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22200000025

第25章 情谊风流

翌日上朝,平素与王家交好的僚属,一个都不再跟他们说话,王坚王蒙子西,爷儿三个勉强朝罢,回来继续在王坚府中商量对策,可是既然是皇上的意思要如此,还有什么办法能挽救?

下午时候,王蒙子西回自己家,又与王夫人嵇筱一同商议,可有良策搭救子田,婆媳二人提了个办法,王蒙觉得不妥当,四个人正自愁眉不展,丫鬟来报,张琦亲随小厮来找子西,子西拜别父母妻子,立身来前堂相见,张琦常与子西会面,这小厮对子西也非常熟络,他本来在最下首一张榻上坐着,见子西进来,立即起身躬身一揖,“王大人,请容小的冒犯,有要紧事,须秘密告诉大人。”

子西略一回神答“无妨”,自己俯身,小厮在他耳边悄声说:“我们老爷请你速速过去,要紧要紧,请王大人换一身下人服饰,与我一同从小道走便宜些。”

子西点头,“你在这里稍等,待我回房换了衣裳就来。”

小厮直接带子西到张府后花园墙下一小门旁边,左右看下无人,火速与子西入门,又几个弯弯绕绕,进入张琦书房,张琦早已在那里等候,几碟精致小菜,一壶酒,两个人坐定,小厮交差出去,轻轻掩上门。

“大哥,如此神秘着急唤兄弟过来,是大哥你这里发生了什么要紧事?”子西眼神里全是焦急。

“兄弟莫慌,外面天气寒,你这一路过来,怕是冷了,这是热酒,先饮一杯暖暖身子。”张琦说着,给子西倒一杯酒。

子西眼望张琦,见他脸上舒展笑容,精神不再那么紧张,端起面前这杯热酒,缓缓饮下。看他放下酒盅,长长舒了一口气,张琦这才给自己也倒一杯酒饮了,语气沉稳而不沉重地说:“兄弟,你们在狱中可打点妥当?”

“已经打点过了,我大哥应该不至于受苦,唉。”谈及子田,子西神色黯淡。

“兄弟莫要着急,此次叫你过来,便是一同商议,可还有办法营救子田大人。”

听闻张琦叫自己过来,是为了子田之事,子西立即起身,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在此朝中人人自危,不愿与我王家有任何瓜葛牵扯之时,大哥却急弟之所急,不顾旁人诽谤,弟感激不尽。”

“兄弟快快请起,莫要如此见外。”张琦扶起子西,两人重又归座,子西眉头紧蹙:“贤兄,此次我大哥谋反的所有证据都可疑,但皇上金口玉言判定问斩,这说明要我们王家败落是皇上的意思,圣意如此,哪里还能有什么法子搭救?”

“没错,为兄亦窃以为子田大人之性命,实是皇上想要。你们家族在国朝中的支撑,如今有6人,司徒老大人、令尊、以及戍卫武昌的贤弟叔叔王化、子田大人、在绍兴的子元,以及贤弟。皇上要社稷安稳,便不想你家势力太大,而上一辈中,三位老大人威望均高,如动他们,天下人必然议论纷纷,这是皇上不愿看到的;贤弟这一辈中,子田大人军功最高,但威望尚且不足,还能动得,所以皇上就从能动的、对朝廷有潜在威胁的人动手,子田大人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说,我大哥的性命,这回要真没救了。”子西又饮一口酒,攥紧拳头垂首皱眉。

“情势虽险,若保命的话,办法倒是有一个,我说出来,兄弟听听有无不妥之处。”张琦语速慢下来,似乎还在斟酌他的计议是否恰当。

“还请尊兄示下!”听说有办法,子西心里一阵高兴。

“皇上决意要子田大人性命,是因为朝中没有子田,王家对皇家社稷威胁更小,但若找到一个理由,让皇上觉得,留下子田大人的性命,比夺走他的性命,好处要多得多,那么子田大人或许还可有条生路。”

“这个理由怕是难找呢。”子西心内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又慢慢沉下去。

“说难也不难,若是有人上奏吾皇,子田大人冤死,必致天下士族寒心,更糟的是,此举有可能激起远在武昌的王化将军起兵叛乱,届时战事又起,北方胡人,如借机南渡,国朝有倾覆之危。而如果皇上刀下留情,饶子田大人一条命,发配他充军,不仅可正国法,且能稳定人心。贤弟,昨夜彻夜未眠,我思想出这个理由,你看是否恰当?”张琦望着子西。

子西被这个张琦这个说法振奋了,又迅即耷拉了脑袋,“尊兄所虑,十分周到,只是何人能代为进言呢?我族中之人,任何一个都不合适,因有护短之嫌,而其他人,举朝之中,人人对子田大哥之事唯恐避之不及,谁愿意去给自己惹麻烦呢?”

“如蒙贤弟不弃,愚兄愿意试一试。”张琦饮尽杯中酒,缓慢又坚决。

子西“啊”一声,起身跪倒在地,喉中有些哽咽:“尊兄情义,感天动地,但此次进谏凶险万分,弟决意不令兄长冒此危险。”

“贤弟言重了”,张琦扶起子西,令他坐下好说话,“愚兄是最合适人选,原因有二,一者,我是江东大族出身,即便与你交好,在朝政上却与你王家意见每每相左,皇上会相信我所思虑,是为社稷,非为私情;二者,近年皇上对愚兄,尚可信任。鉴于此,愚兄进谏,殊为恰当。只是有一点,此事万不可当着百官上奏,亦不可令你我之外之第三人知晓,否则即便我说的有理,但令朝野知道皇上改变主意是因为我思虑更为周祥,有损圣上威仪。”

子西垂头不言,他心里的感激,恍若一团熊熊烈火在身体里燃烧,令他额头汗珠沁出,眼泪在眼眶里不停打转,他不敢抬头看张琦,他怕看一眼恩人,眼里的泪水便喷涌而出。

“贤弟,你还在犹豫什么?是不是此计尚有破绽?”张琦问。

子西转过身子,双手牢牢抓住了张琦的手,一字一顿说:“可是兄长,如果我伯父,我父亲他们也不知道是你在为子田大哥奔忙,日后功成,岂不是他们都不知是谁搭救了子田大哥,兄长,你的大恩大德,他们都没法报答。”

“哈哈哈,贤弟,此话见外,你我兄弟相称,肝胆相照,情谊比天高,此等小节,不去计较。”张琦爽朗痛快,子西再也忍不住,热泪扑簌簌落下。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主要分为“史前文化”、“西周的建立”、“春秋”等章节。
  • 穿越之全能召唤

    穿越之全能召唤

    陈枫,本为重点大学学生,却因救一个小女孩,导致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成为陈宣王第七子,又得全能召唤系统,君临天下。
  • 沧澜海

    沧澜海

    末世狂澜,群雄争霸,我愿持刀,护我天下。
  • 千秋国士梦

    千秋国士梦

    本书以东汉名章之世为背景,描述了一如你我的平凡少年穆维周,一步步成长为无双国士的穿越故事。宫廷政治、江湖风云、金戈铁马、儿女情长、四海冒险。。。特别的经历让穆维周对爱情、人生、世事、国家命运产生了特别的认识。在“山无棱水为竭,才敢与君绝”“士不可不弘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等历久弥新的理念激荡下,穆维周感受着开明之世的伟大与卑劣、正义与邪恶、明智与愚蠢。。。俯拾皆是的少年也终究成了“当仁不让”的无双国士。曾经有个传说,传说有你有我
  • 混迹大清的日常

    混迹大清的日常

    俗话说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然而一觉醒来变身康熙傻儿子,囧,造老子的反?嗯,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话说那些个穿越者前辈的黑科技都是怎么背下来的。诶?那什么肥皂到底是怎么做的,土法炼钢,两酸两碱谁能告诉一下是什么东东,啊喂?!等等,这个叫韦小宝的怪蜀黍怎么一副20世纪大混混的屌样;嗯,嗯?!还有一个叫马尔泰若曦的大菇凉,龇牙咧嘴的冲过来了。本王表示压力很大啊,一言不合就串戏的节奏啊。。。。
热门推荐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 太白道仙

    太白道仙

    他是一个公司员工,在一次火灾中穿越到了修仙世界!在一次试炼中,获得了传说中的宝贝,从此获得了无上法力!从此他便玩转修仙世界,降妖除魔。别人都称他为太白道仙,因为他出自太白逍遥自在!不管别人怎么强,敢惹我,那我就废了你,我就是太白第一仙
  • 快穿之无双

    快穿之无双

    无双,一个穿越过无数个世界的孤魂,她千面,多变,善伪装,随心所欲……当穿越为配角、踏脚石、炮灰又如何?她奉行的是以牙还牙的处事准则,有仇报仇,有恩报恩!非喜勿入。
  • 只宁负天不负卿

    只宁负天不负卿

    ?女主角:尚格云,性别女,爱好男。尚家三小姐,名气不咋地,很多人都忽略尚家有第三个女儿。她时常不住在府里而是住在偏僻的竹林里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隐林女子,医术高明,身手敏捷,面貌美如天仙,因隐林关系一直带着面纱斗篷带诊,不出竹园一步,除了采药。?男主角:祁渊临,性别男。皇室家族的五皇子,性格霸道冷漠,在祁国里留下个个有名气的战绩,女子不易碰他,碰了的后果杀。称为“北漠王”
  • 觉魂

    觉魂

    人有三魂,命,觉,生............这是一个自幼便可以见到鬼,第一次见到厉鬼,便一拳轰在了救他少女脸上,产生羁绊的故事.......
  • 武神破世

    武神破世

    半神武仙渡天劫,化武神、游现世、诛地煞、化天罡、破苍穹、动乾坤、斗冥王,战破天、踏破地、毁焚众生!
  • 厨娘当自强

    厨娘当自强

    一次意外,安记私房菜的传人安然,穿越到架空古代,一个倒霉被甩的小丫头身上,凭借一身厨艺开始了厨娘自强的征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姜恪传

    姜恪传

    他不爱江山美人,荣华富贵;他功成身退,肆意山水;他快意恩仇,无所畏惧!此书只为那心中的江湖!
  •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寒冰访罗明

    寒冰访罗明

    本书作者以对话的方式记述了罗明先生一家与中国、与北京大学的情缘,更是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一些交往细节的回忆和当时国际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罗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