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玲
金秋十月的一天,当跟着旅游团,一路晃悠悠地进入巫山的境地时,我的心里充满着诗意的期待。一直很喜欢从名字上想象一个地方,这样的功课,让我乐此不疲。“巫”,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社会职务,它是人神之间的沟通者。很小的时候,就从书中知道“巫山”这个词了,唐代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就是巫山那万古不衰的神韵。
导游说去巫山一定得去观赏红叶,那口气仿佛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思。最近几天是红叶最红的时候,是最佳的赏叶时间。一路上已从文字与图片宣传中领略到层林尽染的红叶美景,文字的诱惑更让我对巫山红叶产生了许多现实之外的审美想象。
一座城市,但凡与江河为邻,必将清秀性灵。巫山的两岸高山与夹道江流,是端庄秀美的,有大家风范,毫不拖泥带水。我是生活在内陆平原的人,方圆几百里也不曾有一座山,如此秀美峻峭的山与奔腾汹涌的江流,一下扑到我们眼前,简直接受不了。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远远地看着,如一柱巨石立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清雅出尘的少女。走到了神女峰最高处上,我被红叶的壮观场面震住了。一泻千里、密不透风的红,在气势上如山如河,波澜壮阔,油画般的凝重与辉煌。适宜的温度,给了这些红叶最好的滋养,每一棵树都雍容华美,多半的红叶已红透,饱满丰盈的红,颜色是梵高的,远看似大把大把的狂野与肆无忌惮的坦诚,细品味却有写意般的恬静寂淡。一丛一丛的火红,压满树枝,热热闹闹的,有风吹拂,如小小的火苗跳动,一种异样的美——原来春天看花,秋天赏叶,确是一番境界。我想,还有什么颜色的美,比得过巫山上的红叶呢?手掌形、五星形、羽毛形、爱心形、椭圆形、鸭掌形、针形,各种各样的形状,火红、血红、酒红、铁红、紫红、玫瑰红,一路走下去,无休无止,璀璨,和煦,温暖。
黄栌、乌桕、漆树都是红叶主要的树种,它们才是这座山的主人。面对这么多的游人,它们依然沉默、安静,不着一语,这正是我们人要向它们学习的。在秋日暖阳下,叶面分外开阔明朗,透过阳光看每一片枫叶的纹路,清晰、透明,它们才是秋天的代言人,构成整个秋天的浩瀚,天地贯通物我两忘的丰盈大气之美。
在山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偶然地听到有人在唱山歌,听不懂,但旋律却是美的,与五脏六腑应和着,一种饱经沧桑的欢愉,原生态的,是农家的纯朴之美。听导游说,这是当地很有特色的巫山五句子山歌,民歌宝藏的瑰宝。在空旷的大山里,听着这样的歌,好似大热天遇着了一泓泉水,让人感怀,几乎落泪。
山青叶红,碧水迢遥。巫山的红叶,用的是繁笔,浓墨重彩地泼在大地的宣纸上,给人以错觉,感观上胜过了春夏的繁华,烦闹之余给人一种清丽之感,是静美,也许是应了苏东坡的那句话,媚到极致是清澈吧。面对这样的场景,像是一个既没有见过市面更没有视野的人,有点把持不住,不知道手与脚应该怎么放才好。这大自然端庄静默的美丽,更让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精陋与愚笨。慢慢地走着,在过分洁净的空气里,渐渐地适应下来,心胸仿佛被抬了起来,轻盈,如云中漫步。厚重博雅的大自然永远是德高望重的心理医生,在它面前,旅途的劳累、俗世的烦琐,真的是不值一提的事了,终于明白比大海更广阔的胸怀是什么样的境界了。
一直是个很悲观的人,每到秋天,总觉得心气要弱一些,无缘故地会不快乐。因为这满山的红叶,我一下子对秋天有了新的认识,秋天不再是宋词里的悲凉,不再是个伤离别的季节,而是踏实、饱满、泥土气质般的健康,质朴,温暖。在我看来,深秋的气质,其实就是红叶的气质,是红红火火的,此时此刻,我的情绪略略高涨些,内心饱满平和。在山里走久了,自己仿佛也成了一片红叶,纯净的,不染尘埃,而又是自由的。
看过太多世间的风霜雨雪,花开花落,忽然觉得真正的美,应该在秋天,平和的,有力量的,并非凄寒酸楚的。这多么像人生,年轻时历经的苦是生命的底子,中年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有了质感,年岁的滋养、心境的丰润,懂得感恩与幸福,而不是二八年华,少年不识愁滋味般。
秋日长天,红叶多情,山歌清扬,是盛世的祥和之气。一阵风起,有红叶离开树枝在空中旋转而又落下,这样的落叶,不再让人伤感,更让我明白,终有一日,这些落叶会化作春泥,但最美丽的风景已收藏于心底。我从地上拾起几片形色比较完好的树叶,夹在随身带的书里,带回去,送给自己的朋友。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与植物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因为巫山的红叶,我不再恐惧岁月的流逝,而是学会珍惜当下的美好,珍惜岁月流逝后沉淀下来的,这才是生命的收获,生命的意义。
(该文获“巫山红叶”散文、诗歌大奖赛散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