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北魏风云》的课程到此也告一段落了,余下的时间便留给同学们自由讨论。”这在世界史学界赫赫有名的教授周几说完这句话,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瞥眼看手表,还有十来分钟下课。马上暑假了,这将是他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再过得一刻钟,他便能放手去干那件令他半年来寝食难安、念及都会激动不已的大事,但不知为何,现下越是临近,他反越觉心神不宁了。
“教,教授……我可以提个与今天课程不相关的问题么?”一个瘦小的男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黝黑的脸上仍能看出他在极力掩饰的紧张。这个学生平时内向少言,成绩也一般,周几教了这个班一学期了,却也仅仅知道这位学生名叫刘小生。周几微微一笑,道:“只盼问题不是与我这历史学天壤悬隔,那可把我也难住了,哈哈……开玩笑开玩笑,刘同学请说。”
刘小生站起来深吸了一口气,似是在为自己打气,道:“谢谢。这个问题的起因要从前几天的一个晚上说起,学生当时闲来无事,胡思乱想,无意间将西方历史与中国历史联系到了一起,猛然发现两者竟有诸多的时间、事件重合点……”
“哦?”周几笑容稍敛,大感兴趣。他显然未料到这个功课与相貌皆是不扬的学生口吐之言,倒是颇为不俗,另有见解。不仅是周几,全班的同学都被刘小生的一席话吸引住了,齐刷刷看着他,皆是刮目。青川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学,而青川大学的历史系更是驰名中外,能进入此学府此系的无一不是翘楚,此刻,他们都正洗耳欲听刘小生到底有何另辟蹊径的高见。
刘小生见众人被自己所言吸引,自信心见长,声音洪亮了几分,续道:“西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正好与《史记》中记载的华夏上古为同一时期,俱为东西方古代文化的始源;西元4世纪,西方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瓦解,而中国正值五胡乱华,西晋王朝灭亡。再看文化方面,西元前,八至九世纪,西方堪称伟大的历史巨著《荷马史诗》诞生,与中国伟大的诗歌典籍《诗经》产生时代惊人的相同,两者交相辉映,照亮世界诗坛……”
众人都震住了,没有人表示赞同或反对,都在等着刘小生说下去。
“西方的圣经为何又与山海经同时记载洪水令人类文明遭受灭顶之灾一说?除这些之外,尚有许多对比例子,因时间关系,我也不多做赘述了。教授,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日很短,考究也较浅,只是现在再也按耐不住心中好奇——这些到底只是巧合呢,还是另有隐情?您学识渊博,还望您能为学生解惑。”
众学生听他不再说下去,不由都有点意犹未尽,但见周几颔首笑道:“你能从全新的角度去解读世界历史,可见思维广阔,学识亦颇有功底了……只是,你忽略了一个问题——用中国一个国家的历史去对比全世界的国家,以一照百,能找出重合之处并不见得如何困难,从逻辑上来说未免有失偏颇;另,所谓大洪水,其实不仅仅在圣经、山海经里有记载,古希腊、玛雅、印度等文明亦有提及,虽然现在尚未有确切证据,也不能把这些神话传说当作史料来研究,但站在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在远古,人类确实经历了一场全球性的大洪灾。”周几讲到此处,顿了顿,道:“至于其中我个人的结论推演,讲下去恐怕得讲上三天三夜了,在此我就不再延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私下来与我交流。”
众学生听了周几这番解释,都深以为然,点头称是。“多谢教授解答,您所指出的问题我也非常赞同,不过……”刘小生显然对周几这个答案并不十分满意,欲言又止。周几道:“但说无妨。”
“不过,您站在逻辑审视的角度看,我的逻辑确实有失偏颇,但从客观上来看待这些历史对比例子的话,它们皆是对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大事件,这些以惊人的重合性发生在同一时段,便不仅仅是简单的‘以一照百’了,更非学生选择性地去寻找只对本人观点有利的例子。”刘小生说完这段话,脸涨得通红,好在皮肤黝黑,别人也看不大出。他看着周几,心中不禁惴惴,因为毕竟他此刻反驳的是一个令整个史学界敬仰的巨擘。
周几倒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还点了点头,道:“其实我适才只是指出你逻辑上的漏洞,但愿你日后若深入此研究,阐述与论证之时能更为严谨,你现在此段话我却还是认同的。那么,我也来问你一个问题,不,是问在场的同学们一个问题!”他说到此处,目扫全班同学,接着道:“遑论在浩瀚宇宙中,人类是否为这个宇宙中唯一的高级文明生命,即便在地球以亿计的历史长河里,现在的我们就当真是唯一出现过的一次文明么?”
周几不答刘小生所问,问起这个南辕北辙的问题已令众学生大感奇怪了,他在最后说到“唯一出现过的一次文明”的时候一字一顿,说得异常铿锵有力,更令众人觉得教授此言大有深意。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一时鸦雀无声。忽听下课铃响起,周几哈哈一笑,道:“祝同学们暑假快乐!但愿大家暑假莫要落下了功课,同时也多多涉猎其他知识,好好充实自己。”臂夹笔记讲义,大踏步出了教室。
夕阳在宁静的校园里洒下了一片金黄,为古老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斑驳。周几骑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穿过了开满四季桂花的小道,朝学校后门去了。这个年龄不到半百却已名满天下的历史教授,作风向来如此淳朴、节俭,令人敬重。
不一会儿,周几出了校门,一拐弯,直接在邮局门前停了下来。他下车从车兜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信件,站在信筒前,脸上却浮现出了犹豫不定的神色,似是没有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把信件投进去。终于,他叹了一口气,还是把东西递向了信筒,忽又住手,嘀咕道:“不安全……”转身径直进了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