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12700000001

第1章 前言衙门的千古嬗变(1)

政府的合法性最初来源于武力。谁的力量大,谁的拳头硬,能够镇服其他人,谁就能建立对其他人的统治,组建政府。因此在早期政治史中,各个政权都尚武,统治者很重视麾下能征善战的猛将,大家都用“爪牙”来形容那些猛将,把他们比作猛兽的爪牙利器。《诗经·小雅》中有“祈父,予王之爪牙”一说;《汉书·陈汤传》则说:“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不消说,官府中人都希望自己是“国之爪牙”,往往将猛兽的爪牙摆放在办公场所,刻意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成为官府的装饰风尚后,真的猛兽爪牙就供不应求了;加上一些官府中人觉得真实的兽爪、尖牙还不能彰显自己的权力与气派,于是艺术化的爪牙标志就出现了。人们用金属、木头等制成夸张、醒目的猛兽爪牙,来装饰官府、军营等处。比较常见的是,军旅营门的两侧,排列着数个木雕虎头,张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巨齿,逼视着往来者。人们形象地把如此装饰的营门称为“牙门”,进而指代整座建筑。

后来,武力的政治重要性渐渐降低,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多元化了。文官与武将最终分野,形成了强大的文官集团。尽管排斥赳赳武夫的形象,但文官集团继承了对猛兽爪牙的装饰偏好,各级官府保留了“牙门”的造型和称谓。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可能是从唐代开始“牙”字逐渐演变为“衙”字。“衙门”代替“牙门”,成为中国古代官府乃至整个政治体制的代称。

中国的历史是古代文明中少数没有中断、一以贯之的历史。中国的“衙门”也保持了连贯性。朝代有兴衰更替、人事有起伏代谢,后一代的政治制度总是在前一代的基础上调整、发展。中国式衙门制度为人类历史贡献良多。比如,中国古代高度成熟的文官制度,为现代各国的文官制度提供了诸多遗产。其中的文官考试制度更是直接借鉴了古代科举制度。又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仁政”的宣扬,对道德的重视,与现今“德政”的呼吁有异曲同工之处。硬梆梆的制度、法律和柔性的道德、人性的结合,可能会导向优良的政体。当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比如抨击君主****独裁,又比如批评肮脏的官场伎俩等等。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演变下来,优劣并存,泥沙俱下。为裨益阅读,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概况做一扼要分析。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政制?

按照现代政治学的分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期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这套制度草创于秦始皇。秦始皇之前的先秦政体,则是典型的“封建制度”。天子分邦建国,权力下放;诸侯治理辖区,权力继续下放给大夫。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等级很分明,各级之间存在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央集权代替了分邦建国。尽管还有人被授予各种爵位,建立名义上的诸侯国,但授予爵位的理由不全是宗法血缘,更倾向于贡献与功绩。贵族政治被贤能政治所取代;受封的诸侯不能分裂立国,也不能直接治理辖区,仅仅是接受荣誉,按照爵位享受相应的待遇而已。早先,诸侯国还有实实在在的封地,比如长沙王的封地就在长沙、灵宝侯的封地就在灵宝,到后期爵位完全荣誉化,和封地彻底脱钩,比如福王、郑亲王、辅国公、毅勇侯等。其次,秦始皇被尊称为“皇帝”,取代了周天子。之前上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被打破,老百姓们直接对君主承担义务、却享受不到权利,最高统治者开始了****独裁之路。

以秦始皇建制为界,先秦的政治思想和一些管理制度被秦朝之后的政治体制所继承,但前后政体存在明显的差别。我们关注更多的是秦朝之后的政体,它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君主****和中央集权的趋势基本同步,都在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政府(朝廷)对地方政府(州县)的控制,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说先秦中国类似于如今一些国家的联邦制,那么秦朝之后中央政府越来越集权化。中央集权成了官民心目中的常态,分裂割据不得人心,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某个地方的老百姓,对朝廷的苛政忍无可忍,生活过不下去了,想到的不是起义,不是地方法规的自我改善,而寄希望于朝廷的幡然醒悟,寄希望于某项全国性的法律或政策的修订。朝廷对州县的控制也日渐加强,一个从九品巡检的任命权都攥在首都朝堂之上。州县官府在理论上没有一丁点儿的财权,一分一厘的钱粮都要缴送国库。朝廷与州县为此进行了多次博弈,比如西汉初年的削藩、唐初的分封辩论、明朝的三司制和巡抚制,结果都以朝廷的胜利而告终。

全国的权力汇聚到朝廷,朝廷的大权操于皇帝之手。****君主窃取了中央集权的成果。和君主立宪政体下的虚君不同,****君王握有实权,不仅决策,还把手伸到各个方面。秦朝宰相李斯就劝秦二世要“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发展到后来皇帝乾纲独断,“一切俱决于君”。皇帝的决策错了,那也是“圣意”“圣裁”,皇帝要你自尽也是“隆恩”。后期的皇帝生杀予夺,决定臣民的悲欢离合喜怒祸福,臣民只有匍匐在龙椅之下的份儿了。君王和一般人的地位天壤之别,皇帝完全脱离了人群,成了异类。即便有的皇帝表现得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勤俭节约、爱民如子,那也是出于统治的目的,使了几招“帝王术”而已。比如史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唐太宗李世民纳谏,说他是“盖亲见炀帝之刚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情瓦解而不知,盗贼蜂起而莫告,国亡身弑,为世大僇。故深知一人之耳目有限,思虑难周,非集思广益,难以求治,而饰非拒谏,徒自召祸也”。李世民目睹了隋炀帝刚愎自用、施政残暴,最终身首异地,还落下了千古骂名的下场。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李世民纳谏,目的是借助大臣的智慧巩固自己的江山,免得“招祸”,并非真的是一位和蔼、亲民的老爷爷。

君主****总体趋势是不断加强的,但过程并非直线,各代情况各有不同。秦汉是君主****肇始之际,但皇帝还谈不上独裁。以宰相为首的朝廷能够与皇帝平等对话,相权制衡君权。皇帝对宰相以礼相待。即便强硬如汉武帝者,也只是利用内朝近臣,逐步摄取外朝的权力,试图架空宰相而已。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君权倒退。权臣和豪强常常挑战皇帝。世族力量恶性膨胀,皇帝非但没有能力夷平地方、压制世族,还要仰仗世族大家们的支持。隋唐重建大一统,君权走出低谷,迅速攀升。三省六部的建立,集体宰相制代替了单人宰相制,变相地分割了相权,便利皇帝插手外朝。同时,科举制大规模推行。其一大功效就是打击世族大家。加上战乱的摧残,世族大家在唐末势力无存。北宋奉行“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国策,人为制造制度复杂性,分割相权,控制地方,君权急速上升。而理学的兴盛,内敛了读书人的思想,进一步保障了君权。“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观念,就出现在宋朝。明初,君主****进一步加强,干脆废除宰相,朝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名为皇帝的顾问班子,在实践中却是皇帝的秘书,一切唯皇帝马首是瞻。皇帝还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监督臣民。如此做法,就有些过分了。清朝的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连秘书都不需要,只要奴才。他架空内阁,成立了“跪听圣旨”的军机处作为最高政务机构,来落实自己的指示。清朝还废除了监督皇帝的“谏臣”系统(合并入都察院,台谏合一),大兴文字狱,使得在明末多多少少还存在的知识分子的气节、读书人的抗争精神,荡然无存。

秦汉时期,宰相进出宫廷,皇帝都要起身迎送。双方相互行礼后,相对而坐议事;清朝,军机大臣要随叫随到,对皇帝三跪九叩,得到皇帝“恩准”后才能站到一旁“垂听圣训”。

总之,古代君权强度呈现出一个长勾型,南北朝时期是勾底,明清是长勾的右上方、最高点,但这只是大致情形。在同个朝代不同时期,君权各有强弱。皇帝个人素质的优劣、宦官和后宫的专权等,都会影响君权的强度。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极大抬升了君权,但子孙们慵懒倦怠,导致大权旁落。内阁大臣勾结宫廷,利用秘书替主子代拟意见(票拟)的权力分割君权(如张居正);监控外朝的宦官狐假虎威,权倾朝野(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君权反而羸弱不振。

第二,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富有流动性,并没有形成阶层固化或贵族政治。

中国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各阶层,却没有贵族阶层。秦朝之后,中国政治制度富有流动性,权力没有为某个阶层所垄断。即便是世族势力恶性膨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大家也没有垄断一切官职,更不能垄断政治权力。一般的寒门子弟还有上升的渠道,且掌握实权。

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五代军阀说:“帝王本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说的是通过暴力改变社会阶层。古代历史每两三百年就来一次天下大乱,造成社会阶层大洗盘,土地和财富近乎重新分配,政府权力几乎颠覆重塑。西方社会大变乱后,原先的贵族大体上还是贵族,变动有限,而中国古代是大换血。乡间的流氓当了皇帝,他的痞子朋友们都封侯拜相;游方和尚杀上了金銮殿,他的发小玩伴和行伍兄弟都开府就藩。前朝旧勋,顽抗的杀头,剩下的不是隐居山林做遗民,就是跌落底层为贩夫走卒,重新开始奋斗。

贩夫走卒们,只要肯奋斗,就有希望从最底层跃升到最顶层。这要感谢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在理论上,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乡野村夫和市井小民都可以通过读书考试,分享政治权力。中国历史上不乏“布衣卿相”,“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书写了不少草根神话。相信现在各地都留有相关的传说或者古迹。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不能进入一个政治体制分享权力,就可能成为体制外的反对者;如果不能在体制内正常流动,就可能成为体制内的批评者。一成不变,带给政治体制的不是安全和稳定,而是僵化和死亡。科举制大体上做到了能者进、优者上、庸者下,笼络了人才,增加了整个体制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有进取心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努力进入现行体制,而不是造反。唐太宗曾看到天下士人蜂拥至长安赶考,感叹:“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后人也称赞:“太宗皇帝真良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古代政治体制能够连贯延续,科举制贡献良多。

科举制存在上千年,后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基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主要原因就是它给了最广大的无权阶层一个希望,一个改变地位、获取权力和财富的希望。其潜台词就是大众都承认社会阶层是流动的。权贵之门固然令人羡慕,一旦子孙平庸,旁人就会直言:“可惜可惜,富贵将不保矣!”既得利益阶层也相信,留给子孙黄金万两,不如传下诗书一屋。富不过三代,成了社会共识,也体现了古代社会流动性之强。延续千百年的权贵家族,极难产生。

贵族产生之难,还和皇帝的****独裁有关。独裁君主不会允许存在贵族阶层,制约君权。因此,皇帝是排斥权贵世袭的。汉高祖刘邦的江山是一帮兄弟和功臣帮忙打下来的。当了皇帝后,刘邦就大肆屠戮功臣,还立誓:“非刘氏不得封王!”即便是封了王的兄弟叔伯们,皇帝们也不放心。因此有了汉景帝时的六国之乱,皇帝用暴力收回宗室诸王的实权;到了汉武帝,他整天琢磨着找借口剥夺宗室的爵位。同胞骨肉都如此,异姓功臣更是不能永葆富贵。卫青—霍去病家族功在社稷,还涌现了皇后与太子,结果只传了两代就被诛灭满门。“盛极而衰”、“月盈则亏”,被权贵们视为真理,后者深谙韬光养晦之道。东晋的王导家族、唐朝的郭子仪家族,莫不如此。贵族人家自己都不敢世袭权贵,以免惹祸上身。

如果一定要说中国古代存在贵族,那么勉强凑数的只有“皇室”了。皇室子孙可以世袭爵位,且有可能染指龙椅,但这不是绝对的。****君王要防范一切权力威胁,对至亲的兄弟子侄也不放过。如何管束皇族,是历代皇帝考虑的重要问题。一般情况下,对皇室宽容,优待宗室并授予实权的王朝,往往祸起萧墙、同室操戈,比如西晋、南北朝、明初;对皇室严防,苛待皇族甚至软禁皇族的王朝,皇帝往往又在关键时刻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力量,比如遭人篡国的曹魏就苛待皇族。清朝对皇族的态度相对中性,做法比较成功。它只授予近支宗室爵位,不拒绝皇族担任官职,但有严格的规定,和他人一视同仁。结果,清朝皇室骨肉相残的程度最轻,皇权没有在家族内部受到冲击。需要指出的是,皇室成员的人口比例是相当小的,构成不了所谓的“贵族阶级”。

同类推荐
  •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本书重点阐释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如何弘扬,如何重新生长,融入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中,按主题分章,每章讨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及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作用。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研究基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转型、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期,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同时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政府推动。
  •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热门推荐
  • 再嫁,腹黑老公

    再嫁,腹黑老公

    三年婚姻,见面次数不超过五次。他有他的老婆,而她有的只有他和她的结婚证。他不爱她,而她对他的爱也在三年时光里消失不在。
  • 月是故乡辰

    月是故乡辰

    夏俊辰:夏夫人的大儿子,对外人总是不冷不热的包括夏俊辉和夏夫人,却独爱夏初月。自进入大学就接手夏辉集团并在一年之内把夏辉集团打造成国际领先的商业帝国,把不服自己的股东制服得服服帖帖的.夏初月:小女儿,从小因为俩个哥哥的原因没有一个朋友,对夏俊辰非常尊重但是对夏俊辉就非常的不尊重。跆拳道黑带,世人常常被她的外表所迷惑,许多人会拍她的肩膀但结果常常是被她一弯腰一个漂亮的过肩摔干掉。他们俩个人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开启奇妙的旅程吧!
  • 恋爱啥的,我才没有呢

    恋爱啥的,我才没有呢

    三岁出嫁,十五健忘误会,十六跑去深山训练,十七开启一场人生中最激烈的事。“我告诉你,不是你选择了我,我就非选你不可!”喝醉了的夏樱雨把一只脚放在桌子上,对慕宇轩喊到。“那你还能选择谁?”相比夏樱雨,慕宇轩到淡定的多。“我还能选择...唔选择,不管!反正不选择你!”慕宇轩起身,伸手把那条腿放了下来,任由夏樱雨倒在他身上,随后捏起她的下巴,让两人对视。“那...我要了你,你还能选择谁?”“你要不到,哼!”“是吗?要不要试试?”“唔,好啊!”随后...
  • 逆行船

    逆行船

    十余名在押犯人混坐在客班船上,注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旅行。只因身穿囚服,人的起码的尊严被无情的蹂躏。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
  • Boss凶猛:娇妻,太迷人

    Boss凶猛:娇妻,太迷人

    癌症晚期,她决定干一票打的——绑架席慕风!“他帅?他酷?他是小鲜肉?都不是!”夏雨晴脚下踩着某总裁,拿起手机全世界直播:“他就是一头大禽兽!”席大总裁这一天颜面尽失,成为左江市的笑话。夏雨晴大仇得报,还没来得及兴奋,医院却通知她——诊断书拿错了!噗……
  • 校草是女生:奇葩甜妻已到货!

    校草是女生:奇葩甜妻已到货!

    她和他因为从小有婚约,两人被迫同居,第一次见面他居然让她当他的助理,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她居然当他的助理,好,她忍,为了解除婚约,她忍辱负重。同居,助理她样样手到擒来。在学校,他却成为她的助理?唯一让他想不通的是,如花似玉校花居然扮成校草,难道要跟他抢颜值?
  • 重生之幸福农女

    重生之幸福农女

    前世,任向阳一生默默无闻,最终在无限悔恨中死去。没想到上天带她不薄,得一方空间以重生。种菜卖菜,种瓜卖瓜,种花卖花,可是钱来的好慢啊!“哇,原来空间还有这功能啊!“靠赌石挣来一笔巨款,咱有记忆,做投资,公司升值钱财滚滚来.这下可以安心种东西过我的小日子了吧!可是心里还是有个遗憾肿么办,前世,“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原来……
  • 三月阳春

    三月阳春

    耽美文:你不知道,我是有多爱你,爱到自己伤痕累累,也爱得你伤痕累累,我也不想爱你的,但是我这里并不同意。没想过给你伤害,却还是没有意识的又再一次伤害到了你。原谅我,请爱上我。
  • 逆束枷

    逆束枷

    一个辜负自己父母期望的少年,参军入伍之后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保家卫国,驱除敌寇。一步步地走上战神之位,让任何敌人都感到胆寒。抛开世间的规则,挣脱世间一切的束缚,打破世间一切的枷锁,身随心动,随心所欲。
  • 寻晴纪

    寻晴纪

    某一天,少年脱离了被巨大惯性裹挟着前行的人生,遇到了那不属于这片星空的存在。纷争也随之到来,眼见了不曾想象的神秘,了解了不为人知的真相,造就了生者无法达成的奇迹,他依旧在前行着。为的,不过是找到那个所在,唤出那似是而非的名字,寻回,那随之失落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