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9500000006

第6章 理论引领与特色区域推进(5)

与南开一样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高卓的教育精神的,是兼善中学。1930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痛感“今天的中国什么都不缺,只缺乏训练有素的人才”,遂在重庆北碚创办兼善中学(以下简称兼善)。取名兼善,盖源于《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一办学精神学校80年来坚守不渝。

这样的学校,特色已极鲜明,还需要特色发展吗?需要。

特色学校建设,是要激发每所学校对自己独特教育精神的痴情追求,并最终确认或涵育而成自己鲜明的学校文化。说到底,这是一种文化的创造、精神的守望。

历史名校,更需文化的自觉、精神的持守。

(一)南开:办中学里的大学

什么是特色?南开校长宋璞有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是经过若干年教育实践自然而然形成的。因此,“没有稳定性就没有特色”,“一任校长说搞文艺特色,下一任校长说要搞科技特色,再下一任又搞一个特色”,结果学校就没有特色。

特色是一种坚守。对于宋璞来说,在社会日益功利、浮躁的今天,怎么把南开精神坚守住,从而不断为国家、社会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学子,就是最大的特色。

老南开是重视体育的。张伯苓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他在南开执行了一个“三点半”政策:下午三点半后,所有学生不许留在教室,必须出去运动、玩,即“三点半,操场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是南开毕业的。当年他差点毕不了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游泳不行。他只好跟校长求情,最后校长‘破例’,允许他用跑步代替游泳,体育合格了,他才毕业。”宋璞现在已不可能再执行“三点半”政策,但他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要体育合格。“每年10月中旬,我们都要开两天的学校运动会,每个学生都要参加,高三也不例外。”

老南开很重视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学校不能像插葱一样,要给学生场地。”现在南开占地360亩,有50多亩是给学生活动的。“我们现在只招了五千名左右的学生,如果像有的学校,有空间就建大房子,我们也能招上两三万人。”但宋璞坚决不这样干。从学校场地看,南开是大学校;但从学生人数看,却是重庆的小学校。没有一定的空间,教育怎么能让学生的心胸宽广?“我们决不能只给学生一张书桌!”宋璞说。

宋璞最重要的坚守,是在课程领域把南开“公能”教育精神发扬光大。何谓“公能”?张伯苓说:“公,韩子说:‘背私为公’。南开学生应该为国家尽责,为大众做事。能,就是要有能力,有本领。没有能力和本领,怎么去尽责,做事?”简单说,南开就是要培养“既要有服务国家、社会的公德,又要有服务国家、社会的能力”的学生。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南开“公能”教育突出体现在课程建设上。

1984年,全国中学课程还是铁板一块的时候,南开率先开出了6门选修课。当时质疑声一片: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会不会影响升学率?“上世纪90年代最艰难,许多人说必修课都没有办法上下去,还上什么选修课!”一开始也的确对升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困难的时候一年升学只有106人”。但为了培养有“公能”精神的学生,他们咬紧牙关坚挺。这一坚挺就是26年。

26年,多少学校以“创新”的名义喜新厌旧,但南开却一任校长接一任校长地把选修课做深入做精细。“现在我们的选修课多达140多门。选修课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第1-2节,同一门课程第1节与第2节内容相同,每学期为一个独立体系。”教科室主任卫晋丽介绍说,“这样,每个学生一年就可以选修4门课,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像“中国传统文化选讲”“儒家伦理”“美国高中生工商管理学”“跆拳道”“管锥游墨海”“航模制作与放飞”等精品课程,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选修课这样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人人都可以做,但我们第一做得比较早,第二坚持得比较好,这就形成了传统、习惯。”宋璞说。

有人说,如果你几十年围着一件事情转,世界最终就会围着你转。良好的教育文化、独特的教育精神,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累积而成。

又如他们的“南开讲坛”。“我们老校长提出过,要把南开办成中学里的大学。”宋璞说,“大学就是要有大师,要让学生可以面对大师,走近大师,倾听大师。”学校之前也有一些讲座,但没有系统化,而且层次较低。2002年,任校长不久的宋璞决定,开设“南开讲坛”:每周四下午,邀请中外名家给学生做一小时的演讲,学生自愿参与。讲坛的内容非常广,“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到国际金融危机,从生物多样性到葡萄酒与西方文化,从中西方建筑艺术到教育问题……”数学专家顾永兴教授来了,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赵进东来了,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来了,人民艺术家阎肃来了,维也纳大学苏泊尔教授来了……“大学校长、院士一到重庆,我就请他们来。”宋璞说,“他们有的宁肯不去大学讲,也要给我们学生讲。”这一坚持就是8年。

8年,“南开讲坛”开坛两三百次。很多内容与高考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作为“贵族”学校,南开有责任把学生熏陶出一点“贵族”的气味来。“我们不能只给学生一点必修课的知识,而必须利用所有手段,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有国际的眼光,让他们全面发展。”宋璞说。

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南开很注重“自修课程”的建设,“南开讲坛”即是其中一部分。此外,他们充分开发图书馆的功能。“我们鼓励学生进图书馆。除大年初一外,学校的图书馆每天都开放。图书馆的座位天天爆满。”宋璞说,“我们不搞电子借书,就是把书库敞开,让学生一本一本地选,真实地拿到书与在电脑上看书目借书,感觉是不一样的。学生借的书,我有时都很惊讶,比如有的借沈从文的服饰研究。也许他不会全部看完,但只要读上两三页,对他也是有影响的。我们每个月新进的书,都要向学生公布。”

教育的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坚守中越来越厚重、坚实。南开的特色,因而也就多了一点历史的气味和精神的光芒。

(二)兼善:建设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学

兼善建校之初,卢作孚就定下一个培养目标,即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生产的而不是享受的,是平民的而不是特殊的,是前进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强有力的而不是懦弱的”,他们能“创造理想的社会”。这样的精神,作为兼善的立校之本,80年来始终未变。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兼善人都要注入时代的内涵,以建设“一所符合时代的中学”。

进入新世纪之后,兼善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思路是:整体构建兼善文化,以兼善文化化育学生。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身份认同”教育。兼善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这样的教育要持续一周。“有8个专题是固定的。第一,让学生认识我们的学校。就讲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成绩,讲卢作孚先生和张博和先生(兼善第二任校长,为兼善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讲他们办学之艰苦,曾经有几次都办不下去了,卢先生就去化缘渡过危机。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学校,记住兼善的奠基者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懂得感恩。”校长罗统碧介绍说,“第二,是带学生参观兼善文化广场(由三组文化建筑构成:一是与兼善历史、办学理念有关的建筑,二是反映重庆及当地著名风光的建筑,三是关于抗战文化的建筑),教师要逐一讲解广场文化建筑的意涵,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让他们觉得兼善与众不同,在兼善是幸运的,从而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第三,就是兼善天下和脚踏实地精神的培训。我亲自讲,讲学校教育理念,讲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怎样去做,就是立志教育。第四,讲在学校里与同学、老师怎样相处。第五,认识同学。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公众意识、道德意识。第六,学生写感想。第七,对住读学生进行住读规矩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学校怎样过好每一天。第八,认识老师,各班班委的竞争上岗、改选。此外还有入学征文活动。”这样,兼善文化就开始融化进学生的血液。

更能体现兼善时代精神的是“珍珠班”的创办。为帮助成绩特别优秀、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台湾财团法人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制定了点亮人生的“拾回珍珠计划”,并在浙江注册了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负责在大陆各地创办“珍珠班”。

2008年,在北碚区侨联的牵线搭桥下,兼善成了重庆首个“珍珠班”的承办者。

承办“珍珠班”,兼善是要“吃亏的”。“每个学生每个月基金会支助200元(人民币,下同),一年支助10个月,就是2000,另外一年发两次杂用费共500,即一个学生一年他们支助2500。”罗统碧说,“他们要求我们,每个学生免除学费,住读生住读费也全免。”这样,兼善就要为每个“珍珠班”学生每年减免费用3000多元。这样“吃亏”的事,罗统碧却积极去做。“2008年申请的时候,我们的方案发过去了,但迟迟没有回音。我就让具体负责的同志抓紧联系,或者亲自去一趟浙江,必须尽力争取。”最后还是她自己与基金会的负责人打电话,“我跟他说,我们的办学理念与办‘珍珠班’的宗旨是一致的,让我们来办,孩子会发展得更好。”结果,2天后基金会就确定兼善为“珍珠班”办学点。

为什么罗统碧这么“傻”?“我给班子成员讲,我们不能仅仅算经济账。办‘珍珠班’是贯彻兼善办学理念的一个极好的载体,我们要当做一个兼善品牌来经营。”

“珍珠班”的理念是“有爱走遍天下,不放弃就有希望,一切为了学生”。“他们特别强调品行教育,办‘珍珠班’的目的,是要让爱心代代相传。”

基金会对“珍珠生”的选择非常严格。“我们提供的名单,基金会都一一审核。每年我们都要准备10个预备人选,前面有不合格的就替换上去。有的‘珍珠生’中途家庭不贫困了,就退出,把名额留给别的更困难的孩子。”

“珍珠生”要懂得感恩。除了高中3年可以获得支助,考上大学还可以申请“有美奖学金”,一直支助到工作为止。在这期间,“基金会成立了‘珍珠生’联谊会,让‘珍珠生’到基金会做义工”。“珍珠生”参加工作后,每个人必须支助一名“珍珠生”,“这就形成一条完整的爱心链”。

“他们是全校生活、学习的一个典范。入学的时候他们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一年后都成了拔尖的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品行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学校的志愿者,有很多就是来自‘珍珠班’。”“珍珠班”成了兼善文化最好的化身。

由“珍珠班”扩展开去,兼善给每位学子都打上了“兼善天下”的文化烙印,让每位学子都成为“志存高远、完善自我、德才兼备、服务社会”的现代社会公民。

拥抱时代精神,践行兼善文化,培育“创造理想社会”的人才,这就是兼善在新时代的特色发展之路。

六、特色发展的重庆模式

重庆市有3200多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2300万。中小学8000多所,其中4000所左右是农村学校。2006年,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学校硬件得到巨大改善,教师工资、学校办公经费基本有了财政保障。面向未来,重庆的基础教育如何实现新的飞跃?思量再三,他们选择了特色发展之路,即在全市中小学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一)特色发展,一种战略选择

为什么选择“特色”?

原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说:“重庆市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特色学校建设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也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目标是把所有的学校都办好,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都能成为好学校。”市教委副主任钟燕说,“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进行特色学校建设。”

在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的主推手、设计师龚春燕看来,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学校的变化。2006年,教育部出台政策,中小学学校经费要足额保证。之前校长要去找钱、找社会关系,如何办学他们基本是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现在不愁钱了,他们怎么办?就要思考学校如何内涵发展。内涵发展是什么?是特色。”龚春燕说。

“第二,当时各地都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政府投入最大的,是条件的均衡。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均衡,即质量均衡。只有质量均衡,老百姓对教育才满意。做特色,就是要提高质量,从实质上促进公平。”

“第三,我们经常说,学校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什么是有文化的学校?就是有特色的学校。是什么使一所学校与别的学校不同?是文化,是特色。我们需要通过学校的特色发展,让每所学校都展现自己的文化个性,达到文化育人。”

“第四,关注公平。以前我们主要关注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现在则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要给它们多一些阳光,促进教育公平。而在特色发展的路上,不论是重点学校、城市学校,还是薄弱学校、农村学校,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只有特色,能让更多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起飞。”

一句话,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就是想让重庆的学校有内涵,有文化,从而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公平发展”。特色发展,是重庆中小学走进新时代的战略选择。

同类推荐
  •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当一个事物之上布满了烟雾,人们就无法看到和知道事物真实的形态与进展。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对人体自身的探索中,这种笼罩着迷雾的情况太多太多。只有拨开了迷雾,才能真正了解到人类的发展历程,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类的自身,人类生存的奥秘正在逐步清晰的显现出来。
  •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门推荐
  • 末世之黄昏崛起

    末世之黄昏崛起

    我本来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我本来就没想过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当命运交响曲奏响时,米路微眯眼睛,伸出右手“啪”的一声打了一个响指对着身后的“人们”道“我们的时代来临了!”
  • 九重灵至尊

    九重灵至尊

    21世纪宅男莫风穿越异世界大陆,穿越在一个同名废物少爷身上。在这里强者为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九颗珠子吐出各种功法丹药神兵。看废物成为绝世强者纵横天下。
  • 妖妖相护

    妖妖相护

    她虽为妖身,却秉性善良,成为天玄大陆第一位妖身的除妖师;他身为妖王生性暴虐,心狠手辣,却唯独无法对她狠心;当他与她之间擦出爱的火花,前尘往事的记忆开启,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 妃转兽世风云

    妃转兽世风云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绝色杀手,穿越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某蛇一脸邪魅的看着她“玥儿,我们结侣吧”某龙“小玥儿,给我生一窝小龙吧”身边更是妖孽美男无数,苏玥扶额,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古时候的皇帝那么早死了,敢情是累死的,为了不英年早逝,某女带着自家崽子逃,后面妖孽追了上来,“想跑,没那么容易”某女最后被抗了回去·····本文男主共八个不喜勿喷,喜欢的人谢谢对我的支持
  •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由明华锋著,作为一本二战将军山本五十六的传记,分章节介绍了山本五十六的童年时代、海军军校学习经历、他所指挥的重大战役,以及他航空兵战术思想形成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也涵盖了山本五十六的家庭生活和意外身死,以及对太平洋战场局势起到转折作用的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作者以鲜活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二战中的知名将领,点评名将的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历史性与趣味性并存,《山本五十六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 销售心理操控术:操控客户心理,创造骄人业绩

    销售心理操控术:操控客户心理,创造骄人业绩

    销售的目的是完成交易。而要完成交易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心。全球销售人员的偶像、世界权威销售培训师博恩·崔西曾明确指出销售的成功与销售人员对人心的把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销售的过程中,恰当的心理策略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取得成功,使得销售行为的效率最大化,销售心理操控术对销售中诸多常见难题进行一一解惑,同时,还为销售人员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销售心理策略来操控客户心理,从而帮助销售人员创造出骄人的销售业绩。
  • 青璃说

    青璃说

    人可修炼化仙,妖可噬精开尾。但青璃是只半妖。他不想化仙,也不愿入妖。为了让她涅磐重生,他不断变强,却总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变强——失败——变得更强,他陷入了一个怪圈,然而这个圈子,却一点一点,卷入了神舟浩土的恐怖暗流。
  • 大道神王

    大道神王

    一朝荒珠觉醒,身化妖孽横行。幼年得荒神传承,十三年后逃亡觉醒,是命中注定还是因果偿还?天降万灵,席卷大陆,是阴谋还是图谋?且看云青枫如何一步步问鼎武道巅峰揭开一切谜底。
  • 至尊毒医

    至尊毒医

    由毒入医,由医入道。结蛊胎,炼化五行之毒,成至尊毒医!可决人生,也可决人死,无不治之症,无不可杀之人。九黎少年,磊落都市行。(已有完本签约小说《极品医圣》)
  • 校花之明星保镖

    校花之明星保镖

    我是明星我悲哀,怎么别的明星没我帅,唱歌唱得听死了,怎么个个会泡妞,而且泡得速度比我,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但还是继续走上我泡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