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开放经济与自由贸易制度下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在开放经济并实行自由贸易制度的情况下,上述模型中的均衡点将从E点移到E′点。E′点是该厂商的平均总成本与其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以及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数量都恰好相等之点,并且平均固定成本正好等于零,这意味着该厂商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全部得到实现。
毫无疑问,开放经济条件下规模经济的实现靠的是贸易所带来的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在这里,所要分析的问题是:在贸易双方都存在规模经济,且双方生产的产品具有相互替代性(这是由制成品贸易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各自的市场结构又均为垄断竞争型的情况下,贸易双方是如何通过相互开放市场来增加市场需求量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作出某些前提假设:
(1)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与密集度完全相似;(2)两国在进行贸易之前均同时生产M1与M2两种制成品,厂商在决定生产多少M1与M2时,不存在转换成本,即两种产品的生产是可替代的,并且M1与M2这两个产业都存在规模经济,而其市场结构又都是垄断竞争型的;(3)两国消费者的偏好完全相似,在消费者预算给定的情况下,他们将平分其消费支出,一半用来购买M1,另一半则用来购买M2,且对产品的供给厂商无特殊的偏好。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发现,当这两个国家通过贸易而进行专业化分工,其中的一国专业化生产M1,另一国专业化生产M2,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可将它们的均衡点从封闭经济下的E点移到E′点,而使各自的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这是因为在两国实行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每一个国家事实上都把其中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让渡给了对方,从而不仅使对方,同时也使自己的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量扩大到了能够实现规模经济的程度。
在整个过程中,这两种产品的世界总产量没有发生变化,市场的结构也没有发生变化,但两国通过贸易以后的国民福利得到提高。假如整个过程结束后,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均保持不变,那么两国的厂商因实现了规模经济而使它们的利润得以增加;假如整个过程结束以后,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那么这时不仅有厂商总利润的增加,而且也将有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因此,不管最后出现的是何种情况,其结果对于贸易双方与整个世界来说都将是有利的。
3.5产品的生命周期与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对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的一种运用。与其他的周期理论不同,熊彼特周期主要是由企业家的产品创新行为所造成的。为了实现产品创新,企业家当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工艺,以及企业组织与管理的创新,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创造出新的产品,以满足社会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或推动社会需求向着新的结构转变。因此,与其他周期理论相比,熊彼特周期不仅具有宏观的性质,而且也同时具有微观的性质。熊彼特周期的这种双重性质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解释长期的宏观经济周期,同时也可以用来作微观层次上的企业产品生命的周期分析。
利用熊彼特周期理论来研究贸易问题的集大成者是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他的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表述如下:熊彼特意义上的新产品最初总是出现在最发达的经济中。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往往存在一支数量众多的企业家队伍;同时,其社会要素的积累与居民较高的收入水平,足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为新产品的产生提供技术与经济上的支持。
然后,随着对新产品的需求逐步由经济发达的中心国家向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国家扩散,发达国家在向本国居民提供这种新产品的同时,还将向逐渐对其生产的新产品产生需求的外围国家出口这种新的产品。
当国外需求不断增加,以致不仅可以使得发达国家实现新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并可使新产品的生产程序日益标准化时,这种新产品的要素密集性会发生变化,即会从R牔D与熟练劳动要素密集型的逐步转变为资本与非熟练劳动要素密集型的,到了那时,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转移到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外围国家去生产这种成熟化的新产品就会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了。随着生产过程的向外转移,贸易的方向会颠倒过来,即原来出口该新产品的发达国家,将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但这时的新产品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新产品了,它已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而转化成了成熟产品。
本章小结
1.规模经济的存在将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的情况发生。
在两国都存在规模经济时,尽管它们的要素禀赋与需求偏好完全一致,贸易仍会发生,但这时的贸易将不再是新古典贸易理论所描述的产业间的贸易,而是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内的贸易。
2.在产业间贸易的场合,一国得自贸易的收益主要取决于其要素的密集程度;然而在产业内贸易的场合,一国的贸易收益与要素密集程度无关,一国贸易所得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它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的产品的需求状况,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这一事实表明,在产业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以生产什么样的制成品进入国际分工与贸易体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3.规模经济从供给角度回答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对差别产品的需求则从需求角度回答了产业内贸易得以发生的原因。各国居民对差别产品的需求源于国内国民收入分配的阶层差异与国际贸易双方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以存在规模经济为前提,放松两国需求相似的假设,在两国人均收入存在明显差别的情况下,以差别产品为特征的产业内贸易就会发生。
4.垄断竞争的贸易理论则从市场结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与某些制成品产业中存在大量的与产量无直接联系的固定成本有关。在这种市场结构下,贸易双方若能通过产业内的分工与贸易使数量巨大的固定成本也能产生收益,那么贸易双方都将因此而获益。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回答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制成品的生命周期特征要比非制成品来得明显,这是因为制成品的替代性(从需求角度观察的结果)与技术进步的可能性(从供给角度观察的结果)都要比非制成品来得大。制成品的生命周期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在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中,一般要经历:新产品开发与上市、产品趋于成熟、大批量生产,以及市场衰退等几个周期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的这几个阶段中,通常总会发生需求范围与生产地点的变更,从而导致贸易的发生与贸易流向的变化。
6.以上所有各种有关制成品贸易的理论都不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否定,而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以上这些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相互关系可以简述如下:当两个国家存在要素密集度的差异时,就会有新古典贸易理论所说的产业间的贸易发生;当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相同,但却存在制成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或因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而导致对差别产品的需求,或因需要投入大量固定成本而造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因企业家创新而引起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化时,新古典理论中所说的产业间的贸易就会被前提假设经过修正或放松的产业内贸易所替代。
本章关键词
制成品、规模经济、凸向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差别产品、垄断竞争、自然垄断、技术专利、无形资产、固定成本、沉淀资本、熊彼特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企业家、创新
本章思考题
1.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制成品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什么是规模经济?它的存在会对一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3.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方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导致贸易利益的均等分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将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
4.对差别产品的需求是由什么样的原因引起的?为什么在新古典贸易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只要存在差别产品贸易也能发生?
5.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哪些种类的产业垄断与制成品贸易有关?为什么?
6.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竞争市场均衡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竞争市场均衡有什么区别?
7.开放经济下垄断市场的均衡指的是厂商的均衡还是整个经济的均衡?
这种均衡不会影响产量与厂商的数量指的又是什么意思?
8.产品生命周期的发生机制是怎样的?为什么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引起制成品的贸易?它与其他类型的制成品贸易相比较有什么新的特点?
9.为什么说制成品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