸长髯,神态尊贵,后面的几个却是随从打扮,个个精悍;细看那几匹马,确也都是千里挑一的良驹,不一会儿就到了三岔路口。
这三岔路口前面路旁处挑出一个酒招子,上题张记酒店,为首的方脸长髯者“吁”的一声,这几匹马都在酒店前停了下来,细细数来,刚好是十匹。
方脸长髯者下了马,看了下四周,似有感慨地道:“四年了,四年了,总算回家了。”
这一行十人陆续地进入了小店,只见这小店虽不宽敞,倒也几乎是客坐满朋,想是近二十里就只有这一家店,恰好又落在三岔口处,来往的客人都要经过这里。
众人分了两桌坐了下来,要了些蚕豆、豆腐干和七斤牛肉等几样菜吃了起来。
环顾四周,西首却坐着一个说书模样的人,那说话人五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
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照镜与人去,照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那说话人又将手中木板敲了几下,说道:“这首五言诗,说的是陈朝末年,我大隋朝正要消灭陈朝,吞并江南。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眼见危在旦夕,便对妻子陈氏说:‘国破家亡,势所难免。一旦夫妻离散,若没信物,又何处相认!’便把一面铜镜,破为两半,自留一半,另一半则给了妻子陈氏,并相约说:‘若他日离散,就于正月十五日,到京城市集卖镜相逢。’不久后,陈朝灭亡,陈氏被纳入越公杨素家,杨素对她十分宠幸,但这陈氏却只日夜思念徐舍人。另边厢,这徐德言也是忍辱负重,历尽艰辛,一日终于到了京城。到了正月十五那日,徐舍人想起诺言,赶往市集,到了市集后一眼看见一个奴仆拿着半面铜镜,扬言要高价出卖,旁边却有一群人围着取笑。徐舍人心下明白,急忙请那卖镜人到了自己的住处,酒食款待,道明了自己的身世,又拿出自己的半面铜镜验合,发现果然是陈氏的铜镜,便大哭之下写了一首诗着仆人递给陈氏。众位看官明白,这首诗就是小人前面所唱的。”
那说话人想是累了,喝了一口茶,旁边的一人忙问道:“后来又怎么了?”
那说话人又接着道:“陈氏一看到这首诗后,认得是她丈夫的字迹,痛哭流涕,便终日不展欢颜,又不吃不喝。那杨素却也拿她无可奈何,只好着人把徐德言召来,并把陈氏还给了他。”
话音方落,众人大声鼓掌道:“破镜重圆,这样甚好,这样甚好。”
那说话人忙作揖回道:“小的王三,服侍众位看官这一段说话,说得不好,还望各位多多包涵,多多包涵,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王三将两片梨花木板啪啪啪的乱敲一阵,又托出一只盘子,众人便拿出两文三文,放入木盘,霎时间得了六七十文。
等转到东首收铜钱时,一个商贾模样的人忽地站起问道:“王先生,这陈氏可是陈朝后主陈叔宝之妹乐昌公主?”
王三忙回道:“正是,正是,原来先生知道这事啊。”
此人道:“在下张铁生,以前也约莫听说过一些,只是先生说得甚好甚好。”
张铁生坐了回去,叹道:“只可惜了这花花江南却断送在后主身上,不过我朝皇上可远比那后主英明,与民安息,甚是体恤百姓。”
王三接道:“不错,我中华大国自南北朝分裂也近三百来年,人心思统,我朝皇上原本为先朝随国公,先后统一了鲜卑、羯、羌,又南下征服了江南,一统了江山。不过令小人佩服的却不是他立下的沙场战功。”
其时杨坚称帝前,封地在随国(今湖北随州),称帝后以封地为国号,因嫌随字有走意,去“走字旁”,改为隋。其后唐高祖因封地为唐国,统一全国后,国号为唐;宋太祖原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得国后称宋,中国朝代名称一部分便与封地有关。
此言一出,在坐的众人奇道:“那又是甚么?”
王三接道:“我朝皇上可是明君哪,各位可知皇上俭朴如民,不要说他自己很少穿新衣裳,连那独孤皇后也只是穿旧衣裳,一年也不曾换得一件。”
众人听了,点头赞许,王三又道:“皇上虽贵为一国之主,却曾没有三宫六院,连妃子都没有一个。皇上曾说:‘从前帝王,小老婆太多,儿子们不同母亲,所以相争相斗。不像我的五个儿子,一母同胞,亲如手足。’便是这个道理了。”
话音方落,却听见有一人轻声道:“却也不一定,肯定是怕老婆了”,众人听了忍不住要笑,却又都忍住了,生怕落个忤逆之罪。
半响却见角落里一人大声道:“当今世道我看也好不倒哪里去”,说罢站了起来,掀开上衣,却见条条鞭痕,深入皮肤,又捋起左袖,却是几条刀痕,那刀疤结后,新肉凸出,条条交错,甚是丑陋。
那人道:“各位,小人本在老家有一点田产,怎奈得罪了地霸,竟勾结了官府霸占了田产,又寻个罪名,把小的打了一顿。小的只好带了一点银两出走,想找个好去处再谋个生路,不料这半路又遭响马打劫,这左臂上伤痕便是响马砍的。”
刚把话说完,却听见几匹马蹄声往这边来,蹄声甚疾,好象是急着赶路。
众人心中都在寻思是哪路人马,为何如此急甚。
那人却变色道:“响马,响马又来了。”
众人中有人惊慌,却也有人取笑道:“这大白天哪有什么响马?”
只见坐在方脸长髯者旁边的一个人道:“唐公,今个儿可真热闹,莫非真的又是响马?”
方脸长髯者回道:“大家都坐好了,李铁看好行李。”
原来坐在东首的这个人名唤李铁,这位方脸长髯者乃新任陇州刺史李渊,世袭唐公,娶窦氏为妻。这几年他公务繁忙,一直在谯州为刺史难得几次回家。
话说这李渊,却也是有来历的,出身于关陇望族,少好习武,为人机智,当今圣上杨坚正是他的亲姨父。
他在谯州为刺史时期整顿户籍,推行均田制,安抚百姓,深得人心;这次改任陇州刺史,陇州离老家武功县很近,他心中甚是挂念家中妻子老少,就顺路过来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