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66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2

当我翻阅这些资料时,我发现自己对电视的关注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正是受了一些杂志主编的鼓励。1956年,《哈泼斯》(Harper‘s)杂志的杰克·费希尔(Jack Fischer)约我写一篇关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文章,从此将我带入了这个年轻的、朝气蓬勃的电视制作世界。3年后,他邀请我观看1956-1960播出季值得一看的所有节目,并对此给予评论。在此后几年内,支持该书写作并对此有先见之明的其他人士还包括《老爷》(Espuire)杂志的拉尔夫·金兹伯格(Ralph Ginzburg)和哈罗德·海斯(Harold Hayes),他们两人都需要米尔顿·伯利(Milton Berle)和卢·考恩(Lou Cowan)的资料;广告研究基金会(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的查尔斯·雷蒙德(Charles Ramond),他需要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视听率的入门书;主持《表演》(Show)节目的罗伯特·科特罗威茨(Robert Kotlowitz)委托我对电视网初创时开局之年不妙的前景作一描述;《电视指南》(TVGuile)的罗杰·尤曼(Roger Youman)和梅里尔·帕尼特(Merrill Panitt),多年来他们曾就各种议题向我约稿;《财富》(Fortune)杂志的路易斯·班克斯(Louis Banks)和罗伯特·卢巴(Robert Lubar),在向广告商出售电视时段这一部分,他们竭力使自己的计划与我的计划配合协调;《星期六晚邮报》(Saturday Evening Post)的奥托·弗里德里克(Otto Friedrich),他送到我到加里福尼亚参观STV;最后还有斯隆基金会(Sloan Foundation)的阿瑟·辛格(Authur Singer)和斯蒂芬·怀特(Stephen White),他们委托我撰写关于有线电视播放艺术类节目的可行性报告,供有线电视传播委员会参考。

感谢以上所有人,同时,还要感谢3位女士。第一位是哈泼-罗出版公司(Harper &;Row)的吉恩·扬(Gene Young),她从本书开始签约就一直为之工作,直到她的老板因工作之需派其他人来提供更多机会为止。第二位女士是玛格丽特·芒森·格林(Marguerite Munson Glynn),她虽已退休,但为了我的书稿还是再度出山,此前我的大部分已出版的图书都曾经由她编辑润色。我要感谢的第三位女士是安·哈里斯(Ann Harris),如果说我的书稿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她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力求完美的勤勉工作,无疑就是对这块璞玉的打磨和抛光。

各电视网、广播公司、节目制片人、广告公司、政府部门等数百个机构和个人,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尽管无法在此一一致谢。在采访过程中,除了一两个例外,我能见到我想见的任何人,他们都高度地配合。如果本书遗漏了不该遗漏的内容,那么责任全在于我——原因可能是我不够聪慧,未能意识到这些内容为本书所需;也可能是在写作的最后阶段忍痛割爱,将它们删除了。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过去在16年中给予我热情帮助的许多业内人士。其中有:全国广播公司的戴维·亚当斯(David Adams)、帕特·韦弗(Pat Weaver)、罗伯特·金特纳(Robert Kintner)、鲁文·弗兰克(Reuven Frank),赫布·施洛瑟(Herb Schlosser);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理查德·詹克斯(Richard Jencks)、卢·考恩(Lou Cowan)、弗雷德·弗兰德利(Fred Friendly)、理查德·萨伦特(Richard Salant),比尔·伦纳德(Bill Leonard)、佩里·沃尔夫(Perry Wolff)、杰克·考登(Jack Cowden)和查尔斯·斯坦伯格(Charles Steinberg);美国广播公司的埃利斯·穆尔(Ellis Moore)、加勒特·布洛尔斯(Garrett Blowers),马里·亚诺夫斯基(Mari Yanofsky)、埃尔·亨利(Ell Henry)、阿夫·韦斯廷(Av Westin)、比尔·布雷德曼(Bill Brademan)、鲁尼·阿利奇(Roone Arledge)和詹姆斯·哈格蒂(James Hagerty);电视台业主有唐纳德·麦加农(Donald McGannon)、鲍勃·施密特(Bob Schmidt)和马丁·乌曼斯基(Martin Umansky);TIO的罗伊·丹尼什(Roy Danish);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李·洛文杰(Lee Loevinger)和威廉·雷(William Ray);公共电视台的乔·戴恩(Joe Dine)、弗里兹·雅各比(Fritz Jacobi)、杰伊·莱文(Jay Levine)、鲍勃·米拉姆(Bob Myhrum)、约翰·梅西(John Macy)和理查德·穆尔(Richard Moore);研究界人士有彼得·兰霍夫(Peter Langhoff)、沃伦·科德尔(Warren Cordell)、亨利·拉梅尔(Henry Rahmel)、杰伊·伊莱亚斯伯格(Jay Eliasberg)、朱利叶斯·巴纳森(Julius Barnathan)、托马斯·科芬(Thomas Coffin)和比尔·西蒙斯(Bill Simmons);加拿大的桑迪·麦基(Sandy McKee)、默里·彻科弗(Murray Chercover)、巴德·加勒特(Bud Garrett)和戈登·基布尔(Gordon Keeble);英国的彼得·塞诺(Peter Saynor)、巴尼·基兰(Barney Keelan)、戴维·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和约翰·罗思韦尔(Jonh Rothwell);慕尼黑的弗朗兹-约瑟夫·怀尔德(Franz-Josef Wild);维也纳的格尔德·巴彻(Gerd Bacher);巴黎的皮埃尔·谢弗(Pierre Schaeffer)、克劳德·默西埃夫人(Mme.Claude Mercier)和杰奎琳·鲍德里埃夫人(Mme.Jacqueline Baudrier)——事实上,这个名单太长了,而且远未囊括所有需要感谢的人。写作的一大愉悦在于受教育,人们永远需要依靠他人来获取教益,得到启迪。正如新闻业中人们常说的那样,在每个人变得异常严肃之前,你遇到了如此有趣之人。

我可以推荐5本书,供那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并有毅力进一步阅读的人们参考。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的《文化的用途》(The Uses of Literacy),表面上看它无关电视,而事实上却有关;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电视对儿童生活的影响》(Television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与杰克·莱尔(Jack Lyle)和埃德温·B·帕克(Edwin B.Parker)合著;加里·A·斯坦纳(Gary A.Steiner)的《人民观看电视》(The People Look at Television);威廉·B·斯蒂芬森(William B.Stephenson)的《大众传播行为理论》(The Play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威廉·贝尔森(William Belson)的《电视的冲击》(The Impact of Television)。此外,英国广播公司(BBC)、独立电视公司(ITA)和日本广播公司(NHK)的年鉴也值得一读(NHK的年鉴有英译本)。关于美国电视业,还有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即《广播电视》(Broadcastiong)杂志,这份商业周刊具有不同寻常的高品质。

与以往一样,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在本书写作的最后几个月里,他们对我非常宽容大度。在1971年的最后几个月,我收到大量信件却没有时间拆阅(更不用说回信了),在此,我要对所有给我写信却未得到回复的耐心的人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马丁·迈耶

1972年2月于纽约

同类推荐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字海寻趣

    字海寻趣

    《趣说中华字源、词源、句源:词海拾贝》以故事为载体,把词源融合在民风民俗、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和思维习惯中,展现出词语丰富的内涵和持久的美丽,构建了一个由词语点缀的万花筒,让读者从中了解丰富的词语知识和文化。
  • 回族创世神话故事

    回族创世神话故事

    本丛书收集整理了广泛流传于我国回族聚居密集地的民间传说故事。一组组有关回族的创世神话故事、历史人物传说故事以及回族风物传说、回族机智人物、爱情传说、生活风情和回族民间动物故事等,内容丰富多彩,表述真切感人,故事主题单纯素朴,体现了回族穆斯林群众理求真、意求善、性求美、身求洁、心求圣的高尚追求和美好心灵。
热门推荐
  • 内向的革命

    内向的革命

    一本书引领一场“内向的革命”!将阿玛斯“钻石途径”的思想精粹排列组合,娓娓道来一代大师所带给人们的灵性的传承!跟随本书脚步,你将会亲身经历一场向内而发的革命,你在其中将会发挥出人性本体的最大潜能,从而活出充满关爱、智慧、慈悲、行动力、至乐、祥和的人生。
  • 疾风世界录

    疾风世界录

    疾风之刃的网游文,主要写各职业pk。脑洞根本停不下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天幕之下

    天幕之下

    战士体基因改造,霍文侥幸生还,基因变异身具神力……天降八根不明天柱,一道黑影天幕由此渐渐展开,未知嗜血生物陆续登场,改造战士将与改造战士之间的战争,改造战士与未知生物之间的战争,霍文想要活下去而且要保护自己的丫头,那就必须不断杀戮提升自己的实力,未来是否能看到一丝曙光?
  • 妖娆浅笑念狐娇

    妖娆浅笑念狐娇

    1.(正常版)现实社会中的五个大学生,莫名一起穿越到了异时空的尘烟世界,各自卷入了整个大陆的内部斗争和各领导者的无限阴谋算计,由此开启一场新的生活篇章。2.(腹黑版)五个现实生活的无聊腹黑女穿越异时空,调戏美男和被美男调戏,蹂躏帅哥和被帅哥蹂躏。经过N次的“博虐”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心路历程。3.(言情版)三世魂归的绝世美男苦恋一个没心没肺的小少女,是否会有完美结局?风情美女面对破落的多金老公是否不离不弃?单纯少女两次被骗最终能否得遇今生挚爱?贤惠姑娘忍气吞声最终能否换来旷世姻缘?坚强女孩化身红娘,可否以一己之力促成神仙眷侣?敬请关注……
  • 穿越花千骨之梦雪

    穿越花千骨之梦雪

    因为喜欢一本书而买下它,没想到书中竟然有个精灵,带她穿越到了花千骨的世界,梦雪发誓要把这里搞得天翻地覆本故事全属虚构。
  •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牌夫人请合作

    王牌夫人请合作

    巫马本玉最近发现她的上司总裁大人开始有意无意的给她递眼神。她心里开始没地儿了!你说她不就是失了个恋嘛!不就是失恋喝了点酒嘛!不就是酒后失态……狼吻了他嘛!干嘛整天一副占了他便宜的样子!这时某boss的狼爪伸了过来,呵呵,失恋?你嫁给我三年了你现在给我说你失恋?!嘚!boss息怒!我错了啊啊啊!
  • 恶魔坟场

    恶魔坟场

    男主角丁坦旅游回来,坐车回家,车上的一幕让他惊心动魄:一个邪魅的女子朝他发出冷酷无情的笑,随后车子撞断桥梁,掉进河里。在水里那个女子紧紧抓住丁坦,试图将他溺死在水里......此后怪事连连,那个已经死在水下,尸体都已被警察拉去的女人,又一次出现在丁坦面前,这一次,丁坦还能在她手上逃脱吗?丁坦有一块珍贵古老的秘银,来自西藏一个隐居的牧民。一连串怪异的事情发生以来,这些神秘危险的事情都与这块秘银有关。经过调查,那个鬼魅的女子,很可能是被远古的恶魔附体了,而它一直追随着丁坦想置他于死地,就是因为丁坦手上的秘银是唯一能克制它,阻止它毁灭尘世的唯一圣器。丁坦到底能否逃离恶魔的魔爪,拯救人类世界?
  • 逆乱九重天

    逆乱九重天

    看乌蒙国一没落武道世家小子崛起于微末,披荆斩棘,双手浸染仇敌血,扶摇直上九重天,证道武道不朽!
  • 剑指无极

    剑指无极

    古晨在遭遇事故之后,丹田尽毁。然而在遇到被封印千年的神剑之后,便转而修炼肉体。剑灵更传授古晨万古奇功。《神魔煅体》新书首发,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