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7100000005

第5章 媒介消费学界说(3)

1927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学的"5个W"模式中,提出"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的问题,开始了对消费者、消费效果的关注。

同时,拉斯韦尔对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效果的研究,形成了1930年代的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一观点认为,媒介消费者在强大的媒介面前,毫无反抗之力,"传播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的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可以把某种东西注入人的头脑,就像电流使电灯发出光亮一样"(施拉姆)。(14)

1930年代,对媒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进一步展开。1932年德国鲁道夫·爱因汉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注入电影,提出主体智力(电影消费者)参与了运动影像的形成。

1932年克劳德·霍普金斯出版《广告的科学》,提出以产品销量测定广告的价值,预言广告到达科学的地位已经到来,广告是推销术的一种,它的基本原则就是推销基本原则。

1935年乔治·盖洛普创办了美国公共舆论研究院,开创了媒介消费民意测验的先河,由此媒介生产者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反映。

同期,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新起的电子媒介持一种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其重复性、雷同性和无处不在的特点,其单向传输生产出的命令语言,会削弱个体的抵抗力量。

沃尔特·本雅明提出媒介的特征在于促进了平等和解放、是一种平等主义的推动力。

于尔根·哈贝马斯的符号互动理论,对媒介所提供的新意义和多重语境予以揭示。

19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对美国大选的研究,得出了媒介有限效果论,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的。并且指出了媒介的精神麻醉品功能。

C·L·霍夫兰对二战期间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得出了一些宣传技巧,消费者从中可以发现传播者的种种伎俩。

H·赫尔卓格和B·贝雷尔森对媒介消费者进行了使用与满足的研究,展现了消费者的目标与特征。

韦尔伯·施拉姆出版了《大众传播学》,提出媒介生产对大众的责任问题。

1950年代,加拿大经济学家哈罗德·莫尼斯提出,媒介所具有的穿透力,可以影响和开创社会组织、交往形式并转移权力中心。这一方面洞见了新媒介的力量,另一方面让消费者感到媒介消费的沉重。

1952年,美国卡特利普和森特提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是一种双向的传播、交流与沟通。

1954年,美国奥斯古德和施拉姆针对拉斯韦尔"五W"的单向传播模式,提出双向传播和循环传播模式,肯定了消费者在解码、接收中与编码、传递的相互影响作用。

19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的认知理论认为,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往往决定当前的认知活动。因此人们对媒介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进行编码、加工的过程。他明确了媒介消费者在消费中的主动位置。

J·T·克拉帕认为消费者的心理倾向性、选择过程、群体规范与传播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班杜拉在对媒介暴力影响的研究中,对消费者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考察。兹尔曼则用"兴奋转移"理论解释攻击性媒介的影响效果。这是对媒介消极影响的深入研究。

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发现了媒介生产者的"议程设置功能",消费者对媒介产品的内部结构及其运转有了深入的了解。

G·格伯纳的培养理论,提醒消费者对媒介培养人们共识方面的强大能量的警惕,包括种族意识的强化、统治者利益观的强化等等。

G·默多克和P·戈尔丁探讨了媒介的所有制结构、媒介控制问题,媒介消费者从中看到自己被操纵、被控制的地位。

S·霍尔将媒介置于文化背景之中,对媒介消费者的消费背景、消费能力、消费异化(非人化)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大众媒介是异化潮流的吹鼓手,有迷惑、败坏消费者心灵的功用。

塞林格和坦卡特提出了适度效果论。

最具创新意义和时代精神的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论。这位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人物的理论,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被人讥为梦话。直到今天,现实才印证并继续印证着他的天才预言。他提出了"媒介即讯息"、"非电子媒介既人体的延伸"、"电子媒介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未来媒介是人的意识的延伸"的有名论断,历史性地揭示了媒介的新本质,开辟了媒介研究的新阶段。

1970年代,借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森格伦发展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对受众的内在需要或解决问题的行为的不同动机导致实际的媒介消费的不同形式。英国丹尼斯·麦奎尔等人对电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了宏观效果理论。

蒂奇纳等人提出了知识沟假说,认为大众媒介传送讯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高者与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在扩大;同时研究了媒介消费能力的大小、速度问题。

与之对应,J·S·艾蒂玛和F·克莱因提出了上限效果假说,即个人对知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到一定上限(饱和点)会缓慢停下来,而经济地位低者随时间在赶上,知识沟在缩小,消费能力之间取得平衡性。

以消费调查为业的尼尔森公司的媒介研究部则开始在美国安装视听记录仪,对消费者看电视中的开关机、调换频道信息进行真实的记录。这是比随机性调查更准确的消费者消费情况实录。

1980年代,梅罗维茨提出了情境决定论,人们的特定的环境(如同扮演角色在情境中)决定了讯息流通形式的产生,现代媒介的使用又极大地影响社会情境方式,社会情境方式引起人们形为的变化。

诺尔-诺曼提出沉默螺旋理论,对媒介消费者的最终认知行动的趋同性进行了假设。

美国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传播模式,提出了传受互动、讯息相互交换创造的循环过程。

让·波德里亚研究了媒介给未来社会所能带来的诸多可能性,他提出了媒介生产拟形理论(即生产拟仿的形式和现实的替代品)。

同期出现了促进批判研究的美国民主传播联盟、大众传播研究国际协会,与传统学派关注传播者相比,批判学派更关注消费者,其代表人物法国A·马泰拉斯、英国詹姆斯·哈洛伦、芬兰K·努登斯特伦、荷兰C·哈默林克等做了大量有益的消费者研究。

另外还有学者做了新兴媒介的研究。

尼尔森公司采用了"人员仪"装置,在一个家庭每个成员有各自的按钮,显示谁在观看、观看什么内容,这使对观众的年龄、性别、收入、兴趣等情况的调查分析成为可能。(15)

1990年代以后,媒介消费研究向更广阔、更深层的领域拓展,对新媒介消费的研究方兴未艾。

马克·波斯特提出了第二媒介时代即三网合一时代的概念。他认为这里产生了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出现了新型人/机关系,即人机层迭的关系。

瓜塔里提出,在现代媒介中,机器逻辑呈现出异质交替的特征,机器自动成形的不同模态,最终会躲开指意中介,进行"多重异在性"的阐发,它不再是人的工具。

二、中国学者的研究

中国学者对媒介消费者的最早关注,出现在20世纪初期。

1919年徐宝璜出版了《新闻学》,提出了有关读者的概念。

1923年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提出了以读者需要为目标的新闻准则,"报纸的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最有兴趣、最有关系的各种消息"。

1927年戈公振出版《中国报学史》,其中谈到了报纸的可读性问题。

1930年邹韬奋主持《生活》周刊时设立读者卡片,对读者建立档案,进行动态消费分析;1936年主持《生活日报》时提出报纸的第一宗旨是读者大众的需要。

1936年底到1937年初,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顾执中主持了国内首次读者调查——"上海报纸和上海读者调查。"

后继性的研究,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1981年,在北京新闻学会举行的受众学术研讨会上,安岗在关于《研究我们的读者》的演讲中提出,要把受众从接受新闻媒介灌输的对象提高到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1982年,北京新闻学会调查组开展了首度"北京市读者、听众、观众调查"。

中国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陈崇山研究员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提出受众本体理论,认为在新闻媒介和受众这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中,受众是传播活动的主体,一切传播活动均随受众意志为转移,受众的提高和发展是传播活动最终的目的。

19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提出了"传-受互动方格"理论,就传受互动做了探讨,提出了消费者的作用与反作用。

1986年、1992年、2001年分别在安徽黄山、浙江萧山、河北保定召开了3届全国受众研究研讨会,确立受众研究是新闻学领域的一个独立分支。

1990年,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周鸿铎在传媒经济学理论阐述中,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提出传媒产品的商品属性,传媒经济的经营者要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1990年代,由于媒介市场化的加速,对媒介消费的调查开始升温。这些调查主要是为满足媒介生产者营销、竞争的需要,其话语权掌握在调查委托人手中。但客观上对消费者的深入分析,使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媒介消费研究的个案意义。

期间由喻国明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多项调查,涉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某一时段某一区域媒介消费的状况,对媒介消费者进行了剖析。

中国中央电视台调查咨询中心与法国过索福瑞集团合作成立央视索福瑞媒介分析公司(CSM),开始对电视观众的调查。

慧聪国际在中国成立慧聪媒介分析中心,进行消费调查。实证的分析方法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同时,在媒介管理学、媒介心理学研究中,大量的著作对媒介消费及其心理有了一定的探讨。

第五节媒介消费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要有一门独立的媒介消费学?这缘于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如果让"媒介消费学"隐身于媒介学、传播学、经济学、心理行为学、营销学等等学科中,则无法实现全方位、系统研究媒介消费的任务。媒介消费的"耳朵"、"鼻子"、"眼睛"等等分散于东西南北,根本无法组装到一张鲜活的"面孔"之上。

其次,媒介消费自身的生长,已经分枝为一棵自立的"树木",需要有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而无须寄居在他者的"浓荫"之下。

依我看来,至少从四个方面,媒介消费学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媒介消费学是一种源头性研究,是正本清源的研究

就整个传播学研究来说,目前主要着力于对媒介生产、流通、销售的研究,对消费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轻视。过去的传播学,恰恰将消费者——主体置于客体场域之外,是工具决定论和线性因果论的产物。

消费是媒介之生母。媒介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媒介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催生了媒介的出现,而且也通过消费再次启动媒介的再生产。即使是新媒介的出现,也是信息时代人们对便捷媒介、交互媒介的消费需求的产物。

同时,消费是媒介生产者的衣食父母。生产的目的是消费,是消费供养了媒介的生产与发展,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对"消费者是上帝"这一点,在媒介营销中更加的重要。甚至整个人类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的消费。

因此,媒介消费研究需要回归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媒介消费学担当了本源性研究的重任。

二、媒介消费学是一门主体性研究,有助于改变传者的话语霸权,利于当代媒介的转型

媒介消费学的开门立户,为的是将媒介消费放置到应有的主体位置。从媒介产生之日起,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的多种原因,由于生产者、消费者的地位差异,便有了生产者的话语霸权。也就是"传者"传播什么,"受者"接受什么,没有商谈、选择的余地。在这个最能体现个人自由的精神产品消费领域,恰恰消费者处于被动、屈从的"语境",连他的名字也叫"受众",意即接受的群众。消费者本来是主体,反过来成了客体,可见传播学研究领域命名的霸权性(关于"受众"、"消费者"的区别问题在第五章中要专门讨论)。

同类推荐
  • 格林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格林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滥觞于北京广播学院,得益于一代代播音教学岗位巨擘、大师、前辈、同侪的矻矻致力,薪火相传,而今已迈入枝繁叶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盛年。现如今,播音主持学术理论大架已然形成,同业人在科学承继中前瞻、出新与发展,一批又一批播音主持人才走出象牙塔,在广播电视一线挥洒着智慧和才情。这是广播电视事业兴旺发达之兆迹,也是播音主持后备人才培养之方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正未有穷期;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亦跨越常往,继续抒写着一代风流。瞻前顾后,于今天在播音主持岗位上奋争了35个春秋的我辈,欣然中自是慨当以慷。
  •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本书分为绪论、动物检验检疫和植物检验检疫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动物检验检疫概述;动物检验检疫技术;肉品检验检疫技术;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植物检验检疫技术等。本书可供食品质量与安全、动植物检验检疫和植物保护专业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作为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有关人员参考及培训用书。
  • 智慧中国

    智慧中国

    十二五期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国家在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投入大量资金,各城市正在加紧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实践。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系统地介绍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内容与实践的书藉,本书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智慧中国的定义、内涵、建设现状,智慧中国的总体架构;智慧中国基础网络建设;智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中国各系统的建设(智慧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智能医疗建设工程建设、智慧中国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最后介绍了智慧中国建设发展展望。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校花的最强贴身杀手

    校花的最强贴身杀手

    “为什么让我去?难不成就因为她进了保镖界黑名单?”“没错,正因为她进了保镖界黑名单才要你去啊!”“靠,她是保镖界黑名单第七,为什么还要我去当她的保镖?我可是杀手啊!”“正因为没有保镖敢接她的case,才会让你这个杀手去啊!”“…………”杀手界第一杀手叶轻宇被师娘劝去当一个高三生的保镖,据叶轻宇所知,这个校花特别讨厌外人,她的保镖没有一个可以毫发无损地离开她的别墅的,但这个任务是为了报恩,叶轻宇只能前去当她的保镖,接下来叶轻宇又会怎么样呢?能当好这个保镖吗?还是中途离开呢?据某人的占卜,叶轻宇活下去的希望就在平海市!他,能否活下去呢?
  • 树木园历险记

    树木园历险记

    在A大学混,哪个不知道树木园。树木园位于学校的长寿山,也即校园的正中央,说是山,其实就是一块大大的平地,海拔甚至比学校的其他地方还低。据师兄师姐们说,它占地面积24公顷,里面树木的种类有一千多种,又称千树园。珍稀树种有上百种,里面多百年老树,甚至还有几棵上千年的古树……
  • 新时代的开幕之向日葵传

    新时代的开幕之向日葵传

    纯粹的本人的幻想,很想把我的幻想写出来,我最爱的主角们~将我心中的火影忍者世界,开拓一下!大家都来看火影!我想写进去的故事,口味还是有点重,有时怀疑全世界只有我会这样想!当然听说日本会有后续连载的火影忍者博人传,我是忠实粉丝当然绝对支持!最后,好好的幻想我的世界吧!给自己加油!(这玩意等上了正规会改的╮(╯▽╰)╭)
  • 古穿今之画“龙”点情

    古穿今之画“龙”点情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重生,还能拯救广大被渣男伤害、生活失意的女同胞,你愿意吗?福利院孤儿?被人欺辱?求职碰壁?明朝画师被坑重生到现代,看小画师苏月如何独自奋斗终成一代画坛大师!
  • 天降萌宠:冷帝独宠呆萌兽妃

    天降萌宠:冷帝独宠呆萌兽妃

    妈呀,一觉醒来,尼玛,老天坑爹呢,她她她她她,竟然狗血的。。。。没错,她她她竟然狗血的穿越了。。。。没这么坑的吧!穿越倒没什么,可竟然穿越成了。。。。。还勾搭上了当朝呼风唤雨的皇帝,那对人从不露微笑的皇上竟然笑了。。。醉了醉了
  • 无限战体

    无限战体

    他是来自死亡格斗的强者,他用一百场的鲜血铸就己身。那是一座无尽的高塔,那是一方血红的彼岸之桥。我以轮回当凝望,苍山下,枫叶如花。
  • 妃常跳脱:王爷敢要吗

    妃常跳脱:王爷敢要吗

    月溪,21世纪的金牌特工,一次意外穿越,成为了人人都可欺负的小透明乖乖女单倾颜。什么?叫我嫁人?nonono我才刚来,屁股都还没坐热呢,不干!初次见面,他想这世间竟然还有这般耀眼灵气的女子,第二次在皇宫相遇她低垂着头、温婉可人,可偏偏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芒。一次一次,他发现她不但不是世人口中的平庸之姿而且还分外让人心动。什么!她的桃花竟然朵朵开,看我怎么砍了你的朵朵烂桃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傲骨风云

    傲骨风云

    2001年,阳光善良初中少年林凡,自幼被人欺负,学校恶霸和社会上的混混总把他当做玩具玩弄,且看林凡怎么逆袭
  • 骑砍的战斗传说

    骑砍的战斗传说

    一个高考失利的傻小子,在要伸张正义的时候遭遇飞来的——光盘,在成鬼成人的起伏中,他会明白什么呢?在抛开阴谋诡计直面惨淡人生的路途中战胜敌人战胜自我。“不要怂,就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