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0200000010

第10章 辞职报告惹的祸(3)

这个表面上没有关联的事儿,背后影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阴谋的主使者,就是贼喊捉贼的吴三桂同志,他先是谎报清军,说康东兄攻打云南,然后又唆使苗族兄弟凯里叛乱。

吴三桂盘算着,甘大人一介书生,如何能对付彪悍野蛮的苗族同胞。然而,吴三桂错了,甘大人绝不是个软柿子,他是在战场上长大的,对付个土匪头子,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甘大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凯里,这个结果让吴三桂发懵,他终于使出了最后一招,给甘大人去了封信,说康东已逃,就不烦您老大驾,您老要来就露馅了。

对于吴三桂的把戏,甘大人这个猴儿精的人当然清楚,但是,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带着自己的兄弟,回到自己的驻地贵阳,依旧安安心心地办公,直到那一天的来临。

经过这件事后,吴三桂记住了他身边,有个叫甘文焜的猛人。

尽管有甘文焜这个猛人在,自信的吴三桂还是认为,康熙不敢动他。

他没有相信刘玄初的话,写吧,就给康熙写封辞职信,刘玄初只有照办。吴三桂的辞职书寄送出去以后,刘玄初整日在家提心吊胆,而吴三桂仍然像无事人一样,笑他迂腐。

在得知吴三桂写了辞职书以后,耿精忠也写了一封,因为两个王都写了辞职信,你不写,是不是想造反啊,你若造反,就要被揍扁。家当最厚实的吴三桂都写了,你敢不写?

一下收到三封辞职信,康熙差点笑岔气,他以为,很多人都没有办好的事,自己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完全解决了。所有铲除鳌拜后的自信都告诉他,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康熙心中有了最后的打算,一起都辞职吧,把三藩撤了,自己就成就了一番伟业,清朝的列位皇帝都会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春秋史笔也会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他决定撤藩。

不仅要撤藩,而且要三个藩王一起撤掉,一个不留,免得养痈成患。

所以,在康熙收到两个王爷的辞职报告时,立即把这两份辞职报告下群臣讨论。讨论后的结果依然是两派:以米思翰、明珠、莫洛为首的主撤派;以索额图、图海为首的主和派。

主张撤的人,基本上就是户部那些官,因为吴三桂要的银子实在太多,每年要银子九百万两,而户部年总收入只有八百五十万两,全部给这位爷,还差着五十万两,不撤藩,户部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至于主和派,基本上是因为吴三桂与耿精忠,认为此二人写奏疏辞职,完全是应个景,你若真撤了他,他一定跟你急,一急就会跟你干仗,干仗你还不一定干得过他。

意见汇总到康熙案前,康熙说了句流传千古的话:今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康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他在不久的将来,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冲动的惩罚。

很多史书,很多人,都不断鼓吹米思翰与明珠的果敢,而鄙薄索额图与图海的懦弱。

事实上是这样吗?至少在我看来,不是。

有理何在声高?米思翰兄,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户部大人总不能说没米下锅吧),把国家推到了战火的边缘;而明珠,是个实足的老油条,溜须拍马对他来说,屡试不爽。

康熙,二十来岁的年纪,血气方刚,根本就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永远记住,英雄不能用冲动来评判,英雄也不能用结果来评判,康熙这回,的确错了。

在这个撤藩的问题上,康熙策略上的失误,给大清国,给天下的黎民百姓,带来了八年的战火,然而,康熙至死,却也把这场战争当成了他彪炳千古的功业,清朝史官也是。

有人说,人生很复杂,其实,人生也很简单,人生无非是种选择。

有人说,经济学没用,其实经济学很有用,经济学教给一种选择:选择最经济的一种!

在面临两种选择的时候,必须抛弃一种,而使得总体利益最大化,经济学上叫做卡尔·希克斯效率。人生的选择也是这样的,必须做出一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是康熙没有做。

二十岁的康熙忘记了他爷爷对吴三桂他们所做的承诺,“子孙世袭罔替”,与“山河同永”。在康熙的政治策略当中,这都是鬼话,他相信一个判断:在利益面前,失信是常有的。

康熙以为他四十来岁的爷爷,比他这个二十岁的孩子更蠢。他以为他爷爷做出的如此承诺是脑袋突然发晕,他更以为,自己的刚毅果断,会在历史上留下永远值得称颂的话题。

康熙也忘记了宋朝的那个宋太祖,忘记了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康熙时常自我评价,我五岁便能识字,尤喜欢读历史,然而,他记的却是宋太祖的烛影斧声,忘记了杯酒释兵权。

历史留给人类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历史的教训。

康熙皇帝更忘记了《孙子兵法》上的记录:各个击破!他始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实力,只要恩威并济,圣旨一到: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就会立地成佛,乖乖回家养老。

他不知道,吴三桂、耿精忠二位,是连佛祖都敢剁的人。

康熙同样忘记了,耐心,是成就大事人的必备品德。他听说过,勾践为了成功,苦熬了十几年,但是,轮到他自己,他却几年都不能熬。熬到六十岁的吴三桂死去,没有几年。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康熙太年轻,太早地剁了鳌拜,以至于他有理由相信:时无英雄!

这一次,他会第一次领略到,世道很难,并不如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在把所有一切都忘记以后,康熙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全撤了吧,一次性解决!

作出这样决策后,康熙以手诏的形式给吴三桂回信:王爷功劳卓著,为国操劳日久,六十余岁高龄仍操劳于边陲,朕实在于心不忍,览王奏疏,遵照王请,准予退休养老。

当吴三桂看到这封奏疏的时候,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为清朝卖命二十余载,最后清朝是这样的刻薄寡恩,他更没有想到,这个二十岁的皇上,居然是这样的心胸狭隘。

在这个六十二岁的老人心中,有的是痛苦,是无奈,但更多的,是懊悔与愤懑。他没有说话,把奏疏给他的幕僚,幕僚们一看这奏疏,一个可怕的念头,便在他们之中传开。

诸位将士一口咬定:这小皇帝太不够意思,要么裂地讲和,要么抡起拳头,揍他!

这样的议论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吴三桂毕竟是个聪明人,他想了很多,他想到了自己投降过李自成,投降过多尔衮,现在,又要造反,他实在不想这样反复,留恶名于青史。

但是,不造反又能怎么办呢?

乖乖地带着自己这十多万弟兄回到辽东,甭说弟兄们不愿意,他自己也不愿意。哪怕就是到了辽东,也是处于别人脸色之下,康熙刻薄寡恩,到时候随便找茬剁了他,易如反掌。

名声是死后的事,历史是人写就的,成王败寇,是历史上的必然规律。但是,利益是现实的事,如果这时候还不下定决心,等待他的两个可怕的字,他已经知道——死亡!

他记得赵匡胤的那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六十二岁的吴三桂也下了决心:反他娘地!不就是名声问题吗,到时候找几个人,把历史涂改一下;不就是多反复几回的问题吗,反正已经反复过几回了,再反复也无所谓。

做人要狠,只有当你坏到无可救药的时候,胜利才会向你招手,吴三桂始终这样认为。

历史是这个逻辑吗?是这个逻辑,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其实,就吴三桂个人来说,此时反叛,是相当英明的。

造反,他还有一丝生存的机会,如果不反,撤到辽东,吴三桂一丝生存的机会都没有。康熙死后谥号虽然是圣祖,但是,他并不完全行的是仁恕之道,这一点,你马上就会明白。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康熙,他有时也会这样想。

吴三桂准备反的同时,他唯一牵挂的,就是他的大儿子吴应熊。如果自己造反,康熙会不会剁了自己的儿子?他派人去京城,想把自己的儿子接回来,然后就坚定不移地反。

然而,吴应熊却是个不开窍的人,他天真地认为:终守臣节,便可保全禄位。

来接他回云南的人只得叹气,叹气也没有办法,最后缠了很久,才把吴应熊的一个小老婆生的孩子吴世霖带回了云南。要是吴应熊知道几年后他会等到那一天,此时他一定会走。

皇恩浩荡,那是因为你对皇上他家有用。皇帝可以把自家的妹子嫁给你,可以给你高官厚禄,可以把你当自家亲戚一样哄着。如果你已经一钱不值,那么对不起,请你滚蛋。

甭管你是皇上他姑父还是姨父,反正皇帝永远只认识两个字——利益!

儿子没有劝回来,吴三桂倒不十分担心,并不是吴三桂料定康熙是个老实人,而实际上,是吴三桂认为康熙没有剁他儿子的种,如果剁了自己的儿子,康熙只有拼命到底了。

这个世界,自信是要的,但是,过于自信,是要不得的。

康熙在给三位王爷回信后,心里很着急,只要这三位主儿一日不挪窝,他就不敢放心。

着急是没有用的,必须付诸行动。于是,康熙派出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理去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去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柄去福建,此行目的——撤藩!

北京到云南,几千里路,坐火车也得好几天。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理于八月份从北京出发,紧赶慢赶,于九月初七到达云南,驻在云南郊区的归化寺。

寺庙向来就是安静的场所,不然咋个拜佛。然而,自从折尔肯大人与傅达理大人住进归化寺以后,这归化寺就再也不能拜佛了,门外吵吵嚷嚷,唧唧喳喳,马上变成了菜市场。

以前门可罗雀的寺院门口,现在变成了门庭若市。

突然来这么多人,并不进香,也不拜佛,只为一个事,请愿。来的诸位兄弟异口同声:平西王爷吴三桂同志的确是个好人,待民如子,如此好人,怎么能让他离开云南呢?

没有见过世面的翰林院学士傅达理马上吓傻,如此多的人,要是真冲进来,一人一口唾沫,就足以把自己淹死,然而,礼部右侍郎折尔肯沉默着,对着众人他投上了凶恶的目光。

“吴王自请移家,你们谁敢保留!”一个坚定的声响,使得嘈杂变成了安静。

吴三桂他自己上书想走,你们谁敢阻拦?哪怕你们剁了我,吴三桂也非挪窝不可。

众人沉默了,想不到皇上派来这么个打死打残都不怕的人,还能说什么呢?

小时候,我的妈妈教育我,遇到坏人,千万别跟他斗,要跑;同样,我看过日本的妈妈教育孩子,遇到坏人,一定要跟他斗到底,死了也光荣,至少留住了尊严。

这个世界,对付恐吓的方法只有一个:斗争!你的胆怯救不了你,只能令敌人更加嚣张。遇到折尔肯这样抬着棺材来的人,沉默的是众人,而不得不开口的却是吴三桂。

只要智商不低于八十,都能看出,所谓请愿之流,实为吴三桂的总导演。

吴大爷想以这种方式,逼着二位使臣就范,吓傻了大学生傅达理,但是,这个不要命的折尔肯,却死活不买账。所以,吴大爷只得亲自出马,请二位使臣吃饭,云南巡抚陪客。

云南巡抚,请上场吧!

云南巡抚,朱国治,我们的熟人,不多介绍。这是他最后一次上场,请大家记住他。

饭局上的吴三桂很和蔼,不断劝酒,折尔肯大人、傅达理大人,还有巡抚朱大人也只是喝酒,然后吴大爷就跟这三位大臣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基本概况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折尔肯、傅达理,还有朱国治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等待着吴大爷说何日启程,然而,吴大爷始终没有说启程的话。折尔肯问:皇帝派我们来接您回辽东,您准备何日启程?

吴大爷马上打哈哈,一切都在准备着呢,但是收拾行李要些时候,我尽快。

就这样一句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把三位大人全给打发。折尔肯与傅达理回到了归化寺,朱国治也回到了云南巡抚衙门,吴大爷也没有什么异常,对三位大人依旧恭恭敬敬。

虽然吴大爷招待得不错,但是折尔肯与傅达理并不是来旅游的,他有个关系到大清国重大局势的任务,所以,这二位大人时不时,找理由,变着法地去问吴大爷何时启程。

而吴大爷也变着法地给二位大人这样的答复:我尽快吧!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二位大人的心也一天天紧张起来,他们看到,吴大爷似乎没有要搬家的意思,倒想常驻沙家浜,然而,二位大人还是恬着脸去问:王爷,准备好了吧?

吴大爷的回答有了变化:家当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是差车船!

尽管吴大爷还没有谈起何日启程回辽东,但是,这个答复却让二位大人喜出望外。他们马上给皇帝上奏折,请皇帝速速给平西王爷预备搬家车马。康熙看到奏折立即照办。

康熙想的很简单:只要能请动你这尊佛,要什么,朕都可以答应你。

事实上,康熙还是小看了吴三桂的智力水平,吴大爷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只是想在走之前再讹一笔车马费,虽然银子不多,好歹也能凑一点,到时候用这银子当军费。

家当都打包了,车马也准备了,二位大人兴高采烈去见吴大爷:王爷,可以启程了吧?

吴大爷回答:可以了,预计十一月二十四日准时启程。

与这二位大人一来二去的商量,不厌其烦,倒并不是因为吴大爷性格耐磨,而实在是吴大爷不得不多磨一会儿,因为制订造反策略,调动军队,调配粮草,都需要时间。

首先是造反策略问题,孙子说,庙算多者胜,吴大爷打小就读兵书,对于策略的重要性,他心知肚明。他召集他的谋士们开了一个造反策划会,商讨造反要咋个搞法。

与会人数很多,我就不列出他们的名字了,因为他们在未来八年内,都会全部完蛋。

首先商讨怎么造反的问题。

有人认为,将计就计,顺着朝廷意思收拾家当回辽东,走到半路上,再狠狠捅他一刀子,迅速北上,杀入北京,剁了康熙,然后自立为帝。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名人传记丛书)

    拿破仑(名人传记丛书)

    拿破仑出生在战乱的地中海小岛——科西嘉岛上。拿破仑从小在法国读书,他经济困难,倍受歧视,但他顽强不屈,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大学提前毕业,在炮兵团表现卓越。每当法国危难时,他都挺身而出,成为一代名将,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一次次远征,威名传遍世界,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拿破仑无论成败,都是个奇迹。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热门推荐
  • 重生,怪盗直播员

    重生,怪盗直播员

    我是谁,医生?,学生?,明星?,店长?,还是主播?,哼哼我只是一个小偷
  • 抗日之丛林黑豹

    抗日之丛林黑豹

    看看丛林黑豹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抗日,带你领略最棒的抗日战争,最血性的中国人。
  • 鬼手魔探

    鬼手魔探

    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这个世界某个角落,隐藏着许多我未知的事物和邪恶力量,它们从未停止对我生活的干扰。而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和它们的较量!林翼,一个宅男,技术宅。再一次见网友的过程中,发生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从那以后,他就变了一一个专门对付邪恶事物的魔探——鬼手魔探
  • 焚天战录

    焚天战录

    本是一名平凡的外门弟子,却因祸得福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一桩桩扑朔迷离的事件,令人匪夷所思,一层层错综复杂的关系,又让人十分地不解。当江明一步步拨开重重迷雾,自以为了解真相之际,却赫然发现,自己已经身陷进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局中是局,局外仍是局。为我本心,以力焚天。
  • 问仙归处

    问仙归处

    一个深谷中长大的少年,一段尘封的往事,一群肝胆相照的朋友,一场刻骨铭心的情感。修仙问道路,红尘最炼心。不羡长生界,浊酒归山林。
  • 绝世宠爱:夜不成眠

    绝世宠爱:夜不成眠

    缘份既起,何时又散;一念成魔,情丝皆断。(玛丽苏文,不喜勿进。)
  • 启禀王爷之王妃要回家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虹色旋律

    虹色旋律

    怀着对过去的迷惘和前进的决心,少年回到了一切的起点,准备再一次出发。于是,在这个悠然的城市,在这个寻常的夏天,一场错不开的相逢,一曲忘不掉的旋律,人与人之间交错的命运齿轮,缓慢却不可阻挡地开始运转。
  • 寂流年

    寂流年

    自他有记忆以来,师傅一直称他为年儿,但他知道,流年,记忆长河中不会逝去的是那漫天的血色,师父不忍他背负太多,于是封锁他的记忆,隐于江湖,可是命运总是躲不过的。他的师父闻人青说:"年儿不能一直逃避,该面对的,必须坚强。“他说:“区区人间,不过数载,又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