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这里,也曾香火鼎盛。
求子、赶考、邻里纠纷、求财求运……门前的树上也挂满了布条,写满了人们的愿望。
有时,也有人前来剃度,或为情、或为名、或为灾祸、或为习武、或为归途……
门口有一个小和尚,每日洒扫、念经、参禅……
他自幼在寺庙长大,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姓什么、家里还有何人……这是佛门,入了便脱离了红尘,没人会问,没人会查。
二十年前的清晨,他就在寺庙的门口被捡到了。不知是哪一家,兴许是家道不济,无力抚养,送到这里好歹有口饭吃,不至于沿街乞讨,或是冻死饿死。
佛渡有缘人。
来者,便是缘。
来时没有名字,方丈为其取了法号,静远。
二十年来,他就如这名字一般,真真的脱离了世俗。每日工作不变,一做就是十多年。
寺庙虽小,捡来的孩子自然不止他一个。不知是山下的风景更甚,僧人越来越少,还俗,再步入那红尘。
看到往日的师兄弟下山的背影,静远也有过好奇,究竟是什么,缠绕着他们的心,勾着魂一般的离开。
“静远。”
扫落叶的手停了下来。
“师兄。”静远回头,平静的脸上浮现出惊讶。
“你也要走?”
“嗯。”青年相比静远要成熟一些,僧衣已经换下,唯有秃亮的脑门留下了佛门弟子的证据。
小时候就是青年捡到了静远,还是小沙弥的青年打开寺庙的大门,刚好看到了还在襁褓里的静远。
作为师兄,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经常照顾他。
教他打坐,教他参禅……
在静远的记忆里,师兄是个可靠又不苟言笑的人。
不曾想,很多年后,他也将步入红尘。
“为什么?”
“或许是……为了情?”青年黑色的眼眸看不出一丝戏谑。
“动了凡心?”
“静远,我不该跟你说这些。”
“……”
见静远不说话,青年接着道:“快乐,总是伴随着痛苦,三千红尘,有时总有些放不下的东西。一旦进去了,便再也静不下心。”
不像远行的人,青年没带包袱,脱下僧衣便可离开。
什么都不需要,什么也不带走。
青年的离开并没有改变太多,至少对于静远而言………………
天宝十四年的秋天,安史之乱开始了。
大批的难民涌入寺庙,希望得到这中立的庇护。小小的庙宇挤不下过多的灾民,有些选择在附近搭了临时住所,更多的选择了逃亡。
战争一旦开启,逃又能逃到何方呢。
那时的静远还不知道战争是什么,只是按照方丈的指示,将食物、衣物等东西,分发给灾民。
冬天,就要到了。
战争席卷了每一个城市,即使是偏远的地方,也深深的刻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背井离乡,寻找更加安全的地方。
家里的东西早就被洗劫一空,更多的官兵就像强盗一样,在人们需要他们的时候,选择了剥夺。
终于,冬天还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