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6300000015

第15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则(4)

(一)诚实分类

前面所述“诚实是动机在于传达真信息的行为”意味着,诚实者传达的真信息之为真信息,并非因为其与客观事实相符,而是因为其与传达者自己的主观思想及其所引发的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符,与自己思想相符叫做诚、真诚,与自己的行动相符叫做信、守信。相反,欺骗所传达的假信息之为假信息,并非因其与客观事实不符,而是因为其与传达者自己的主观思想及其所引发的自己的实际行动不符:与自己的思想不符叫做撒谎,与自己的行动不符叫做失信。所以我们说,诚实可以分为诚与信。准确地说,诚和信是以真信息源的性质为根据而划分诚实的两大类型:诚、真诚是传达与自己的思想相符合、相一致的信息的行为,主要表现是“心口一致”;信、守信是传达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符合、相一致的信息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是“言行一致”。相反,撒谎和失信则是以假信息源的性质为根据而划分欺骗的两大类型:撒谎是传达与自己思想不一致、不相符的信息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心口不一”;失信是传达与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一致、不相符的信息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是“言行不一”。

(二)诚实的道德价值

衡量一切道德价值的标准是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所以,诚实和欺骗的道德价值便可以按其对于社会、他人、自己三方面的效用来衡量。首先,从被欺骗与被诚实对待的方面来看,都愿意被诚实对待,没有人愿意被人欺骗呢。所以,被欺骗,即使是被善意欺骗,也是一种伤害;而被诚实对待,即使是被恶意地诚实对待,也是一种利益。其次,从欺骗者和诚实者方面来看,欺骗而不诚实,的确可以得到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但从长远的社会利益来看,人际合作之所以能进行,社会之所以能存在发展,显然是因为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互相信任而非互相欺骗,是因为人们相互间的诚实的行为多于欺骗行为。否则,如果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互相欺骗而非互相信任,人们相互间的欺骗行为多于诚实行为,那么,合作必将瓦解,社会必将崩溃。因为诚实是维系人际合作,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纽带。这正如西方格言所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中国先哲也有言:“匹夫行忠信,可以保一身;君主行忠信,可以保一国。”这里还可以再加上“记者行忠信,可以保百姓”。

因此也可以说,一切诚实的行为,不论如何不同,不论其意善恶,就其共同的诚实本性来说,都有利他人,有利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存在发展,因而便都符合道德目的,便都是道德的、善的、应该的。相反,一切欺骗的行为,不论如何不同,不论其意善恶,就其共同的欺骗本性来说,都有害于他人,也有害于自己,更有害于社会的存在发展,因而便都不符合道德目的,便都是不道德的、不应该的、恶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切欺骗对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损害的大小、恶的大小与其善意成反比而与其恶意成正比:欺骗的善意越大,对被欺骗者的利益便越大,他便越可得到原谅,因而它对社会、他人、自我的损害便越小,它的恶便越小;欺骗的恶意越大,对被骗者的损害便越大,他便越不可原谅,因而它对社会、他人、自我的损害便越大,它的恶便越大。这正如阿奎那所说:“如果一个人通过说谎来达到损人的目的,那么谎言的罪孽就加重了,这就是恶意的谎言。如果说谎是出自善意——不管是开什么玩笑——谎言的罪孽就减轻了……越是趋于善意,罪孽的严重性就越是减轻。”

同样的道理,一切诚实对社会、他人、自我的利益的大小、善的大小则与其善意成正比而与其恶意成反比:诚实的善意越大,对诚实接受者的利益越大,它便越可赞赏,它对社会、他人、自我的利益便越大,它的善便越大;诚实的恶意越大,对诚实接受者的损害越大,它便越不可赞赏,它对社会、他人、自我的利益便越小,它的善便越小。

(三)诚实的适用范围

如上所述,诚实和欺骗的道德价值表明:诚实是应当的,欺骗是不应当的。那么,人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诚实而不应当欺骗?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诚实是一个神圣而又绝对庄严的理性法令,不受任何权宜之计的限制。”他举例说,即使当凶手打听被他追杀而逃到我们家里的人是否在我们家里,我们也应该诚实相告而不该谎称他不在家。因为:“谎言总是要伤害人的,即使不特别伤害某一个人,也是对人类普遍的伤害,因为它败坏了法律之源。”

在这里,诚实这种善与救人这种善发生了冲突:要诚实便救不了人,要救人便不能诚实;不欺骗就得害人性命,不害命就得欺骗。康德仅仅看到诚实是善、欺骗是恶,却不懂得“两善相权取其重、两恶相权取其轻”的道理。

诚实是小善、救人是大善,两善相权取其大者即救人;欺骗是小恶,害命是大恶,两恶相权取其轻者即欺骗。所以,当此际,便不该诚实害命,而当欺骗救人。这就是为什么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是从。”此之谓也!否则,避小恶(欺骗)而就大恶(害命)、得小善(诚实)而失大善(救人),乃小人之举:“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可见,康德所言是错误的。

因为只有在正常情况下,即在诚实这种善与其他的善不发生冲突时,才应该诚实而不应该欺骗;而在非常情况下,即在诚实与其他更大的善发生冲突不能两全时,则不应该诚实而应该欺骗以保全其他更大的善。

应该注意的是:诚实和欺骗并非伦理原则,而是从属于、支配于、决定于“两善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善恶原则的基本道德规则。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记者经常采用的隐身报道便属于这种情况。美国学者罗恩·史密斯(Ron F Smith)在其《新闻传播伦理评价》(《Groping for Ethicsin Journalism》)一书中认为:“所有的隐身报道都是欺骗”。我们认为这样说过于绝对化了,实际上不少隐身报道并未违反伦理原则。

诚实和欺骗是基本的道德规则而不是伦理原则,所以,也就从属于、支配于、决定于善恶原则、仁爱原则、公平原则等一切伦理原则。因此,在每个人的品德结构中,诚实和欺骗都是被支配的、被决定的、从属的、次要的因素,而善良、恶毒、仁爱、公平等等则是支配的、决定的、主要的、主宰的因素。

一个仁爱而虚伪的人的品德境界,高于一个恶毒而诚实的人的品德境界,甚至一个伪善者也高于一个诚实的恶人。因为伪善者还知羞耻,而诚实的恶人则厚颜无耻,厚颜无耻无疑是品德的最低境界。因此,王船山说:“小人之诚,不如无诚。”。“诚者,虚位也,知、仁、勇、实以行乎虚者也。故善言诚者,必曰诚仁、诚智、诚勇,而不但言诚。”一个人仅仅诚实,还远不是一个品德良好的人,要品德良好,更重要的还要具有爱、善良、公平、同情、报恩等品德等。

如果人们虽然更加诚实但却更少仁爱、无私、善良、公平,虽然更少欺骗但却更多自私、损人、不公、无耻,那么国民的品德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这里存在的认识的错误就在于夸大诚实美德的基本性、重要性,以致以其为品德的决定性因素。

陕西《华商报》曾披露了一个假典型、假省级劳动模范“诞生”的过程。获得1999年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郭尚旺,是该省泌阳县泰山庙乡泉河村小乔庄的一名游手好闲的农民。他精心施展骗术,骗过了当地党政领导,骗过了前来采访的报纸、电视台的记者,后又经当地媒介的大肆宣传,最终骗得“省劳模”的奖杯。

郭尚旺原不是村党支部书记,但他为捞取资本而对记者称自己是“支书”,当村里人和记者提出疑问时他又浑水摸鱼说真支书是“老支书,我是支书”,此时记者便停止核实,让骗子郭尚旺面对摄像机接受了采访。此后,当地报纸也就依样画葫芦以党支书的名分予以报道。传媒的公开报道为郭尚旺的骗局起到了他本人起不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后,郭得意地对别人说:“报纸电视都说我是村支书,那还假得了。”骗子郭尚旺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请当地乡政府办公室的一位聘用“秀才”捉刀,炮制了由他自述编造的事迹材料,一份名叫《建好党支部,甘为农民拓富路》,另一份为《种菇致富的带头人》。当一些记者到泉河村采访时,为图省事,他们只阅看了这两份材料,都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以后刊播的报道成了这两份死材料的翻版。当骗局被揭穿后,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的调查与核实时,才发现事迹通讯中几乎所有重要事实都或是凭空编造,或是移花接木,或是夸大其词。郭尚旺的骗局被戳穿后,又由于他打着骗来的“省劳模”的旗号四处诈骗,终于被司法机关拘留审查。善良的人们(包括记者)被骗子郭尚旺耍了一回。问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可能还会出现李尚旺、张尚旺之类的骗子,我们的记者该怎么办?答案也很简单——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在工作中拿出负责任的态度来,否则所谓的“诚信”只能带来负价值。作为一名职业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记者,“核实”自己收集来的信息是最根本的。但在这个事件中,记者只听只记不核实便一味地信以为真,作为一名记者再如何地“诚信”,对社会也是有害无益的。

五、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

凡范围有限事物,都有“中”。如一条六尺长的线,三尺处是“中”;一个圆,圆心是“中”;冷与热,温是“中”等等。“中”虽多种多样,但大体无非两大类型。一是自然界之“中”,一是人事界之“中”:“人事界之中,名为中庸。”当然,严格地说,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并不都是中庸。比如走步,六步是一步和十二步之“中”,就不能名之为“中庸”。

那么,中庸是人的什么活动之“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朱熹对此解释道:“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

也就是说,中庸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伦理行为,是人的伦理行为之“中”。但伦理行为之“中”也并不都是中庸。例如,我们不能因为不大不小的谎言是大谎和小谎之“中”,便美其名曰“中庸”。正如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不论是恶行与善行之“中”,还是大小恶行之“中”,都不是“中庸。”那么,中庸究竟是一种什么伦理行为之“中”?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人的一切伦理行为,说到底,无非两类三种:一类是不遵守道德的行为,即所谓“不及”;另一类是遵守道德的行为:过当遵守道德的行为,即所谓“过”;适当遵守道德的行为,即所谓“中庸”。

(一)中庸价值

“不及”——不遵守道德是恶,这很明确。但为什么只有“中庸”——适当遵守道德才是善,而“过”——过于遵守道德却又是恶呢?过于遵守道德岂不是更加道德、更加善吗?非也。因为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稳定不变的量变范围。事物如在这个范围内变化,便不会改变事物的质;如超出这个范围,便会改变事物的质,使事物走向自己的反面,变成另一事物。道德的遵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遵守某种道德,也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道德的、善的;超过这个范围,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变成恶的、不道德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度与不及都属于恶,中庸才是德性。”、“德性就是中庸……中庸才是德性。”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是贯穿一切善行和美德的极其普遍、极其根本、极其重要的伦理规范、道德品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所以,只有适当遵守道德的行为(中庸),才是道德的、善的;而过于遵守道德(过)与不遵守道德(不及)殊途同归,都是恶的、不道德的。因此,孔子说:“过犹不及”。

具体来说,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敢是一种中庸,过度则为鲁莽,不及则为怯懦:“怯懦的、鲁莽的和勇敢的三者都与同一对象相关,但品质却各不相同。有的是过度的,有的是不及的,有的则恰得中间。”

三者都与同一对象即可怕事物相关,勇敢是不怕,怯懦是没有达到“不怕”的程度,是不怕的不及,是勇敢的不及。但鲁莽是不怕的过度吗?是勇敢的过度吗?是勇敢过了头吗?决不是。鲁莽与勇敢的程度无关,而与勇敢是否含有智慧有关。鲁莽是不智之勇,是违反智慧不受智慧指导的勇敢,是得不偿失的勇敢。

从勇敢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理解,为什么儒家把勇敢与智慧、仁义并称,即“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勇敢如果背离道义和智慧,便是鲁莽和不义之勇,便有害于社会和他人以及自我而具有负道德价值,因而是不应该的、不道德的、恶的。勇敢只有与道义和智慧结合,才是义勇和英勇,才有利于社会和他人以及自我而具有正道德价值,因而才是应该的、道德的、善的。这就是说,勇敢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应该的、道德的、善的。这个条件,一般地说,如上所述,是符合道义与智慧,具体地讲,则是不怕不该害怕的可怕事物、害怕应该害怕的可怕事物。

再如我们第一章所提到的土尔其一电视台策划的“引蛇出洞”记实报道,引出政府高级官员中的腐败一例。对这一报道行为来说是善,但如果媒介过度地使用这种报道方式,那将会导致公众对媒体不信任。美国自1970年代未到1980年代初起,普利策奖就不再将奖项授予这类策划报道,该奖评委认为“如果报纸以编辑的身份要求政府坦白、公开,而自己又隐瞒真相或掩饰动机,新闻界作为一个整体就会在可信性方面付出代价”。

同类推荐
  •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汤姆叔叔的小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汤姆叔叔的小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真情始末

    真情始末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热门推荐
  • 青梅待煮酒

    青梅待煮酒

    这是来王府的第十个年头,初入府时,她十岁,他十一。那年,她喜欢用孩童时期甜甜糯糯的声音喊他:“哥哥”而他总是牵着她的手,四处闯祸。往事如昔,红尘如梦。现在的他们,他是主,她是仆。一时为仆,一世为仆。沈楠:“你是我的仆人”章澈:“……是”沈楠:“一生为仆,终生为仆”章澈:“……”
  • 异界神玲

    异界神玲

    异界....千万年的战争无尽的争斗终于在异界神域诞生了神之女终结千万年的战争没想到是神之女的力量居然是.....灵力的战争神之女的成长由此开始.
  • 霸道总裁温柔爱

    霸道总裁温柔爱

    一而再再而三的误会,导致原本相爱的两人从牵手到放手,情敌处心积虑的计划让两人的感情再一次受挫,朋友的挑衅,让原本他坚定的信念慢慢瓦解,直到得知天使的降临,让原本的爱情再次萌生....最终的甜蜜生活一起期待吧....“老奶奶,老了以后我也要牵着你的手过马路...”“老爷爷,你真的很自恋也,我才不呢,哼....”“真的不?”“啦啦啦啦,才怪...哈哈”.......
  • 古盟大帝

    古盟大帝

    灵界苏氏一脉世代掌控起源古器--拓天印,其印可拓天地万物造化,诸族暗流涌动,一切阳谋、阴谋轮番上演,只为得到此印。少年苏阳秉承血脉之源,拓印天地造化为己用,浩荡灵气惊天地,少年坚毅向上,浴火重生的强者之路至今仍在传唱。
  • 修真之我叫田伯光

    修真之我叫田伯光

    我叫田伯光,从一个武侠的世界,穿越到了一个修真的世界!
  • 雪若有“心”

    雪若有“心”

    季陌雪回到了这个令她满是伤心的地方,也许,还有别的....——天隐城,十三年前,父母将她送到这里学艺,她也因此遇到了那个她喜欢的人,但就在十年前,城主给他引以为傲的四个徒弟互相定下了婚约,却是错点鸳鸯,她是欣喜的,可在听到他无情的话语时,她痛了,城主终是给他一个解除婚约的机会,“我给你们各自一个任务如若三年之内,你们谁先完成任务,就可以随意提三个要求,我一定会满足。”城主对季陌雪和他说道。陌雪回来了,她放下了,可是在父母去世之后,她才明白,一切只不过都是她以为而已,她什么都没有,在她绝望时,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释然之后,她变得与众不同,最后,会是一直心痛还是他的心动?
  • 王俊凯之只因缘分在一起

    王俊凯之只因缘分在一起

    《新文:TFBOYS之宠你会上瘾,尽情观看》云儿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好还请读者们多多原谅,也请读者们不要骂云儿,云儿会努力写好的。在这本小说里主要是讲男主王俊凯与女主浅欢欢的爱情故事,在里面,欢欢最意想不到的就是她的男神王俊凯竟然成了妈咪闺蜜的儿子!天呐!这是逆天的节奏!本来对男神只是想默默地爱的欢欢,竟然大胆放肆的对自己的男神,而且欢欢是在王俊凯的生日party那与王俊凯认识的,这就叫命中注定的缘分呀!啊欧!透露剧情了,嘻嘻!
  • 善良班花遇见霸气班草

    善良班花遇见霸气班草

    这部小说是说:一位漂亮又善良的杨家大小姐杨艾糖,插班在高一二班。一进班就变成了班花又和花心的班草雷家辉坐同桌,不过半天老师就把杨艾糖和雷家辉换位。经过几天的相处,成为了情侣,不过一个星期又分手。加上老师再而三的换位班花杨艾糖又和班草雷家辉坐在一起。。。。。。
  • 兄弟追逐之修罗刻印

    兄弟追逐之修罗刻印

    5岁的莫雨随站在院子里看着被熊熊烈火吞噬的家下定决心,不论凶手是“恶鬼”还是“修罗”,无论他逃到天涯还是海角,自己都会把他揪出来,亲手让他灰飞烟灭,永不超生。而7岁的罗铭翼看着这样的莫雨随也在心里暗暗想着:只要自己在的一天,就绝不会让阿玉堕落黑暗的深渊。
  • 霸战星穹

    霸战星穹

    九天星穹之下,天涯有时尽,战斗无止休!一个废材族长儿子,怎么翻云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