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懿是个“瘫子”
司马懿在历史上是以一个“瘫子”的形象进入公众视线的,当然这个“瘫子”完全是他装出来。
装病,是一种必备的政治智慧。像司马懿这么优秀的政治家天生就有这种智慧。政治家的身板千万不可一直像铁打的那般结实,一直那般结实很发傻。只有旧社会扛长活儿的和新社会的农民工身板才一直像铁打的那般结实呢!政治家不时地都要病上一病。至于什么时候病,什么时候不病,那完全由政治家观察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后而决定,可不能由祸害全人类的病菌而决定。
建安六年(201)的某一天,未来的大政治家司马懿病了,他得了“风痹”,翻译成现代话他得的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类的病。严重时关节红肿,浑身疼痛,行走不便。呈现出的外在状态要么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成了一个瘸子;要么得像一块烂泥巴整日黏在床上,成了一个瘫子。现在司马懿选择后者。后者比较节省体力,表演起来对演技要求不高,难度系数不大。只要你能忍、能耐沉得住气就行,而这正是司马懿的强项。
窗外一弯冷月贼贼地亮着,好不瘆人,像奸人的眼睛穿过窗纸,在紧张地窥视着司马懿的一举一动。司马懿只是死人般躺着,哪里还敢“举”什么,“动”什么。自从司马家向外面宣布二公子司马懿得了风痹,需要卧床静养后,仆人们便发现司马家的府第外多了几个鬼头鬼脑、眼珠子转得过于活泛、随时都可能转到眼眶外面的陌生人。有人向司马家悄悄报告说,这些人统统来自许昌,是那位现已“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司空,派来侦察司马家二公子司马懿的病情真伪的。
司马懿家住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孝敬里,近日司马懿被郡里举为上计掾(主管填写计簿,向中央机关汇报郡国一年中户口、财政、治安、政绩等情况的官吏)。汉末的官吏制度基本上是或由皇帝亲自征辟,或由地方举荐。司马家在河内温县是有名的世家大族。世家大族是从汉末形成的,这种家族一旦形成就是一株根深叶茂的老树,代代发荣新枝,官禄、福祉、运祚,源源不断。有了官一代,就有官二代,官三代以至官N代。权势显赫,家业富厚,既得利益牢牢地攥在手中,儿子孙子重孙子尽享余泽,累世不绝。有些世家大族改朝换代也无法动摇他们的根基,运作得好,旧王朝土崩瓦解后,他们根本不会为沉落的夕阳陪葬,不用为屁股已经从龙椅上掉下来的帝王感伤,更不用鼠窜远藏,举家逃跑到深山大泽中隐姓埋名以度时光。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和“良臣择主而事”这两个颇具叛徒气息的信条做心理支撑,又深谙“政治的最高道德就是无道德”的千古不变的铁律,什么时候都不会有“无归宿感”。没有道德压力的人,双脚轻松一迈,就迈到新王朝的廊庙中去了。照样每日看御柳摇曳,宫花散红。当大官,捞大钱。嘻嘻,还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哩!
司马懿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种世家大族中。他的父亲是京兆尹司马防,他的祖父是颍川太守司马·他的曾祖父是豫章太守司马钧。如果再往上追溯,追溯到咱们炎黄子孙起源处,据说司马氏的祖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这个你信不信都可,这种谱系图来源极为可疑,基本上都是忽悠呆瓜笨伯傻老帽的。每一个帝王坐了龙庭后,都要颠三倒四、云山雾罩地为自己编造一个“王权神授”的瞎话,为自己的血统寻找一个高贵神秘甚至是诡秘的起源(朱元璋除外,从这一点看,还是咱农民出身的人老实厚道),决不会说自己的祖上是修鞋的,做炊饼的,崩爆米花的,卖大力丸的。但现在司马家族确实很显赫,不是说他们家有多少金银财宝,车马牛羊,良田水碓,单说他家的人力资源就出奇得丰厚。司马家族在司马懿这一辈就有兄弟八人,人称“八达”。司马懿排行第二,字仲达。司马仲达在兄弟八人中,又“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是“达”中之最“达”者。最后“达”到斗败了聪明绝顶的曹操,拖垮了“智近于妖”的诸葛亮,清除了拥护曹魏集团的所有政治势力,为大晋江山打下地基,成了一生中基本没有败绩,汉末三国以来,集权谋智慧之大成者的“极品达人”——晋宣帝。
汉末名士风气已兴,而对人物的月旦评也由此****。人要想出人头地,即便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也必须得被“品”。如果没被“品”,你被抛弃到圈子外边去了,你没有进入这个话语系统,你就完蛋了。你政治寂寞,学术寂寞,创作寂寞,生活寂寞。生也寂寞,死也寂寞。与司马懿同郡的南阳太守杨俊就很善于品人,一双眼睛锐利得很,比组织部长还组织部长呢。司马懿还在少年时,他见了就大呼,此人为“非常之器”。而尚书崔琰更是当朝名士,崔琰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是好朋友,他见了司马懿后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仲达聪哲明允,刚断英特,你可比不上他啊!”司马朗把嘴巴一咧,不那么服气,在有关才名学识的评价上,兄弟之间也常常相猜相忌。然而崔琰没有说错,虽然崔琰后被曹操所杀,获“智不存身”之讥,但在对司马懿的评价上,他是精准的。
司马懿既然这样出名,如峥嵘的小山峰,想把自己藏在平庸的土堆中都不可能。人的才气从头顶上呼呼喷出之时,官帽想不飞来都不行。何况曹操又以爱才识才著称,野有遗贤,曹操就觉得自己好像失职似的。倒是那时的汉献帝,眉眼十分模糊,没有什么存在感,历史与当下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其实也知道他在做什么,他躲在许昌皇宫中厚厚的帘幕后面,日复一日,战战栗栗,伤感汉家王朝的没落、神鼎的渐迁曹氏和普天之下万象浑浊的难扫阴霏。二十二岁的司马懿却不想立即出仕,即使是权势炙手可热的当朝司空曹操的征辟,他也不买账。年轻的司马懿自幼读的可是儒家圣贤之书,当过京兆尹的父亲司马防对他们兄弟八人的教育十分严格。司马防“性质公方,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减”。此记载说明这位司马官老爷就是在家中,也是摆着官派的,也是威风八面的,也像坐在公堂上那般端着个大架子不可狎昵的。司马防最喜欢的读物是《汉书》名臣列传,每日里反复诵读数十万言,越读越有一片忠魂肝胆,越读越有辉映千秋之志,于是读到动心处便抛书感叹,于是便把希望的目光落到他的“八达”儿子们身上,希望他们都要做张良、萧何、周勃般的名臣,文能安邦定国,武能攻城略地。勠力皇家,青史留名。可是教育能提高人的素质,却不能改变人的本质。因为司马懿最后的历史形象定格与张良等名臣一点不像,倒是十分地像曹操。这是出发点想变成猫,最后却变成了一只鼠的典型例证。
司马防的《汉书》读得很失败。汉末天下大乱,国家四维不张,黄巾军起,凶竖当朝,董卓残暴,各路诸侯纷纷张起旗帜讨黄巾,诛董卓。在充满了阴谋、血腥、智慧、陷阱、圈套、承诺、背叛、慷慨、做作、真正经、假正经、廉价的泪水和甜腻腻的花言巧语的博弈中,曹操、刘备、孙权都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其中曹操的势力最大,疆土最广。以当时的中国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曹操约占百分之八十,而且他代表的是正统,因为他举起的旗帜是汉献帝。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你会看到这样的怪现象,曹、刘、孙会互骂对方为反贼。每个人的骂声都挺嘹亮,都挺有底气,说起假话来大萝卜脸都不红不白的。这叫人惊讶,世界上什么最厚?政治家的脸皮最厚,娼妓的脸皮都没有那么厚。
年轻的司马懿从娘胎里晚出来一步,没有亲身参加那场风雷激荡的大博弈,但有着良好家教又慨然有忧天下之心的司马懿对政治流向有着极为敏锐的关切,他知道汉家江山气数已尽,夕阳不能回还成朝阳,坐在许昌龙庭里的汉献帝不过是个纸扎的幌子,真正掌握这个王朝权柄的人是曹操。为汉王朝尽忠做臣子,那是名正言顺的。可屈节曹氏,为一个满肚子是坏水的曹阿瞒(曹操小字阿瞒)做臣子,司马懿还有些不情不愿。不情不愿,还不能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青锋狰狞,光芒四射地回击对方,这属于没有任何收益地去刺激对方仇恨自己,天然为政治而生的司马懿不会做这样的蠢事。一般来说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蠢事都留给书生意气严重的人去干了,比如说祢衡,光屁股在曹操面前胡乱敲鼓;比如说孔融冷嘲热讽嗖嗖向曹操发射语言的冷箭。在司马懿看来,这都是拎着自己的脑袋,玩着屁股上还都围着尿布片的政治小儿把戏。他欣赏这些人的勇气,但蔑视这些人的傻气。对于这种对强权的抗争姿态,司马懿采取的是袖手何妨闲处看。
司马懿自己会采取什么姿态呢?示弱。——示弱,几乎是司马懿一生一直采取的人生姿态。为了麻痹敌人,躲避伤害,他可把自己本是龙蛇般的躯体萎缩成一条卑琐的尺蠖,本是浩瀚江河般的才智干涸成一条浅鄙的沟洫。于是司马懿面对着曹操曹司空的征辟令便及时地“风痹”,变成一个瘫子了。就是朝廷重臣,位至三公,成了瘫子也不能拿担架抬着让人家上朝理事吧,何况只辟人家一个小小的上计掾的属官。这世上谁能奈何了“瘫子”呢?
二、曹操不信那个邪
郡里立马向许昌城里的曹司空报告,士子司马懿突患风痹,暂时性地瘫痪在床,无法应辟。
奸人唬傻子比较好唬,但奸人唬奸人有难度。因为奸狡之人思维具有一致性,谎言具有相同的老巢,新秀阴谋家现在玩的,正是老秀阴谋家已经玩过的。“哼!瘫了?一准儿是装的。”曹操听完报告后,鼻子不屑地哼了一声。并思忖着这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进步得就是慢,政治上的花招怎么玩都是那几种,后起之秀能不能来点新花样,也让老朽们开开眼。装病?我在十几岁时,整日里斗鸡走狗,叔父便向父亲打小报告说我不务正业,使我玩得提心吊胆,端的不畅快。为了证明叔父的小报告都是伪报告,我就躺在地上装“中风”,叔父看见我“中风”了,又立马向父亲去报告,父亲急如星火赶来抢救“中风者”阿瞒,见我活蹦乱跳的如春水中的小鱼,从此便不再信任叔父的小报告了。叔父就此掉入我设下的圈套。今天你司马小儿也沿着老虎脚印走猫步,也来给我设圈套?如此孺子,还没出仕,就跟我耍上花招了。曹操对此次应辟而来的士子印象倒不怎么深刻,唯独对这个“风痹”了不能应辟的士子司马懿印象深刻,心中十分不喜。自己不诚实的人往往最痛恨别人不诚实——好像这不诚实是他的专利似的。曹操的人生信条是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改动一下也合适:宁叫我骗天下人,莫叫天下人骗我。曹操便派出几个心腹,某日清晨打马出了许昌,一阵疾风似的驰向了温县孝敬里,去探听司马懿“风痹”的虚实(正史上都记载曹操第一次征辟司马懿是碰了一鼻子灰的。但我对此事大有怀疑,日理万机的曹操真的有时间有兴趣,派人去司马懿的老家,去查看这个小青年胳膊腿的摆动度,黏在床上的安静度,来确定他“风痹”的真伪?大约司马懿后来成了历史上的司马宣皇帝,他的出场就不能太平淡,云从龙,风从虎,大人物的出场总是要故弄玄虚衬托一大堆杂七杂八的背景的)。
也许连司马懿自己都不相信在许昌城里玩弄权柄玩弄得满头大汗的曹操,在百忙之中还拨冗惦记着他,还会派人来试探他,他这一“风痹”还“风痹”出影响力来了。所以这几天他更不敢随意下地走动了。司马懿将自己的躯体枯木一般摊在床上,吃饭、喝水、排泄,自有仆人们侍候。也有的仆人对二少爷前几天也骑得马,也射得箭,也爬得山,也下得河,结实得像司马府门前的石头狮子,突然就“风痹”了,心存疑虑。但谁敢细问。这位司马家的二少爷城府太深,如一条汪洋的大河,表面上看,很清澈、很明晰,可河底似乎总隐隐约约混混浊浊地隐藏着什么,不肯示人。而司马懿对这些人时时露出的怀疑的目光不屑一顾,看看你们都混到仆人这个地步了,能有啥智商。
司马懿现在躺在床上,反复猜度远处那座看不见的大山曹操在怎样猜度他。
曹操没怎么猜度他,曹操只是不信他。曹操以狐疑著称,正常不过的事情,他都要拿过来反复掂量狐疑几下,更何况这种突发的“风痹”事件呢?现在,曹操所派来的人,就站在司马懿卧室的窗子下面,今夜的风啸声刀子般尖利,而夜雾浓重如墨,连刀子也穿不透。庭院中老槐树的落叶沙沙作响,空气中有种陌生、突兀、不宁的鬼祟。突然,司马懿觉得窗纸微微抖动了一下,他心中一怔,也便暗笑,这种江湖人用舌尖舔破窗纸的惯常把戏,曹操的特务队都用上了,现在,那刺探的目光已经透过窗纸射到屋内了,它不怀好意地在床上来回逡巡,充满挑衅、挑剔和怀疑冷冷地审视着他。危险时刻,司马懿稍微动一下,“风痹”事件就会真相败露,而真相败露的后果很可能是自己的人头落地。现在曹司空大权在握,他杀死个人,像放个屁那么容易。司马懿的心怦怦乱跳,夜沉沉,风瑟瑟,司马懿觉得自己的卧室亮如白昼,一束束刀锋般的光芒在他的床前扫来扫去。可是无论你怎样高频率地扫,司马懿就是坚卧不动,一个彻头彻尾的标本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