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最好说的是话,而最难做的是事。
在讨伐吴大爷的诏书中,康熙把吴大爷以前的功绩一笔勾销,吴大爷顿时便成了不忠不孝,背叛朝廷,出尔反尔的卑鄙小人,而且还说,天必讨之,圣兵一到,其必将顷刻瓦解。
其实,就当时的康熙与吴大爷的实力来看,康熙的实力占不了上风。
六十二岁的吴大爷久经沙场,属于战场达人;二十岁的康熙从未上阵,对于打仗来说,纯属菜鸟级别。吴大爷的十数万兵丁都风里来雨里去,都是在战场上捡回命的好手;而康熙的十万多兵丁,多半都是业余选手,很久没有参赛。至于粮饷兵饷,六十二岁的吴大爷有很充足的准备;二十多岁的康熙以前天真地以为吴大爷会乖乖听话,整日打酱油,手忙脚乱。
所有的硬实力,都足以能够表明,吴大爷必胜无疑。
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古往今来,所谓成功者,一半是因为人力,一半是因为天命。那种刻苦学习必然成功的例子,只是用来鼓励人们奋斗的宽心话。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二十岁的康熙以他的远见卓识,做出了如下部署:
首先是召回梁清标与陈一柄,让他们不再去惹耿精忠与尚可喜,另二藩不撤。所有史书上都讲,康熙真够英明的,孤立敌人。当然,康熙此举,也承认了当初的决策实在太笨。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这个世界上,很多错误,一旦犯下,就永远无法更改。
其次是把吴大爷的儿子吴应熊监控起来。于是,史书上又说,康熙很英明,防止吴应熊向云南透露消息。然而,这实在冤枉了吴应熊,自始至终,吴应熊都是一个没有眼界的好人。
再次是制订了周详的战略计划。
命令四川、两广、湖南、江西等等八旗绿营,奋起讨逆,把吴大爷扼杀在云贵山坳里。
这是第一道防线,万一失败,启用第二道防线。以湖广荆州为中心,西北到陕甘,东南到吴越,务必把吴三桂挡在长江,或者黄河以南,作战中心是荆州,由代善后代勒尔锦守卫。
几乎每个人都能预感到,第一道防线防卫起来并不容易。
广西的孙延龄,他是孔有德留下的唯一女儿孔四贞她老公。吴大爷起事后,康熙任命孙延龄为抚蛮将军,让他统领孔有德的旧部,寄希望于他与吴大爷抗争,但终究会让康熙失望。
广东的尚大爷人品还不错,可惜他已七老八十,人老了,事也管得少。然而,老子枭雄儿混蛋,尚大爷大儿子尚之信,骄奢淫逸,为人狠毒,整天灌得酩酊大醉,经常无故发酒疯。
尚大爷也骂儿子,但儿子不听话;打儿子,他老人家又似乎舍不得。如此一日挨一日,终归有一天,尚大爷会给这儿子给气死。但大家记住,尚大爷他老人家确实是好人,没造反。
所有历史教科书都说,整场运动叫三藩叛乱,这词其实很找抽,尚大爷他到死也没反。
至于说四川,那就更不靠谱,那地儿都人家吴大爷亲自拿下的。四川巡抚罗森,四川提督郑蛟麟,对于吴大爷来说两肋插刀,都是自家人,指望他们把吴大爷挡在四川外头,做梦。
康熙也明白,第一道防线纯粹是摆设,关键是第二道防线,以荆州为中心,西北到陕甘,东南到吴越,这一条线路,是二十岁的康熙真正想经营的,而他经营这一线,有个天大秘密。
这个秘密,有待于我们以后在叙述之中慢慢解开。
普通人都能看得出来康熙只是在比划阵势,一开打,立马就会散架,吴大爷也不瞎眼。
吴大爷从云南出兵,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贵州。贵州提督李本琛,早投靠了吴大爷,但是,有一个人,他没有投靠,一直都没有投靠,直到那一天,他慷慨而从容地死去,死得悲壮。
这位是我们的老熟人,一个让吴大爷曾经惧怕过的人。
甘文焜,时任云贵总督,驻守贵阳。
他很厉害,前面讲过;但是,他命并不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在那次少数民族反叛事件之后,吴大爷就记住了他,吴大爷想拉拢他,他死都不干,所以,吴大爷只能除了他。
除掉一个厉害的人,谈何容易?
吴大爷一直都没有机会下手,然而,老天爷却天赐良机。康熙十年(1671),甘文焜的母亲死了,按照规矩,甘文焜必须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然而,康熙皇帝下令,在任守制。
在任守制,官场术语叫做夺情。按照中国礼仪规范,母亲死亡,儿子必须穿极破的衣服,吃极差的伙食,住极差的房屋,然后拿着哭丧棒,乖乖在家待二十七个月,以示悲痛欲绝。
不光大臣如此,皇帝也得如此,数十年之后,道光帝因为他老婆和老妈死后要守丧,居然因为吃不了苦一命呜呼。
但是,对于特别重要的人,皇帝是不会允许其停薪留职、回家守孝的,这样皇帝就要夺情,忠孝之义,忠臣显然在前面,皇帝说国家离不开您老人家,就麻烦您老继续工作吧!
在任守制虽然不必回家苦熬二十七个月,但是母亲下葬之时,还是必须回去安葬母亲。
恰恰因为甘大人回家安葬母亲,给了吴大爷一个天大的机会,吴大爷用他的金钱美女与官位,搞掂了甘文焜周围几乎所有厉害的主儿,然后甘文焜回来,吴三桂再也不需惧怕他。
足球不是一个人就能踢滴,同样,政治也不是一个人就能搞滴。
在吴大爷造反以后,贵州提督李本琛给甘文焜来了一封信,对甘文焜说,大势已去,吴大爷爱才如命,您老人家反水吧!甘大人没有骂李本琛,温和地回信,请求李大人守臣节。
对于甘总督的话,李本琛当然是不能信的,说几句漂亮话对于李本琛来说没有用,他只是一个当兵的,活着也只是为了混碗好饭吃,让他具备甘大人的那种觉悟,只能等到下辈子。
当李本琛带着军队打回贵阳的时候,甘文焜失望了,但是,他并没有绝望。
据甘大人后来的表现来看,甘大人应该是一个充满着理想的人。而他心中的那个理想,就是为皇帝而尽忠心,为人民而谋幸福,为了这个理想,再苦再累,他也要活下去。
人生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人生绝对不能没有理想。
理想是能在你最痛苦的时候,仍然使你保持微笑的一种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勾践能天天啃着苦胆,执著地活下去;有了这种东西,司马迁能甘受腐刑的折磨,而完成他的巨著。
为了一个伟大理想而执著前行的人,我谓之英雄。
甘大人知道贵州是守不住了,于是他令他老婆带着六个小老婆全部自杀,注意,前面我提到过甘大人也许并不是嚼青菜萝卜的清水官,不然,清朝当官工资低,他养不起这么多人。
甘大人自己呢?他想到了死,但是,他要活下去。
死很简单,只要一时的勇气;活着很难,活着需要一辈子的勇气。甘大人带着他的四儿子甘国成奔向了镇远,他的目的是打通贵州到湖广的道路,让湖广总督把吴大爷挡在贵州。
甘大人到了镇远城下,喊开门,镇守镇远的江义没有开门。
并不是江义兄耳朵聋掉,而是江义兄早就反了水(守将江义已受伪命)。对于甘总督开门的请求,江义兄没有答应,但是,他也没有立即就把甘总督一行拿下。
甘总督没有能够进城,便带着四儿子甘国成渡过河,来到吉祥寺。甘总督与儿子还没坐热,一队兵丁就将他爷俩团团围住,这队兵丁领头者正是江义,江义兄猥亵地望着甘文焜。
有理由相信,江义兄实在太阴,在镇远城下的时候,江义兄完全可以拿下甘文焜,但是,他却偏偏让甘文焜渡了河,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破庙,然后使闷棍干掉他,造个无头冤案。
然而,江义兄使闷棍捶死人的希望马上就要落空,因为他要捶的人名叫甘文焜。
对于甘文焜来说,让别人捶死不是他的性格,一个英雄,怎么能以这种方式了却一生?
甘总督望着北京方向,恭敬地跪下,叩头三次。然后缓缓地拔出佩刀,他想用自己的刀,自己的手,完结自己的性命。英雄死得很慷慨,能够完结英雄性命的,只有英雄与苍天。
当甘总督闭上眼睛的时候,一个颤颤的声音打断了他自杀的进程:爹,让孩儿先死!
甘文焜的四儿子甘国成跑上去夺下他爹的刀,立即自刎,自刎后把刀重新递给了甘文焜,甘国成的尸体方才倒下(尸乃踣),鲜红的血,溅射在甘文焜的身上,甘文焜一阵叹息。
“是儿勇于我也!”一声赞叹后,甘文焜自杀。
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是谆谆教诲,教育也不是呵斥鞭挞,教育是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动,为子女塑造一个良好效法的典型。子女不孝,不要怨天尤人,要怨只能怨自己。
甘文焜是英雄,在我的定义中,甘国成,同样是英雄。
看过了太多的史书,看过了对于岳飞,对于文天祥的评价,都说两个字愚忠,说他们觉悟太低。其实并不是这样,真正觉悟高的人,是明知没结果,还无怨无悔地这样去做的人。
这种无怨无悔,就是我为之倾倒,为之赞叹的执著精神。
慷慨死去的仅仅是几个甘文焜,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卑劣地活着。
吴大爷夺取了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对于吴大爷来说,似乎要更好平定,吴大爷有这个信心。当吴大爷最能打的大将马宝主动请缨,说要带兵灭了这几个省时,吴大爷摇摇头。
“一纸书信足矣!”吴大爷笑着说。
果不其然,吴大爷的所有预测,都是准确的,在接到吴大爷使者的书信后,最先反水的,就是那个康熙十分信任的人,抚蛮将军孙延龄;接着就是耿精忠;接着就是尚之信。
关于孙延龄,史籍上有太多太多的记载,但是,结论往往只有一个:康熙骂他,他不听;康熙揍他,他能死扛。总而言之,一个打不扁锤不烂骂不绝地响当当的大奸大恶之人。
是这样的吗?基本上是这样的,但是又不完全是这样,所有一切其实都很复杂。
孙延龄,汉军正黄旗人。其父为孙龙,按照一般史料的说法,他爹只是孔有德手下的一个低级兵士(末弁),然而,孔有德却在死之前,把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孔四贞,许配给了他。
老实说,史料的如此记录很找抽,使我不禁要怀疑清朝史官的水平。这犹如一个大将军把女儿许配给一个看门老头儿的儿子,而且是在讲究门当户对的清朝,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李定国打到贵州,孔有德与其老婆与小妾在家举火自焚。留下了唯一的骨血,就是孔四贞,孝庄皇后看她很可怜,就把孔四贞收到皇宫中去抚养,一直到她成人,真可谓皇恩浩荡。
后来,清朝按照孔有德的遗愿,把孔四贞送回了广西,与孙延龄完婚。孔四贞是按照郡主礼仪完婚的,因此她保持了一项维持两百多年的记录,成为了清朝史上唯一的汉族公主。
孔四贞嫁给了孙延龄,孙延龄娶了孔四贞。一切对于孙延龄来说,看起来都很美,娶的是公主,不久之后,孙延龄又接过了孔四贞她爹的家当,干起了广西将军,驻扎于桂林。
既然如此,所有的史籍都认为,孙延龄过得不错,应该知足。
然而,事实上孙延龄却并不满足。他私自任用广西的武官,而且贪污,还鞭笞下属,看来他很贪,而且不会搞好团结,以至他下属都统王永年,副都统孟一茂都到康熙那去告状。
康熙接到告状,就派人去查,查证结果,基本属实。
但是,康熙皇帝很大度,仅把孙延龄骂了一顿,然后说他年纪尚小,少年得势,为人轻狂在所难免,至于实体性的惩罚也就不用了。但是,孙延龄不知感恩,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这就是清朝史官给我们留下的记录,由此记录可以得到上述谈过的结论。
大家在读到这个记录的时候,一定会认为清朝史官的评价很公允。其实,在最公允的评价体系,往往得出不公允的评价结果,至少在我看来,孙延龄应是一个很可怜又很可悲的人。
孙延龄的父亲孙龙,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功绩,当然也不大可能是历史书上记录的看门小老头儿,总而言之,孙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扔人堆里便没人再认识的低级军官。
但是,上天给孙龙的儿子赐予了一个天大的金元宝,让他娶了将军的女儿。
在常人眼里,这是一种幸福;在当事人心中,这是一种痛苦。在娶了将军的女儿以后,所有努力得来的成功,都会变成理所当然;所有奋争后别人羡慕的目光,都将会不复存在。
因为在大家看来,你是将军的女婿,你的荣耀,你的功绩,都只因为你是将军的女婿。
命运给他带来了不快,让他年纪轻轻,便接替功勋卓著的线国安当上了广西将军,也许这个职位让人感到欢欣雀跃,然而,孙延龄得到的只能是鄙夷与嘲弄的眼神。
一个没有战功的将军,一个小兵都能看扁你;会让他底下叔叔辈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不舒服,不舒服之后就是不服,不服之后就是告黑状,告黑状之后,就是得到皇帝严厉的批评。
也许孙延龄什么都得到了,但是,他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尊严。
在我看来,人受到痛苦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落在皮肉上的;有的是落在精神上的;有的是落在道德感受上的;但是最强烈的、最持久、最难忍受的,莫过于失去为人的尊严。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人捐出财物、捐出生命,但是从未看到,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荣誉与尊严捐出去。尊严是可贵的,但是,当尊严从脸上滑落的时候,留下的只是钻心的痛。
孙延龄,就是一个失却尊严的人!
孙延龄没有主见,没有谋略,也没有才能,然而坐居高位,安享富贵,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美好与幸福,而是一种嘲弄,一种痛苦,所有的一切,犹如一场梦魇,他要抗争。
唯一的抗争,就是做出一件不依靠将军女婿的身份而得来的伟大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