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把地里一大部分的菜收拾到家里,洗干净晾干。又烧了好几锅的热水,把坛子刷干净,晾干后。开始腌制泡菜,每个坛子里都撒上一些酒,让坛壁沾满酒;坛内倒入占坛子五份之三的冷开水,开始放盐、蒜头、辣椒、姜、芹菜、花椒、糖,这些都是一边放菜一边放的。知道水里坛口一小指的时候,盖上盖子,最后在这盖子上撒上水。程氏只是能了四坛,其他的十四个坛子程氏让王大柱放在地窖里。同样把家里买的多余的盐什么的放在地窖里的坛子里。程氏还是觉着不放心,就叫王大柱平时多留一个心眼。
眼看着就要到了王家老四成亲的日子,程氏觉着不能因为自己和婆婆的关系不好,就搞得自家男人和老四做不成兄弟,但是又不能让婆婆看出来,就是平时让自家男人多过去帮帮忙什么的。这不还有两天老四就有成亲了,王老头就叫上王大柱一起和他进城一趟,把成亲那天要用的东西都给置办起了。其实吧,这些东西王老太都置办的差不过了,王老太虽然生气自己的儿子搬出去,但是没有办法谁叫这老四是自己的最小的儿子呢,生气归生气,不管怎么说这媳妇还是自己给他挑的。又加上王老太好面子,这又是自己最后一去娶儿媳了,所以还是办得枪模强养的了。
其实王老太也是觉着吧,这是自己又一次给儿子看中媳妇,所以还是风风光光的给办了吧。王老头父子俩进城买的东西其实也不多,只是王老头自求心理上的安慰吧了,只是在这街上溜达的时候听到。
“唉!你听说了吗?”
“什么是?”
“听说北方的匈奴在开始进攻了,而且现在已经攻打下咱们的几座城池了。”
“可不是吗?这不才几天的时间,这物价就涨了好集成了。”
“是啊,俺看还是先抓紧准备准备吧!”
“没你说的可怕吧!再说了咱这离着还远着呢!”
“俺看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你说的也是。”
“行了,咱不谈这个,来喝茶。”
“喝茶,喝茶”
王大柱一听,下了一跳,还真叫自家媳妇给说着了,真的出大事了。
王老头也听到了,心想看来也要提前准备一些了,但是这事还不能声张,现在并没有见到官府开始收兵,但也是不可以掉以轻松。又看到老大这样,看来是下的不轻着,看一下家里缺什么东西,要提前买好,特别是那些粮食什么的一定要多买一些,还有盐,药材什么的,知道了吗?记着回家后和你媳妇商量一下,但是不要让孩子知道,知道么?”
“爹,你放心吧,俺懂得。”
王老头父子回去后像是没事人是的,知道晚饭后,小石头和三丫都睡下,王大柱和程氏在自己的屋里,王大柱才把今天在城里听到的话告诉媳妇。程氏听到后说:“既然爹不让咱说,咱就不说,说了恐怕会找来祸事。在一个爹说的对,咱得早作打算,这样吧,等他四叔成了亲以后,咱俩一起进一趟城里,看看家里缺啥,咱在买些回来。”
“俺看成,媳妇。”王大柱觉得可行,说。
韩家现在也是紧锣密鼓的为自家闺女准备这,这不在里撑起的前一天的时候。韩家的俩兄弟带着村里的自己兄弟,抬着韩真灵的嫁妆来到王老四的新家。其实这些日子,王老四也没有闲着,把家里的一些东西置办全了。自己也是早在一个月前就从老家里搬出来了。但是又不能住在喜房里,只好住在主屋的西屋里。在搬出来的时候,王老头又给王老四重新的把农具给打了一套新的和一些常用的家具。像什么木桶木盆了,一些杂七杂八的。
韩家兄弟把家具安好就回去了,王大柱带媳妇和孩子来到兄弟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其实王老四也不知道缺什么。程氏就了王老四家到处瞅了一眼,然后就帮王老四把婚房给重新拾到了一遍,最后有帮助王老四把喜字贴上。
这天,天还没有亮,韩真灵就开始上装,因为韩真灵的娘亲去世的早,韩老五请的是村里有名的福婆给自己的闺女上装。
王家河边也是,每个人起的都很早。为了不耽误时辰,王老四和一群人早早的就起程去迎接新娘子了,王家其他的人和村里的人们开始准备喜宴。为了不错过拜堂成亲的吉时。迎亲的队伍没有在路上耽搁,孩子们再看见迎亲的队伍时急忙的跑来报信。很快新人就进门了,拜过天堂,王老四牵着新娘子就进入洞房,王家的几个妯娌和村里几个比较进的人家都在新房里。王老四把新娘子领进房里,陪着韩真灵坐了一会就出去陪客人了,新人就由几个妇人陪着。
期间,小刘氏酸溜溜的说:“还是四弟妹好哇,这成个亲都能住起新房子了不用和老人住在一起,哪像俺呀。”
“可不是吗?”唐氏不轻不慢的跟了一句。
“瞧你俩说的,这还不是因为你们家够挤得,在家上咱们老四能干,又有几个钱,这才盖得起这房子来,你们说是不是!”王铁牛的媳妇李氏说。
“可不是吗?”大家应和这说。
韩真灵并没有觉着这样,她自己从小到大听到比这个更难听的也听过,再说这有不痛不痒的,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李氏见状又说:“行了,咱们还是都出去吧,要不带回可没咱们的好吃的了。”
大家听,都和新娘子打了招呼就出去了。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小刘氏和唐氏是什么人,今天又是大喜的日子又不好剥了她们的面子。
程氏也跟着出来了,大家都在忙,自己也没有闲着,但还是瞅准时间,给新媳妇下了碗面,端过去。
韩真灵在听见房门打开时,还以为是自己的相公,她自己开始有点紧张。但是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