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500000001

第1章 译序: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文泽尔

我有至少两位邻居,都曾经是党卫军成员。

2003年住在Pfahlbühl街71号时,住所隔着两栋楼的、偶然认识的女士听说我家中还没有鞋柜,硬是要将家里不用的樱桃木鞋柜送给我。去她家看过,鞋柜很好,比想像的要大得多,一个人不太好搬动。她是老年人了,又是女士,却执意要帮我送到家里——也不理会我提出的去找些朋友过来帮忙的建议,不由分说地打了通电话。大约五分钟后,一位戴扁帽、穿吊带西裤、身材高大、年龄约摸七十出头的德国绅士敲门进来,同我一前一后,搬了鞋柜进电梯,一直抬到我家里。

于是理所当然,请他喝啤酒致谢。几杯黑啤下肚,从爱好聊到家庭,他忽然收起脸上的笑容,严肃又低沉地对我说了句:“你不知道,我曾是纳粹党员,党卫军上士。”

总是这样。凡在战时当过纳粹的,都有遇人主动揭疤、表明身份的习惯:态度上既不是荣耀也并非耻辱,更像是挥之不去的某种印记。若是像君特·格拉斯那样隐瞒了,到自己主动选择的关卡上才说出口,不止容易遭遇他人不齿,简直连自己心里的坎都过不去。在大学里,我上的几门金属与无机材料课程,是由老得不能再老的两位老教授负责授课的。他们两人无论性格、外貌、风度上都全然不同,只有一点相同——上第一堂课时,会以看似无意的闲聊态度,向学生们透露两点“秘密”:第一,自己参加过二战,当过兵打过仗,是条硬汉;第二,以前是纳粹党员。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论怎样冥思苦想,都无法理解这种古怪习惯形成的机理。

另外一位邻居,住在楼上的那位先生;鳏居、银发、身形矮小佝偻,说话轻声细语到几乎难以辨识,却是个意外热心的人。知道我喜爱读书,便将家里多年来的藏书,一捆捆地送给我,不止送,还细心地在每本的扉页上都插张便利贴,写着“这本不可不读”、“这本相当一般”之类的评语。他很固执,或者算是害羞,每次都是摁门铃,递书,说句“阅读愉快”就转身离开。只有一次,可能因为那天心情特别愉快,进到屋内来,喝了一杯我沏给他的碧螺春。然后,表情略显诧异地盯着我摆在展示柜上的“虎王”坦克模型发呆。我还记得他那时问了句:

“你喜欢纳粹坦克?”

没错,纳粹坦克——不是德国坦克,不是二战坦克,是纳粹坦克。

虽然疑心他可能是犹太人,但当时的我可说是年轻莽撞,说话直来直去,直接就答他道:

“是的,喜欢得很。我还有顶军帽呢。”

然后,我就拿出自己在慕尼黑一家复刻军用品商店买来的党卫军帽;虽然仿真度很高,和旧货摊上的真家伙几乎一模一样,但在德国,是不允许公开出售帝国鹰徽的(因为鹰爪上抓着卐字花环——在德国,有纳粹卐字的商品不能公开贩卖。如果是印刷品,卐字会被一个个涂抹掉),所以帽上也就没有军徽了。

“哦哦,缺个军徽对吧,也难怪……”

他没再多说什么,微笑着起身,告辞,离开。

一周后他又来给我送书。不过,这次,书给我之后并没有急着走,而是从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硬塞进我手里。

“一侧卡子掉了,但应该能装上。”

那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帝国鹰徽,锡制。

“我曾是武装党卫军……没什么为自己申辩的意思,不过——虎王,你那辆坦克,我开过……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给你做纪念吧。”

后来的故事就比较乏味了。他仍旧隔一段就过来送一次书,直到我搬家,最终离开德国。离开时,我也没跟他道别。而那枚锡制的帝国鹰徽,至今还锁在我卧室衣柜的最上层。

在约翰·多诺霍先生的这本书中,如果要找一个与送书的老邻居最相似的人,那显然就是麦斯纳中尉。多诺霍先生在书末的《史实参考》中,说麦斯纳是“完全虚构”的人物,但实际上,麦斯纳先生至少在两个方面是“完全真实”的。

其一,在党卫军短暂的历史当中,有一位名叫保罗·豪塞尔的一级上将(历史上只有四位,武装、普通党卫军各两人,俗称党卫军“四大金刚”)。他是国防军出身,以名誉陆军中将军衔退役,1934年底加入党卫军,随即成为党卫军军校校长,二战开战后,他率领赫赫有名的帝国师,取得无数辉煌战绩。1941年底在苏联格杨斯克作战时被坦克炮弹炸伤,失去右眼,在医院休养了七个月。出院后,做了一段时间部队建设工作,随后参与诺曼底战役。1945年,因与希特勒激烈争执,他被解除实权,改任西南方司令部总参谋长。德国战败投降后,豪塞尔被美军逮捕。虽然被判刑六年,但只服了四年刑就被释放。出狱后,他致力于“党卫军老兵互助会”,为前党卫军军人在战后遭遇的不公待遇鸣不平,努力争取平等福利。

读者读过本书后,两相对照就会发现,虽然军衔相差巨大,但豪塞尔的真实经历,与麦斯纳有大量相似之处:武装党卫军,在苏联负伤,休养后从事建设工作,后又奔赴前线,担任参谋,被捕出狱后致力于传播福祉(尽管方向多少有些不同)。至于被判六年服刑四年,狱中受虐等事件(参见豪塞尔自传《Der Weg der Waffen-SS》),更是完全相同。实际上,麦斯纳的原文名字为Paul Meissner,豪塞尔则是Paul Hausser:这一切不得不说是聪明的多诺霍先生故意在小说中留给读者的猜谜游戏。

其二,麦斯纳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无数党卫军军人战时所为的剪影。

对于那些参加过一战的陆军老兵而言,因为军人天生的狂热爱国主义情绪,几乎没有不仇恨《凡尔赛条约》,反对魏玛唯唯诺诺的外交态度,希望能够为德国一雪前耻的。而以希特勒为党魁的纳粹党,不止许诺良好的福利,更旗帜鲜明地反对苏联赤化——这完全符合作为军部权力主体的容克贵族们的主张。旧普鲁士士官阶层是其对应意识形态的坚定追随者,岂有不加入党卫军的道理。

至于当时德国年轻人的普遍想法,作者似乎已借文中德国冠军施韦宁格的描述给出了交待:并没有对此思考太多,一则为了生计,且所有年轻人都会加入,所有男人都为不能穿上军装感到羞耻——回忆书中情节,施韦宁格加入党卫军后,就忙不迭地穿上军装四处炫耀,希望能勾搭上女人。

不止因为希特勒明确表示,需要将军服设计得帅气英挺,以便让青年们踊跃参军,也不止因为纳粹军服设计师是德国设计界大名鼎鼎的Hugo Boss。苏珊·桑塔格曾撰文思考过党卫军制服的隐喻,说其颜色是黑色,质地是皮料,诱惑是美丽,理由是忠诚,目的是狂喜,幻象是死亡——这并非是简单在为党卫军平反。事实上,绝大部分党卫军人都不能说是纳粹主义者:他们在宣誓效忠纳粹党和元首时,其实并不知道希特勒的野心。正如麦斯纳加入党卫军,为国征战,说到底也不过是爱国主义使然。他起初在苏联战场上觉察出布尔什维克和祖国宣传的大不一样,并不是一击即溃的鼠辈,而是值得敬佩的对手;继而发现犹太人也并非低等民族,他们同样拥有天赋和炽烈的情感,以及牺牲的觉悟。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强调“谎言王国”,这个王国所针对的不是只有犹太人,也并不是仅在奥斯维辛;谎言魔咒,在党卫军军人身上同样奏效。汉娜·阿伦特曾公开对“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的提出者阿道夫·艾希曼表示过同情,她更指出差不多每个纳粹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正直善良的公民,而军人服从上级指令,乃是天职;绝大部分战死疆场的德国军人,至死都认为自己在为国家效忠。商务印书馆旧印海因茨·赫内的《党卫队——佩髑髅标志集团》一书中写道,不止一位奥斯维辛幸存者在被解救后作证,说骷髅师的人大部分都能明辨善恶,也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阻碍”过对犹太人的无情屠戮。只有不超过百分之十的骷髅师成员,以及盖世太保中的狂热分子,是以病态虐待和屠杀为乐的。在译毕本书之后,不得不承认,就连这少数极恶分子,也并非完全受纳粹主义教义所驱使,而是由时势张扬了内心原初的恶意,借着党卫军之名,进行不必受谴责的犯罪行为罢了。

连戈林、希姆莱等人,最后也被证实是机会主义者。纯粹的纳粹主义,毫不计较私利的反犹主义,或许仅存在于希特勒、戈培尔等少数人的脑海中——当然,就连这点最终也是存疑的,毕竟历史无法重演,每个人都无法洞悉其他任何一个人某一时某一刻的真正想法。无论如何,甚至包括书中的麦斯纳和埃米尔,都是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必须强调,本书绝非试图为纳粹行为和党卫军暴行进行辩解,其本质仍是对既成事实的谴责与批判。多诺霍先生将几种典型的观点与心理状态,浓缩在少数几个人物身上,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立场不同的小人物,身处历史洪流当中,身不由己的无奈感。至于国际象棋,与其说是全文线索,倒不如认为是类似解脱和超越的符号:它本身保有逻辑思考的纯粹性。埃米尔利用生命之树所做的占卜,又为象棋对阵增添了救赎观与神秘主义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文末几乎转变为“在路上”式的回归与释放之旅。最后三节,或许得益于作者长期应对心理疾病与战争创伤的实践经验,从行为到内心,场景时空的不断变换,几乎是一气呵成,读来畅快淋漓;之前章节如结网般的双线交缠叙述,在收尾时全部散开,又瞬间聚拢。以对弈始,由对弈终,不可谓不精妙了。

同类推荐
  • 荆楚春秋

    荆楚春秋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自熊绎初封,到秦皇一统,楚国演绎了八百余年的辉煌。本书以文学语言,艺术性地再现了春秋时代自熊绎分封荆山,筚路蓝缕的开发创业,到楚庄王中原问鼎,成为春秋时代的天下强国,三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书中以大手笔、大气势、大家之风,描绘出楚人从方园只有五十里的荆山深处,最终横跨江、汉,东抵大海,饮马黄河,实现了楚人的强国之梦、民族之梦。有卞和献玉的坚韧执着,有熊通称王的壮志雄心,有桃花夫人的千种风情,有庄王一鸣的石破天惊。从荆山楚水的奇丽风光、美丽动人的风物传说;到波澜壮阔的诸侯之战,真挚细腻的人生之爱和曲折感人的人间悲欢。无不感人致深,令人泣下。
  • 枭魔(大法王寺之聪明小空空)

    枭魔(大法王寺之聪明小空空)

    空空给就大娘治脚上的疮,可是总是治不好,便来到就大娘家一探究竟,谁知就大娘居然住在猪圈边,里面又潮又湿。全家笼罩在凶悍的儿媳妇淫威下,不孝的儿子“就够够”也毫不怜惜母亲。原来一切均由就大娘被仇家追杀造成的误会引起的。空空最终帮助就大娘智退仇家,化解了误会。《枭魔》枭魔出没,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面对枭魔无法确定的身份,行踪诡异的棺材,空空等人也陷入了困境。为揭开谜团,空空设计抓住枭魔,经过剥丝抽茧,引出了一段爱恨交织的往事。
  • 我在最温暖的地方等你

    我在最温暖的地方等你

    《我在最温暖的地方等你》收录了24个暖心故事,6封长信,6首短诗;刘墨闻风格式的温暖和贴心。让人相信爱情,相信生活中每一对爱人在一起的相互包容、理解和守望。“烧纸”和“纸人”的恋情,”梅姐“和”秋生“的相濡以沫、”方华“和“沙芳华”的小恩小怨。每一对恋人的故事,总是让我们掉完眼泪又笑起来。这也是刘墨闻的故事最独特的魅力。他们不是令人羡慕的王子与公主,不是跌宕起伏如韩剧的情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经历中,都会感受得到的,在爱情里的误会、磨合、忍让、感恩和宽恕。每一个读者,都会在这本书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 恋上高跟鞋女郎

    恋上高跟鞋女郎

    爱情,就是一朵开到靡荼的花。而我们生活的真谛,就是不断跋涉,依旧无畏寻找这朵花的执著过程。迪希是个有远大抱负的英俊青年,在一场不慎卷入的并购阴谋中意外认识了美貌少女伊黛。两个年轻人,在爱情和职场这个交叠的大漩涡中几经挣扎、几经周折,在揭开每个人身上秘密的同时,也不可遏止地发现彼此就是心中的唯一。
  • 红船

    红船

    《红船》它讲述了是饶州城里的朝奉三先生在吴城阴差阳错的得到一笔不义之财,一夜暴富,娶了四美楼第一名妓翠花,后来红红火火的经商,并生育了三个儿女,但好景不长,当年的仇家金钩大王找上门来,抢走了他小儿子,让其认贼做父,并将他抚养成一个充满野性的暴戾之人,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致使他杀其父母,害死其兄长,蹂躏其姐,并致使其怀孕,但其姐在生下孩子的当天,也跳楼身亡,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皆因那装满金银财宝的十二只皮箱。
热门推荐
  • 十一面神咒心经

    十一面神咒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裳

    月裳

    前生为仇恨而活,重生到异世,本以为今生能够平平淡淡,却没有想到,与她的相遇,让我的人生再起波澜。我以为,我会以师姐的身份伴她一生,我以为,看到她与别人相知相守,我会默默祝福,我以为,我可以不爱她。1,白发魔女百合文2,原著背景,内容架空。3,蜗牛更速。4,不喜请绕。
  • 守护者的羁绊

    守护者的羁绊

    中古世期,天地浑浊,乌云密布。魔王撒旦统治着整个普罗德大陆和将近一半的亚兰图王国,魔王手下的恶魔对人类下了一个恶毒的诅咒,而五位勇敢的元素守护使肩负起了拯救这个黑暗世界的任务。
  • 术炼全修

    术炼全修

    女:“我累了,我现在只想过一个安宁的生活,你,给得了我嘛?我想要的生活?”男:“什么……”女:“算了,连自己所爱的人想要的生活都给不了,我们没必要在一起了,我已经和他约好了,明天我们就会离开,远走高飞,你别再来找我了。”男:“你爱他吗?”女:“不爱,但是他能给我一个你给不了的生活。”男:“就因为这个?”女:“仅此而已。”……男:你若想要过一个安宁的生活,我便给你一个天下……!
  • 妖神莫邪

    妖神莫邪

    危机丛生的草原,却有这么柔弱的小兽突然闯进小雨的生活,这是他的际遇还是一切灾难的开始?弱小的姬氏一族竟有那般辉煌的曾经。经此一役,是将颠覆灭还是重新崛起?这样沉重的任务自己如何担得起?就算你失败了也还有我,人类短暂的生命做不到的事,我帮你耗死他们!执念是生存的动力,它的动力是那段日子里曾经拥有过的温暖,为了那份温暖,它可以不惜一切。
  • 末日之猎手

    末日之猎手

    王旭末世是一个小小的猎手,在经历了末日三年的挣扎被自己给作死了。重生在末日前,看一个猎手的末日生存
  • 婚后三十六个月

    婚后三十六个月

    这是金灿灿,江一朵,杜娟儿三个八零后女孩步入了婚姻的第三十六个月,这过去的三年里,她们从一个不谙世事、懵懂的小女孩演变成妻子、儿媳妇、妈妈,在这过程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尝试,不断的适应,虽然每一个新身份都让她们不知所措,但她们始终相信爱情,她们在婚姻中共同成长,不管是和丈夫的相处,还是娇魔化的婆媳关系,还是养不起的孩子,她们都坚信,心中存有爱,就一定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 沈从文小说

    沈从文小说

    本书收录有沈从文的《福生》、《萧萧》、《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三三》、《贵生》、《血》等14篇短篇小说。
  • 光之御医

    光之御医

    在这里,斗气等于剑术,魔法属于魔法,医师大于魔药师,武者就是武者。每个都有独自的门道,从不相通,可他却扭转了常窥,改变了世界。
  • 无敌战尊

    无敌战尊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是一个暴力统治的世界而他发誓要成为这世界最强横的存在要以自己的意志俯视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