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中国市场上最令人注目的是发生了一场波及面极广而其内涵极为深刻的降价风潮。在家电领域,长虹彩电率先降价,引发了家电产品跌价的连锁反应;在生产资料领域,主要产品价格在低价位徘徊,钢材价格止步不前,铜、铝价值大幅回落。这场降价风潮的直接起因就是在供大于求的市场背景下,企业为了确保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价格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谁有规模经济,谁有技术优势,谁有成本优势,谁就有竞争优势。但6年过去后,未见有赢家,价格战仍未停止,原因是我国的企业缺少的是核心技术。进入21世纪,核心技术的竞争有可能成为主题。
在本国企业互相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遇到了国外产品和外资企业的挑战。在80年代末期,国外进口产品由于加工成本和关税原因,价格较高,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许多跨国公司则利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机会,大规模地投资我国,凭借其雄厚资本,以收购、控股等为手段,蚕食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工业品牌。进入21世纪跨国企业基本完成在中国的本土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近几年的家电降价风有时是洋品牌引领的。给内资企业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的大门也逐步开启,国外的服务企业不甘落后,继饮食业的肯德基、麦当劳之后,零售业、保险业、快递业、航运业等纷纷抢滩中国服务业市场。
面对市场竞争,要么不战自退,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单是产品,甚至连企业本身都会消失;要么为了生存而迎接挑战,而迎战的唯一武器是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道理还是那么简单,造好的产品,把产品造好。这一切还得靠企业有一个出色的运营管理部门。
二、迎接挑战
1996年,“竞争力”这个词成了高频度使用的经济词汇。大家都在关注着国家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国有企业长虹电子集团总经理倪润峰坦言,长虹降价意在抢在外商占据中国彩电市场之前增强企业竞争力;当时的冶金部发出“没有竞争力就谈不上行业的生存”的呼声;化工部则宣称“九五”化学工业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外国专家进言,建议中国决策层在稳定宏观经济以后,把重点放在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上。
何为“竞争力”?竞争力首先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适合市场需要的能力,该能力可以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
市场需要主要表现为对产品功能、质量和价格的要求,所以我国企业除了努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之外,已别无其他选择。在这方面我国企业有大量艰苦而有意义的事情要做。
产品开发能力低与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快的矛盾已非常突出。
由于消费热点快速转移,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以致产销不对路,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与此同时,居民想买的商品却不能满足,一些产品甚至大量依靠进口,这主要缘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那么提高创新能力是靠引进还是立足自我?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有许多企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靠技术先进的时间差取得高额效益的显着优势,但多数企业满足于在国内的竞争实力,不思进取,好景不长便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进入21世纪后这一情况仍未得到基本改变。
尤其是电子产品,例如手机业,自2003年国产厂商急起直追时,诺基亚老总预言:手机不像家电,是高科技行业,不会出现像彩电业那样的局面,给中国的企业后来居上。果然不出所料,当洋品牌进入低端市场后,国内品牌很快陷入困境。国外的技术发明日新月异,难道我们还要靠不断地引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还只满足于国内的竞争优势?在跨国公司大举进入的情况下,这已经不可能了。只有靠自主创新和先行发明才是自强之本,才能赢得与国际先进技术合作开发的筹码,才会有我们的竞争力。
提高产品质量是增强竞争力的又一条措施。据对美国市场调查,中国产品的质量连续2年排名第9。对国内市场抽样检查,产品合格率一直在75%左右徘徊。产品质量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问题,它决定于设计过程,形成于制造过程,除了需要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制度以外,性能优良的设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人终归会有疏忽的时候,所以单靠人力是靠不住的,要尽量采用性能优良、具有自动检错功能的设备。
成本历来是我国产品的一大优势,但近几年来这一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例如,低成本曾使我国纺织业赢得数量上的大幅度增长,但是自1993年以来成本不断上升,优势所剩无几,价格接近国际市场价格,出口量大幅下跌。再如钢铁工业,因原料与能源消耗高,劳动生产率低抵消了原料价格低和工资低的优势,钢材价格已无优势可言。再加上产品结构和质量上的种种缺陷,使我国的钢铁产品竞争力十分脆弱。降低成本已成为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以上三方面的管理活动都属于运营管理范畴。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体行为,除了运营管理外,做好市场营销策略,搞好产品售后服务,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也是我国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在1996年的价格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的大多是行业中的领头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大,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跨国公司之所以敢大胆进入我国许多已经饱和的市场,因为他们有更大的规模、更多的资金、更新的技术,才使他们敢于亏损经营,以低价格竞争,挤垮对手,然后控制市场。在新一轮竞争中,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规模上处于劣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这样,许多有志的企业家、管理者已经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的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我国政局稳定,市场巨大,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其中也包括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世界500强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我国投资设厂,紧随其后的是大量的服务业企业也进入我国。竞争会很激烈,但最新的认识是“双赢”理论将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采取的竞争策略更多的将是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所谓“竞合”理论,具体的形式可能会广泛采取供应链的形式。在新的形势下,企业也会创造出种种前所未有的策略与方法。如我国的三大汽车集团,与多家外商合资合作,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改变了以往在技术获取途径上的被动地位,逐步培育自主品牌。
总而言之,在提高竞争能力,迎接挑战的历史重任中,运营管理职任重大。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运营战略?它包括哪些内容?
2.运营战略是怎样把企业经营战略与生产资源联系起来的?
3.生产系统的竞争力分为哪几个等级?各有哪些特征?
4.日用友捷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哪些属于运营战略的内容?
5.不同竞争力等级水平的服务企业,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6.如何解释如家的运营战略?
7.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来自哪些方面?有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