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这句话是西汉著名的学者戴圣说的。
或许他的名字,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说到他的著作,说不定会有所耳闻。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
汉代,是以儒治天下!
作为儒家的圣人,孔子所定的典籍,则称为‘经’。
而圣人以下,也就是弟子若是对‘经’有解说则称之为‘传’或‘记’。
戴圣作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那对经文肯定是有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礼》这块,解释的观点更是独佳,因此也就有了《礼记》之说。
为什么,这《礼记》还有大小之分呢?
这是因为,在西汉前期,《礼记》一共有一百三十一篇。
相传,在当时,又一学者也就是戴德,戴圣的族叔,选编了其中的八十五篇,作了解释,而戴圣只选编了四十九篇。
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礼记》有大小之分了。
董卓作为大汉的臣子,不但不知忠义,反而欺君罔上,废黜立新,独霸朝堂,对朝中意见相左的大臣,烧杀烹煮,肆意妄为。
这种行径,在心有忠义的有志之士的眼里,成了祸国乱民的妖孽了。
国家出了妖孽,那么就会诞生降妖除魔之人。
而曹操所做的事,就是降妖除魔之人干的。
虽然这降妖除魔之人的手段不是很多,但这一义举却能振奋人心,心生向往!
自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从洛阳逃了出来,改易姓名,历经险阻,逃过重重追杀,回到了陈留,召集心腹,诉说前事,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勤加操练,熔炉冶铁,打造盔甲兵器,然后又命心腹之人携矫诏前往渤海,邀请袁绍,约期举事。
袁绍得了曹操的矫诏密书,遂以三公名义,联名曹操,诚说董卓之害,广发四方,诏告天下,号召天下豪杰有志之士,起兵讨伐董卓,以告天下太平!
矫诏一出,天下震动!
消息传到了洛阳,令董卓勃然大怒。
“曹操小儿,安敢以下犯上,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太师府,董卓站在大堂上,怒指朝天,声若雷霆,咆哮不断。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曹操胆子竟然有这般大,不但逃出了囚笼,还私密矫诏,纠结同党袁绍,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奉三公之意,公然反叛,起军讨伐他。
这样的事情,怎能不怒火冲天?
听麾下密探来报,这次天下诸侯起军,人马零零散散加起来不下于五十万,声势浩大,气势如虹。
而且,这天下军马浩浩汤汤,兵分四路,分别从北、到东北、到东、再到东南,隐隐间要将洛阳形成了一个半包围圈。
若是让他们合围之势得逞,那么他董卓将成为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最不想看到的!
“诸君,关东诸侯,群起叛乱,可以说是朝廷的不幸。如今他们在酸枣集结兵马,若是不加以阻挡,不日就要打到京师来了,到时候你我等人将难逃一死。
今日,请诸君前来相聚,不知有何妙策教我?”
董卓骂完了之后,就冷静了下来,环视着坐在大厅里心腹,开口道。
之前怒骂是因为气不过,现在这气消了些,那么该考虑怎么应对关东诸侯出兵这件事情了。
更何况事关自己的性命,董卓又怎么会开玩笑呢?
“义父,勿忧,关东诸侯,孩儿视之如土鸡瓦狗,愿率麾下虎狼之师,尽斩敌军首级,献于座下!”
大堂内,吕布听到董卓询问良机妙策,立马站起来,拍着胸膛,信心十足的道。
“君侯之勇,天下无双,然则杀鸡焉用牛刀,今不劳君侯出马,我华雄愿取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
吕布话一说完,华雄就急不可耐的站了起来,拱手请战。
“我儿之勇,世所罕见,文开亦是我西凉军中勇将,今日尔等一同请战,我心甚安,我心甚安啊!”
董卓看着堂下吕布,华雄先后跳出来,一个拍着胸膛,一个拱手请战,心下甚是欢喜。
不管关东诸侯,兵马几何,但自己麾下将士众志成城,士气高涨,
这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喜事。
“君侯,华将军,勇则勇矣,但关东诸侯乘势而来,气势正浓,岂能触其兵锋?”
看到大厅里诸位将军跃跃欲试,主动请缨,士气如虹,李儒亦是高兴万分。
只是作为董卓的智囊,麾下文臣第一人,他所想得却是比较久远。
虽然他们手上有大汉天子这张牌,名正言顺,占着天时,又盘踞在险关之上,兵强马壮,占着地利,可这最关键的,他们并不占人和。
特别是现在,关东诸侯打着三公的名义,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勒兵勤王,以清君侧之际。
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下,出了意外,那么他们将永无翻身的机会!
要知道,董卓才毒杀了太后,弘农王,失去了天下民心。
这个赌,李儒不敢赌,也不敢马虎!
“军师,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布虽不才,但也知道这战打得就是士气,现在人家都快要打到我们脸上来了,难道我等就不闻不问吗?”
吕布见李儒说要避其锋芒,刀削斧劈的脸上顿时露出不乐意的神色了。
想他吕布,凭借掌中方天画戟,胯下赤兔胭脂兽,驰骋疆场,何惧天下人?
“君侯,非是不战!”
吕布的意思,李儒又怎么会不懂。
文人爱名,武人扬勇!
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交集,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摇了摇头,示意吕布稍安勿躁,然后转过身,拱起手向董卓禀报道:“太师,关东诸侯,兵锋正盛,自是要打,只是在打之前,儒以为攘外必先安内!”
“文优的意思?”董卓一怔,不解得问道。
在这关键的时候,不是去讨伐那些叛乱的关东诸侯,怎么要安内呢?
洛阳,有本太师坐镇,又岂会出现什么乱子?
“太师,关东诸侯之所以起兵,不是打着三公的旗帜吗?若是这些人在我等出兵平乱贼人的时候,突然伙同洛阳城里那些三公,老臣,清流党人里应外合,前后夹击,到时候我等就腹背受敌啊!”
李儒将自己心里的担忧说了出来。
不能说李儒的担忧是错的,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特别是生死存亡之际,这种事情时常会发生。
假如,你一个不留意,说不定顷刻间就会让人收掉了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