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7400000005

第5章 为人类服务才是最幸福的人(3)

马克思“专攻哲学”并不是偶然的。那个时候,德国处在威廉三世的反动统治下,革命群众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主要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正如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变革的前导”。马克思“专攻哲学”,正是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同时,哲学是其他科学的理论基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深入研究法律和其他科学。马克思写信对父亲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2]

在柏林,马克思过着非常紧张和刻苦的学习生活,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与同时代的一般大学生不同,他厌恶庸俗的礼节和应酬,不愿为了生活琐事而大费精神,不愿碌碌无为、虚度时光。他决心把全部精力用来占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用知识,“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3]。像一位出征的勇士,他发出了铿锵的誓言:

我在打破所有的锁链,

我要向万里长空飞翔,

我燃烧着烈焰般激情,

要把全世界紧紧拥抱。[4]

在学校里,马克思听了一些著名教授的课。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是爱德华·甘斯教授。甘斯是黑格尔的学生,在政治上具有进步的倾向,常常利用课堂发出要求自由的呼声;他也赞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同情工人阶级的疾苦,指责资本主义是原封未动的奴隶制。马克思认真地听甘斯的刑法课,研读甘斯刚刚出版的《人物与事件的回顾》,十分欣赏甘斯下面这个思想:“正如先前是主人和奴隶,稍后是贵族和平民,后来又是领主和家仆相互对立一样,目前则是游手好闲的人和劳动者的对立。”[5]

除甘斯外,学校里主持各种科学讲座的教授,大多是一些政治保守、思想僵化、徒有虚名的人物,在他们迂腐隐晦的思想和笨拙枯燥的言论中,很难找到新鲜的、富有创造性的东西。马克思对这种学究式的课很不满意,特别讨厌那个“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6]的法的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讲授的课程。在9个学期中,他只注册选读了12门功课,其中多数是法律系必修课。即使是这些课程,他也没有经常去听讲。

自学是马克思的主要学习方式。他自学的范围很广,涉及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和外语。他读书非常用心,每本书都做提要和摘录,写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过了一些日子,还要翻阅笔记,写上新的评语。他学习非常刻苦,工作时间很长,有时甚至彻夜不眠。

这个时期,马克思已显示出具有独立工作的惊人才能。他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创作,打算先在哲学方面试一试自己的力量。为此,他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著作,写了一系列专题论文。

马克思认为,哲学和法学这两门科学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他在研究哲学的同时,也读了大量法学著作。其中有海涅克茨的《民法基础》、蒂保的《罗马法体系》、萨维尼的《所有权》、温林格-茵根海姆的《罗马法体系》、米伦布鲁赫的《关于罗马法全书的学说》、克拉茨安的《互相矛盾的法规的一致性》、郎捷洛蒂的《法典》、培根的《论科学的进步》以及其他学术文献。他深入研究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力图建立一个新的法哲学体系,用新的哲学体系贯穿整个法的领域。

1837年初,马克思计划写作一部包括《法形而上学》和《法哲学》的巨著。他打算在这部著作中叙述若干哲学原理,确立一系列原则、思维、概念的定义,发表自己关于法哲学的见解。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劳动,写了约300印刷页,但是发现自己的观点并不正确,便没有继续写下去。

第一次尝试虽然没有成功,马克思并不气馁,决心“再钻到大海里”,以便通过概念、宗教、自然、历史这些具体形式揭示哲学的本质。为此,他又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研究哲学、历史和法学,还研究各种自然科学,写了一部对话体的长篇哲学著作:《克莱安泰斯,或论哲学的起点和必然的发展》,但这部没有保留下来的著作也写得不成功。

不久,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对自己最初的写作尝试作了严格的自我批评,指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并不充实,文字也不够通俗。很显然,这个时候马克思认识社会还不深,知识积累还不够,并且缺乏革命实践,因而,还不具备建立一个新的法哲学体系的条件。但是,他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些不成熟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则是新的伟大诗篇的序曲。

马克思多半利用休息时间,大量阅读各种文艺作品,研究艺术和艺术史,欣赏“缪斯的舞蹈和萨蒂尔的音乐”。他兴趣盎然地研究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左尔格尔的《叶尔文》、辛克尔曼的《艺术史》,听了一些著名艺术史教授关于希腊罗马神话、关于荷马和普罗波士的哀歌、关于新艺术史等专题讲座。

同时,马克思还借助语法课本,自修英语和意大利语,将巴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奥维德的《哀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翻译成德文。

马克思这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熬过了许多不眠之夜,经历了不少斗争,体验了许多内心和外在的冲动,在短短一年中通过自修得来的知识,也许比大学课堂上几年所得的知识还要多。

紧张的工作,过度的用功,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36年底,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好。1837年4月,在医生的坚持下,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到柏林郊外一个小村子休养。当健康稍微恢复,他就回到柏林,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1]亨·马克思:《致卡·马克思》(1836年5-6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3页。

[2]马克思:《给父亲的信》(1837年11月10-[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3页。

[3]同上书,第9页。

[4]马克思:《暴风雨之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78页。

[5]转引自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第87页。

[6]马克思:《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4页。

六、一个灿烂辉煌的名字——燕妮

1836年,马克思度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夏天。当时,他从波恩回到故乡特利尔度暑假。少年时代的同伴燕妮经常与他在一起研究学问,探讨人生的意义。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结束假期离开特利尔前,两人正式订婚。

燕妮·威斯特华伦具有“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1]。1814年2月14日,她诞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父亲路德维希·威斯特华伦男爵当时担任特利尔枢密顾问。燕妮高贵的出身、高尚的品格、温柔的性格和秀丽的容颜,使人们羡慕不已。不少年轻人登门向她求婚,都被她婉言谢绝。

马克思与燕妮从少年时期就经常来往,互相爱慕。马克思好学的精神、聪慧的天资、探索真理的勇气和坦率热情的性格,博得了姑娘的钦佩和真挚的感情。于是她冲破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观念的束缚,毅然与这个平民出身的大学生缔结婚盟,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马克思的双亲对这门亲事一开始就十分赞成,对燕妮高尚的品格和纯真的感情十分欣赏。亨利希一再告诫马克思,为了报答这个姑娘的挚爱之情和难以估量的牺牲,必须以自己模范的品行和事业的成就使自己成为受人尊敬的男子汉。他对儿子说:“你应当证明,你虽然年轻,但是一个值得社会尊敬、很快就会使世人折服的堂堂男子;是一个保证始终如一、保证将来认真努力”的人。[2]马克思的母亲写信告诉他:“亲爱的燕妮每次到咱们家来,通常总是在这里待一整天,还设法同父亲聊天。她是一个深情的孩子,将来她会使你幸福的,这也是我的希望。”[3]但订婚前他们没有征求燕妮双亲的同意,因而他们的关系暂时不能公开。不过燕妮的双亲很快就赞同了这门亲事,一切的顾虑和恐惧都烟消云散了。

订婚不久,马克思就离开特利尔到柏林求学。像所有年轻的恋人一样,马克思沉溺在一个“新的世界,爱情的世界”里。他由于远离“无限美好的燕妮”,内心很不平静。于是,他把自己对恋人的爱慕和思念之情,倾注在1836-1837年献给燕妮的《诗歌集》中。保存下来的诗歌集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诗歌感情真挚,情操高尚,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在一首题为《魔女》的舒情诗里,燕妮光彩夺目的形象,萦绕在年轻的马克思的心坎上:

一个纯洁美丽的形象,

在闪闪发亮,放射光芒,

她萦绕在我的心坎上。

见到她真是三生有幸,

见到她就会钟情,

永为她迷恋倾心。

她是那么温柔可爱,

站在那里焕发光彩,

卷发绕着脖子披盖。

对着这美景,

她羞羞答答,

出神地遐想。

话语悄悄从口中流露,

像甜蜜的歌声在倾诉,

是无意中轻声谈肺腑;

像一场极妙的梦境。

那声音——是上帝意旨,

那声音在呼唤爱情。

上帝给她的身体

披上轻柔的罗纱,

她全身闪闪发亮。

她身上燃烧起了

崇高美好的理想

和那爱情的火光。

是上帝创造了你,

塑造了你的模样——

使你体现了理想。

在美丽的闪光中,

天上征服了人间,

大地屈服于上天。[4]

在一首题为《思念》的诗里,马克思对燕妮表达了烈火一样的激情:

燕妮,即使天地翻覆迷茫,

你比天空晴朗,比太阳明亮。

即使天下人把我淋漓诅咒,

只要你属于我,我都能忍受。

思念比天上宫殿还高,

比永恒的天地更久长,

比理想国还更美妙,

忧心似海,深胜海洋。

思念无穷无尽永无止境,

像上帝亲自塑的一样,

你留给我的形象,

我永远无限向往。

你就是思念的化身,

思念两字犹未能表达深情,

可以说它像一团火,

永远不断燃烧我激荡的心。[5]

像所有年轻的恋人一样,20岁的马克思把燕妮的名字当做爱情的化身。在许多篇《致燕妮》的诗作中,马克思表达了自己对恋人的深情挚爱:

(一)

燕妮!笑吧!你定会觉得惊奇:

为何我的诗篇只有一个标题,

全部都叫做《致燕妮》?

须知世界上唯独你

才是我灵感的源泉,

希望之光,慰藉的神。

这光辉照彻了我的心灵,

透过名字就看见你本人。

燕妮这名字——个个字母都神奇!

它的每个音响都使听觉者着了迷,

它的音乐,借助金弦三角琴

委婉的音响,随处向我唱吟,

像玄妙的神话里的善神,

又宛如春宵月色荡波心。

(二)

我能够把千卷万册的书

写满你的名字,不计页数。

愿思念的火焰在里面呼呼燃烧,

愿意志和行动的喷泉涌流滔滔。

愿生活的永恒面目显露,

而整个幻想的境界现出,

愿其中闪耀天国无穷的光辉,

众神的欢乐,还有人间的苦味。

我能在群星之中

看到燕妮的名字,

天上和风把它带给我,

仿佛吹来幸福的信息。

我将永远反复歌唱它——愿大家知道,

燕妮的名字本身就是爱情的化身。[6]

像马克思一样,燕妮也对自己的恋人无限思念,渴望在一起共同生活。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燕妮心情激动地写道:“卡尔,如果你现在能和我在一起,如果我能依偎在你胸前,和你一起眺望那令人心旷神怡的亲切的谷地、美丽的牧场、森林密布的山岭,那该有多好啊!”[7]在另一封信中,燕妮写道:“你的形象矗立在我面前,是那样光辉,充满着胜利的力量,我的心渴望着时刻跟你在一起,每当想到再见到你,我便欣喜若狂,这颗心担忧地到处追随着你。”[8]

但是,他们还要经过漫长的七年才能结婚。在这期间,十分同情他们的亨利希·马克思去世了,具有开明思想的威斯特华伦男爵去世了。两个家庭的亲戚中都有一些人对他们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他们不得不与家庭里的一些人进行许多不必要的冲突。1843年3月13日,马克思写信对友人说:“我正在十分热烈地而且十分严肃地恋爱。我订婚已经七年多,我的未婚妻为了我而进行了极其激烈的、几乎损害了她的健康的斗争,一方面是反抗她的虔诚主义的贵族亲属,这些人把‘天上的君主’和‘柏林的君主’同样看成是崇拜的对象,一方面是反抗我自己的家庭,那里盘踞着几个牧师和我的其他敌人。因此,多年来我和我的未婚妻经历过许多不必要的严重冲突,这些冲突比许多年龄大两倍而且经常谈论自己的‘生活经验’的人所经历的还要多。”[9]

所有这一切的报偿,就是他们两人忠贞不贰的爱情。在他们结婚20年后,马克思为了处理母亲的遗产返回特利尔。旧地重游,感慨万千。他是这样写信告诉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亲爱的燕妮”的:“每天我都去瞻仰威斯特华伦的旧居(在罗马人大街),它比所有的罗马古迹更吸引我,因为它使我回忆起最幸福的青年时代,它曾收藏过我最珍贵的瑰宝。此处,每天到处总有人向我问起从前‘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上的皇后’。做丈夫的知道他的妻子在全城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个‘迷人的公主’,真有说不出的惬意。”[10]

[1]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3页。

[2]亨·马克思:《致卡·马克思》(1836年12月18日),《马克思家书集》,第21页。

[3]罕·马克思:《致卡·马克思》(1838年2月15-1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1页。

同类推荐
  •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讲述一个旁观者、沉默者、布局者、奋斗者身处乱世,步步惊心,却笑到最后的传奇故事。杜鹃鸟不叫,就等它叫——看司马懿如何从一介儒生到托孤重臣再到天下一人的谋略与智慧。从中寻找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大赢家的终极密码。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更是不上台面,而他却能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魏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 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秋瑾·徐锡麟

    秋瑾·徐锡麟

    本书介绍了秋瑾、徐锡麟这两个辛亥英烈如何从普通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发展成为影响和创造历史的英烈的一生的全纪录。
  • 景电之父:李培福

    景电之父:李培福

    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细节再现了“李培福”这一历史人物,以传神的描写,塑造了“李老汉”这一文学典型。
  •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的专宠娇妻

    腹黑总裁的专宠娇妻

    一场因为协议交易而存在的婚约,她心甘情不愿,他心甘情愿但是心怀鬼胎另有目的。他们之间的日常相处火花四射,对抗处处上演。别人是一吻定情,他吻她结果睡到医院去了!而对她来说,这个男人是个阴晴不定的人!当她决定深情相付时,他却说:“你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罢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长安烟花终为你而不谢

    长安烟花终为你而不谢

    这个世界的羁绊没能阻挡我们的爱恋?生相偎,死不离。
  • 都市之英雄时刻

    都市之英雄时刻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就是说,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不过,一开始我真的是拒绝的啊!——肖帅薇恩:让我们去猎杀那些陷入黑暗中的人吧!肖帅:我明天还有课呢!薇恩:我闻到了黑魔法的味道!肖帅:可是我作业还没有写完呢!薇恩:肮脏的蠢蛋!肖帅:……
  • 逆风而行的狸猫

    逆风而行的狸猫

    ”王俊凯,我讨厌你不是因为我的父亲,而是因为我就是讨厌你,如果有缘,来生再见……“希曦说完这句话,便跳了下去,扑通一声,他的心也随着希曦沉入海底,沉浸在悲伤的他却没有注意到……刚刚维护的那个人嘴边慢慢的上扬……
  • 终极:少年与火力

    终极:少年与火力

    哈莱王消失的几年里,魔仙王宇良(翁嘉宇饰)一直寻找在魔仙堡不翼而飞的哈莱王(王子环饰),可是一直没有找到,最后拜托铁时空的灸舞盟主(翁嘉宇饰)用铁时空最完善的网络进行人肉搜索,发现哈莱王到了十二时空Z轴上的风时空,但是一直没有现身,所以就派东城卫的队长呼延觉罗.脩(易阳饰)带着东城卫全员加上终极铁克人夏天(孙龙辉饰)一起去风时空调查这件事,也同时跟风时空的盟主打好了招呼。
  • 安贝小花猫

    安贝小花猫

    安贝和哥哥安宝是一对龙凤胎,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刘子杰从上高中军训第一天对安贝一件钟情,讲述的是他们上学到工作结婚的爱情故事,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没有虐文,一直甜到结婚。
  • 安好夏晴天

    安好夏晴天

    青梅竹马最美的童年在所有人都认为会一直这么安稳的生活下去的时候,老天偏不给你安稳的机会。意外来临,让原本相爱的一家人最终走向陌生过起了分道扬镳的生活。晴子和苏梓一十八年后的再次相遇,却是以冤家的身份重新来过。“晴子,这十八年你过得好么?”“苏梓一你再抱抱我吧。”
  • 妄想者世界

    妄想者世界

    我原以为我是个精神分裂者,天天妄想。我不知道我所预知的未来,被预知着。
  • 潇洒妃:风华无双

    潇洒妃:风华无双

    她,被人耻笑,说她是怪物——八岁年纪,不哭不闹,无才无能,却是个美人胚子,草包之名终究是不敢戴上,只因她那摄人心魄的眼,但她的风华不为人知。待她万人景仰之日,便是天下重振之时。她的身上,有着惊天的秘密。
  • 抢手下堂妻:娘子别改嫁

    抢手下堂妻:娘子别改嫁

    现代,她由一个正牌女友沦落成男友的情妇,五年无悔的追随,终遭抛弃。绝望的她,一片薄薄的刀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只想:来生一定找一个爱她如痴的男人,生一堆小孩,幸福的过上一辈子!古代,她是一个男人的妻子,一个即将下堂的妻子。她不甘心,两世都被抛弃,她只想,尽力挽回他的心,同时她还不忘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财富。种种努力,却仍旧白费。他不会休她,却也不会理会她,因为他恨她。历经千番挫折,她终于放弃,想要求得一纸休书,怎奈他却不肯,于是自己扔下休书一封,独自离去。离去之前,赠他一份自己亲手缝制的礼物——一顶绿色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