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道棉花坡。
一支五万人马的清军,昨日便在此安营扎寨,此地位于岳阳东侧,只不过二十余里。巴陵战事一旦开起,这支兵马便可戳在大周的腚眼之上,令吴世璠南北不得兼顾。大寨之内,旌旗飘扬,这些来自沿海等地的兵卒,早已不耐烦的紧了,不仅因为气候有所不适,而且这些兵卒大半精通海战水战,如今弃了战船江河,战斗力自然打了对折。
五万之众围攻长沙,半月都啃不到城墙根,对于每一个兵士来说,无疑都是一种耻辱。
“瞧!”守寨的兵士指着不远处,目光显现得呆滞,转瞬怒火燃上心头,急忙大呼道,“敌军来袭!敌军来袭!”
片刻从大寨内奔出千余兵士,将来人围得水泄不通。虽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才是,可如今这些清军却不知所措,反倒是战战兢兢不敢上前。
“叫你们总督姚大人出来。”中年男人语气撕裂一般,沉闷说道。
兵士通报一番,片刻出来个偏将,将中年男人捆作粽子一般,押解着进了大寨。
大营之内,摆设倒是简洁的很,只是两边立着刀斧手,宣示着威严之势。姚文婷坐于上位,瞧着堂上之人,内心也是疑惑的紧,便问道,“前番之时,老夫率军攻伐将军,十五日都不得破城,今日怎自投罗网前来送死了?”
“呵呵。”中年男子无奈笑了笑道,“素闻福建总督姚文婷乃是性情中人,在下兵败名裂,欲投效总督帐下,即便归作帐前小卒,亦是心安。”
“小卒?”姚文婷走下堂来,示意左右去了吴应显身上的绳索,“淮王也算是一代英雄,区区小卒岂不是让天下人说我姚文婷,不识时务了?”
“听候调遣!”吴应显单膝跪拜道。
“淮王本部还有多少兵马?”姚文婷问道。
“尚有两万余人,如今就在棉花坡东侧五里之外。”吴应显答道。
“嗯。”姚文婷点了点头道,“淮王回去便引领本部兵马,本总督愿为你报一箭之仇,来日擒得吴世璠小儿,奏请圣上宽恕你的罪孽。”
“谢总督大人。”吴应显感激不已。
姚文婷送走吴应显之后,不免思索一番,前日吴应显兵败之事,早有耳闻,面对这等穷途末路之人,招抚不失为上上之策。一则毕竟还有着两万人马,再者吴应显此人,可谓是出了名的有勇无谋,只要这兵马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便掀不起大浪来。
性格决定成败!
姚文婷今年也有五十三岁,在古代之时,便算得上高龄了。半生的官海生涯,老头却没有一丝被玷污一般,仍是清廉执政,两袖清风。传统的儒家思想,早已经镶嵌在姚文婷的内心之中,倘若此时杀了吴应显,难免会背上个杀降之名。
杀降,在古人眼中却是十分不吉利的。
巴陵督军前线,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屹立在寒风之中,瞧着对面清军大营,思量应对之策。一兵士匆匆奔来,附耳对吴世璠嘀咕几句,后者脸上依旧平静不已,没有任何的波动。转过头对着朱以洪道,“吴应显投降姚文婷了。”
“哦?”朱以洪佯作大惊,略微思量应道,“姚文婷部驻扎在棉花坡,此时我军已然和鳌拜接上战火,倘若吴应显助姚文婷攻伐岳阳,便旦夕必破啊。”
“不错。”吴世璠眺望着远方道,“我们得赶紧解决鳌拜,方才可以挥师与姚文婷战,金人擅长骑战,民王可有应对之策?”
“弓弩。”朱以洪脱口而出,转念一想又摇了摇头道,“满清铁骑速度甚快,以我军现有的弓箭,难以抵挡得住。自北宋之时,金人便要骁勇善战闻名,如今的八旗骑兵已然得到数百年的沉淀,即使元盛之时,恐怕也难以匹敌。”
“不错。”吴世璠赞同道,“故明之时,祖皇曾率领大明最为强大的关宁铁骑,但在野战之中,也是难以与八旗一战,依靠建成工事,方才能打个平手。”
“可若不能在野战之中取得胜利。”朱以洪毅然道,“便无法击败八旗的军心。”
“民王可敢与八旗一战?”吴世璠问道。
“臣,遵旨。”朱以洪点头应道。
黄昏时分,朱以洪领着近两万骑兵奔出大帐,也许是上次吃了闷亏,鳌拜此时将四旗的兵马放置前两侧,自己领着五万汉军居于后面。毕竟这些汉人着实信不得,要不是战争所需,鳌拜恨不得将这五万汉军尽皆活埋了去,方才出得了焚烧粮草这口恶气。四旗人马皆为骑兵,共约有三万人左右。
驻扎西侧的正白旗不到八千人马,朱以洪毕竟也不是傻子,去啃南侧两万余人的三旗。
正白旗都统正是鳌拜义子鳌春,瞧着奔腾而来的朱以洪,内心的血液早已沸腾不已。副将奎查尔请求是否向鳌拜发兵求援,鳌春大喝道,“敌军不过数万人左右,何须援军奔波,建功立业当在此时,随我出营厮杀。”
朱以洪几次与清军交锋,内心俨然有些底气,特意挑选周军中年轻气盛的兵士,已属周军之中精锐了。况且毕竟仗着人数多于正白旗一倍的兵力,即便是难以抗衡,也能进退自如才是。
多一倍?
再多一倍也是无用!
鳌春是鳌拜十三义子之中,最为勇猛的将领,凡遇战事,从不叫呼“兄弟们,给我冲。”之类的话语,直接纵马向前,待兵士反应过来之时,早已奔出五丈之外了。
主将当先,兵士哪个不争先恐后。
近三万的兵士在巴陵西南处一片平原地带厮杀,马蹄声沸洋。朱以洪领着几个副将以及四百近卫兵立在远处,毕竟自己可没有万夫莫敌的本事,还是站在远处的好。两军兵士乱作一团,但在远处所见,鳌春犹入无人之境一般,挺一柄冷月寒枪,左突右冲周军根本不敢近身。
“贼将勇不可挡,何人敢去擒拿?”朱以洪对左右问道。
“末将不才,愿擒杀此贼。”偏将马元义说罢纵马杀入乱军之中。
只一合,身首异处!
“欺我大周无人焉?”又两员副将杀入军中,不过只如添油一般,顶过五个回合,皆翻身落马。
鳌春在乱军之中左右厮杀,毕竟周军人多,几番下来仍不见转机,幸得这几个跳梁小丑前来送死,方才瞧见朱以洪的位置,大喝一声,“随我杀上坡去,擒杀敌帅。”
二十余骑兵护在鳌春左右,片刻之间便杀出重围,直奔朱以洪而去。
尼玛!鞑子竟然也知道擒贼擒王的道理?
朱以洪内心暗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