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博觉得也许会死了,这个时候饥寒交迫的孩子想起了妈妈讲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甚至有些羡慕那个小女孩,她至少还有火柴,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饥寒交迫的小男孩打算放弃,一下子睡在稻草上面,等着就这么睡过去了。
然而,求生是人的本能。几乎处于等死状态的谢思博看到了远处村落燃气了聊聊炊烟,犹豫了很久,还是走过去。他怯生生的敲开了门,开门的是一个14岁的王欣彤。
王欣彤看了看这个可怜的小弟弟,正想开口问他从哪里来
谢思博犹豫了很久,用怯生生的上海普通话问道:“可不可以给我点水喝?”
王欣彤有些惊奇,他居然来自上海。欣桐有些激动,看他很饿,犹豫了半晌,从锅里舀了大碗玉米糊,又从地上拿出大红薯说:“家里也没有多的东西了,爸爸妈妈都劳动去了,这是我的午饭。”
饥肠辘辘的谢思博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完后他用袖子抹了抹嘴,连声道谢。
欣桐笑着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谢思博从欣桐家里出来的时候,感觉暖呼呼的,浑身都是劲。他离开的时候忍不住回首再看了一眼那个女孩,女孩子瘦瘦的,长期生活在云南的她稍显嘿呦,但是眼睛却是大大的。
2天后,他顺利的走到了阿婆家,完成了历时两个半月的千里长征。阿婆心疼的看着黑瘦的小谢,想起巧慧的遭遇,大哭了起来。
从此祖孙俩相依为命。家里的巨变让谢思博一夜之间长大了很多。他不在是那个在母亲怀里听着故事的小男孩,而是要撑起这个家的男人,担水,劈柴,打渔小谢样样都做。生活虽然凄苦,但是他还是很满足的,因为有疼爱她的阿婆
但是条件再艰苦,阿婆还是把他送到了村里小学,读到了小学毕业。由于小谢是黑五类的孩子,因此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小谢无所谓,而阿婆却为此愁眉不展。
78年,4人帮被粉碎了,国家要恢复高考。小谢不想去参加高考,阿婆急了,问道:“为什么不去?”
小谢低着头说:“这样生活不是挺好吗?”
阿婆叹了口气,虽然自己是丫鬟出生,但是在胡家受到了老爷太太的善待,和巧慧母子不是亲生神胜似亲生。虽然出生低微,但是她长期受到老爷太太的影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当年也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傻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阿婆老了,还想享你的福呢。”
小谢低声说道:“那我爸妈呢?”
阿婆说:“那是4人帮,现在不都是粉碎了吗?难道一辈子就这么?”
然后阿婆说起了对小谢的期望,说得老泪纵横。小谢没有说什么,默默的打开阿婆拖村里的老师给他找来的资料看了起来
在阿婆的鼓励与强迫下,小谢上了考场,14岁的小谢成为了西川医科大学最小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