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哇哇啼哭的新生儿,到牙牙学语的幼儿,再到初长成的学龄儿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会经历很多,有开心快乐,也难逃伤害和磨难。
作为孩子成长历程见证人的父母们,或多或少,充当了孩子成长之路上指路人的角色。一个懂得顺应孩子天性而引导其顺势成长的父亲或者母亲,往往能留给孩子更多的快乐;一个不注重孩子阶段性教育的父亲或者母亲,则会让孩子的成长之路略显曲折。一个给予孩子充分尊重的父亲或母亲,往往能轻易地打开孩子的心扉,成为其一生的朋友;而一个不将孩子当回事的父亲或者母亲,则往往造就叛逆不安分的孩子,成为一生的麻烦。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毕胜男作为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80后”辣妈,可谓是费尽全身心思,只为让茜茜成为“人上人”,在孩子最需要集体生活和朋友的6岁,为了让茜茜进重点学校,不惜让其晚上学一年……
如果说电视剧可以虚构,可以倒带重来,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却容不得半点犯错的机会,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一步不慎,虽然未必全盘皆输,却必定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著名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亚马逊雨林里一只蝴蝶的偶尔振翅,就可以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在孩子成长阶段的一个错误抉择,就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暂且先看一下辣妈季小月是如何处理的吧。
案例:“爱”长什么样子
季小月记得,在彤彤0—6岁的成长阶段里,她和孟天之间发生过一次冲突,那时女儿彤彤刚刚过完4岁生日,而起因,就如“蝴蝶效应”讲的那样,只因了“蝴蝶一个振翅”般的微小事件。
那时,女儿彤彤上中班,季小月为了接送和照顾彤彤,进入一家小公司,重拾HR主管职位,开始了一份自由度较高的工作。
季小月的精明能干,孟天是看在眼里的,当初,也正是因为季小月的这份精干和出众的气质,才让孟天对季小月一见钟情,穷追不舍。
周五,季小月照例4点半开车从单位出发,准备去接彤彤。中途却接到孟天的电话,告诉季小月,不用太急着赶过去接彤彤了,他正好外出拜访客户,路过彤彤的幼儿园,可以顺便将彤彤接回家。季小月一边答应着,一边却照旧朝着彤彤幼儿园的方向行驶着。
季小月赶到的时候,孟天拉着彤彤的手正站在路边拦出租车呢。季小月将车缓缓滑过去,停在了孟天对面,摇下车窗,冲着孟天喊了一声:“彤彤!”
孟天带着彤彤上了车,坐好,季小月一脚油门,就将孟天和彤彤带回了家。
一进家门,季小月便开始在厨房里忙里忙外准备晚餐。彤彤难得见爸爸这么早回家,便缠着爸爸给她讲故事。
孟天满口答应,抬眼看了下窗外,见天色还早,便提议和彤彤一起下楼去玩,这样,彤彤就可以一边听故事,一边做户外运动了。
一听下楼,彤彤就有些不满地说:“我不想做户外运动,只想听爸爸安静地给我讲故事。”
季小月在厨房里接话道:“在楼下的花园里,彤彤一样可以很安静地听爸爸讲故事,说不定呀,爸爸讲的故事,还能吸引其他小朋友一起听呢。”
听季小月这么说,孟天也来了劲儿,对着彤彤自夸到:“上学的时候,爸爸可是故事大王呢,彤彤,你知道爸爸最擅长的是什么吗?”
彤彤摇摇头,孟天得意地继续说道:“鬼故事!”
厨房里的季小月听到这三个字,差点打翻手里正在搅拌的蛋液。
季小月从厨房冲出来,喊道:“你说什么?”
季小月的举动,把孟天和彤彤都吓了一跳。孟天说:“季小月,你喊什么呀,没看都吓到彤彤了吗?”
季小月不理,继续问孟天:“你刚才说什么?”
自上次季小月说孟天“以小人之心度她的君子之腹”后,孟天一见季小月不依不饶的架势,就有股要“对着干”的冲动。
孟天说:“季小月,我不过说句玩笑话,你别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啊。”然后,转身拉着身旁的彤彤下楼玩去了。
其实,不是季小月小题大做,而是季小月敢肯定,孟天一定给彤彤讲过鬼故事。她清楚地记得,彤彤曾问过她一个问题:“妈妈,你说人死了还会从井里爬出来吗?”当时,季小月犹如被恐怖片吓到般,一脸疑惑加惊恐地想不通彤彤怎么会问出如此诡异的问题来,她以为是平时彤彤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从其他小朋友那儿听来的。现在看来,彤彤问题的来源,应该出自孟天。
季小月强压着怒火,准备好晚餐,给孟天电话,喊他们上楼吃饭。
而楼下,孟天正带着彤彤和一群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孟天似回到了小时候般,异常地投入和兴奋。而彤彤,躲在孟天的身后,拉着孟天衣服的一角,如一只躲进“鸡妈妈”羽翼下的小鸡般,简单而幸福地开心笑着。
季小月的电话,一下子把孟天拉回到了现实,一下子蔫了似的,挂了电话,孟天带着彤彤和小朋友们怏怏地上楼。回去的路上,彤彤终于忍不住问孟天:“爸爸,为什么妈妈不喜欢鬼故事?”
孟天想了想,说:“彤彤,其实不是妈妈不喜欢鬼故事,而是妈妈不希望我把这种故事讲给你听。”
彤彤一脸迷惑,刚刚没解开的一个谜团,因为孟天的回答,一下子又变成了两个。
见彤彤不解,孟天干脆停下来,蹲下看着彤彤说:“还是不明白是不是?那是因为呀,那些神呀鬼呀的故事,都是爸爸自己胡乱编造出来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些东西。”
孟天没想到,彤彤马上联想到季小月给她讲过的童话故事,又接着问:“那圣诞老爷爷呢?也是假的吗?”
孟天原本想说,那些和他讲过的鬼故事一样,都是没事儿的人瞎编出来哄小孩和长不大的大人的。但是转念又想,如果一下子让彤彤知道所有的都是假的,包括她心心念念的圣诞老人,似乎过于残忍了些。
有时候,孟天很赞同季小月的某些教育观点,比如季小月说,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正面的积极的引导,而不是负面的或者是减分的指引。所以,从季小月听到他说出来鬼故事时的反应来看,季小月将鬼故事列入了对孩子会有负面影响的队伍里。
孟天就是过于简单,用季小月的话来说,就是孟天两个人的心眼,赶不上她季小月一个人多。其实,季小月知道,她说得有点过分,孟天只不过喜欢把一切事情简单化,包括在对彤彤的教育上,他会一时兴起,跟彤彤说些有的没的,却想不到,彤彤会把他说的这些有的没的全部当成“真的”,存在自己不断扩充的记忆里。
于是,孟天想了想说:“圣诞老爷爷当然是真的,不然每年的圣诞节,全世界的小朋友该多无趣呀。只不过,圣诞老爷爷是个外国老头……”
在孟天和彤彤进家门的前一刻,孟天总算是成功把彤彤的注意力从“真的假的”上转移开。可看到季小月,孟天还是有些心虚,以季小月的聪慧,肯定能发现他孟天以前某些事的蛛丝马迹,更何况,季小月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超强,简直是天生的侦探料。
一顿饭,孟天吃得了无生趣。
彤彤一直追着季小月问有关“圣诞老人”的事儿,彤彤问季小月,爸爸说圣诞老爷爷是个外国老头儿,是真的吗?
孟天在一旁听季小月告诉彤彤,是真的,圣诞老人住在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叫北极,而圣诞老爷爷,就住在北极的北极村里。北极在北极圈内,生活在那里的人,叫爱斯基摩人,所以,圣诞老爷爷是个外国人。
季小月哄着彤彤把饭吃完,差孟天收拾了餐具,便到了彤彤的练琴时间。一切安排妥当,季小月来到了厨房,孟天能感觉到背后的杀气,却转过身满脸微笑着对季小月说,你去陪彤彤练琴吧,我一个人收拾就行了。
季小月不理,开口便问:“你到底有没有给彤彤讲过鬼故事?”
孟天自知掩饰不住,便默认了般说:“其实,我讲的那些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鬼故事,而且,我只讲过一次。”
季小月说:“讲过就是讲过,哪怕只是一个。还有,什么是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鬼故事?”
孟天一向说不过季小月,更何况这次,孟天自知自己有错在先,便不做声,任由季小月去反驳。
季小月说:“你知道彤彤曾经跟我说过什么吗?她说,妈妈,你说晚上我的房间里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呀?还有,从不怕黑的彤彤,突然间要求开灯睡觉,你觉得,和你的鬼故事,是否有关?”
季小月说的这些,的确都是孟天不知道的,在季小月听到鬼故事后的剧烈反应后,他只意识到鬼故事不好,却不知道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所以,一开始,他还觉得季小月是小题大做,鬼故事和童话故事有什么区别,童话故事可以讲,鬼故事就成禁忌了不成?但是现在,从彤彤对圣诞老人的期待和在鬼故事后的表现来看,两者的确没有可比性。用季小月的话来说就是,童话故事教给孩子的是美好和对美好的期待,你的鬼故事呢?什么夜里是鬼魂游荡的时间……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对黑夜恐惧,对整个世界恐惧!
季小月冲着孟天最后说,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教给彤彤的都应该是“爱”,让彤彤知道“爱”长什么样子,让彤彤知道“爱”可以让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而不是随意地信口开河,随意地想说什么说什么,对于彤彤,我们就是她的整个世界,你又怎么忍心在彤彤的世界里,给她胡乱涂抹上黑色的不安呢?
孟天彻底被季小月最后的这番言论折服了。
孟天腆着脸将季小月抱在怀里,说:“对不起媳妇,我又给你的教育课题增加了新难题。不过现在看来,你已经迎刃而解了。”
听到彤彤的琴声停了,季小月逃出孟天的怀抱,边往书房走边说:“孟天,我告诉你,以后在家庭教育上,你给我认真点!不然,我一定严惩不贷。”
故事中的季小月仍然是一贯的强势作风,但是,也好在有了季小月的强势和果敢,才让女儿彤彤避免了继续被“鬼故事”困扰的可能。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最重要的,是父母们所不能忽视或者要格外重视的?在这些重要阶段,我们的父母需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以促成孩子的“蝶变”?如何处理在重要阶段,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专家解读:
管得多不见得管得好
专家:齐振军(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好了,家里的孩子又基本上只有一个,于是很多家长跟孩子的关系位置摆得不是很正,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中第一个因素就是家长会把孩子看成是天,是一个家的核心,这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传统。过去家里孩子比较多,父母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可现在不同了,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于是4∶2∶1家庭的产生就导致我们整个家庭都去关注这个孩子,所有的事都是为了孩子,这样的家庭重心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因为整个家庭都无法承受孩子一点点闪失。
第二个问题呢,就是我们中国人很要面子,你对你家孩子重视有多高,孩子就是你多大的面子,所以你忍受不了孩子的失败,因为孩子的失败不但代表了你的失败,还会让你觉得丢脸。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有一次我家孩子考试后,因为我觉得她没考好,于是狠狠地训了她一顿,当时我家孩子一脸难过地对我说了一句话,她说:“爸,你就是把我当成你的脸。”我事后想了想,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就因为爸爸是校长,所以你就得比别的孩子考得好,这对孩子来说公平吗?我学习有多辛苦也不重要,没考好时心里有多难过更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给爸爸丢脸。当孩子心里这么想的时候,她心里得有多难受?觉得父母比起自己,更看重自己的面子,所以自己是不重要的。所以我常说,不要把孩子当成家长的脸。
家长有几个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我们常说孩子成长的首要原则就是家庭一定要和谐,但是一年到头都和谐这是不可能的,谁家两口子不磕磕绊绊呢?但是永远要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有的家长夫妻俩吵架,偶尔还要孩子给评价个是非黑白谁对谁错,指责对方的错,你觉得你跟孩子是平等的所以没有必要背着孩子,可是孩子懂多少呢?他们的是非观太过单纯,不像成人那么复杂,反而平添担忧。和谐是一种感觉,争吵之前只要你保持一点理智,注意到孩子在你身边,注意到不可以给孩子一种恐惧、家庭不和谐的感觉,进而把持住理智不让小吵小闹变大,我觉得这就够了。有的父母常把离婚放在嘴边,你说过了吵过了没事了,但是孩子在听到或者理解的时候就会断章取义,他就会听到只言片语,一听到说父母要离婚,他就放在心上了。小孩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感,如果说他有一个兄弟姐妹,也许还会彼此扶持安慰一下,但是他就一个人,这种心理安全就全部来源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