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对于不同的事物,机会成本是不同的!
稀缺性,是人类经济学上永恒的主题,或者说,是人类历史上,从古到今,从今到未,都存在的问题和主题!
笔者今天将两者结合论述,浅显的论述一下,当然,前提还是唯心主义,以及在心态上,当选择这种,就必然面对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
机会成本,简言之就是选择的成本,就是选择得到某种,而选择放弃某种,得到的就是目标,放弃的那部分,就是成本!
比如,上初中的李某雷,为了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把平时玩游戏的时间,也用来学习,于是付出有回报,他最后的成绩优异了!
这个事情来讲叙机会成本,你看,李某雷为了学习好,就放弃了玩游戏!
于是,机会成本,就是为了达到某件事,就必然要放弃其他某些东西!那些放弃的那部分东西,就是成本!
为什么要将唯心主义列为前提?
因为,唯物主义是唯物的,理论上是可以全部都达成的!他可能真的会为了两件事情都达成,而过度消耗人的精力!
比如,李某雷为了学习成绩优异,但又不肯放弃玩游戏,于是他只能更加的挤出时间来学习,那些挤出的时间,可能是他的休息时间,于是最后有一天,虽然人前潇洒,但是背后努力的他,感冒半个月都没好!
所以你看,理论上他达成了所有目标,但还是为了达成所有目标,而损耗了其他成本,那些成本就是他的健康!
于是,要论述机会成本,还是应该从个体来考虑,而单个的个体,就应该是唯心的!(微观唯心,宏观可以唯物也唯心)
所以,机会成本,既然是选择,选择了A,就必然会放弃那部分B,选择与放弃,就是机会成本!(选择的是机会,放弃的是成本)
再接着说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这是中国一句古话!
如果没有稀缺,世上便没有钱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韩某梅是初中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很优异,有一天她在学校小卖部发现一只独特的铅笔,但是标价好贵的,她有些买不起,同时,韩某梅又长得漂亮,好多男同学都【稀罕】她,于是李某雷听说他喜欢那只笔,便决定一个星期不吃零食(放弃),给韩某梅买下那只铅笔,得到了韩某梅的认可,从此韩某梅便时不时教他不会做的题!
这个比如,已经将稀缺性双重化了,对于韩某梅来说,那只独特的铅笔是稀缺的,而对于李某雷来说,韩某梅是值得放弃一个星期零食的稀缺!
所以,选择和放弃,稀缺,应该是同时存在的!
当然,这个例子也说明,美女本身就是稀罕的东西!
而韩某梅就是那种‘既有智慧,又有美貌’的双重稀缺!
不过事情总在变化,当大街上到处走着通过微整形或整形出来的美女的时候,那些没有整形的,在这种情况下,又成为稀缺!
这也不是没可能!
三国时期,曹操缺钱,所以盗墓,下令创立【摸金校尉】一官职,钱对他的是稀缺的,同样有趣的是,这个盗别人墓的,在死后特担心别人也盗他的墓,在全国部下了几十座假墓!
他以自己为稀罕,别人的稀罕,他不稀罕!
同时,当《鬼吹灯》搬上银幕,寻龙诀,那句【合则生,分则死】,就是摸金校尉的摸金范!每每经历古墓生死,最后带出来的财物都是极少数,对于胡八一,王凯旋,舍利来说,朋友兄弟战友,是超越宝物而存在的稀罕!
而三国同时期的蜀国,那个时期,CD平原里的山林里,到处生活着那个可爱的动物,他们就是现在极其稀罕的国宝大熊猫!甚至,那时候的人没有饭吃,会捉一两个……唉,我都不想说下去,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居然……
所以,当你看到笔者并列写下这些事例,就知道了,事情总在变化,那些本来平常的,有一天也会变成稀缺物品,而那些本来稀缺的,有一天也极有可能成为平常!
比如,水资源,曾经以为太平常无奇,现在正越来越少!
而如金银钻石一类,几十年来,金价由于货币贬值和人口数目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高!但如果随着人类外太空的探索越来越大,有一天已经能将某颗含有大量金银钻石的星球进行挖掘,那么金银钻石,也随即变得平常!
有点跑偏,回到主题!
稀缺性对于个体,是与选择,是与机会成本紧密相关的!
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就必然会面临A情况下的稀缺性!
比如,假如,真有个投胎系统,人们在地府可以选择贫穷富贵,然后投胎成为他们!
选择贫穷,定为A,那么地府阎王送他一件智慧,然后他就投胎成人,他有的是智慧,没有的就是钱,他选择了智慧,面临的稀缺就是钱!
而选择了富贵,定为转世为比尔盖茨李,阎王真好心,送了他很多很多东西,笔者数不清,那么,他选择了盖茨李,有的是钱,同时也面临稀缺,比如他行动不太自由,出门必带保镖
所以,就这个转世投胎系统的选择而言,就算是比尔盖茨李这样的富人也一样面临稀缺性!
【机会成本,与稀缺性是同时存在的,选择不同,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不同,放弃的那部分,就必然成为稀缺!】
所以,人吗,还是唯心吧,羡慕别人好的时候,也想想别人面临的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境!并非想象那么美好!
曾有个电视节目叫《变形记》,真的就将城市富裕孩子和山区农村孩子的身份进行对调,有点类似投胎系统,当两个环境下的孩子对调,所表现出来的冲突也是很明显!
富孩子去了山区,往往会成为孩子王,出手大方请所有人吃饭,得到老大的称号,同时他不适应山区的穷苦,生活环境很差,不适应山路,伙食,更适应不了没有电脑的生活,三天两头抱着摄影嘴磨嘶泡,要求回到父母身旁
而穷孩子一下进入大都市,往往一开始受宠若惊,或者充满好奇,表现虽然优异,但还是不太适应环境,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善良,也会成为同学之间的笑话,(善良的表现,确实有地域的不同)甚至因为处境大变,最后因为跟同学以及其他冲突,最后情绪爆发,(哭)要求快点回到老家
两者虽然富贵程度不同,但表现出来的结果,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要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当然,本节目是励志教育节目,主要是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回到大道上来)
而笔者借此论证,就是论证无论穷富,都面临稀缺!富孩子在农村缺父母给他的一切,穷孩子在城市,缺那山那水那伙伴,(实际上,只有家乡是可亲的)
而且,不同的人,面临的稀缺都不同,就算真的成为‘他’,也不见得能活的开心!
所以吗!
选择了,就必定会放弃!机会成本出现!
成为了,就必定会有稀缺!稀缺性一直存在!
更所以!
不管别人怎么怎么,还是先成为自己,活好自己吧!
(2016,所有伙伴,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