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领导活动中对重大事件作出的择优选择和决断,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它是依据决策原理,遵循决策程序和运用决策方法进行的科学拍板能力。面对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纷纭变幻,领导者更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
现代领导者必须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和挑战,考验领导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必须做正确的决策。外面的诱惑很多,机会也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盲目决策的陷阱。领导面对的决策环境和影响因素变化很大,决策关键是领导者的魄力、胆识和判断能力。就像航海的船,起航时方向失之毫厘,到目的地时就可能是谬之千里了。未来企业或事业的竞争焦点也是领导者决策能力的较量。
第一节领导决策的方法
日本管理专家松下幸之助说:“在事业经营上,决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做一件事,首先要决策,然后才去推行。更何况在一个组织中,一个团队里,大家都是根据负责人所作的决策去推行,因此,决策就成为一项重要事情的关键。”那么,领导者怎样决策才算科学高效呢?
1.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法
领导者进行决策是严肃认真、科学严谨而又极其复杂的事情。因此,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善于发扬民主,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在决策过程中,要广泛而深入地搜集群众的意见,提倡“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开“诸葛亮会”的办法就是一种好形式,它能够使领导者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使“三个臭皮匠”起到“一个诸葛亮”的作用。领导者从他们所提出的多种方案中受到启发,博采众长,从而使决策方案趋于完善。这种方法还可以起到为决策统一认识的作用。经过大家认可的东西,一旦拍了板,上下左右就可以同心同德地去实施。这里所说的各方面的意见不只是领导者和群众的意见,还应包括各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领导者作决策,充分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就会减少决策失误。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不等于没有主见,也不是做群众的尾巴。领导者应在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善于取舍和决策。
2.权衡利弊,比较决策法
决策方案的优劣,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一项决策有几个方案,到底哪个方案更合理、更科学,必须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产生最佳方案。对于利害相近的方案,更需要采取比较权衡的办法,从中挑选出相对来说利大弊小的方案。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比较,各种方案的利弊、优劣自然就清楚了。
3.沙里淘金,筛选决策法
在讨论决策方案时,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要看领导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了。有的意见总的看起来是可行的,但其中也可能有不可行的成分;有的意见看起来是不合理的,但也可能包含一些可取之处。这就要求领导者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不断筛选,沙里淘金,把各种好的意见集中起来,作出正确的决策。
4.摸石过河,试点决策法
对一些关系到全局命脉的重大问题,几经研究讨论仍然拿不准,或基本上看准了,但由于缺乏经验,感到没有把握的,就不要急于决策或实施,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边试验边决策,摸着石头过河。通常做法是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必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决策,然后实施推广。这样,成功的把握较大。此外,试点所提供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也为进行正确决策准备了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最好的恰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如果在胸中无数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盲目拍板,就容易出现失误。这种失误由于是全局性的,所以损失也大,而且不容易补救。
5.快刀斩乱麻,应变决策法
在正常情况下,决策一般应按正常程序进行,做好预测、论证和试点,使成功的把握更大、成果更辉煌。但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要求马上作出决策。这时,领导者稍一迟缓,优柔寡断,就容易贻误时机,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地进行论证和试点了。这就要求领导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根据尽可能搜集到的有限信息和领导者自己的判断,立即作出反应,果断地作出决策,并迅速付诸实施。
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基本步骤
科学的决策是事业成功的一半。领导者在进行科学决策的时候,除了要符合决策的目的性、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应变性等在有效决策过程中应达到的要求外,还应该遵循科学决策的步骤。一般来讲,一个合理的决策程序,可依次分为六个步骤。
1.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生存环境,明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内部条件,清醒地认识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在寻找存在的问题时,应当探明造成问题的原因,也就是说,要把现象和原因区分清楚。现象是指引人们注意到存在问题的某种特征或事态发展。例如某公司出现亏损,然而,亏损并不是该公司的问题所在,而是问题的现象或后果。那么,该公司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答案可能有许多个。可能是产品质量不好,产品定价太高,也可能是公司广告策划得不妥,等等。要把现象和原因二者区分清楚,就必须及时弄清楚公司为什么出现亏损。
2.确定决策目标
目标确定不当,必然会影响到其后一系列措施和行为的合理性。领导者与相关人员应根据收集的情报信息进行讨论和研究。如果出现不同意见,要尽量做到统一思想。如果经反复讨论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可列出几个不同的决策方案,通过比较作出选择。
3.拟定备选方案
领导决策时,每个决策目标至少要有两个行动方案。拟定这些备选方案时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作用和广大职工的创造性。
4.选择理想方案
在若干方案中挑选一个理想的方案,有时是比较容易的事,但有时也会遇到多个方案优劣很难定夺的情况。倘若此时决策者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必然会贻误战机,给企业或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领导者充分发挥决策能力,果断坚决地选择和确定最优方案。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最终的决断还得依靠决策者的素质、经验和能力。
5.实施决策方案
领导者选定理想的方案后,就要制定实施办法,积极贯彻实施。为了做好决策方案的实施,必须把决策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向广大员工公布,发动群众为实现既定目标作出贡献。在实施过程中,领导者要做好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
6.修正决策方案
在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还要追踪检查,及时反馈,不断地修正决策方案,使其更加完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对方案的检验、修改和完善过程,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深化过程。在方案执行完之后,领导者应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借鉴。
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原则
决策在整个领导过程中是最关键的一环。这一环不慎,就会导致满盘皆输,前功尽弃。那么,领导者在决策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1.决策应有备选方案
所谓决策就是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取其一,或综合成一。也就是说,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方案选优的过程。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而进行比较,则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方案备选。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比较择优,也就难以权衡利弊优劣,片面性和失误就很难避免。因此,领导者在决断时,首先要看是否有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如果有,决断才能开始;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不能轻易决策,这应是领导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