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便到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奕安城里晚上会有灯会。届时,城里的百姓,不管是拖家带口,或是情人约会,还是单身觅知音,都会出来游玩一番。所以,今晚城里的大街小巷都非常热闹。
街道上灯影交错,摆放着五花八门的花灯,令人目不暇接,那花灯上灯光闪闪,映着络绎不绝的人群,难得的热闹。
杨珍和杨喜早早的换上男装,高兴的逛过每一个店铺。而她们却只看不买,因为她们都觉着看看就够了,买了还要拿在手上,不方便。
不过虽然她们不买花灯,可是却买了一堆吃食,而且全都放在了哥哥手里。
杨晨抱着手里一堆东西,宠溺的看着两个妹妹,无奈的笑笑,只能快步的跟了上去,不然又要跟丢了。
自从一月前喜儿到了府里,没过两天,就让她跟珍儿一起上学堂了,一直都没好好玩,今天她们两个就像是飞出笼的小鸟,玩得毫无章法,见缝就钻,见摊就停。
他忍不住打趣道:“我说你们两个能不能慢点,就跟猴子下山找吃的似得,饿多久啦?”
两人听了他的话,终于停了脚步,不耐烦的回头看他,杨珍还白了他一眼:“你知道我们都被关了一个月啦,好容易今天出来了,当然要玩尽兴。你倒是快点跟上啊,像个小老头似得。”
“你看我手里拿的,不都是你们的东西吗?你们两个是去学堂,又不是去戒斋,学堂里不给你们饭吃吗?”
杨晨对上妹妹,从来就没办法,就像他爹碰上他娘,从来都是他娘胜利的。
杨喜见他手上拎着,肩上挂着,实在是为难这个杨小将军了,于是就道:“姐姐,我也觉着有些累了,不如我们歇歇脚吧?”
杨晨感激的看来一眼她,指着不远处的一座三层楼说:“我们就去那里休息一下吧。”
杨喜随着看过去,见楼里面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一品阁!姐姐,这是个茶楼吗?”
“真聪明,这是奕安有名的茶楼。啊!好久都没来了,走,姐姐带你见识见识。”
杨珍一身痞子样儿的搭着妹妹的肩膀就进了茶楼。
杨晨无奈的瑶瑶头,怪只怪当年父亲为了重建奕安城,忙得分身乏术,无暇顾及他们娘仨,就把他们送到了山上外公家。妹妹从小就机灵好动,备受外公的青睐。可以说,她就是在外公的膝上长大的。
而且她也'不负众望',把山上那些人的痞性学了个十成十。等到糊涂娘亲发觉不对的时候,已经是悔之晚矣了。来不及通知父亲,就匆忙打包行李,在外公的哭骂声中仓皇地回到了奕安。好在这些年在父亲的严厉下,妹妹收敛了很多,不过也总是免不了有时候就得意忘形了,就比如现在'……
“哎哎哎!我的傻大哥,你这又是怎么啦?快点跟上啊!”
在杨晨走神之际,杨珍回头见他没有跟上,正皱眉瞪眼呢!
“别急,就来了!”
“哇!人好多呀!”
还没到戌时,大堂里满是人,看着好像已经没有空位了。
杨喜左右看了看,这个茶楼跟京城的茶楼也没什么大的区别,三层的木楼,中间是镂空的。大堂中间有个小小的坐台,是给说书人预备的。
这个时候,一楼的大厅里可说是座无虚席。说书人正说的酣畅淋漓,下面听说的也很认真,几乎没有人发出声音。
看来这说书人还是有些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