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以普六茹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普六茹坚装模作样的谦让了几次,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当了皇帝的普六茹坚恢复了汉姓杨,这位被后世公认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为仁慈的圣皇天子杨坚,不久就诛杀了宇文氏全部皇族。其告诏于天下的禅位诏书却用“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等语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他仅八岁的外孙周静帝,这不能不说杨坚一生本不多的几个败笔之一。精明的杨坚也不想想,近几年都是您老在把持朝纲,却说什么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结果抹黑了宇文氏也顺便涂了自己一脸。
早春的川蜀已黄花满地,碧草连天。
袁天罡信步走在天行学堂后面的操练场里,袁天罡很少来杨墨折腾的地方,虽然他对杨墨不时鼓捣出的新东西很感兴趣,但袁天罡总是藏在后面支持着,观察着。
这时的袁天罡负手看着眼前几人高的木板,从木板垂下十几根挽着疙瘩的绳子随着风轻轻的荡着,远处还有各种圆木,渔网组成的器械。纵然袁天罡没见过这些奇怪的东西,但见多识广的袁天罡却看明白了这些东西的用处,这不是一般人锻炼身体的东西,而是用来训练士兵的。袁天罡慢慢的参详的这些东西的用处,嘴角不时的露出淡淡的微笑。
远处由杨墨领头的一队人自山下慢慢的跑来,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沙子做的褡裢,应该是用来负重的吧!袁天罡默默的想着。
“师傅,您来了。呵呵!”杨墨随意的擦了擦额角留下来的汗,笑着过来给袁天罡见礼。
袁天罡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墨儿,为师有些事要与你商议。先去休息一下,为师在书房等你。”
“嗯!好的,墨儿随后就到。”杨墨有些疑惑的看着远去的袁天罡,师傅极少来山后,一般有事都吩咐人过来叫杨墨,今个怎么亲自来了?
“从文,从武你俩再带他们练会木桩。师傅找我有事,练完你们就去学堂吧!”
“好咧,三哥快些回来还能看到我收拾章寒那小子。”周从武这家伙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正擦脸的章寒斜了一眼周从武,不紧不慢的说道:“挨揍也有瘾?今天你能自己走回去就算我输。”
杨墨听到章寒这两句话都觉得背后有点冷,怜悯的看着周从武。自从杨墨召集起这些儿时的小伙伴开始练习一些基本的体能训练后,就发现章寒是一个学武奇才,从最初被人高马大的周从武揍了数次后就再也没输过。本来杨墨就没有打算进行对抗训练,但这些人在完成杨墨规定的一系列有关力量,速度,耐力,木桩刺杀等基础训练后,以周从武为首的几人便觉得手痒痒,总想找人练练。于是在杨墨做了一些防护装备后,对练开始了。
从一开始乱糟糟的撕扯摔跤到似模似样的格斗,杨墨几乎绞尽脑汁,本来前世的杨墨就是一个毕业了几年的大学生,又哪里会什么拳击格斗。幸好师傅懂得不少武术之类的东西,杨墨兴匆匆向师傅要来一些拳谱,又慢慢回忆起一些前世拳击比赛及UFC格斗的场景,还有电视,电影里的一些东西,汇编成了一本不伦不类的格斗技巧大全。
在这期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挨过周从武的揍,当然也包括杨墨,还有周从武的哥哥周从文。最惨的是性格倔强的章寒,每次都被周从武打的筋疲力尽爬不起来。但章寒渐渐发现杨墨从挨打到跟周从武对抗而不落下风,于是章寒找到杨墨一同研究被杨墨称之为格斗技巧的东西,最后书完成了,章寒完成了从挨揍到揍人的过程,连杨墨也不是章寒的对手。
其实杨墨明白所谓格斗这东西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如果一般打架的话,他们十几人可以打过几十人甚至一百人。但格斗在战场上就没有多大用处了,真正有用的是这些人最不爱练的刺杀。
在腊木杆前头包上铁皮,不停的刺向包上稻草的木桩。统一的步伐,统一的动作,每天都有可能换几个不同训练项目,而刺杀练习却从没有换过。简单枯燥的动作,好多人虽然不喜欢却也渐渐习惯了,这时的他们虽然厌烦,但以后如果遇到有规模的战斗时,他们就会明白这动作的威力了,杨墨经常这样提醒着自己。
“哈哈,你们注意点别弄伤了。嗯,就别等我吃饭了。”杨墨笑着挥了挥手回去了。
杨墨回到自己的屋里洗簌了一番,换了身衣服就直奔师傅的书房了。虽然杨墨不知道师傅有什么事找他,但也隐隐觉得应该有很重要的事。也许是时候跟师傅说出自己的打算了吧!
“师傅,墨儿来了。”袁天罡书房的门没有关,杨墨在门边看着师傅在书房内正看着一副书画。
“呵呵,这是师傅近日所得一副画,乃宫中朝散大夫展子虔所做的一副《踏雪图》,此画柔美流畅,境界深远,实是不可多得的佳品啊!”
杨墨对书画一无所知,只得在一旁连连点头,记忆力却未曾搜出展子虔的名字。
“你二哥来护儿近日曾托人捎话,他在贺若弼帐下镇守广陵,与陈朝隔江相望。想必不久圣上将出兵于陈朝,你二哥问你可曾有想过为国家效力?”袁天罡盯着杨墨略有深意的说。
杨墨沉吟了片刻,抬着头看向袁天罡说道:“师傅,有些话墨儿可能会冒犯您,却不知如何说起?”
“哦?冒犯?说来听听。”袁天罡好奇的看着杨墨,他深知这个亦徒亦儿的孩子绝不会做出什么失礼的事来。
“墨儿想问问您,师傅年轻时的志愿是什么?”
”哈哈,这就是你所说的冒犯?墨儿啊!你我虽名为师徒,却情同父子,没有什么好忌讳的。唔~志愿吗?前些年若说想造反也不为过。”
呃,杨墨忽然觉得脑筋有些转不过来。
袁天罡看着杨墨的样子觉得好笑,“我与那昔日的隋国公杨坚是多年好友,宇文邕、宇文赟父子都曾欲除杨坚,那时杨坚心灰不已。最后避祸于亳州。有几次曾忍不住举兵造反,然而那时周朝国力强盛,兵多将广,杨坚也深知举兵必败。
一次在其府中饮酒时曾为其卜卦,言需忍耐等待,来日必称九五。为师在北方也有一些绿林的朋友,我们相聚时也时常谈论举兵造反建立国家之事,不过因为分歧太大,常常不欢而散。”
杨墨前世就了解南北朝这段汉人悲惨的历史,三百多年的战争在极大的破坏了社会了发展力的同时,也使得各地的人为了生存而形成无数的大小势力。
虽然隋朝的建立重新统一了分裂了几百年的中国,统一的国家恢复了生产力,国家富强的同时,人口的增加也使得荒芜的土地得到了耕种。仁慈的皇帝、伟大的国策、充足的粮食、宽松的税收、这似乎一切预示着太平盛世的到来。然而杨墨知道这都是假象,伟大的开皇之治所带来的成果几年就被杨广挥霍殆尽。
其实在杨墨前世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杨墨就对短命的大隋做出了自己的分析,毫无疑问,杨坚是位伟大的帝王,但杨广也应该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但为什么隋朝就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几年?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如果杨坚之后不是杨广,如果再给大隋几十年的安定,那么杨广的头衔也就没有了‘炀’字这个耻辱的称号了。
正是杨广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才给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推翻大隋的机会。以文景之治尚不能支撑汉武帝的四处征战,何况刚刚建立才几十年的隋王朝?当大隋王朝的国力被杨广日渐掏空的时候,窦建德,杜伏威,李密等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却给了大军阀李渊机会,一举建立了大唐帝国。
“墨儿,墨儿?”
袁天罡的声音打断了杨墨对前世历史的回顾,杨墨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如今你也长大成人了,你的天行也颇具规模,甚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前些日子为师在宫中参见陛下的时候,陛下指名要见见你,宫中禁军中用的军械多为天行所制,天行名声在外,但这也是一个喜忧参半的事啊!”
见皇帝么?杨墨对这此事早有预料,因为天行铁器的改造应该引起了皇室的注意,禁军的多数武器都是由天行制造。杨墨虽说事先准备了一些应对的说辞,但事到临头却也有些犹豫,君王如虎啊!
“师傅,如果可以,墨儿想去西北从军。”杨墨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一句。
嗯?袁天罡有些震惊的看着杨墨,他对于杨墨参军入伍不感到意外,可是去西北?现在的西北可是危机重重,隋朝大幅度的减少了对突厥的进贡,再加上杨坚屠戮了宇文氏全族,在突厥可是还有位前朝嫁过去的千金公主呢,利益的减少再加上公主呼呼的枕边风,这两样足可以坚定突厥可汗对隋朝的用兵决心。
“为何是西北?”袁天罡疑惑的问道。
“我想去西北还有北方看看那里..”杨墨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
“袁公,三哥。出事了。”急匆匆跑来的是刚才在操练场的林迪。
大概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袁天罡看着杨墨与林迪出去后却没有动,他实在想看看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徒弟身体里蕴含着多少能量。刺史府总管的侄子吗?袁天罡轻轻的的摇了摇头,对于天行的缔造者而言,这个对手实在是弱了点。也许很少下山的杨墨也不知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天行又岂止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普通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